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748393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 页数:177 大小:1.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概要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板块。由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四篇课文组成。每一篇课文都像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的美妙、神奇。观潮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鸟的天堂描写了“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得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

2、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 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27个、会认的字有27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积累相关的词语。2、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3、 “口语交际习作”要先让学生讲清要介绍的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然后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得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中的情感。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3、 运用理解

3、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可以按“搜集图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11课时教学。1、 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情感态度价值观: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5、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

5、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涨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三、学

6、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3、掌握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重点掌握:薄、贯、雾、罩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奇观: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四、朗读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

7、示范读。2、分组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五、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思考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4、小结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二、潮来时的景象师: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

8、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潮来前的景象同学们请思考:在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景象?作者是如何描绘潮来前的景象的?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潮来前 钱塘江平静 宽阔 横卧 笼罩着薄雾 远山若隐若现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师:以上描写是潮来前的景象。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三、潮来时的景象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分析第三自然段师: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钱塘潮是不是没有任何预示,一下子就到来了?同学们请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潮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学生答

9、,教师补充并板书:由远而近,远近结合,景与人的描写相结合远处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观潮人人声鼎沸近处江面风平浪静师:听到响声,意味着钱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远处响声越来越越大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白线观潮人沸腾师: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潮的声音、形态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3、分析第四自然段师:钱塘江潮终于到来了!作者接下来,具体描绘了潮来时的近景。形态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飞奔 声音山崩地裂 大地震得颤动师:抓住潮的形态、声音、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请同学

10、们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潮到来时越来越大的气势。四、潮头过后的景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师:第五自然段描绘了潮头过后的景象。我们看到,钱塘潮,潮来时气势汹涌,潮头过后是不是无声无息。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潮头过后 余波漫天卷地 江面风号浪吼 江水涨了师:可见钱塘潮气势很大,即便潮过后还是留有余威,不管是潮来时的,还是潮头过后的景象都显示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奇妙与壮观。五、小结师: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文中怎样写观潮的

11、人?请学生复述,教师补充。(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人声鼎沸 沸腾)观潮人很多,大家都很激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六、练习1、请结合所收集的有关钱江潮的资料,为大家直播钱塘潮观潮的景象。2、请按时间顺序描绘一处景物。七、作业写字词八、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之前横卧 平静 薄雾 塔 亭 台 小山 人山人海 等 盼隆隆响声 响声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之时天下奇观 白线横贯江面 白色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余波汹涌 气势之壮潮来之后 好久平静 时间之长上涨两丈 水量之大教后记:2、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1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5、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

13、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

14、,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2、分组朗读课文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师提示:(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2)映衬着

15、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师: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高峰与深谷为邻 强烈的地形反差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么说明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列数字长:504千米 ,平均深:2268 ,最深处:6009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

16、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生物: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提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乌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作神奇的马蹄形大拐弯。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为艰险,峡谷核心地段是多

17、处无人区、其内侧的墨脱县因受喜玛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包围阻隔,成为高原上有名的孤岛。因为这一切,大峡谷成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人类难以涉足的神秘禁地之一,被视为“死亡峡谷”。真正能深入峡谷的人寥寥无几。1998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块人类探险史上最富神秘感、最具危险性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通过徒步穿越大峡谷,精确测绘大峡谷各地段的深度、宽度,测定大峡谷中瀑布的特征及数据,考察大峡谷环境资源状况,研究建立大峡谷科学实验基地等,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科学数据。1999年,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精确测量数据,即长504.6千米、最深6009

18、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确立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改变了人们关于峡谷的世界之最的认识,并为人们初步展现峡谷奇特的景观与突出的科学价值,因此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发现。师: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他这样说?首先,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风貌与生物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其科学价值不言而喻,必将吸引众多的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其次,雅鲁藏布大峡谷资生物资源丰富,潜在的电力资源价值突出,将吸引政府加大这区域的资源开发。第三,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很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吸引了探险家与旅游爱好者。三、小结师: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

19、观。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七、布置作业写生字八、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最长:504千米最深:平均深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千姿百态(从固态温泉,从涓涓江水)景色奇异、壮丽山:神来之笔(从遍布热带雪山)生物多样性同一坡面有九个自然带有

20、各种动植物教后记: 3、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

21、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5、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22、、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5、理解词语的含义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注意:“不禁”的“禁”读jn;“颤动”中的“颤”读ch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ng。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学生朗读课文,并

23、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提示:两次)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四、学习第一段(1-4) 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24、傍晚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太阳 灿烂的红霞 白茫茫的水 平静的船 优美的桨声 宁静的黄昏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五、学习第二段(5-9)1、学生朗读5-9段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

25、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大榕树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树叶:伸到水面上 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树干: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木桩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特点: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绿绿得耀眼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

26、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作者是怎么写的?(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

27、分的内容。(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一定很失望。)六、学习第三段(10-13)1、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2、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3、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28、提示:见到了。)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提示:鸟。)4、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5、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 姿态叫、飞、扑6、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多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七、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

29、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七、作业 做练习册八、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第一次:榕树 大 茂盛 美第二次:鸟 多 欢 教后记:4、火烧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

30、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2、学

31、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檀、盈、惚(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1

32、、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给课文分段。师: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三、学习第一段(1-2)师: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黑母鸡紫檀色的小白猪小金猪白胡子金胡子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提示:与事物原本颜

33、色有关,与火烧云变幻的颜色有关。四、学习第二段(3-6)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提示:颜色、形状(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提示: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2、学习第3自然段师: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火烧云的变化:(1)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

34、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师:同学们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颜色?师: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变化多师: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变化快师: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提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3、学习第4-6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4-6段(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

35、的词加上着重号。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火烧云的变化:形状:马跪、站、伸狗跑狮子蹲(3)师: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变化多师: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板书:变化快师: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提示: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师: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提示: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奇形怪状、千变万化师: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

36、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五、学习第三段(7)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2、师: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

37、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六、小结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七、作业:做练习册八、板书设计:4、火烧云颜色多:红彤彤、金灿灿、半黄半紫、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形状火烧云多:像马、像大狗、像几条小狗、像大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正在、忽然、一转眼感受: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教后记: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38、能:1、介绍自己的发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3、完成趣味语文知识。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物,并把他写下来。过程与方法:1、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提出具体要求,提供例文参考,让学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回忆某一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说出来,完成“口语交际”,在完成“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来进行习作。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日积月累

39、”和“趣味语文”。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自然景观的写作。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5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引导法、读议法五、教学准备:相关例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 谈话导入二、 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1、要讲清景观的奇特之处。2、可以介绍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三、自由交流1、小组内交流2、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四、评价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第二课时(习作)一、 资料链接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

40、,把大潮由远及近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象。二、 习作构思1、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习作。2、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事物。3、 写作时要按一定得顺序写。4、 写景物时,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景物形象地再现出来。5、 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三、 资源共享泰山日出、长城、故宫、天安门、庐山等名胜古迹或自己身边的景物。四、 习作方法1、写景常用的方式由移步换景法和定点观察法,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环视四周,由次到主的顺序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形象地写出来。 3、根据景物展

41、开合理的想象。第三课时一、 开心点评上节课的开心练笔中,小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适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运用修辞方法,使文段生动形象。二、 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作练习。三、 指导修改1. 修改错别字,看句子是否通顺。2. 叙述顺序是否清楚。3. 是否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是否形象生动。第四课时一、 习作讲评1. 出示一篇较差的作文讲评。(1) 学生读作文(2) 讨论如何修改(3) 交流修改后的作文2. 出示一篇优秀的作文欣赏。(1) 讨论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 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二、 总结通过这次习作,我们学会了写景物的方法,增强了对美的感受。 第五课时一、 明确学习任务二、

42、 学习“我的发现”1. 自由读课文。2. 交流文义。3. 归纳发现:读描写景物和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边读边想,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三、 学习“日积月累”1 认识对联的特点。例: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雾对天 锁对连 山头对水尾 山对水 锁对连 雾对天2 指导读对联。3 背诵对联。四、 学习“趣味语文”1. 自由读通、读准。2. 互相交流、讨论。3. 教师予以归纳。(1)第一则对联正确读法:好(hao)读书 不好(hao)读书 好(hao)读书 不好(hao)读书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好读书的时候不爱读书,爱读书的时候又不好读书。(2)第二则趣味语文读法有:也可以清心;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

43、可; 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4. 学生读背。五、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读课文可以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出画面;懂得了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可获取知识,又能增添乐趣,希望大家多积累好词好句。单元反思第二单元概要 教材简析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44、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过程与方法1、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4、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5、积累

45、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2、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3、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教法与学法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

46、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12课时教学。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三

47、、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5、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

48、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四

49、、品读欣赏,积累诗句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引入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50、二、学习古诗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51、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四、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

52、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五、巩固练习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六、作业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教学反思:6、爬山虎的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

53、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

54、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分段。、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自然段)、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你觉得爬山虎

55、有什么特点?、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重点指导朗读第、句。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质疑。九、做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检查练习二、导入课

56、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三、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师范读,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4、齐读5、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6、指导朗读7、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8、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