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位置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5166663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单元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单元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位置(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课 题第一单元 位置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只要求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可以是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也可以是方格纸上点的位置。不用区分它们有什么不同。教

2、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情感与态度3.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 导入1、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 新授1、 教学例1(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

3、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 小结例1:(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 练习:(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 教学例2(

4、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 练习1、 练习一第4题(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6题(1) 独立

5、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 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分数乘整数都要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能改变

6、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

7、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 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 新授1、 利用教学分数乘法。(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 9,那么3,所以3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 出示例1,

8、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5、 教学例2(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9、?(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2)一个数乘分数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分数乘整数都要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

10、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情感与态度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11、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4)提出问题:

12、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km)1151(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

13、分,再着手计算)。三、练习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14、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情感与态度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

15、5 (2)5673 (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2) (3) (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

1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练习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

17、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第二单元 (4)练习课课 型练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情感与态度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18、。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 、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2

19、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

20、及策略准备教材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例2以折纸实验为载体,提出了两个问题。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个问题要求平均分成2份,算式是(4/5)2,被除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可以用被除数的分子直接除以除数。第二个问题要求平均分成3份,算式是(4/5)3,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需要转化为乘13。例题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是诱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2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过程与方法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情感与态度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

22、算下面各题1/53 3/42/3 3/88/3 4/93/4 1/126 5/111/5二、新授1、教学例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3)将100克化成1/10千克,300克化成3/10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33(盒)(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

23、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2/5。42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A、4/52 2/5,每份就是2个1/5。B、4/524/51/22/5,每份就是4/5的1/2。(4)如果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

24、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4/52和4/5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三、练习6/73 1/23 15/1620 5/85 5/310 9/136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一个数除以分数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例题以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为题材,引出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两个算式。实际上,这里的列

25、式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只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

26、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2/94 1/73 5/122 1/1568/94 3/73 5/62 2/56二、新授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2/3 5/65/12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2/3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1小时走了?千米?2/3小时走2 km(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2/3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2/3小时走的路程)(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

27、知2/3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先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1/2,算式:21/2 再求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3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1/2323/2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5/65/1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5/65/125/612/5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

28、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分数除法的练习课 型练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情感与态度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法

29、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2、计算:515/39 12/354/5 2510/13 18/1912/52/74/7 123/4 25/995/9 4/33/2二、指导练习1、P33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提问:你能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类吗?说说你的理由。2、P33第7、8、9题学生独立练习,然后指名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三、课堂练习P33第5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分数混合运算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可以先复

30、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 m,每朵花用2/3 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情感与态度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

31、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

32、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2/3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

33、、练习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2-4题(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1/43/4;B、可以先求装完的3/4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3/41/4。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59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分数混和运算的

34、练习课 型练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练习九十配合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四则运算,极高分数计算能力,提高灵活运用简便运算的能力。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和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和试题。过程与方法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白分数混和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教学难点自觉运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计算1/3151/2 7/105/162/5 3/43/55/6 103/76/7 2/134/91/8 1/66/73/57/57/20-3/4 2/3-2/5 5/7

35、4/7 (1/3+1/2)(5/9-5/18)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54/9+453/9 8/13+ 7+1/72/13 2/5+1/2 4/5+3/84-4/13 8/39+3/2 1/53+4/51/3 1/3 4/9+1/3+1/43、列式计算(1)28的1/4减去2又2/3,所得到的差去除5/6,商是多少?(2)1/2加上2/3与3/4的积,所得到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3)1/4加1/12的和乘一个数等于1/42,这个数是多少?4、应用食堂运来17又1/7吨煤,计划烧15天,实际每天节约用煤2/7吨,实际烧了多少天?二、综合能力1、计算2/5 5 1 1/4 4 3/16

36、 4/16 31/2 3 31/2 31/3 1/3 1/3 1/3 1/6 1/7 1/6 1/7 1 5/6 16/72、简便计算(1)87/85/3 12/5+9/2 9/15 (2)(20 (107/21/2(3)2/3(3/53/51/2)+1/5三、拓展提高1、师傅每小时加工14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13个零件,师傅徒弟二人同时加工1又2/3小时,共加工多少个零件?2、打一份稿件,甲每小时可打这份稿件的1/8,已2小时可打这份稿件的1/6. 现在甲乙合打了3小时,共打了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打完?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解决问题(一)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37、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教材通过两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过去用算术方法解,较难理解,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特别是遇到应当把较小的数量看作单位“1”时,更容易出错。就是找对了看作单位“1”的数量,还要把数量关系归结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的“几分之几”,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需要计算得到,比较复杂。于是依赖死记结语、诀窍,教学费时多,学习效果差。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

38、路比较统一。可以直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过程与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

39、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

40、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算术解:357/1575(千克) 7/1535 357/15 75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

41、(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解决问题(二)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学校兴趣小组为题材,引出稍复杂的已知一

42、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逆向思考,还要把“比一个数多它的几分之几”,转化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用方程解,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几分之几”到“是几分之几”的转化,实际上是方程的形式,算术的思路。后者只要根据一个数加上增加部分等于增加后的数,就能列出方程。这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教材选择最简捷的思路,给出解题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画线段图看看”,并给出了完整的图示,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然后由图得出等量关系,并据此列方程解答。教学三

43、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

44、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质量吃了的质量=剩下的质量(4)指名列出方程。2、教学例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1/4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1/4(2

45、)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4、12、14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比的意义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

46、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质量和体积的比等。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时间的比就形成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就形成密度

47、。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教学比的意义。教学同类量的比。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

48、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

49、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3、归纳比的意义。A、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写法。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4

50、2252比90记作42252: 904、比的各部分名称。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B、小组汇报并举例:“:”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略)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与除法的关系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2)比与分数的关系。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1、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15/10,读作15比10。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补充:求出比值。0.3750.875 1/83/4 0.752/5 2.63.9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比的基本性质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教材首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

52、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进而按照将比与除法、分数类比的思路,举出例子,并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对实例加以研究,再让学生自己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精心选取的这一内容载体,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有数学内涵,而且数据真实,适合教学的需要。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过程与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53、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与态度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3、 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4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6282举例:6/8 3/4二、新授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

54、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68=(62)(82)=12166:8=(62)(82)=12:166:8=(62)(82)=3:468=(62)(82)=34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例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510 1/62/9 0.75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

55、简的方法,全班评判。三、练习1、P46“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比的应用课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说明稀释瓶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三个人物的对话插图,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同学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题设计,较传统形式的应用题,更具可读性与启发性。例2

56、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情感与态度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复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