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4717912 上传时间:2021-07-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 易与中国古代建筑制 作:李 季 学 号:1203030117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2 参 考 文 献 :洪毅 . “易”之美试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董睿,李泽深. 周易研究,2004年第一期,5356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3 易 经 简 介我国古代一部用来占筵的书,又称为周易,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古代建筑学的源头 。史记 自序:“西伯(周文王未称王时的爵位)囚里,演周易。” 周文王 象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孔 子 象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4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乾 巽 坤 艮

2、 坎 兑 离 震水 火地风天 风 地 山 水 泽 火 雷阴 阳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5 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示,又称为“九”。“- -”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称作“六”。彖方彝(西周中期) “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称为“上”。在六十四的后面,是“卦辞”,是解说全卦的,亦称“彖辞”。彖是兽名,有利齿。 初九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六革 卦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6 卦爻由下向

3、上数,共为六个爻。六个爻分为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三部分称为“三才”。所以古代中“三”这个数字经常使用,象征的是“三极之道”或“三才之道”。革 卦 三 才 人天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 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地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7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这是易经阐明的君臣关系。 宫殿建筑中表现出君王绝对的尊严北京太和殿 “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清宫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8 几种卦象与古代建筑 周易 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

4、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大政殿 明孝陵甬道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9 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 大壮讲的是地上建筑。大壮卦象下面乾卦的三个阳爻,形象地表示了层层相叠的夯上台,上边大壮九四的阳爻则可以看作为是房屋的基座,再上面六五、上六两个阴爻则很形象地描绘出中间空虚,可作使用的建筑本体,整个卦象似乎是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形象 符号。 皇极殿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0 大过 大过,巽卦最下边 是一个阴爻(初六),阴艾中间虚空,似乎很形象地表明了

5、处于地下墓穴中的棺梓墓室。其上的两个阳爻(九二、九三)则可视为墓室厚实的围壁和室壁上的封土。上方兑卦的形象和翼卦正好对称,其最下的一个阳爻可以看作高出地面的封土堆,再上的一个阳爻则是土丘上祭祀建筑的台基,而上六的阴爻就是祭词建筑室内空间的形象符号。 河南密县汉画石墓 河南巩县宋陵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撑,盖取诸大过” 。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1 易数与古代建筑周易系辞上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在中国传统建筑,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的运用,最为突出。中国

6、传统的宅院建筑之最高规格,为左、中、右“三路”之制。 虚弥座 孔 庙故宫六艾之动 三极之道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2 乾元用九 乃见天则 “用九”,表明了天道的变化无常,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在天道突变之时,仍然能够善于“用九”而不为九所用,就不仅是天下可治,而且是体现了天道之法则了。 乾卦之六爻皆以“龙”来作比喻,因而,“九”就成了一个 非常吉利而且有些神秘的数字从易学哲学到社会生活,从皇家宫廷建筑到民间建筑,都可以找到“九”的影子。 九龙壁十七孔桥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3 天 坛 圆 丘北京天坛圆丘象征天道以及人对天的崇信。圆丘呈圆形,共为三层。第一层的中心砌的石料为扇面形,

7、其数为“九”,这是第一圈,以后逐圈扩展,所用石料都是“九”与“九”的倍数。第一层一共铺砌石料九圈,形成了一个“九”与“九”的基数,以“九”为级数,逐层增加序列。即:9,18,27,36, 45,54, 63, 72, 81;第二层以此类推,为:90,99,108,117,126,135.144,153.162;第三层为:171,180,198,207,216,225,243。共27圈,所用石料数皆体现出“九”是象徽九重天的意思。 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天 坛天坛圆丘 易经与中国

8、古代建筑14 九与中国礼制周易以“九”为阳数之最,“九”成为礼制等级中最高的一等,形成由“九”逐一向下奇数递减的礼制系统,对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就有更详细具体的限制。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缤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西京赋:“大夏(厦)耽耽,九户开辟”。大戴礼:“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出九门”。“天子九门者:路门、应门、难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关门”。此所谓天子九门。沈阳九门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5 阴阳合德与中国建筑 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下说:“阴阳合

9、德而刚柔有体”。这些都是贯穿周易的主要哲学思想。传统艺术唯有含刚蕴柔,寓刚于柔,方算妙品。先秦两汉的建筑风格亦比较侧重于阳刚壮美的表现,其形象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其细部迫求的是“错采镂金”,就是与正规建筑互补,理应表现出阴柔秀美 的园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园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毕呈。 阿房宫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6 阴阳风格体系之美 易系辞下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台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下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人雅士的居室和偏远地区的各种村寨民居。这些建筑不求气势上的辉宏,但求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天人和一”的表现。宫廷建筑多效法于天,多建造得雄伟壮阔。一则显示上天

10、之浩大;二则以此形成威慑之势。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7 虚实立面构图之美屋顶多为微微向下的反曲,其作用一则有助于将雨水抛离屋身;二则呼应老子的名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建筑整体立面虚实,明暗,凹凸变化,表现的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上分”的大屋顶为实体部分,体现了与天呼应的“阳”。屋身的柱子和斗拱为虚透细巧的部分,加 上中国传统建筑正立面的门扇和镂窗,共同构成了屋身“阴”的部分。台基多为石台或土筑的高台,实体为“阳”。木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8 张驰布局功能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因为受到礼制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多较为对称,严肃。礼记

11、杂记下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中国庭院讲究自然,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力求做得自然化。自然感受的园林庭院, 便是古人在礼制建筑外的一种心情释放,接近自然的去处。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19 除了中国人具有的“回归自然”“天人和一”的理念,和木材取处的方便外。或许还有古人对建筑材料刚柔搭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阴阳相生,共同构成世间万物的哲学观念。刚柔结构材料之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首先必定说到“土、木”,这两种材料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石作建筑的特色。古人将在阳界生活的人居住的建筑称为“阳间”,便必须用象征生命的材料“木”来建造。而建造陵墓的材料则多用无生命的砖石。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20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