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359351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如井蛙之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此三者”指:_、_、_。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_、_、_。(引用原文回答)3由“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2. 课外阅读。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

2、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2)是日,饮酒乐,天雨(_)(3)公将焉之(_)(4)岂可不一会期哉(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3、:“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文学家。洛:洛阳。通:通报,传达。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李府君指李元礼。仆:我,古代谦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的理由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_”,言外之意是说陈韪_。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认为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人?_4. 阅读理解。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5、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A.完成 B.于是,就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河曲智叟亡以应()A.死亡 B.没有4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A.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5. 阅读与理解。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

6、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注释: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斫: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羿请不死之药(_)(2)谪令伐树(_)(3)蟾蜍(_)(_) (4)常斫之(_)2“嫦娥奔月”的“奔”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再查音节_;“奔”在这个词当中应念(bnbn),意思是_(奔走,急跑;直向目的地走去)。3翻译下面的句子。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_4请你写出四个带“月”字的成

7、语。_5“嫦娥奔月”是神话,可人类登月却已经变成了现实,2003年,我国航天员_进入了太空,2005年我国航天员_和_又进入了太空,对此,你有何感想?_6.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_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有志B.有识C

8、.有恒7. 阅读理解。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1)群儿谋取之(A.代词,指球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A.顺,如意B.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_(用原文回答)。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结果_。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_8.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9、,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2解释题目的意思_3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_9.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聪惠(_)为设果(_)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_作用。4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10. 阅读理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0、:“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加点词。示:_ 曰:_2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_3杨氏之子用一句“_”回应了孔君平的逗弄。其巧妙之处在于_。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是一个_的孩子。11.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_)其父,为(_)设果。是_为_设果。2“惠”同“_”,“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从文中“_”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乃

11、:_(2)孔指以示儿曰。示:_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12. 阅读短文。(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

12、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寝陋:相貌丑陋 易:轻视 迩:近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 (2)劳:_(3)咸:_ (4)善:_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书有弗记者乎?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无 丝 竹 之 乱 耳5用甲文语句回答。“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6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13、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坠-掉,落。于-在,到。遽-立刻,急忙,马上。契-用刀刻。是-指示代词,这儿。吾-我的。之-结构助词,不译。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其-他,代词。者-的地方。求-找。之-剑,代词。矣-了。而-但是。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14、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_14.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匡衡苦学汉刘歆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做工。资给:资助,供给。遂:于是,就。大学:大学问家。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A.私

15、逮刑讯B.狗逮老鼠C.逮捕犯人D.力有不逮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_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