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358791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管仲,隰 (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以为难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乃掘地:_ 不亦过乎:_2

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B.老马之智可用也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乃放老马而随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_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和“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_2. 课外阅读。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字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从而谢焉。谢:_2用

3、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_3.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戴嵩:_拊掌:_股:_ 谬: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4. 阅读与理解。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4、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壁:驻扎。垓(g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汉军:刘邦的军队。诸侯兵:韩信、彭越的军队。是何:这是为什么。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用法不同的是( )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古文的意思。(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_(2)是何楚人之多也?_3南宋李清照就这段历史典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_。_,不肯过江东。4我知道“四面楚歌”这个词后用来形容_与“四面楚歌”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还有:_等。5. 文言文阅

5、读。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1)陶侃(尝)出游 尝:(_)(2)(聊)取之耳 聊:(_)(3)执而(鞭)之 鞭:(_)(4)汝既不(田) 田:(_)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翻译下列句子。(1)用此何为?_(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_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

6、点?_6. 小古文阅读。华佗巧治有一郡守病,能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i),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chn)恚(hu),吐黑血数升而愈。(注)郡守古时候的官名。差同瘥,病愈。货财物属同照,嘱咐。(嗔恚愤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属使勿逐(_) 吐黑血数升而愈(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邯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_。3用文中句子完成下面的问题。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_。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用了什么办法?_。4你认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_。7.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邻人卖犬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

7、两犬而西。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惧而噤不敢出一声。今日启门,不能择人而吠,妄啮而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艾子曰:“善!”注释:安之:即“之安”,到哪去。之,到。诸:相当于“之于”。乌:为什么。1解释西_斥_启_啮_是以_善_2翻译下列句子。子担犬安之?_鬻诸屠。_3“鬻诸屠”与“乌屠”中的“屠”词性及含义均不同。前者的词性是:_,解释为_;后者的词性是_,解释为_。4主人要把犬卖掉,其原因是(用原句回答)_8. 文言文阅读。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8、。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注释)洛:洛阳。见:拜见。暝坐:打瞌睡。暝:闭上眼睛。游酢(zu):程门四大弟子之一。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颐既觉:程颐睡醒后。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时盖年四十矣 盖: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去:_(3)颐既觉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_9.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过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字义,填序号。使弈秋诲二人弈()A

9、.后悔B.教导,教诲C.教训2思援弓缴而射之()A.引,拉B.救援C.帮助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过之善弈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A.要懂得合作B.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C.只能听一个人的教导10. 文言文阅读。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

10、的一项是()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的原因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1)“_”通“_”(2)“_”通“_”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译文:_(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_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

11、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数:计算B.一日曝书画曝暴露C.今乃掉尾而斗掉:摇动D.处士笑而然之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有一牧童见之锤子期听之B.常以自随以为世上

12、无足复为鼓琴者C.处士笑而然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_12. 阅读理解。(一)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释:(1)过:拜访。 (2)突:堗,烟囱。 (3)嘿:同“默” (4)居无何:过了不久。 (5)上行(hn):上坐。(6)突:烟囱1解释下列句子

13、中加点词的含义。(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2)余各以功次坐(_)(3)乡使听客之言(_)(4)主人乃寤而请之(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_(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_3“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子的人。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4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_,它的含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那就是_13. 课外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14、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涉(_)其(_)坠(_)止(_)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3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4你觉得故事中的楚人糊涂吗?用两三句话写出你的观点。_5咱们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三个: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

15、:“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B.菱角属于土产品。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15.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