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末复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25024641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期末复习(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一章声一、基础知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 是气体都可以成为)。2 .声音的传播需要 (体、体和 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3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 。在15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 在气体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设计测量声速的实验:4 .声音(声波)具有能量举例说明声音(声波)具有能量: O(二)声音(乐音)的三要素1 .音调:声音的 叫做音调。(音调我们讲“高”、“低”)2 .频率:声源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3 .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声源振动 ,声音的

2、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声音的音调低。(注意:音调的高低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高低是不同 的)4 .弦乐器的音调和频率 :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 音调越低;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 音调越高;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 音调越高。 注意:怎样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见课堂笔记)。5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源振动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响度的单位是 (dB),分贝数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 有关。(响度又叫音量或声量)。注意:设计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3、三)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 .人耳的听觉范围:。2 .超声波:(1)什么叫超声波:(2)超声波的特点:(3)超声波的应用:3.次声波:(1)什么叫次声波:(2)次声波的特点:(3)次声波的应用和危害: (三)乐音和噪声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的振动是有一定 的,噪声的振动是 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一切干扰人们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 和 有损害的声音都叫做噪声。2 .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2.控制噪声应着眼于 声源。声三个环节,其中最根本的是二、课堂互动1 .声音是物体 而发生的,当用手按住发声的琴弦时, 琴声消失,这是因为 2 .将手表放在枕头底下,人耳能在枕头上面能清楚地听到手表

4、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3 .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 看见小锤的振动,听见闹铃声;当将容器中的空气逐渐抽出后,人 看见小锤的振动,听见闹铃声。(填“能”或“不能”)4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5 .古代打仗的战士为了能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俯听,以下 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会使地面发生振动B.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C.马蹄声可以由地面向四周传播D.大地传声比空气传声快6 .宇航员在太空中谈

5、话常用一根硬棒接触,原因是A.防止两人分开B.示意谈话内容C.作传声物质D.防止意外事故7 .要想改变锣的音调,可以 A. 改变敲击锣面力的大小B. 换用敲击锣面的锤子C. 换用其它的锣面来敲击D. 用以上方法都行8 .不带花蜜的蜜蜂, 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50 次, 带花蜜的蜜蜂, 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20次,则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低 B.音调高C.音调相同D.都有可能9 .关于弦乐器的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弦越细,音调越低B.弦越紧,音调越低C. 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D. 在弦的长短,粗细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低10 .我们能分

6、辩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11 .男中音放声高唱时,女高音小声伴唱,则响度小, 音调高。12 .“高声呼喊”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表示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调、响度和音色13 . 在钢琴和吉他上弹奏一特定的音符时,所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能最恰当的解释是A. 两者乐音的频率不同B. 两者乐音的振幅不同C. 两者乐音的音品不同D. 人耳朵的听觉是不可靠的14 .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则在家中引吭高歌对你形成干扰, 为减少噪声的影响, 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D.将窗子打开,加快空气流动1

7、5 . 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记时员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误差是多少秒?16 .某人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0.4 秒听到回声,这个人离高山有多远?17 .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 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 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 1 秒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1.2 秒钟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三、课后作业:1 .拉二胡时,拉紧琴弦时可以 音调,由细弦改为粗弦时可以 音调,按弦的 手指向下移动时可以 音调(填“提高”或“降低”)。2 .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播远些,可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

8、形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声音的 ,从而使声音的 更大些。3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气体、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D.闪电后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是有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4 .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A.680 米B.6X107 米C.1360 米D.1.2X108 米5 .下列各例中,哪一例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被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6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

9、的是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较小,传播速度较大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传播速度相同C.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先发生闪电后发生雷声D.某人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声音经空气、水管同时传播,另一端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7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万籁俱寂,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少,噪音减少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变慢8 .根据下列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Kl 二1切口狗 1155?雏 E5迎口 I发声我牢听觉题享Q)人前一些热物的听受靠段位藏率而

10、困(B)蜀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蛭每秒标超三四百次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9 .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一般比大提琴高,这里“高”的意思是()A.响度大B.音调高C.高雅D.演奏技巧高10 .运载多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州七号”飞船中,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A.太空中噪音太大B.航天服不能传递声音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 .在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时,有

11、以下几个实验:(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看到纸屑在纸盆上不断跳动;(3)吹号时,乐手按下和松开键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用硬纸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听声音的不同请你说明他们分别是研究什么内容的。12 .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

12、由于 。(4)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 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 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13 .小宁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全过程。猜想: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越大,响度 14 .张明、王强和李鸿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张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王强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 起水花;李鸿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 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

13、什么结论?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一)温度1 .温度和温标温度表示物体的 。摄氏温标: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定为0C;通常情况下,标准大气压 下,的温度定为 100C。单位的读和写:摄氏温标的单位是:,符号是:。2 .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分类: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 的温度;温度计的 要跟被测物体(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 上;不能将温度计从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 齐平。练习:1 .

14、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2 .指出图中测量温度时的四处错误:(1) (2) (3) (4) 3 .关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步骤(题略)(二)物态变化A.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名词解释:熔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做熔化。物体熔化时要 热。凝固: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做凝固。液体凝固时要 热。(2)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的全过程中 的。常见的晶体有:金属、冰、食盐、明矶等。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沥青、玻璃、柏油等。熔点: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物质从液态 为 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跟凝固点 。注意:当某种晶体的温度等于

15、熔点 时的温度时这种物质所处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 是液体,也可能是 固、液态共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熔化了的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加热(或吸热)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7页问题:(1)用质量相等的0c的水和0c的冰来冷却物体,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2)冰的熔点是 C,水的凝固点是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C(3)在北方的冬天测气温应使用 。(4)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 。练习:1 .在冰箱中制冰块的过程是 过程,这个过程要 热;吃冰块的过程是 过程,这个过程要 热。2 .夏天喝冷饮时,人们往往在

16、杯中放些冰块,使冷饮更凉,这是因为 ,北方冬 天蔬菜大棚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 ,使棚内不致过低,菜不致冻坏。3 .水银的熔点是-39C,酒精的熔点-117C,那么在最低气温为-42.3 C的黑龙江漠河地区测 气温应用 温度计。4 .奈的熔点是80 C,则该温度下奈的状态可能是 。5 .冬天容器内有一块冰,在阳光照射下正在熔化,这时把容器拿到0c的房间里,则 (填会”或“不会”)熔化。6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B.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1)汽化:汽化的方式有: 和蒸发:只在液体 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影响蒸发快慢

17、的因素:I .液体的 越高,蒸发越快;n .液体表面附近 越快,蒸发越快;m .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举例:(略)液体蒸发时要 热。蒸发有 作用。举例:课本第 58-59页沸腾: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 C。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 时的温度和继续 (或吸热)。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8页液体在沸腾时温度。(2)液化;日常生活中液化的例子:课本第 58页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冷却);;降低温度和加压两者兼用。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举例:(略)练习:1 .被水蒸气烫伤要被开水烫伤更严重。用高温水蒸气来做饭。都是利用了水蒸气在时要 的道理

18、。2 .夏天扇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了人体周围 ,从而使人身 上的汗液 加快,也就加快了从人身上 热,使人感到凉快。3 .天冷时,窗玻璃上结有小水珠;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会冒“白气”;夏天的早晨, 草木上常有小水珠等现象均属于 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4 .日常生活中,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 的方法,使它 后存储在钢罐里的; 火箭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氢和液氧。从记录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的沸点是C,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水在沸腾时需要 热。6 .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却得更快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至少写出两种做法, 并指出每种做法所用的物理知识或原

19、理。7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C.升华和凝华名词解释:升华一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升华。固体升华时要热。凝华一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气体凝华时要热。 举例:(1)利用升华致冷的例: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就是一种制冷剂。原理是利用干冰 热量的道理。应用:冷藏食物;人工降雨。“干冰” 一旦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的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 遇到暖气流为 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制造“舞台白雾”时,可把“干冰”颗粒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 气迅速降温,再

20、用风扇把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使周围空气中的 通 过 形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雾”。(人工降雨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人工降雨和舞台白雾都是利用干冰 时,大量的热。升华具有 作用。)(2)在很冷的冬夜,窗玻璃上结有冰花, 此冰花的形成属于 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直接 而成的),此冰花应在窗玻璃的 表面(内/外)。(3)刚从冰箱中取出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粉” ,属于 现象;剥去纸,棒冰就冒出“白雾”,属于 现象;若把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出汗” ,属于现象;放到嘴里变成“糖水”,属于 现象。课后作业:1.温度计是测量 的仪器,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示数记作,读作;温度计

21、乙的示数记作 ,读 作。2.0 C的水和0c的冰,它们的冷热程度 。若用质量 相等0 c的水和0 c的冰冷却食物, 的效果更好。3 .“夏天吃棒冰觉得凉快”是因为棒冰的 低且熔化时 的缘故。“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是因为风吹 加快了身上水分的,从而加快了 的缘故。4 .在下图的方括号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圆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还是放热。液态固态气态熔化(吸热7 n ri ()5 .为了使湿衣服尽快晾干,经常把湿衣服摊开晾在衣架上,这是为了,挂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并有阳光照射,是为了 .这些措施都能使水分蒸发加快。物质熔点(C)沸点(C)水银-39357酒精-1

22、1778铝32717406 .右表是几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熔点和沸点。由表 可知当温度为360 c时,铝是 态,水银是态。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温度计, 要测-100 C的低温,应选用 温度计。7 .电灯泡中的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 现象,鸨 的气体在灯泡玻璃上遇冷后产生现象,凝结在灯泡上使灯泡发黑。8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缩短实验时时间,需用 水,并在烧杯口上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在沸腾前,气泡的体积在上升个过程 ;在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在上升时体积 温度计示数 。此时若停止加热,沸腾 (选“能”或“不能”)进行。应着重复习的题:自主练习与检测P.20例1、P.24第1

23、9题、P.27第8题、P.30第3题、P.32第2题、P.33第8题、P.96第10题、物理补充习题 P.13第8题、P.16第10、11题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11页第三章光现象一、基础知识(一)光的色彩、颜色1 .光源:的物体叫做光源。如:、等。 光源分: 和。分别举例: 2 .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成 等七色光, 这种现象叫做 。可见白光是复合光。首先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的物 理学家。3 .色光的混合(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2)滤色镜(3)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4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2)

24、若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 的,若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 体是 的。举例:5 .光能光能使、,所以光具有能量。光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 。举例:(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 .红外线光的色散区域红光外则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所有物体都向外辐射,温度越高, ,同时,所有物体都吸收 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红外线的特性: ,具有 效应。红外线的应用:(详见课本P.61 )2 .紫外线紫外线的特性:,还能。紫外线的应用:(1) (2)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臭氧层(三)光的传播2 .光的传播路线:光在同一种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25、成因:光是。像的性质:知识解释的现象有: 形成、日食和月食、 、射击时瞄准等。据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可能成放大的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像。3 .光的传播速度: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传播 千米。1光年=9.46X 1012千米(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四)平面镜1.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实验器材:(2)实验时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3)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或蜡烛)其目的是 (4)实验注意点:玻璃板的厚度不宜过厚,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要垂直,否则会成 一个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屏的 像。与 到镜面的 相

26、等;像与物的 相等。有关光学作图:1 .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2 .S为室内一发光点,作出室外地面被照亮的范围。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15页3 .人的眼睛在P点用作图法确定,人能看到室外的景物范围。AB4 .在图中标出 A、B、C哪个是太阳、地球、月球。0_ cI o 5 二F食5 .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6 .如图所示,物体 AB在平面镜中的成的像点为 B,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 在平面镜的虚象A B。7 .要在如图所示的空心管的右端看到左端的物体,应在管子里怎样放置平面镜?试画出光路图。五、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 的现象, 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

27、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能 光的缘故。2 .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第一步:演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第二步:演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的两侧;角等于 角。光路的可逆性(简单介绍)用光路的可逆性解释:当你从平面镜里看见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同样能看见你的眼睛。甲能看到从镜中看到乙的眼睛,是因为乙眼睛射到镜面上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传播到 甲的眼睛中的缘故;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甲眼睛射到镜面上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同 样能传播到乙的眼睛中,所以乙也能从镜

28、中看到甲的眼睛。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都沿某一相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反射光线 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2)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搅四庾射曼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也就是物体表面对光发生 问题:为什么用久了黑板常会因 “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怎样才能使黑板不 “反光” ? 答:用久了黑板因为变得光滑,发生 反射。要使黑板不反光应将黑板弄 一些。 练一练:1 .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2 .如图所示,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是 250,要想使反射光线与

29、入射光_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20,则平面镜应绕过 O的轴沿 时针(填顺或逆)转过 度。弟工题3 .从某一平面镜上反射出一条光线,这条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130,那么该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是A.130 0B.650C.400D.500-4 .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如图所示,如果光线 AO经过M1和M2 反射后按原路反射回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军弋A. Z1=45 B. Z 2=60 C. / 1=15 D. / 2=30% 的5 .完成图所示的光路。6 .太阳光跟水平方向成 40角,要使阳光照亮某一竖直井底部,如图所示,则平面镜应放置在与水平面成多大角度的位置?并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

30、位置。、凹面镜和凸面镜(一)什么是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1 .凹面镜的焦点: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面镜上,其反射光线能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 点。用F表不。所以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将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凹面镜就将光反射为平行光。2 .凹面镜的应用:(1) 利用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制作太阳灶、太阳炉。(2) 利用凹面镜能将光反射为平行光的性质制作汽车头灯等。(三)凸面镜1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 .凸面镜的虚焦点3 .凸面镜的应用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

31、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 进入另一种 时 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规律1 .名词介绍:PQ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叫做,AO是 光线,NN 叫做一线,OC是 光线/AON叫做 角,/ CON叫做 角。2 .研究入射角”以及折射角丫之间的变化关系: 观察:(1)三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垂直于水或玻璃的表面入射时(光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别位于法线的。光从空气斜射到

32、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 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 。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 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3 .关于光的折射成像问题例题:1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70,则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 度。2 .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A.900、900、小于 900B.900、900、大于 900C.都等于900D.都等于003 .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个发光点S,从S发出的无数条光线中,引出三条射向

33、水面的入射光线SO、SA和SB。试画出这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4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一个三棱镜上,试画出被三棱镜两次折射的光线。1 .透镜上的几个名词:透镜的光心、主轴、焦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2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解释会聚的表现和发散的表现)3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通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4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A.测凸透镜的焦距B.实验装置在 上,将、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调节和 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34、实验记录: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实像或虚像u2fu=2f2fufu=fUf暂不讨论像的高度与烛焰高度之间的关系:除表格中我们总结出的规律之外,还可总结出以下规律:1 2 3 三、凸透镜的应用(一)照相机和眼睛2.眼睛(1)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眼睛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眼睛的调节:正常的眼睛无论看远处的物体还是看近处的物体像模拟视力矫正的实验都能落在 上,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即调节来完成的。一3.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经过调节晶状体后,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就是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19页1.照相机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 _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如

35、图所示 调节像的原理制成的。透镜的眼镜来矫正。 远视眼:经调节晶状体后, 透镜的眼镜来矫正。时,凸透镜成的反射到屏幕上。暧影片近视眼镜的作用 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就是像的原理将图放大,然后再由 调节:远视眼镜的作用(二)投影仪原理:应用当物距(三)放大镜放大镜是根据当 时,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四)望远镜和显微镜仪器名称目镜物镜观察到的像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焦距焦距显微镜焦距焦距(焦距填写较长或较短)开普勒望远镜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约为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关于显微镜的两次成像: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21页一、测量长度和时间1 .什么是测量?进行的种 。 公认的标准量叫测量就是将一个

36、待测的量与公认的做 2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 ,符号。为了使用方便,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米大和比米小的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1km=m1m=dm1dm=cm1cm=mm1mm=li m1mm=nm练一练:0.015km=1.5 X m=1.5 x dm=1.5 x cm=1.5 x mm12.5mm=1.25 x cm=1.25 x m=1.25 x km10nm=10 x cm=10x m(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进率)3 .正确使用刻度尺

37、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刻度尺的三个基本特征:(1) 刻度线的位置;(2) 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3) (量程)。B.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呢?(1)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使刻度尺的 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 ;(3)读数时,视线 对刻度线,不可;(4)记录时,做到三齐全:既要记录 值,又要记录 值,还应注明 思考: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不清了怎么办?4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例:(1)怎样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2) 3.6 米=3.6 M00 厘米=360 厘米(3.6m=3.6 X100cm=360cm)(3)5 厘米=75X工厘米=0.75 厘米(75cm

38、=75X cm=0 75m)100100(4)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出现的几种错误,请分析他错在哪里?(A) 3.6m=3.6mx 100cm=360cm(B)546mm=546 X1/1000=0.546m(C)75km=75km X1/1000=75000m(D)65cm=65 M/100m=0.65m练一练:1 .单位换算(要求写出换算过程)(1) 0.56m= = cm(2)35mm= = m(3)1.53 1000000km= mm(4)4.76 1 为000 g= m(5)25nm= = m2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64;窗玻璃的厚度是 ;教室的高度

39、3.5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为6; 一个普通墨水瓶的高度5.5。3 .甲、乙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记录的结果是23.00cm ,乙记录的结果是 23.0cm.记录数据符合要求的是 (A)甲 (B)乙 (C)甲、乙都符合5.测量误差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 ,有时,这样就产生 。常用减小误 差方法是:。例: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是12.31cm,12.29cm,12.30cm.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着多少?6 .间接测量(1)怎样测量曲线的长度?利用圆规和直尺利用硬币和直尺利用棉线和直尺(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3)怎样

40、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或圆锥的高?,常用单位有(1) SI制中时间的单位(2)实验室常用 有。关于秒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7 .时间的测量二、机械运动(一)运动和静止?1 .什么叫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 2.什么叫参照物?机械运动的概念中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 。 即所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它与参 照物之间的位置 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例: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 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 ,长途汽车是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里的物体每时

41、每刻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没有参照物就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举例:1.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 的;若选地面为参 照物他又是 的。高山、房屋、树木等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 的, 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它又是 的。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参照物时, 它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这就是 。举例:1997年5月12日,我国成功的发射了一颗“东方红三号”静止的通信卫星, 它在太空中遨游时,好象静止在赤道上空,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这可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例:我们曾经介绍过一名法国飞行员

42、的奇遇。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用手抓住子弹? 答:这名法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的速度与子弹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子弹相对于飞机 来说是 的。练一练:1 .坐在船上的人看到岸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他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船正在向 运动。2 .在平直的公路上,有两辆汽车都沿直线向同一方向一前一后行使,在某一段时间内,它 们行使速度相同,则在这段时间内,以 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都是静止的;若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23页直线运动以 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3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C.行使的汽车也可以说是

43、静止的D.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观众判断谁快谁慢看的什么?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看什 么?答:观众看谁跑在前面,则谁快。即 。而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则谁快。即 。物理学中采用的是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2 .速度一一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变形公式:速度的单位:SI制中速度单位是 。 常见的速度单位有:厘米 /秒(cm/s)、千米/日(km/h)。1m/s= 3.6km/h练一练:1 .图中(A)、(B)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

44、)表明图(B)表明2 .猎豹的速度可达28米/秒,则它1分钟可跑 米。3 .一架飞机的速度为 750米/秒,它通过1350千米的距离所 用的时间为 小时。4 .汽车行使时速度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使的速度为 米/秒。1.机械运动的分类A.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B.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分: 和2 .匀速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 是相等的。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作直线运动时,若其 的大小经常变化,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 的路程并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只要求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平均速度表示作变速这变速直线运动

45、的物体的快慢的大致情况。一般用速度公式计算。v -t4 .测平均速度实验器材:皮尺、停表(秒表)4只。实验步骤:(1) 在室外测出40米的路程,每隔10米作一个记号;(2) 选出4位计时员分别站在 10、20、30、40米处;(3) 在同学中选出男女短跑运动员各一名;(4) 男女运动员分别跑完 40米路程。4位计时员记录各通过 10米、20米、30米、40米处的时间,并填在下表中:、路程 时间10m20m30m40m男平均速度女平均速度对于平均速度,应指明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例: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行,测得它用15min飞行了 360km,它的速度是多少km/h?

46、合多少m/s?四、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1 . 一辆汽车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使,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汽车从图中A处行使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YA.豆层表距南京40kn)2 .汽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使15分钟到达乙地;如果摩托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由乙地开往甲地,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25页3 一列全长为200 米的火车,以 72 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600 米的铁桥,问该车全部通过铁路桥需要多少时间?4 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用 7.2 千米/时的速度通过120 米的路程,接着又用 5 米/秒的速度通过150 米的路程,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 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 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50 米/秒,则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一辆汽车以15 米 /秒的速度行使10 秒钟,又以 18 千米 /时的行使 57 米路程。则该汽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