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099247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练习。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注释: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以:把。乃:于是。欲:想,希望。知:明白。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1)何氏之庐也。庐:_ _(2)人问其故。故:_ _(3)即遣还外。遣还:_ _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其人弗能应也。_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A.言过其实

3、的人。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3. 课外欣赏。范氏之亡也,言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负:用背驮东西。锤:槌子或棒子。況(hung)然:形容钟声。遽(j):立刻。恶:害怕。悖:荒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走:_则:_(2)遽掩其耳 遽_其:_(3)恶

4、人闻之恶_之:_2翻译句子。(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2)恶人闻之,可也;恐己自闻之,悖矣。_3“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_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_5成语“掩耳盗铃”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字开头的两个成语。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

5、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蝴蝶泉(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jin qin)。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xi ji)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东向漱根窍而出东面( ) 向

6、东( ) (2)清洌可鉴照( ) 镜子( ) (3)过五月乃已已经( ) 停歇( )3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倚崖而耸立( ) (2)东向漱根窍而出( ) (3)清洌可鉴( ) (4)五色焕然( ) (5)游人俱从此月(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洌( ) 耸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_ (2)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 _6.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请将原文中缺失的句

7、子填写到下方的横线上。2给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盖:(_)窥:(_)士人:(_)下流:(_)4下列选项中,与“河伯之观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结合选文,请你谈一谈为何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7. 阅读理解。钟氏之子钟毓(y)、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

8、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令誉:美好的声誉。语:对说。敕见:奉皇帝的诏令觐见。昼寝:午睡。托寐:假装睡着。酒以成礼:饮酒是用来完成礼节的。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

9、: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欣,高兴。然,的样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小名胡儿。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推测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1)复问会:“卿何以不汗?”(_)(_)复: A回去,返回。 B回答,回报。 C又,再。 D重复,重叠。何以:A用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做什么。(2)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_)(_)值:A价格,价

10、钱。 B物和价相当。 C值得,有意义。 D遇到。服:A衣服,衣裳。 B承当,担任。 C信服,服从。 D吃(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_(2)未若柳絮因风起。_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习。(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钟繇的儿子_和_。(2)选文(一)写了钟氏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第一件事:_。第二件事:_。(3)简单分析选文(一)中两个孩子的特点。对号入座。兄弟俩虽然都聪明,但性格上各有千秋:_遵守礼法而知畏惧,有忠臣的品格;_则和钟毓不一样,他有智谋、有勇力。4分析选文(二),探究语言的魅力。(1)谢太傅寒雪日

11、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上面这句话概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是_,人物是_,事件是_。(2)选文(二)中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谢太傅认为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看法。“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和盐比较接近。“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一种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_(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怎样的家庭氛围?这些词语营造出_的家庭氛围。8.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一一奔跑

12、,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2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_9. 阅读与理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3、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0. 阅读理解。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14、扑,从半空里(蹿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辟)(历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来。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说明了_。3老虎进攻的招式是_、_、_,武松应对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

15、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凶猛了。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6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_11.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吾矛之利(_)弗能应也(_)不可同世而立(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16、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12.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匡衡苦学汉刘歆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做工。资给:资助,供给。遂:于是,就。大学:大学问家。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A.私逮刑讯B.狗逮老鼠C.逮

17、捕犯人D.力有不逮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_13. 阅读短文。(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

18、,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寝陋:相貌丑陋 易:轻视 迩:近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 (2)劳:_(3)咸:_ (4)善:_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书有弗记者乎?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无 丝 竹 之 乱 耳5用甲文语句回答。“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

19、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6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14. 课内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士人:_ (2)恒:_(3)下流:_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_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_15.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太丘舍去(2)相委而去(3)下车引之(4)甚聪惠2翻译下面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