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24827513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故事引入。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

2、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3、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2、谈收获四、拓展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板书设计1吨有多重1吨1000千克字母表示:1 t1000 kg。

4、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学情分析: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

5、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

6、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二、探索新知1、认一认,说一说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

7、,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

8、000千克,1t=1000kg)2、感知1吨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3、找一找,说一说,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设计

9、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第一关:填一填。4千克()克 3吨( )千克5000克( )千克 ( )t20xx kg18t()kg ( )kg6 t(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

10、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学生抢答,教师评价)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我是小小检查员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

11、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拓展作业: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

12、多重吗?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设计方案

13、篇2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1、农、当的写法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

14、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师出示辛苦,教读。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二、观察图画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全班齐读课题。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

15、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

16、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5、抽生教读生字。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抽生读,齐读。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9、齐读。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2、抽生答。(我知道了

17、农民伯伯很辛苦)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4、师范读全诗。5、齐读。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3、你打算

18、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二)指导写字(出示农、当、汗、午)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五、总结全文(板书)6、悯农辛苦教学反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

19、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2、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出没的没读作m,不要读作mi。风波的波读作b,不要读作p。(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

21、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学生齐读。3、解词连句知大意。(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

22、找身边的老师请教。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4、齐读古诗。三、展开想象,悟诗情。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

23、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

24、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学生齐读)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出示诗句)看到了小船。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

25、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学生朗读三、四两句。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4、写话: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

26、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学生写,交流。5、朗读升华情感。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读江上渔者说课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美,我

27、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具体来说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朗读中理解诗意在出示古诗以后,我通过三步的朗读,第一步,将古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书写练习;第二步,试着读出古诗的味道;第三步,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古诗的意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忽略了古诗教学中的解释,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通过说画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

28、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二、启发想象悟诗情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黑格尔)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江上

29、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学生理解往来的客人爱吃鲈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客人们会怎么说,让学生感受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为体会捕鱼的艰辛奠定基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给画面上添画小舟,让学生直面诗句,与诗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第二步,让学生想象江上渔者在风浪中捕鱼可能遇到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感受渔者捕鱼的艰辛。三、组合、写话,提升在学生感受渔者捕鱼艰辛的基础上,通过与悯农的组合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话,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写的话其实就是

30、自己内心想法的展现。教学设计方案 篇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

31、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主动学习

32、,做好充分的预习。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地点】安达小学。【授课班级】三年四班。【教学手段】角色演读,体会感情。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课外延伸,想想续写。【教学准备】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巩固词语: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挑选一

33、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引读第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提问:小男孩

34、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

35、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

36、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准备】、自制动画片骑驴。、自制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老人认为

37、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同桌交流: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调查分组: 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组内交流。、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以各自喜

38、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不同观点互动交流: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

39、、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点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总评】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

40、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比如说,上课伊始的一边播放配乐动画,一边讲骑驴故事,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交际情境中;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

41、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师生扮演角色,与老爷爷模拟对话,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拓展交际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为难的事情,把交际情境引向生活实际,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以上各种交际情境,重视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2过程与

42、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2)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刮”2. 准备教学课件。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

43、亮,正确流利。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3)交流汇报。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

44、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

45、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树木 抽出_ 长出_积雪 汇成_ 流着_涨满_小鹿 散步 俯下_ 侧着_欣赏_第二步,解释立桩词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第四步,练习背诵学生自己试背。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齐声背诵。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

46、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3)书写“挡”字。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

47、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 “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五、回归整体,表达

48、感受 ,总结点题。第一步,自己准备。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第三步,师小结。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汇挡 献 刮春 夏 秋 冬季节 树木 其他景物教学设计方案 篇6【学习目标】、认识“郊、列”等个生字,会写“名、发”等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课前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借助拼音读课

49、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检查识字情况。齐读,分组读,抽读。、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自读第、自然段。指名读第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读第自然段。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

50、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朗读领会。、自读第、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爸爸还说了什么?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读第自然段。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

51、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二、复习巩固生字、学生读生字卡片。、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三、书写指导、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四、拓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五、总结注意肯定学生的创新之处。教学设计方案 篇7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及会写的生字。2、借助学生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识记、书写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再读课文,能熟练、流利地朗读。从读中巩固生字音与形。教具准备字音、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鸟叫声录音磁带教学过程

52、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小鸟,还听过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你们听(播放鸟儿的叫声磁带)你们从这些鸟声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欢快)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一篇美丽的课文。出示课题:父亲和鸟三、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1、教师范读本课,学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课的人物、时间、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有哪些人物(“我”和父亲)。讲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亲与我在树林边。三、借助字音,熟读课文1、教师出示字音卡片,学生准确拼读。注意“喃”字没有后鼻音,“ ”是直呼。2、字音与字形相结合,学生认读。注意与同音字、音近字比较。例:未味,农浓,

53、南喃,吾焐,恩3、指名朗读,或以开火车形式朗读,对读不准的读音,要予以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4、自己借助字音,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5、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朗读。全班齐读课文。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注意“重”是翘舌、后鼻音。2、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什么方法来识记。3、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4、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识生字。5、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6、学生临写,教师巡查,指正。五、朗读课文,巩固字音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出

54、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尤其是小鸟的爱护、珍惜之情。2、能用“快活”说一句话,理解并掌握课后新词。教具准备1、鸟儿鸣叫歌唱的录音带。2、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流利通畅。二、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2、几位同学朗读全文,大家评一评,读得准不准,好不好。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最喜欢还有”说说父亲喜欢什么?带着十分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段话。4、找一找,这

55、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什么时代?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在哪儿?学生用叙述、平缓的语气朗读第二段话。5、自读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6、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理解“雾朦朦”。自“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理解“喃喃”。学着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朗读这一段。7、朗读“并没有也没有”带上自己奇怪、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没看见一只鸟飞,没听见一声鸟叫,爸爸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8、自读第五、六段,找出父亲说有鸟的根据。教师总结:是因为无风,叶子在动,还有鸟味。指导用轻轻的、生怕惊动小鸟的语气来读。9、读读课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小结: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56、指导用疑问的语气来读。10、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老师扮演父亲,同学们扮演“我”,全班共同参与,感受人物对话。11、学生说一说“鸟的气味”从哪来?什么时候是鸟最快活的时候?12、播放鸟儿歌唱的录音,观察图中父亲说话的神情,引导理解“快活”。同学们试者谈谈自己感受“快活”的时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础,用“快活”说一句话。教师适机表扬。13、学生自读1216自然段,说说从这几段中又掌握了什么有关鸟儿的知识。14、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15、理解最后一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16、男、女生合作朗读关于父亲和我对话的这几个自然段。17、出示课

57、后“我会读”的词卡,请同学们接力读词语。并学习“雾蒙蒙、热腾腾”说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再说几个与“浓浓的”结构相同的词语。三、感情升华教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你们了解了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呢?(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材说明】家乡景物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美景进行观察、口头表达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有关景物的作文,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作比较详细的指导。本次作文教学的步骤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学的第一环节。【设

58、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成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上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内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学生盲目观察交流信息指导写作这样的过程,而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是为了让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写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课时的作文指导也改变了教师以前一味的灌输式,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获取写景作文的知识,实实在在掌握写作方法。【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2、养成写作文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以歌动情导课 进入写作主题1、师生共同演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