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4825073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堂上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究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观、形象地扩展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得语文课堂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开展,容量大、信息强、效率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既改良了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但,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误区也随之产生: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丧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减少,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同时,也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滋生了

2、教师的惰性,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改变观念、合理渗透,在语文教学的精妙处驻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语文;课堂;教育 在一节校内的语文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借助“班班通和学生频繁地互动着。“班班通出示的一张张课件内容一定程度地替代了书本,其操作运用几乎占了整节课1/3的时间,教师运用娴熟,教学效果也较为良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开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

3、的变革和开展。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及特征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和集成性的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常常表现为运用计算机对与教学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片断、动画以及音乐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通过动态或静态的不同表现内容,直观、形象地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得语文课堂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开展,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到达容量大、信息强和效率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

4、可否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拓展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但,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误区也随之产生: 1.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引发本末倒置 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看似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时机被大量剥夺,“请看大屏幕也成了课堂的流行语,其实这远远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义。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丧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必然会减少,

5、导致媒体“动画代替了学生“动手;“人机关系代替了“师生关系;媒体兴趣代替了语文兴趣。同时,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开展,如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无异于本末倒置。 2.过分依靠多媒体,滋生教师惰性,缺乏个性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开展,网络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学中亦是如此。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本没有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只要上上网,现成的教案即刻扑面而来。这些现成的资源,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自我提升与成长。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语文课的特

6、质要求语文教师能够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对文句细致入微地分析,去诱发学生寻找、发现并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去理解文中人物所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推动师生良好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 三、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合理利用多媒体为语文学与教效劳 1.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发挥与语文教学之间,应该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渗透与交融,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到达最优化。 及时改变观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活泼课堂气氛并

7、不是最终目的,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 开展。 科学合理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多媒体技术效劳于教学活动的原那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渗透,防止出现:不分轻重,胡乱堆砌;因大量输入图文,错误百出;语文味尽失等变形扭曲的课堂现象,教师示范、适当的板书,其实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晴的 效果。 2.合理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与学效劳 创设情境,提升语文课堂学与教的质量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性格,确定人物形象。毕竟,学生与课文中

8、的人物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教学时,仅凭词句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有效发挥,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触摸到真实的血与肉、情与意。 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检阅?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博莱克的自尊自强和儿童队员们对小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了以下操作: 同学们,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神气地走来了,博莱克此时该是多么冲动,多么自豪。一对迈着整齐步伐的儿童队员走来了,和博莱克走在同一个队伍里的儿童队员们也是那么骄傲,那么欣慰。在每一个儿童队员的心中,永远飘扬着一面队旗,它庄严,它神圣,它不可替代!看哪,他们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

9、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让我们也走进观众的行列里,把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堂课已临近尾声,需要一个高亢、嘹亮的休止符进行终结。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在慷慨激昂的结语的同时,借助令人心潮澎湃的音乐、引人振奋不已的一组画面以及在画面中不断反复出现的一段文字:“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这样的情境,学生怎能不饱含深情地大声称赞呢?由此,博莱克的自尊自强和儿童队员们对小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的良好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稳稳扎根。 合理运用,事半功倍 中国的汉字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生机,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汉字的优美造型,领略字形结构的美和其中蕴含的

10、意义,很多教师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运用了?汉字演变500例?这个工具,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对一些汉字的造字原理、结构有了真观的了解,创设出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汉字的良好情境,如,笑、写、奔、尿、乒、乓等汉字的教学,这样可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又可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字的古代美与现代美,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与学产生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

11、得轻松愉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1.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扩大了教学容量,使教学内容深入、清晰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充分准备对上课内容进行延伸。传统意义的语文课上,要教会学生透彻地理解一篇课文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而篇幅长一些、内容深一些的课文甚至要占去更多的时间,饶是如此,有时教师仍会觉得没有讲透,学生亦仍旧一知半解。而多媒体的介入,那么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化为直观的形象,将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引

12、领学生突破思考的界限。由此,一些内容无需教师长篇大论,学生就已了然在胸了。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句子中的“笔陡“挂下来“发颤这几个词比拟抽象,难以理解。这时便可借助多媒体以图示直观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天都峰既高又陡的景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置身其中的感受,只需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即可茅塞顿开。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省去了教师局部用来书写的时间,能增加更多训练的内容,使得教师从复杂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既节约了时间,又拓展了教学空间。 2.优化了教师的备课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有不少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素材的收集。这些材料的

13、收集,不仅能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储藏,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屡次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的熟悉及理解,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总体走向。 比方,在教授?颐和园?一课时,由于学生并不是个个都能亲自去到颐和园,感受祖国文化遗产无穷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查阅大量与颐和园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去粗取精,借助出示的资料,引入课文时,再现课文情境,更加立体地衬托出课文中需要突显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07. 【2】刘洁.让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