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359334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

2、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加点的词语。(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_(2)其人自护其短。短:_2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3. 课外阅读。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自若:神情不紧张。庶几:差不多,

3、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被:施加,给加上。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虎熟视久之。(_)(2)虎亦寻卒去。(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_(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_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_)。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初生之犊不怕虎4.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折枝:压弯枝条。唯:只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和词的含义。竞:_ 信然:_2借助注释,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5. 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释)发鸠(ji)之山:传说中的山名。柘(zh)木:柘树,桑科植物。鸟:乌鸦。文首

5、:头上有花纹。文,通“纹”,纹理。喙(hu):鸟兽的嘴。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呼唤,大叫。炎帝:传说中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一。少女:小女儿。故:所以。为:化为,变成。堙(yn):填塞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_(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2认真读文章,然后思考填空。“精卫”的样子是_,它是_。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的精神。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衔高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_6.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严母教读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

6、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纺绩:纺织布匹 句读:“读”读作“du”加夏(ji)楚:进行责罚。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膝置书(放着) 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B.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我何以见汝父(凭借)C.俄而母摇铨曰

7、(过了一会儿) 张目视母面(睁开)D.泪方纵横落(正在) 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译:_3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答:_4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答:_5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答:_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8、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

9、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人几为鱼(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9. 阅读理解。一轴鼠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

10、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摘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旦:早晨。物色:察看。逮:等到,及。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_(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_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 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11、,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反归取之(_)(2)至之市(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宁信度,无自信也。_3“郑人买履”由于_一书。同样出自这本书的成语还有_。1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什么?_12.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1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用“”为下句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鼓:_志:_(2)少选压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3)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3翻译句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_4与伯牙、钟子期的传说相关的成语是:_,后人用此比喻_。5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写出一句。_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13、,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期:约定。是日:这天。雨:下雨。焉:

14、何,哪里。之:到,往。虽:即使。岂:难道。乃:于是,就。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_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_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_1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钻木取火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号燧人氏。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燧(su)明国:传说中燧人氏建立的古国。不识:不知道。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屈盘万顷:曲折盘绕起来有一万顷。顷,面积单位。圣人:古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至于:来到。鸮(xio):鸱(ch)。鸮,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灿然:明亮的样子。感焉:有感于此。焉:于此。因:于是。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识:_(2)息此树下 息:_(3)因取小枝钻火 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_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用文中原句填空)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两例。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