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5182814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05.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必修1-5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类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_(12)张良出,要项伯通:通:,(14)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3)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令将军

2、与臣有郤,(2)朝济而夕设版焉:(4)唯君图之:(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8)唯大王命之:(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 起,绝袖: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 过之:(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6)鲫生说我日: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13)卮酒安足辞:(15)且日飨士卒: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今义:妻子。今义:泛指主人。今义:贫穷。(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今义:鼻涕。(6)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货币。(7)樊於期

3、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鸿门宴(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10)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4 .解释下列多义词烛之武退秦师(1)鄙越国以鄙远:蜀之鄙有二僧:敝因人之力而敝之:荆轲刺秦王见见陵之耻:(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鸿门宴(5)军沛公军霸上:(6)谢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今义:摄敝衣冠:图穷而匕首见:顾笑武阳:为击破沛公军:今义:副词,很。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烛之武退秦师(1)夜缱

4、而出:(3)越国以鄙远:(5)邻之厚,君之薄也:(7)又欲肆其西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秦王必喜而善见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沛公已去,问至军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因人之力而敝之:荆轲刺秦王(8)樊於期乃前曰:(10)皆白衣冠以送之:(12)函封之:(14)群臣怪之:鸿门宴(16)素善留侯张良:(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0)沛公已去,问至军中:(2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 .写出下列句子中

5、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辍耕之垄上:夫晋,何厌之有:(2)而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拔剑撞而破之:7 .重点虚词系列练指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客何为者:(3)我为鱼肉:(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吾属今为之虏矣:(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烛之武退秦师(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4)常痛于骨髓:(6)群臣侍殿上者:鸿门宴(8)欲呼张良与俱去:(10)沛公安在:四、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烛之武退秦师(9)使使以闻大王:(

6、11)乃朝服:(13)太子迟之:(15)则秦未可亲:(17)籍吏民,封府库:(19)此亡秦之续耳:(21)从郦山下,道芷阳问行:邻之厚,君之薄也:子犯请击之:顷之未发:夜缱而出:黑质而白章:吾恂恂而起:(2)窃为大王不取也:(4)为击破沛公军:(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何辞为:(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9)大王来何操:(11)吾属今为之虏矣: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1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1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鸿门宴13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1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 武退秦师)16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琅,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8、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A. “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不同。C. “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相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9、,完成 35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D.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 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 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一与汪!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10、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眦尽裂目眦:眼眶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C.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跟:跪直身子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西边

11、4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则与斗卮洒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窃为大王不取也臣为韩王送沛公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5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课本素材活用1 .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 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 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 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

12、心精彩运用 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缱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 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 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 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2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适用话题仁厚、情义精彩运用 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 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 获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 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3 .刘邦(鸿门宴)适用话题 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精彩运用 虞姬的自刎,乌

13、雎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 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 证明了 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4 .项羽(鸿门宴)适用话题 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精彩运用 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 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 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 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 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

14、心 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适用话题不拘小节精彩运用 曾国藩以方圆谋人生,坚持着“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的信条;越王勾践,在失败后以当奴隶于吴为“小节”,卧薪尝胆,十年积蓄,一 朝 灭吴,最终成就了立国的大事;韩信不拘于胯下之辱,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这些成大事者其志不 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最终获得成功。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考点知必修二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百一室之内赤壁赋(2)举酒属客(3)冯虚御风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晤”面对面“

15、凭”乘通,通,通,通,“嘱”劝人饮酒“甫”古代男子名字出口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2)足以极视听之娱:(3)信可乐也:(4)向之所欣: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山川相缪:(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旁边乐趣实在以前,过去越过驾缭、盘绕享有(9)苟非吾之所有:(10)纵一苇之所如:(11)知不可乎骤得:(12)而卒莫消长也:(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任屡次到底“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其文漫灭:(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7)有碑仆道:(18)夫夷以近:火磨叫、拿糊 坦 松阳出倒也今

16、义:判断词。今义:常指“文化” “文人”今义:希望,远望。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2)有感于斯文古义: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代词,这。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农历每月十五。(4)冯虚御风古义:今义:空虚,虚假。(5)纵一苇之所如古义: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6)望美人兮大一方古义: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名词,太空。动词,往。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游褒禅山记(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数字。(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17、;介词,表示另提一事。表分数,十分之一。不平常0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兰亭集序(1)弓 I引以为流觞曲水:将军夜引弓:引导 拉一一觞一咏:俯仰一世:周知一死生为虚诞:数量词,一些数词,一 动词,把看做一样(3)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居高临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动词,面对、迎动词,面对,引中为阅读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副词,将要(4)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情趣达到招致赤壁赋(5)危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言耸听:端正吓人游褒

18、禅山记(6)属举酒属客:序属三秋:劝酒属于、为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动词,观察名词,景观,景象(8)道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策之不以其道: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规律(9)文独其为文犹可识:皆披发文身:名词,文字动词,刻花纹或文字(10)名莫能名者:有仙则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识名动词,出名动词,命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2)少长咸集:(3)映带左右:(4) 一觞一咏: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名词用作动词,围绕。名词用作动词,饮酒。(5)引以为流觞

19、曲水:(6)周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都作动词用,一,把看做一样;“齐”,把看做相等。赤壁赋(7)歌窈窕之章:(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9)下江陵:(10)顺流而东也:(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歌咏。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12)侣鱼虾而友麋鹿:(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6)火尚足以明也:(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8)问其深,

2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19)则其至又加少矣:(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当其欣于所遇: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于介词,对介词,在介词,被介词,从介词,引出处所其独其为文犹可识: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

21、之乎:代词,它(石碑)代词,自己代词,那、那些代词,他们副词,难道(3)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可以无悔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介词,因为介词,凭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来(4)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一毫而莫取:连词,虽然连词,即使7.重点虚词系列练将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周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耳得 之而为声扣舷而歌之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表示修饰关系的:B.表示承

22、接关系的:C.表示并列关系的:D.表示转折关系的: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当其欣于所遇:(4)不能喻之于怀:“之盛”,定语后置句“之大” “之盛”,定语后置句“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周一世之雄也而又何羡乎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今安在哉 寄蜉蜿于天地 渺渺兮予怀 1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12、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3、然力足以至焉1

23、4、有志者,不随以止也15、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状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被动句:(6)主谓倒装句:(7)省略句:11/12/13/14四、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兰亭集序1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解析 “相与” “诸” “因”为关键词。答案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 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1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解析 “一契” “临” “喻”为

24、关键词。答案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 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赤壁赋1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 关键在后半句的翻译,除把“曾”译出外,一定要译出“以一瞬”的意思。答案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大地问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1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解析 前半句为判断句,后半句中的“适”是关键词。答案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游褒禅山记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解析 现怪:珍贵奇特。非常之

25、观:不平凡的景象。答案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15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 所以:的缘故,判断句。慎取:谨慎地采取。答案 这就是今天研究学问(或“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缘故了。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6 .群贤毕至,。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映带左右, 是日也,, 。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周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不知老之将至齐彭殛为妄作

26、17 . ,水光接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 。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18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大一方寄蜉蜿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考点对应训练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27、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周知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B.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C.终期于尽 期:约定D.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解析期:至,及。C2 .下列虚词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助词,的)B.不能喻之于怀(介词,在)C.及其所之既倦(句中语气词)D.所以兴怀,其致

28、一也(的原因)解析其:代词,“他们”。C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周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答案 (1)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岫胪千里,旌旗蔽空,醐洒临江, 横槊赋诗,周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匕, 侣鱼

29、虾而友鹿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蜿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牛之须更,羡长 江之.才穷Q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B.醐酒临江C.哀吾生之须臾D.托遗响于悲风 解析应为“斟酒”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醐洒:把洒洒在江中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遗响:余音,指箫声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师不必贤于弟子B.知不可乎骤得悠悠乎与颍气俱C.挟飞仙以遨游以为轮D.渺沧海之一粟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 A项介词,表被动/介词,比。B项均为词尾助词,的样子

30、。 C项连词,而 /介词,把。D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 B6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答案(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打鱼砍柴,把鱼虾作为伙伴,把麋鹿当做朋友。(2)哀叹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课外达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楣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 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 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

31、里之愚。临胸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詈,亦无可称。而有困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 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 者可学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 疏可爱。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 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q I ,倾斜)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 焉无一株之存。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胺(u a n ,录悄口、搜刮)民之 膏以为苑囿也哉!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

32、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极土木之工工:精巧8 .其在廷时无可詈詈:指责,非议C.累其士以成山累:堆积D.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胜:尽,完解析胜:胜景、美景,名词。D解析 B项助词,的。A项转折连词,去上假设连词,那么,就。C项介词,随着;连词,和、同。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答案 B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万柳之堂”是临胸相国冯公为自娱而建,占地广,清一色植柳,亭榭池塘与假山,点缀其间,足见冯公建园用心之深。B.文章以对比手法,写临胸相国冯公“万柳之堂”的昔盛今衰,形象地揭示出“人 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的道理。C.通过对“万柳之堂”占地之广

33、、植柳之多、亭榭池塘与假山之互衬,流露出对冯公繁忙公务之余闲雅情趣的欣赏,赞扬冯公富贵而能赏山乐水的可贵品质。D.文章叙议结合,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之堂” 一事, 因“游”而“记”,“记” 而生发感慨,婉讽富贵而 淫乐者,劝诫士大夫不要羡慕富贵,富贵了更不要搜 刮民 膏建园自乐。解析 “欣赏” “赞扬”有误,是暗含讽喻。答案 C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2)临胸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詈,亦无可称。(3)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峻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答案 (1)那些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

34、国家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 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2)康熙朝的宰相、临胸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 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3)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 膏来建造园林呢!参考译文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 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 的终生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那些贤能的公卿 大夫忙于国家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

35、,大都想用建造豪 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康熙朝的宰相、临胸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 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 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 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产荻, 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雍正初年,我刚到京师,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向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 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

36、上的高桥,现已斜卧 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像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一样。那么 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 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了。 那些已 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 呢!课本素材活用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适用话题 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 醉,是令无

37、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 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问获得永生!2 .周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兰亭集序)适用话题 死亡、生命、人生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 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 回

38、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 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 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 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3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由、个性精彩运用 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 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4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适用话题 自然、永恒、变与不变

39、精彩运用 流水像这样不断地流淌,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从认识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 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天地呢?这 启示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题绝对化,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中也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 活。我们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和克服它 们。5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至 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适用话题尽吾志,永无悔精彩运用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 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 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 “物” “力”。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修三教材篇目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考点知识巩固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直

41、不百步耳通:,(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4)涂有饿孽通:,(5) 以为轮通:,“只”“毋” 不要“斑” 头发花“途” 道路“燥”使弯曲只是、不过(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_通:,劝学(7)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8)君子生非异也通:过秦论(9)合从缔交通:(10)倔起阡陌之中通:(11)麻粮而景从通:“又”再“曝”晒“矢口”矢口彗“性” 资质、票赋“纵”战国时期六国 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崛” 兴起“影” 影子师说(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13)或师焉,或不焉通: “授”传授,教授“否”不,没有2.解释下

42、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2)不违农时:(3)数罟不入浴池:(4)涂有饿孽:(5)非我也,岁也:(6)谨庠序之教:(7)中之以孝悌之义: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耽误细密的网;池塘饿死的人年成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学校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金就砺则利:(10)不积陛步:验、检查;省察磨刀石古代半步。跨出一脚为“陛”,跨两脚为“步”过秦论(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2)氓隶之人:(13)然秦以区区之地: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下层人民狭小师说(14)句读之不知:(15)君子不齿: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

43、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2)河内凶古义:(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古代君主的自称。黄河。逃跑。(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形影孤单之人今义:泛指河流今义:一般行走古义:劝学(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供养活着的人。广泛地学习。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7)非蛇皤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种事物上。(8)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过秦论今义:知识、学识渊博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今义:保养身体(9)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

44、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寄身、托身、容身。文中指蟹腿。用来招纳。(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山东省。(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义:今义:泛指河流。(12)国家无事古义: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崎山以东,即东方诸国。黄河。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1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4)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15)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小的方面学习。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4 .解释下列多义词寡人之于国也(1)发涂有饿孽而

45、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舜发于吠亩之中:怀怒未发,休福降于天: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打开、开启征发、征调开放出发兴起、崛起发作、抒发表现、显露头发启发力口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万钟于我何加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更、更加夸大、超过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给予增加益处、好处施用、施加胜过劝学(3)绝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假舟楫者

4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佛印绝类弥勒:挣断、断绝横渡隔绝绝交停止、中断奇异、独特极、非常(4)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愿大王少假借之: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史常惠等募土斥候百余人俱:府更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借助假装借给宽容临时的、代理的 假期假如过秦论(5)道有碑仆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问行: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不足为外人道也:道路取道行

47、程道理方法、策略法令、制度说、谈论师说(6)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舍相如广成传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递、传送传授、教授流传驿站、客舍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寡人之于国也(1)养生丧死无憾:(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填然鼓之:读“wd n 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穿。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办好。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名词作动词,击鼓劝学(8)故木

48、受纯则直:(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名词作动词,游水。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过秦论(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5)天下云集响应:(16)履至尊而制六合:(17)序八州而朝同列:(18)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名词作动词,登上。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49、 相斗。(19)吞二周而亡诸侯:(20)却匈奴七百余里:(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2)会盟而谋弱秦:(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5)以愚黔首:(26)麻粮而景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削弱,使变弱。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动词,做帝王。使动,使愚昧。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师说(27)择善而从之:(28)而耻学于师:(29)小学而大遗:(30)孔子师郑子: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50、法6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中之以孝悌之义:衬字,无实在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百姓(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蟹六跪而二螯:却,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地,表修饰关系如果,表假设关系就,表承接关系不译,表并列关系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那些,指示代词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他们的,人称代词多么,真是,表感叹的语气副词(4)则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于其身也,

51、则耻师焉: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去上连词(5)以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中之以孝悌之义: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煤以为轮,其曲中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介词,用按时凭借把,用来因为把表目的,来7 .重点虚词系列练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寡人之于国也:(4)则移其民于河东:(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6)燕王欲结于君:(7)业精于勤,荒于嬉:(8)归璧于赵:从;比,均为介词对,对于,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被;向,均为介词同、和,介词

52、由于,均为介词到,介词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2)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不拘于时,学于余(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煤以为轮(11)委命下更(12)耻学于师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定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句:(5)被动句:(6)省略句:11/12四、重要语句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何

53、异于”的译法,译为“跟(与)有什么不同呢?”答案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10 .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解析 关键词“谨” “庠序” “中” “孝悌”要译出。答案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劝学1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 关键词“于,第一个“于蓝”表示“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答案 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12 .故木受纯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 关键词“金” “就” “博学” “知”要译出,“日”活用为状语也要译

54、出。答案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过秦论13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解析“席卷” “包举” “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 “四海” “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答案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14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解析 “怨”是“仇恨”。两个分句对称翻译即可。答案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15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解析 “陈”译为“执着、拿着

55、“。“兵”译为“兵器”。“谁何”译为“盘问行人”。答案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师说16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非者”,否定判断句。答案 那些童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17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 “不齿”指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第一个“其”指“君子”;第二个“其”代词,“这”,指“智乃反不能及。“乃”译为“竟然、反而。答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

56、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人奇怪啊!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数罟不入浴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19 .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20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 有余年矣。一夫作难而七庙糜,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云集响应麻粮而景从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1 .是故, , ,师之所存也。, ,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