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导学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4815852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7《短文两篇》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7《短文两篇》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7《短文两篇》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7《短文两篇》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短文两篇》导学(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7、短文两篇导学【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自主预习案】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的得意之感。2、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沉鳞( )与其奇者( ) 荇( )相与步于中庭( ) 寝( ) 颓(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5)但少闲人( ) (6)晓雾将歇( )(7)沉鳞竞跃( ) (8)答谢中书书( )(9)四时俱备( ) (10)夕日欲颓( )(11)与其奇者( ) (12)五色交辉( )(13)相与 ( ) (14)积水空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二、自主探究,

3、释疑解惑。 (一)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两三遍,进一步感知课文。 (二)研读,合作探究。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明确重点词语: 山川之美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夕阳欲颓: 能与其奇者 4、翻译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品读,赏析特色。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_ _ 6、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先仰视“高耸入云”,再俯视“清澈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

4、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7、(1)背诵课文:小组内自由竞背; 教师抽查背诵。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划出生字词,注意句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二)研读,合作探究。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明确重点文言词语。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翻译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品读,赏析特色。 5、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6、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_ 7、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_ _ _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的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下列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

6、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4、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 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_ 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 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 _”和 “_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各填两个字)。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乙

7、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27、短文两篇 课文研讨答 谢 中 书 书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8、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一、整体把握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

9、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10、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二、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译文: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

12、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27、短文两篇答案:【自主预习案】【课内探究案】答谢中书书:1、略

13、。 2、略。 3、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鳞:鱼 颓:坠落 与:参与,此指欣赏5、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6、先仰视“高耸入云”,再俯视“清澈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能分析出一两点即予以鼓励表扬) 7、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观赏山川美景的感受。末句感慨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寞之感,也有对自己能真正欣赏山水之美的得意之情。 8、略。记承天寺夜游:1、略。

14、2、略。3、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但(只是)耳(罢了) 4、“相与步于中庭。”记叙。夜不能寐,约友散步。“盖竹柏影也。”月光如水,竹影摇曳。议论。感叹人生,百感交集。 5、空明澄澈,似真似幻。 6、“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各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拓展检测案】1、(1) 消散 (2) 门 (3)参与,这里指欣赏 (4)只 2、B 3、(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1)描写 议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闲 仙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