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053297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5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欢迎下载案例25-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设计依据与构想】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 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节课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 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一节综合课;既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因

2、此,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2. 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3. 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

3、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3.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 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教学或难点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2. 碳循环过程。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

4、循环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生态农业及温室效应等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 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 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1. 先吃鸡,再吃玉米。2.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讨论。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 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

5、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

6、量是怎样2. 播放课件3. 学生回答流动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才能流动。5. 师生谈话:引导启发: 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6. 分组讨论: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7

7、. 播放课件: 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8. 师生交流: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 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 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8、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活动二: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 教师语言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怎样进行的?2. 复习巩固: 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9、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3.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 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4. 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 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 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5. 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

10、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 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6. 小组讨论并回答。设计思想本部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 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活动三: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

11、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 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 作一个小的生态球。设计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 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感悟】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导入部分比较新颖而且生动形象,能很快抓住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富有生活化、 趣味化,可直接切入主题;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有助于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教师能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科学、技术、 社会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我想,生物学就是一种与大自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以更多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特有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更加喜欢这一学科。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