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339133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班级:_ 姓名:_1.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_,_。_,_。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2.这首诗属于(_)诗。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3.诗中“莫”的意思是: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的情怀。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白桦叶赛宁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

2、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白桦中加点的“玉立”一词写出了白桦_的特点,看到这个词我会想到一个成语_。青松中的青松也有类似的特点,我是从“_”一句中看出来的。2白桦中的白桦(_),是(_)的象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青松中的青松(_),是(_)的象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A高洁挺拔,富有色彩美 B在积雪的重压之下不折不弯 C坚强意志 D高尚品格 E诗人不畏艰难、雄气勃发的精神 F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仿照画横线的诗句,写一写你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植物。在_,有_,仿佛_,_。4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傲雪而立,竹经冬不衰,梅迎霜绽放,它们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你还

3、积累了哪些与这几种植物有关的诗歌?请选择一首写下来。_3. 阅读理解。咏水仙(英)华兹华斯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4、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1照样子,写一写。无穷无尽(ABAC 式):_、_。粼粼湖波(AABC 式):_、_。2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修辞手法。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B.表示意思的递进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_5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_4.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春的消息风,飘绿了树枝,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这我的

5、双脚;我高兴地捕捉住它,又怜爱的把它放掉。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出的小草1读诗歌,填空。(1)这首诗押“(_) ”韵,第三节诗的韵脚是(_)。(2)读诗句,照样子写一写各小节写了哪些“春的消息”。第一节:风摇绿枝条、水漂白鸭的羽毛第二节:人们换春装第三节:_第四节:_第五节:_ 第六节:太阳明丽、小草发芽(3)这首诗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表达了作者_之情。2给诗句选择合适

6、的朗读语气。A惊喜 B欢快和急切 C渴望和欣喜 D自豪、亲切(1)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_)(2)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_)(3)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_)(4)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_)3第五节画“”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_4这首诗的结尾用“”说明还有很多春的消息没写,你能仿照第三节或第四节诗写写你眼中的春天的消息吗?注意分行。_5.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逊”的意思是_,和句中的“_”意思相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2这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

7、俗语()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诗人因为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_2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6. 古诗阅读。题西林壁_,_。_,_。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字、词。(1)题:(2)缘:(3)不识:(4)西林: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苏轼。前两句诗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前两句诗的意思是。4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了

8、这个道理,请写在横线上。_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7.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选自艾青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

9、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1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_),“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_),“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_)。A绿无处不在B绿的种类多C绿的差异大2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A.绿树村边合B.春来江水绿如蓝C.万条垂下绿丝绦3艾青的绿中提到了_、_、_、_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试着仿照画“_”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_是红的,_是红的,_是红的,_也是红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绿中“绿得发黑、绿得

10、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B.绿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C.西溯漫笔中“苍翠欲滴”写的是雨滴在碧绿的树叶上滚来滚去而欲落未落的样子。8. 阅读天地。成功的花(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1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_2这首诗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9. 开心阅读。乡村四月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作者以白描手法写了江南农村(季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后两句写,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3关于第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才”“又”两个词充分地

11、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B.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4这首诗表现了(多项选择) ()A.诗人对衣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B.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10.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诗人由_的风雨联想到_,由飞鸟归巢联想到_,写出了自己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满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的感情。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是一首现代诗歌。(_)(2)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艾

12、青。(_)(3)诗中“只”字写出了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儿女的避风港。(_)11. 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题西林壁”中的“题”是_的意思。2诗人分别从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3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B.去山中游玩时,无论走多远,换多少地方都没办法看到山的全貌,因为山太大了。4由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1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

13、片段)吴奔星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注释)安西:指唐代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渭城:地名。浥:湿润。阳关:古关名。1从形式上说,送元二使安西属于(_),别属于(_)。从内容上说,两首诗都属于(_)。A古诗 B现代诗 C送别诗 D写景诗2别中,诗人巧妙地把友人的笑容与_、眼睛与_、影子与_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跃然纸上。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送元二使安西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阳关,雨和柳为送别营造了愁郁的气氛。(_)(2)从别的深情倾诉中,可以想象到“我”曾与友人在夕阳下嬉戏、

14、在挂着露珠的丛边交谈、在小河边散步。(_)(3)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_)4仿照别中的诗句续写。你走了,没有_,只留下_。5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我们还学过高适的别董大,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觉得这两句诗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_13. 读秋思,完成阅读练习。秋思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根据理解,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_)意万重(AzhngBchng)(_)复恐(Af Bf)(_)临发(AlnBln)2根据理解给带点字选择相对应的解释。行

15、人:A捎信的人 B走路的人(_)家书:A书本 B信(_)意万重:A重量 B很多(_)复恐:A恐慌 B唯恐,怕(_)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这首秋思出自唐朝诗人张籍,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_)这首秋思出自唐朝诗人张籍,寓情于事,作者借助寄家书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_)4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在诗人张籍眼中,乡愁犹如(_)A秋风 B家书 C万重山对“欲作家书意万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想要写封家信不禁思绪万千。 B想要写封家信却不知从何说起。C想要写封家信情意犹如万重山一样重。对“复恐匆匆说不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唯恐时间急

16、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B唯恐捎信人已走,匆匆忙忙没能把信写完。C唯恐时间太匆匆,说不尽对家乡的思念。5下面这些诗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在后面画上“”。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儿垂钓( )望天门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 课内阅读。卜算子咏梅_,飞雪迎春到。已是_,犹有_。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她在丛中笑。1将这首词的内容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_是词牌名,_是词的题目。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春到”交代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B.作者相信“春天”就要到来了,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C.通过写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是为了以梅花的高尚反衬春天的美好。4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_,表现了梅花_,体现出作者_的态度。15. 课内阅读。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1这两节诗选自_,作者是苏联的_。2这两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描写了白桦的美丽。()A.比喻局部B.比喻整体C.拟人整体3请续写第二节诗。_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