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5344362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限时规范练习: 1 第 5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 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 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 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时间: 45 分钟总分值: 100 分

2、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60 分 )(2017 天津文综 )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 2 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解析此题以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 题,观察三幅不同时期的湖泊示意图可以发现,湖泊中的沉积物质越来越多,湖泊中的水体逐渐被沉积物质替代,湖泊也就逐渐消亡,向沼泽、平原方向发展。第2 题,根据该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可知,假设某个地

3、区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发生了变化,那么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 1.D2.A3、 (2017 广东文综 )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解析沙尘暴的“阳伞效应”会导致气候变冷,A 项错误;华北不是草场主要分布区,B项错误; 沙尘暴会引起水体碱性物质增加,C 项错误; 沙尘暴会带来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D项正确。答案 D读下图,完成4 7 题。4、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5、图中 1、 2 两种植被类型,分别表

4、达了()A、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C、 1非地带性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6、 1 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7、 2 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答案 4.B5.D6.A7.C右图是“ 2017 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8 9 题。8、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

5、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9、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第 8 题,出发地里斯本为常绿硬叶林,盖勒敏等地区为荒漠景观,达喀尔那么为草原景观。第9 题,盖勒敏沿岸为加那利寒流,受寒流影响,该地降水减少,常有大雾。答案 8.C9.A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0 11 题。10、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

6、选项是()11、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表达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 10 题,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第11 题,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答案 10.B11.D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12 13 题。12、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沿 X 方向湿度减少B、沿 X 方向热量减少C、沿 Y 方向湿度增加D、沿 Y 方向热量增加()13、照片显示

7、的植物常见于A、B、C、D、()答案12.B13.A(2017 天津文综 ) 读图 1 和图 2,回答 14 15 题。14、据各自然带在图1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 o 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 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 o 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5、据图 2 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第 14 题,从 o a,热量条件在不断增强,纬度越来越低,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 ob,热量条件在不断减弱,可能是纬度越来越高

8、,也可能是海拔越来越高。 第 15 题,从图中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答案 14.D15.B【二】综合题 ( 共 40 分 )16、(2018 安徽蚌埠一模 ) 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以下问题。 (20 分 )(1) 假设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以下相应内容。降水 _;气温日较差 _;地表水 _;地貌多 _;土壤 _;植被 _。(2) 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 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 (

9、1) 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 第 (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 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 (1) 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 植被遭破坏, 加速了流水侵蚀。(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17、( 探究性学习 ) 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 ) 的可能分

10、布状况。读图探究以下问题。(20 分 )(1) 图例 A、 B 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2) 图甲中由 C至 D植被变化表达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3) 与当前相比,未来 (2050 年 ) 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解析根据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图可知,A 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温带草原带。图甲中从C 到 D,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也越来越少,植被逐渐由草原过渡到荒漠, 表达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对比两幅图可以发现,图乙中不少自然带的分布北界都朝北方推移了; 具体而言, 我国寒温带针叶林几乎消失, 热带季雨林的面积显著扩大。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答案 (1)A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是温带草原带。 (2) 从沿海向内陆的 ( 经度地带性 ) 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3) 变化: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原因:全球变暖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