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53400639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5.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绪论,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靳兰玉,第一章 绪论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重点导航,主要讲解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并阐明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要求掌握钱乙、万全等医家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了解中西医儿科学各自的特点与优势。,重点导航主要讲解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并阐明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在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

2、学科。它融汇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及诊疗方法之长,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在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目的要求:,对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有个大概了解。对各个时期中医儿科发展的特点及有代表性的医家有较深刻的认识。,目的要求:,重点,:任务与研究范畴、各时期特点、重点医家及其代表作、观点和贡献。,难点,:对钱乙及万全两位医家,学术思想的认识,重点:任务与研究范畴、各时期特点、重点医家及其代表作、观点,1.,概念,2.,发展简史分,五,个时期进行讲授,1,)远古

3、,秦汉时期,2,)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宋金元时期,4,)明清时代,解放前,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概念,一、远古,秦汉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3,世纪),特点:,孕育期,散发的文献记载:甲骨文、,52,病方,、,史记,、,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西汉淳于意,诊籍,最早儿科医案记录,一、远古秦汉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3世纪),重点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重点医家:张仲景,二、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4,10,世纪),特点:,萌芽期,文献:,隋书,经籍志,南朝医药分科;,小儿用药本草,疗少小百病杂方,二、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410世纪),1,)南北朝:

4、太医署、医博士、学制,5,年、少小科,-,最早的医学分科和医学教育制度,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其中儿科列有,6,卷,,255,候,-,我国第一部病源证候学专著。,3,),外台秘要,40,卷,,86,门,4,),颅囟经,上下两卷,,列方,39,首。,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儿科专著,,书中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还对小儿脉法、惊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进行了详细论述。,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重点医家:孙思邈,千金方,60,卷,1,)“少小婴孺方”,2,卷列于卷首,2,)小儿疾病分门别类:九门,3,),备急千金要方,列方,325,首,,千金翼方,载方,75,首,共列

5、方,400,首,-,是我国最早的小儿杂病著作。,重点医家:孙思邈千金方60卷,三、宋、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特点:,成立期,三、宋、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其他医家:,1,)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最早痘疹专著,2,)南宋刘肪,幼幼新书,40,卷,宋代最大的儿科巨著。最早记载小儿虎口三关查看指纹的方法,3,)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保幼大全,)。,其他医家:,4,)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治痘宜温补(而钱乙治痘宜凉),-,自此形成治痘寒温两派。,5,)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幼科全书,:描写肺炎症状为“胸高气促肺炎”,6,)元代曾世荣,活幼心

6、书,:载方,255,首,分膏、丹、丸、散、汤、饮、金饼等七种剂型,是剂型最全的儿科医书。,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重点医家:,儿科之圣,宋,钱乙,。,其学术经验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系门人阎孝忠编辑撰成),8,点贡献:,1,)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2,)诊病,6,种脉;,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4,)重视望诊,“面上症”、“目内症”;,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6,)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7,)把“疳”列为脾胃病;,8,)善于化裁古方,重点医家:儿科之圣宋钱乙。其学术经验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四、明清时代,解放前,(公元,14,20,世纪中叶):,特点:,明清:成熟

7、期(飞跃发展期);以后停滞不前,明清儿科学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科学系统理论不断完善;,2,、发明种痘术;,3,、麻科专书;,4,、推拿疗法;,5,、小儿内科方面的成就(万全为代表)。,四、明清时代解放前(公元1420世纪中叶):,(一)儿科学系统理论不断完善,(一)儿科学系统理论不断完善,清代温病学说的兴起:,叶天士,外感温热病,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吴有性,温疫论,开阔视野,对后世启迪,清代温病学说的兴起:,现存,500,多种古医籍绝大多数为本期医家所著,很多专著:,本草纲目,、,普济方,等,现存500多种古医籍绝大多数为本期医家所著,治疗上:从局限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叶氏

8、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充实了儿科热病体系,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使中医儿科成为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完整的学科。,生理特点上: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使儿科理论更加日臻完善。,治疗上:从局限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叶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二)发明种痘术,明清对于痘疮的研究是从质量和预防两方面着手的,并且更侧重于预防。明清时代我国首先提出用种痘方法预防天花。,原始的人痘接种法的形成:,稀痘方是牛痘接种发明以前预防天花的方法,郭子章博集稀痘方论载有“稀痘方”,三冈识略载有痘衣法。这些原始的人痘接种法,在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已经盛行各地。至,17,世纪

9、,人痘接种法先后流传至土耳其、英国、俄罗斯等国。我国人痘接种法较英国琴纳氏发明的牛痘接种(,1796,年)早,200,多年,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稀痘方”,世界免疫先驱,(二)发明种痘术,(三)麻科专著:,奇效良方,(“舌上有如粟米样,定知三日发交瘥”,古人对麻疹口腔粘膜斑的最早记载),明清时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详述麻疹证候、治疗、合并症、后遗症,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指出麻疹与幼儿急疹的鉴别方法,保婴经验方,保幼大全,用脐带烧灰乳汁调服预防麻疹,-,古人用被动免疫法预防麻疹之始,吕坤,麻疹拾遗,论述了麻疹的传染性,叶霖,疹疹辑要,提出用免疫接种法预防麻疹,朱丹山,麻证集成,指出

10、疹前疹后的变证,妇人与小儿出疹用药不同,(三)麻科专著:,(四)推拿疗法,龚云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熊应雄,推拿广意,张振鉴,厘正按摩要求,(四)推拿疗法,(五)小儿内科方面的成就,(五)小儿内科方面的成就,薛凯,保婴撮要,、,医林改错,陈飞霞,幼幼集成,(指纹察疾病:,“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温病条辨,解儿难,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证治准绳,夏禹铸,幼科铁镜,薛凯保婴撮要、医林改错,重点医家:万全,1,.,片玉心书,幼科发挥,育婴家秘,2.,贡献:,1,)创立育婴四法:预养、胎养、蓐养、鞠养;,2,)三有余四不足;,3,)善

11、于小儿推拿;,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5,)小儿发病三因论;,6,)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重点医家:万全,在详尽阐述钱乙五脏辨证基础上,明代世医,万全,系统地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十分重视小儿护养,提出“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育婴四法;在治疗痘疹方面,他勇于摒弃以往医家的偏见,主张“温补凉泻,各附所宜”;在处方用药方面,注重保护胃气,提出“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万全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对儿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详尽

12、阐述钱乙五脏辨证基础上,明代世医万全系统地提出“阳常有,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点:,崭新时期,儿科古代四大证现状:痧、痘、惊、疳,多种重证的中医治疗现状:,新生儿破伤风、乙脑、麻疹、小儿麻痹症、重证肺炎、病毒性肺炎、痢疾、急慢性肝炎、肾炎、哮喘、秋季腹泻等。,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学教学方面:,1,)整理,500,多种古医籍,2,)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3,)成立中医院校,招收各层次学生,医学教学方面:,剂型改革:,1,)传统的丸散丹膏剂型,2,)现在的冲剂、口服液、栓剂、膜剂、注射剂、滴鼻剂等,剂型改革:,学术交流:,1,),1983,年,9,月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

13、会,2,)此后各省市先后成立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3,)开展学术交流,4,)科研水平提高,学术交流:,存在问题及展望:,1,)血液系统疾病、哮喘、难治性肾综、肝炎等纯中医治疗尚未尽人意,须加强研究。,2,)剂型改革须加快步伐。,3,)科研水平须提高。,存在问题及展望:,参考书籍:,1,),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五版,2,)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3,)王萍芬主编,.,中医儿科学,六版,参考书籍:,复习题:,1.,掌握各期性质与特点。,2.,颅囟经,意义。,3.,掌握钱乙及万全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作、所作贡献。,4.,了解张仲景、孙思邈、陈文中、陈飞霞、夏禹铸等医家的学术思想及

14、其代表作。,5.,中医儿科学的任务与研究范畴?,复习题:,第二节,西医儿科学的历史发展及优势,第二节西医儿科学的历史发展及优势,一、儿科学的范畴,西医儿科学是根植于西方文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先进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规律的医学科学。可分为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一、儿科学的范畴西医儿科学是根植于西方文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二、儿科学的历史发展,西医儿科学的萌芽期:,希波克拉底文集,世界上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1802,法国巴黎,第一部儿科学教科书,儿科学,:,1896,美国人,Holt,1920,世纪末:免疫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和开展,

15、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20,世纪始:儿科学开始走向成熟,19,世纪西方一些传入我国。,1942,国内首家儿童医院建成,,1943,年诸福棠编写第一部西医儿科学著作,实用儿科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儿童医疗卫生事业成绩瞩目,二、儿科学的历史发展西医儿科学的萌芽期:希波克拉底文集,三、西医儿科学的优势,(一)解剖结构的直观化,(二)诊断技术的现代化,(三)用药途径的直接化,(四)危重急救的速效化,(五)预防保健的规范化,三、西医儿科学的优势(一)解剖结构的直观化,复习思考题,简述西医儿科学的优势,复习思考题,第三节,中西医儿科临床结合的切入点,第三节中西医儿科临床结合的切入点,一、病证结合,辨病病证,二、病因结合,审因求治,三、病机结合,阻截病势,四、机理互释,凭变立法,五、方药互补,衷中参西,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