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4925296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意蕴 摘要:文章从古代三个开展时期的文化学角度对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做了重点考察。古代许多学者、藏书家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而收书、藏书、校书、刻书,将古代的藏书事业不断推向高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03-0129-02 1私家藏书的兴盛期 雕版印刷业的出现使古代私家藏书兴盛。两宋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开创的根底上有了提高,使宋代私家藏书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开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鉴赏的方向转化。雕版印刷术对

2、于私家藏书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藏书家人数和个体藏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书的形式也由卷轴改为册页,为收藏提供了方便。有文献记载,宋朝以前的私人藏书家不超过百人,而到了宋朝开始兴盛。宋代藏书家人数众多,据目前对宋代藏书家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如北宋王洙父子藏书4万卷,南宋叶梦得藏书10万卷,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在五代入宋时期藏书名家以江正为首,与江正同时期的重要藏书家还有李昉、杨徽之、毕士安等人。到了北宋承平时期,藏书家首推宋绶、宋敏求父子。宋绶藏书不仅广博,而且勤于校勘,他总结校勘的名言是:“校书如扫尘,

3、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脱缪。宋敏求继承父业,家中藏书数万卷,并且熟读朝廷典故,著书很多。他的藏书在父辈的根底上又有所开展,增加到3万卷。两宋之际,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和鉴赏家。宋代私家藏书与前代相比,具有人数多、藏量高、分布广、图书的整理和利用效果好等显著的特点。到了元代,雕版印刷术在宋代的根底上又有所开展,所以在战乱后,元代私家藏书不但保存旧籍,还丰富了自己的收藏,从而涌现出一批藏书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元朝统治者注意在武力征服后实行文治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元代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藏书家,一些有远见

4、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提倡学习和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采用“汉法,改变“旧章。宋元时期的藏书活动无论在规模和内容上比前代更为丰富,在古代私家藏书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 2私家藏书的开展期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公家藏书,不但传播了文化,对典籍文献的保护、流传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清代私家藏书事业的鼎盛奠定了根底。 明代初期私人藏书家以诸藩最富,他们有朱元璋赏赐的典籍。散文名家宋濂是明初较有影响的藏书家,青年时期开始藏书,到晚年便已藏书万卷。他的藏书有少数后来传入清代,如:北宋刻本?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明

5、代前期著名的藏书家以江苏人居多,如:昆山叶盛、太仓陆容、长洲吴宽等。到了明代中期,私家藏书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开展,如:杨循吉,此人好读书,嗜书如命,遇到好书不管多少钱都要买下来,使本来殷实的家境到了晚年变得赤贫,但所藏书有十万余卷。在晚年之际,杨循吉怕身后藏书遭到破坏,不得其所,于是将所藏书分赠给书友。与杨循吉同一时期的藏书家还有朱存理,藏书量虽不能与杨循吉相比,但著述颇丰。又如:何良俊,此人少年笃学,曾经20年不下楼,退出官场后,回家藏书、著述,并有命名“清森阁的藏书楼,藏书4万卷,名画百签等数十种,后因战乱,藏书被毁。到了弘治年间,铜活字印刷得到应用。当时无锡华氏的会通馆、兰雪堂所印书籍,风

6、行全国。与活字印刷兴起的同时,传统的雕版印刷依然风行,私家刻书越来越普遍,比之官刻毫不逊色。由于私刻的书大多数进入市场流通,所以成为私家藏书的重要来源。明代私人刻书业以南京最为兴盛,据史料记载,明代南京书坊达90多家,为全国之首。从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籍统计可以看出,当时南京书坊刻书的品种多为民间所需的小说、戏曲、传奇等。 明中期著名藏书家晁瑮在明代市民文化兴起后以大量收藏小说戏曲图书为特色,他的私藏书目?宝文堂书目?分33类、著录藏书7,829种,他的小说、戏曲的藏量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与晁瑮同时的高儒是一位军人出身的藏书家,他的私藏书目?百川书志?收书2,000余种、1万多卷,特点是将大批小说

7、戏曲类书籍归于史部的传记、外史类。嘉靖以后,商品经济有了大开展,反映到文化上,市民意识逐渐产生,文坛上出现了“前六子、“后七子,他们以复古为号召,在复古运动的影响下,翻刻宋元旧书的风气流传开来,这些都有利于私家藏书事业的开展。 明代后期,出版印刷事业进一步繁荣开展,私人刻书更为普及,出现了像吴勉学、陈仁锡、胡文焕、毛晋等著名的出版家。文化对私家藏书的影响最明显之处反映在各种长短篇小说、戏曲被刊印、收藏并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随着明代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地位的提高,反映这个阶层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受欢送。书籍的普及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涌现了不少收藏多又精的藏书名家。明代私家藏书对于通俗文学作品的

8、收藏整理、刊刻,不仅保存了文学遗产,还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开展。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意义,是公家藏书做不到也无法比较的。明代藏书家在继承前代藏书经验的根底上,又有所创新开展。许多藏书家为积聚图书,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变卖家产。明代图书流通增多,藏书家们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供人阅读,或互相转借、抄补。此时的藏书家注意图书的保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非常注意藏书的校勘,每有异本,必经校勘,以求真迹。明代私家藏书为我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在清代开展到鼎盛期奠定了根底。 3私家藏书的鼎盛期 古代私家藏书在清代走向了鼎盛,得益于清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开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的开展和城市的繁华,使得造纸、印刷

9、等手工业不断地改良,书坊和糊裱书籍的作坊也逐渐增多,这种状况对于图书的出版、流通和典藏都更加有利。在清代,私家藏书更为普及,并到达了古代私家藏书的顶峰。据统计,在清代各阶层都有藏书家出现。清代的私人藏书,如涓涓细水,汇为洪流,有记载的清代藏书家到达千人,这些人除了财大势大的王府达官,还有无生计之累的士大夫、故家相传等等。此外,大局部藏书家是中小士绅。由于众多的藏书家的努力,才使清代的藏书事业开展到最高潮。清代前期以黄宗羲为首提倡朴学,?明夷待访录?是他的代表作。书中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理想,批判了封建主义,主张民主和法治。黄宗羲不仅是一代学术宗师,而且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名“续钞堂,他的藏书

10、多且精,但是一场大火焚毁了他的大局部藏书,所存仅剩一半,所藏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已经不复存在。清代中期朴学到了全盛阶段,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刺激了私家藏书的开展,朝廷对献书较多的藏书家给予嘉奖,从而鼓励了更多的私家藏书。乾隆皇帝为了宣传他“钦定的思想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士人学者开放。因此,清代中期,以乾嘉考据学的兴盛为动力,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契机,私家藏书得到不断的繁荣。清代后期私家藏书得以持续开展,虽然遭到鸦片战争和各种战争的破坏,但私家藏书还是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散而复聚、前赴后继地推动着私家藏书事业的进步,直至向着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转化。清代后期藏书家以道光末年的郁松年、丁日昌,

11、清末的杨、瞿、丁、陆四大家最为突出,他们是清代私家藏书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与收藏,是清代私家藏书文化的缩影。他们保存文化典籍的功绩,反映出清代学者在继承、整理文化遗产方面超越前人的奉献。 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它是和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其他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渗透的。私家藏书是孕育精英文化的摇篮,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我国早期多学科的精英文化。当国家对精英文化进行整理、开展时,私家藏书又可以为此提供充足的图书来源,突出表现在乾隆时期各地藏书家对四库馆的献书活动中。私家藏书作为分散的“图书馆,既有贮存的功能,而且还有交流、传播的功能,虽然发挥得不是那么的全面,但也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私家藏书在古代文化的生成开展机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少川藏书与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 【2】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宋路霞私家藏书史研究述略J图书馆杂志,1990 【4】周少川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