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防雷系统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53284071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4章 防雷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4章 防雷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4章 防雷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第4章 防雷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防雷系统(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二、授课内容,第,1,章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概述,第,2,章 供配电系统,第,3,章 电气照明,第,4,章 民用建筑物防雷,第,5,章 接地及安全,第,6,章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第,8,章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防雷、按地施工图要求:,绘制建筑物,屋顶层防雷平面图,绘制,接地平面图,随图说明可包括:,防雷类别和采取的防雷措施;,接地装置型式,接地板材料要求、敷设要求、接地电阻值要求;,当利用桩基、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一些

2、信息,第,4,章 民用建筑物防雷,4.1,一般规定,4.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4.5,接闪器,4.6,引下线,4.7,接地网,4.1,一般规定,1,.,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新建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宜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混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4.

3、1,一般规定,4.,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5.,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应采取等电位联结。,(强条),6.,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4.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2.,根据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规定,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分类应划分为第二类及

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强条),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N,=,K,N,

5、g,A,e,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下列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按下式计算:,N,g=0.024,T,d,1.3,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以当地气象台的最新资料为准。,建筑物等效面

6、积,A,e,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1),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L,、,W,、,H,建筑物的长、宽、高(,m,),(2),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时,,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D,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A,e,=,LW,+2,H,(L+,W,)+H,2,10,-6,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强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7、。,0.012,次,年预计雷击次数,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0.06,年预计雷击次数,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强条),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孤立的高耸构筑物。,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

8、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侧击的措施。,2.,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装置

9、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时,,其根数可不限,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廓易受雷击的各个角上的柱子的钢筋或钢柱应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可不作规定。,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10、,应将,45m,及以上部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垂直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应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宜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装置连接。,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器,,并与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管及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进出建筑物的架空和直接埋地的各种金属管道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4.3,第二类防雷建筑

11、物的防雷措施,当低压电源用电缆采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应在电源引入处的,总配电箱装设电涌保护器,。,设在建筑物内、外的配电变压器,宜在高、低压侧的各相,装设避雷器,。,5.,当防雷接地网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网。,当为专设接地网时,接地网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一个闭合环路,,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6.,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圈梁的钢筋连接一次。,对没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

12、层与敷设在建筑物外墙内的一圈镀锌圆钢均压环相连,均压环与所有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连接。,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侧击的措施,2.,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避雷带应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并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

13、圈避雷带。,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构筑物的防直击雷装置引下线可为一根,当其高度超过,40m,时,应在相对称的位置上装设两根。,当符合本规范要求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中的钢筋可作为引下线。,防直击雷装置的接地网宜和电气设备等接地网共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网,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网相连。,在共用接地网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网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当符合规范的

14、要求时,应利用基础和地梁作为环形接地网。,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可不受限制,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宜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可不作规定。,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金属管道等的连接措施应符合规范的规

15、定;,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网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干,30,。,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导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架空线转换为电缆时,电缆长度不宜小于,15m,,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网上。,4.5,接闪器,1.,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

16、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强条,),2.,建筑物防雷装置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3.,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表,11.6.3,的规定。,材料规格,针长、部位,圆钢直径,(mm),钢管直径,(mm),lm,以下,12,20,1,2m,16,25,烟囱顶上,20,40,表,11.6.3,避雷针的直径,4.5,接闪器,4.,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应符合表,11.6.4,的规定。,表,11.6.4,避雷网、避雷带及烟囱顶上的避雷环规格,材料规格,类别,圆钢直径,(mm),扁钢截面,(mm,2,),扁管厚度,(mm),避雷网、避雷带,8,49,4,烟囱上的避雷环,12,100,4,5.,接闪器应,热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4.5,接闪器,6.,利用铁板、铜板、铝板等做屋面的建筑物,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金属板之间具有持久的贯通连接;,当需要防金属板雷击空孔时,其厚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铁板,4mm,;铜板,5mm,;铝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