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4908178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数学教学论文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长河中流淌作者: 覃璐 工作单位: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乡中心校联系电话: 13597149256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长河中流淌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正和陶先生

2、的真知灼见相吻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首先要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只有真正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因此,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是建

3、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探究性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内容,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只有真正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因此,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

4、境的创设,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如:在教简易方程一节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心中各自记住个数,我说你心中的数加上几,再减去几,得数再乘几,只要你说出结果,我就能知道你心中想的是几,你们信不信?”学生纷纷回答:“不信!”师说:“不信咱们试试看,我设计了一个题目。”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的让老师讲课。由于创设了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能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又例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电和煤气已进入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因为这是一个实

5、际问题,学生欣然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更便宜,而且干净又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究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

6、“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一起动手,找来一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

7、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四、赏识信任鼓励,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诉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才会促进教学相长,才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才会促进教师自身成长!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朋友的关系。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赏识信任的课堂,因为只有共同的信任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例如: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我让学生做课外练习册上的有关补充题。同学们刚做了一会儿,就

8、嚷了起来:“老师,这道题求圆柱的高太麻烦了,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 “噢,是吗?”我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圆柱的侧面积是80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计算起来。先求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425.12(分米)再求圆柱的高: 8025.12“果然除不尽。”我随即让学生把80平方分米改成了75.36平方分米,这下可容易做了。75.3625.123(分米)最后算出圆柱的体积:3.14423150.72(立方分米)。同学们继续安静地接着做题,只有黄衡和他的同桌不时地在交流着什么。不一会儿,黄衡在下面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题还有一种简便方法

9、,可以不必换掉80”。“是真的吗?”我有些惊奇,同学们也都表示怀疑。黄衡着急地望着我,手足无措。我明白课堂就是需要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于是我鼓励黄衡:“老师相信你,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吗?”黄衡立即到办公室里拿来了圆柱体积演示教具,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没什么,上课时我们也是这样动手操作的。”我心里暗暗想着。只见黄衡把长方体又这么一摆,然后问道:“你们说长方体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

10、?”我不禁一愣,长方体还可以这样摆放。同学们也开始兴奋了,都在互相交流起来。接着,一些同学也嚷了起来:“我也知道了!”“长方体的底面积不就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高不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吗?那圆柱的体积也就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高。”我也恍然大悟,其实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根本不需要改换“80”,它可以这样计算:8024160(立方分米),当初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新课堂是赏识信任的课堂!教师用信任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充盈着精彩,天天充满着激情。反思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这部分内容我已教过很多次,却并没

11、有深入钻研教材,自以为圆柱的体积只能用底面积乘高,况且第二种方法在教材上、教参上都未曾提起过,我从来就没想过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解法。虽然这题中的侧面积“80”其实已在提醒着我,但我还是没深入地反思一下,只是轻描淡写地让学生换了一个数。看来我虽熟知新课程理念,但实际上还是唯教材、教参为圣经,不敢有“超越”之想。而孩子们却比我勇敢,比我自信,他们能够质疑教材上的唯一解法,挑战权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所庆幸的是,我并没有轻易否定这种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而是充分信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证明,去讨论交流。充分地信任我们的学生,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会给我们预想

12、不到的惊喜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因学生带来的惊喜而更加充满生机!五、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随

13、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有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

14、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谓和态度倾向。它顺应了课改综合化的走势,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长河中温馨地流淌。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