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4768294 上传时间:2021-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zmj-6345-1903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教案余德养教学目标【知识】: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情感】: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

2、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法与学法思路: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兴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学法:搜索整合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 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人。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1:请你们猜猜

3、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何以见得?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二 作者简介:谁能帮老师介绍一下汪曾祺吗?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200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短篇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

4、文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能否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家乡的端午节讨论明确:文章分别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文章的思路是 :端午,鸭蛋,端午的鸭蛋。所以不能。2:品读课文,欣赏鸭蛋过渡:那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讨论明确:外地一样的: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两种。作者特别钟情的: 吃玩端午的鸭蛋老师小结:八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其中作者对鸭蛋更是情有独钟,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它能更作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快乐呢?3:请听2-5段的录音,完成下列问题 :请以:好一个_

5、的高邮鸭蛋!_.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可小组合作,组长发言):端午的鸭蛋有趣在哪里?明确:(1) 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 ) 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质细而油多 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

6、,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过渡: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明确(2)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7、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4:那么,作者是带着赞美,自豪,怀恋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过渡:那么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本文的语言。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有人说:汪曾祺的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他的语言魅力得益于日常

8、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能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刚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一种新文体。豪华落尽见真淳。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滑而不腻。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谓俗极,雅极,炉火纯青。 轻声朗读课文2-5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汪曾祺行文的语言特色。讨论明确: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指导:善于用短句,一句一

9、断,给人一种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一句话,字数少,阅读就不会有急促的感觉。相反,感觉会很平缓,悠闲。加上与长句的交叉运用,从而产生一种和谐回旋的美感。真正有一种平淡而有诗意的感觉。追问:读加以体会。 改变句式再次朗读体会补充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就出了名2: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指导:均是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且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补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因为他乡听到乡音,让人感到特

10、别的亲切。3: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指导: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追问:我们能去掉吗(亲切,自豪)有嫌家乡穷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补充今日高邮的情况。4: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指导: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追问; “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意思?补充这首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

11、君。” 这是元稹离思诗五首绝句中的第四首。也为悼念亡妻蕙丛而作。短短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忠贞不二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成为千古名句。此诗虽为爱情诗篇,却不庸俗艳丽,深沉执着,感人至深,实为爱情悼亡诗中的上乘。 元稹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对过去情人的痴情迷恋,难以忘怀。即使再美丽的女子,在他眼中看起来,也比不上他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就象经历过沧海水、巫山云的人不在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一样。如此痴情刻骨的诗句出自曾对贵族小姐始乱终弃的元稹手中,这向我们表明了为人与为文并不是合一的。学着古人读文言的样子朗读这句话,5: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

12、且与有荣焉。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指导: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6: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指导: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追问:读好“吱”不用读用演 你喜欢哪种吃法?小结:一个“吱”给人感觉:美味可口,垂涎欲滴。看来吃鸭蛋也是有讲究的,也是一门艺术,更

13、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俗中见雅)7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指导:1:平淡而有味。生活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其中家乡的分量永远是最重的。诗意的轻松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无限的热爱。2: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这没有生活的实际是写不出来的。追问:为什么用?号 淡青与

14、白有什么区别吗? 补充淡青与白的的区别。10: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指导:“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追问:读进一步感受小结:汪曾祺先生真的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诚如他自己所言,他语言追求的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而在本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者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朗读2-3段,再次品味一位汪曾祺先生的语言魅力。五:拓展延伸过渡:家乡的鸭蛋确实很好,但童年的生活更让人怀念。故乡的水土更难以

15、忘怀,端午的风情更让人留念。汪曾祺正是写下了这种对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既往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可惜的是许多民俗风情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那么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这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的呢?下面我们读一段资料读好后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

16、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我们这个的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对此有何看法?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幻灯七: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

17、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韩国把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一样有过端午的风俗,虽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其实这个东西,关键在于谁能保护好,谁能发扬,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自己渐渐不重视不珍惜,让风俗随历史消散,那么不如让别人去保护起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 想想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有多少已被淡忘了,代之的是很多洋节日,盲目的崇洋媚外.保护好自己的节日是不是我们的责任?学生写,学生交流。小结:是啊!看看我们自己

18、,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汪曾祺先生说:离开了家,端午节虽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品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冰心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笑。”汪曾祺的童年因每个端午的每个细节而成为了诗,成为了梦,成为了永不褪色的画卷。究其因由,是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他知道:一切资源都会因枯竭而消失于无形,惟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传承千古。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