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4635220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2.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高三复习进行到现在,基本上已转入或即将转入第二轮复习,我们知道,第一轮复 习重在打基础,拉网式地将知识过一遍,并力求做到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第二轮复习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且是一个拿分数的关键阶段,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二轮复习的目的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的知识点基本到位,已形成了一个局域网,通过第二轮我们要 使学生的知识串联成一个全面的互联网。要使学生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 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思想联系起来,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2、, 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第二,将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通过专题复习,对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提炼,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把握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实际解题能力。第三,进一步完善应试技巧。有了较完善的知识网络,有了一定的实际解题能力,还需要学生思考和总结应试的 技巧,需要老师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完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这样才能有较好的结果。为达到以上目的,因此,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 想)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记忆与系统。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

3、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运用 等体系并不断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例题及课外训练中,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 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通性通法的应用。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因此,二轮复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以下就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谈一些肤浅的 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把握由局域网向互联网转变。把握好几个主干知识的命题思想及解题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复习重在基础知识的回顾,目的是让知识结构中不存在盲区,采 用的复习方法是“以课本为本”。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知识点在学生

4、的意识形态中还 是孤立的,没有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联系起来。另外,由于知识点多、杂,难以 让学生一下子记住和掌握,更不用说灵活地运用。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必须将这些知 识点串联起来,由孤立的局域网向互联网转化,使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中学数学知识网 络体系,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再研究“如何应考”。高考命题的理念可归纳为:(1)立足教材基础,注重三基考查;(2)关注主干重点,突出能力立意;(3)注 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4)关注社会热点,考查数学应用;(5)知识网络交汇, 考查思想方法;(6)适度创新意识,考查数学潜能;(7)倡导理性思维,甄别数学素质; (8)顺应课程改革,体

5、现课改精神。因此,我们应秉乘上述理念,在各专题复习及综合训练中分析思考:主干知识在命 题中“如何切入”、“如何设问”、对每一种设问如何寻找突破口去应答,即“切入一一 设问一一应答”,下面以几个“主干知识”为线索,谈一谈想法。1、三角问题高考中把三角函数作为函数的一种,突出考查它的图像和性质,尤其以形如y Asin( x )的图像性质为主。对三角公式和三角变形的考查、或与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相结合、或直接化简求值。在化简求值的问题中,不仅考查学生对相关变换公式 掌握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以三角变换公式为素材,重点考查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解三角形的问题,常考查求三角函数的值、求三角形的内角、

6、边、面积等,综合考查 三角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综合运用三角、平面向量、函数与导数等知识的能 力,其“切入”与“设问”具体体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给出三角函数的部分图像(以正弦为主)或图像反映出的性质,要求求三角 函数的解析式,并研究其有关性质或求其角的三角函数值。(如2012年湖南数学(文)第18题、四川数学(理)第18题、重庆文19,陕西 文17理16、2011年浙江文18等,解此类问题要注意的是零点对应的横坐标的表达式。)(2012湖南文18)已知函数.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I)求函数f (x)的解析式;用(工),(上一需一 / 杀)(n)求函数壮 12的单调递增区问。(

7、2012四川理18)函数 f(x) 6cos2 x2的最高点,B、C为图象与x轴的交点,且 ABC为正三角形(I)求的值及函数f(x)的值域;(U)若 f(X0)8.3 n ,10 2、,且 x0 (一,),求 f(Xo 1)的值53 3(2012重庆文19)设函数f(x) Asin( x )(其中A 0,0,)在* 一处取得最大值2,其6图象与轴的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一(I )求f(x)的解析式;(II )求函数 2g(x) 6cos4 x sin2 x 1 的值域。f(x -)6(2012陕西文17)函数f(x) Asin( x 一) 1 (A 0,0)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两条对称轴之

8、间6的距离为一,2(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设(0,一),则 f(一) 2 ,求 的值。22(2012陕西理16)函数f(x) Asin( x 一) 1 ( A 0,0)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两条对称轴6之间的距离为一,2(I)求函数f(x)的解析式;(U)设 (0,2),则f (万)2 ,求 的值。(2011浙江文18)已知函数f(x) Asin (x), x R, A 0, 0. y f(x)的部分图像,如图3 2所示,P、Q分别为该图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点 P的坐标为(1,A).2(I)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及的值;(H)若点R的坐标为(1,0), PRQ 一,求A3的值.(

9、2)给出较复杂的三角函数解析式,要求化简此解析式,再根据化简式进行图像变换、研究性质,求角或求某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等。(如2012天津理15、山东理17、安徽理16、北京文15、湖北文18等。)(2012天津理15)已知函数 f (x)=sin (2x+ )+sin(2x )+2cos2x 1, x R. 33(I )求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H)求函数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 4(2012安徽理16)设函数 f (x) 2cos(2x ) sin2 x24(I)求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1(II)设函数 g(x)对任息 x R,有 g(x ) g(x),且当 x 0,

10、万时,g(x) - f (x),求函数9门)在,0上的解析式.(2012北京文15)已知函数 f(x) (sinx cosx)sin2x.sin x(1)求f (x)的定义域及最小正周期;(2)求f (x)的单调递增区间.(2012湖北文18)、儿 Y夹4上/ X 士 MH + 2V3号沿画上例./X C. R) gm及* 十士一工4设函数f (x)=的图像关于直线x=TT对称,J u3工(一, 1).其中小/为常数,且 :(1)求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2)若y=f (x)的图像经过点 丁 ,求函数f (x)的值域。(3)给出含有三角函数式的向量的坐标形式,给出向量的运算,要求对向量的

11、运 算进行化简,求三角函数解析式,研究与(2)所述同样的问题。如2012山东理17,湖 北理17等等。(2012山东理17)1rr 一 air r已知向量 m (sinx,1),n (J3Acosx, cos2x)(A 0),函数 f (x) m n 的最大值为 6.3(I)求 A;(R)将函数y 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12.一,一 15为原来的-彳,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g(x)的图象.求g(x)在0, 一上的值域.224(2012湖北理17)已 知向量 a (cos x sin x, sin x) , b ( cos x sin x, 2J3 co

12、s x),设函数f(x) a b (x R)的图象关于直线x兀对称,其中,为常数,且 乙1).2(I)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n)若y f(x)的图象经过点(二0),求函数f(x)在区间0,益上的取值范围.4 5此两类问题的应答,注意几种常见形式的解题规律:y f (sin ,cos ),引入辅助角的问题;y f (sin cos , sin2 ,cos2 ),降次转化为 a sin bcos 形引入辅助角;yf (sin2 , cos2 , sin )或丫 f (sin2 ,cos2 ,cos )转化为含 sin 或 cos 的二次函数问题;yf (sincos ,sin cos ),

13、令(sin cos ) t ,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等等。(4)角的范围以线性约束条件形式给出,这类与线性规划综合考查的问题。如福 建文21。(2011福建文21)设函数f ( ) = J3sincos ,其中,角 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P (x,y),且0(1)若点P的坐标为J,近),求f()的值;2 2x+y 1(II)若点P (x, y)为平面区域Q:x 1,上的一个动点,试确定角的取值范围,y 1并求函数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5)与归纳推理综合考查的问题。给出一组三角恒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并进行 证明。如2012福建文20、理17。(2012福建理

14、17)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2(1) sin 13 cos17 sin13 cos17(2) sin215 cos15 sin15 cos15(3) sin218 cos12 sin18 cos122(4) sin ( 18 ) cos48 sin( 18 )cos 48(5) sin2( 25 ) cos55 sin( 25 )cos55(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以上两类问题切入新颖,但稍加转化,还是常见的三角问题。(6)在三角形中给出其边、角关系,求边、求

15、角、或求角(或含角)的三角函数 值、求面积等,每年都有较多地采用这类命题模式。解题的一般思想,将条件转化成边或都化成角去变形,注意等积法思想的运用。三角的复习中,我们还要关注几个问题:(1)作某一三角函数在某一范围的图像问题(以正弦和余弦为主);(2)证一个教材上定理或公式,再求角的问题;例(1)写出用sin ,sin ,cos ,cos表示cos( )的公式并证明;3 5(2) (0, ),(0, ), cos( ) -),sin() 一,求 cos(一)的值;4 254134(3)注意给出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恒等式的化简的训练。(三角问题的命题湖北这两年较常见)(2011 湖北 16)1设

16、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 1, b 2, cosC -.4(I)求 ABC的周长;(U )求cos A C的值.2、解析几何解析几何问题是常考常“新”的题型,“新”主要在命题的切入点及设问的方式上, 认真阅读试题,理解清楚是关键,具热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弄清解题基本 规律和方法,这类题可以得到大部分分数甚至全部。(1)轨迹问题主要有直接法:其关键是寻找轨迹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尤其是隐含的条件转化 为方程;定义法:证明轨迹上的点满足某曲线的定义;相关点法:主要是将要求轨 迹上的点到转化到已知轨迹上的点,难一点的是转化为易求轨迹上的点;参数法:关 键是引参,

17、角参数、线参数、斜率,截距作为参数,点的横或纵坐标作为参数,轨迹上 的点要较容易地由此参数表示出来;交轨法:实质上仍为参数法,轨迹上的点为两条 动曲线的交点,引参后将此两条动曲线由此参数表示出来,消参即可;待定系数法,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知道轨迹形状后,用此方法。注意椭圆、双曲线方程统一形式mx2 ny2 1 ,及知渐近线设双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注意直线方程的两种设法:y kx b,与x my a灵活选用,可简化运算,减少讨论。一些斜率可不存在但不能为 0常用x my a。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后,一是解出交点(易求或已知某一交点常用此法),二是设出交点,

18、根据韦达定理写出关系式:x1 *2?1*2或丫1 y21yly2,注意判别式的讨论。对于xi x2及xix2的应用,注意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整体代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即将题中其它的条件转化为用xi x2,xx2表示,从而解决问题,如弦长问题、中点问题、面积问题等,又如 土可以由(x1 x2)2 上 a 2表示,只要能由此表示即成功了一x2x1x2x2 x1半。二是把它当作两个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解决问题,尤其是给出有弦端点的向 量条件,常转化为方程。对于中点弦的问题,常用点差法。注:两方程相差一减可减出“中点坐标”,“减出” 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减出”弦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3)定点、定

19、值问题主要是两种思维方式一是参数法:即将要证明(或求)过定点的直线或曲线的方程用某一参数表示出来,再根据参数整理方程,即求得定点。关键是参数的选取。对于定值问题,将要证为定值的量的全体或部分用某参数表示出来,通过计算与参数无关。二是特殊到一般,即由特殊的位置或极限位置或参数取特殊值探出定点或定值,再证明对一般情形成立。解题时,常可由特殊法探求定点定值,再由参数法解题,这样参数法变形就有了目标。( 4)最值与取值范围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两类方法:一是几何方法:1.由几何定理或性质找到取最值的点或线(或范围问题的边界点、线) ; 2.由几何定理或性质进行运算求最值或取值范围。二是代数方法:1

20、.不等式法:即建立含要求最值或取值范围的量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得最值或取值范围,常用来建立不等式的有:判别式、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曲线上点的坐标、题中所给的范围等。2 .函数法:选取参数,将要求最值或取值范围的量表示为这个参数的函数,然后用求函数值域或最值的方法,求最值或取值范围。常用参数有直线的斜率k ,截距 b ,曲线上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等。注意不要忘了导数及均值不等式,对勾函数等的应用。湖北 2011、 2012解几试题 ( 2012 湖北理 21) 21 (本小题满分13 分)设A是单位圆x2 y2 1上的任意一点,l是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D是直线l与x 轴的交点,点M在直

21、线l上,且满足| DM | m|DA|(m 0,且m 1).当点A在圆上运动 时,记点 M 的轨迹为曲线 C (I)求曲线C的方程,判断曲线C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n)过原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交曲线C于P, Q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它在y轴 上的射影为点N ,直线 QN 交曲线 C 于另一点 H . 是否存在 m ,使得对任意的k 0 ,都有 PQ PH ?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2011 湖北数学理20)平面内与两定点A1( a,0) , A2(a,0) (a 0)连续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 的点的轨迹,加上Ai、A2两点所成的曲线C可以是圆、椭圆成双曲

22、线.(I )求曲线C的方程,并讨论C的形状与m值得关系;(H)当m 1时,对应的曲线为Ci;对给定的m ( 1,0)U(0,),对应的曲线为C2 , 设Fi、F2是C2的两个焦点。试问:在 g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 F1 N F2的面积 S |m|a2。若存在,求tan已N F2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几何命题,湖北近两年都给出了轨迹的讨论问题,2011年为直接法求,可归结为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2012年是相关点法求轨迹,然后再讨论,都是课本题改编而得。 第二问是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注意关注第三定义及由此给出的定值问题。两年 主要是椭圆问题,多关注直线与抛物线问题。3、立体几何

23、以空间几何体(如棱柱、棱锥、棱台、正方体、长方体、球等)为背景考查空间位 置关系的论证、空间角与距离及面积、体积的计算。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命题注重通性通法。探究性问题:一般是考查根据条件确定几何元素(如点)的具体位置,判断符合条 件的图形是否存在等。在平面图形折叠中,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几点:(1)传统方法在论证、解答中的严谨性;(2)向量法解题时,要注意坐标系的选取,强调右手系,没有直接给出两两垂直 的三条直线时,还需适当的证明。(3)动点在线上、在面上、在体内的设法。湖北2012年的立几问题。(2012湖北理19)如图1, ACB

24、 45o, BC 3,过动点A作AD BC ,垂足D在线段BC上且异于点B,连接AB,沿AD将 ABD折起,使 BDC 900 (如图2所示).(I)当BD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 A BCD的体积最大;(H)当三棱锥A BCD的体积最大时,设点E, M分别为棱BC , AC的中点,试在 棱CD上确定一点N ,使得EN BM ,并求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2011湖北理18)图1图2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BC的各棱长都是4, E是BC的中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I )当 CF 1 时,求证 EF A1C ;(II)设二面角C AF E的大小为,tan的最小值.湖北

25、2012年的立体几何问题是通过一个平面图形的折叠得到三棱锥,以此三棱锥 为背景,探究线段的长度及点的位置,再计算线面角。2011的立几问题是以三棱锥为背 景,探究二面角的最值,两年均给出了线上的动点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背景几何 体似乎是柱、锥为主,因此我们平时训练时对各个几何体为背景,各种设问方式,尤其 是探究性问题如何应答,要作充分的训练,以使此类问题能够拿满分。4.应用问题应用问题的考查,各地仍以概率统计为主,主要是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来设 置试题。主要是通过排列组合或二项分布等求概率,继而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计算随 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求回归直线方程、并由此进行预报、频率分布直方

26、图,列联表与 独立性检验亦有省市的考题中出现在解答题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题的关键是考 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抽象出关键元素从而作答。只要平时有训练,一般较为简单。应用题考查的另一方面是传统应用题,即函数的应用题、数列应用题、不等式应用 题、三角应用题、解析几何应用题等,尤其是函数应用题,主要是一次、二次、三次函 数,分式函数,无理函数,指数对数函数,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式,从而研究 最值、范围等。及数列应用题和不等式应用题或它们的综合,平时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 中应广泛涉猎此类问题,从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忘了 导数的应用。湖北2021降水题(2012湖北理20

27、)根据以往的经验,某工程施工期间的降水量 X (单位:mm)对工期的影响如下表:降水量XX 300300 X 700700 X 900X 900工期延误天数02610Y历年气象资料表明,该工程施工期间降水量X小于300, 700, 900的概率分别为0.3,0.7, 0.9.求:(I)工期延误天数Y的均值与方差;(n)在降水量X至少是300的条件下,工期延误不超过 6天的概率.(2011湖北理17)17.(本小题满分12分)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 流速度v (单位: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 (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 度达到2

28、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 车流速度为6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 x 20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 次函数.(I )当0 x 200时,求函数v x的表达式;(n)当车流密度x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 单位:辆 /小时)f x x v x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精确到 1 辆/小时)湖北高考命题中, 2012 年通过降水量对工程工期影响的实际背景, 考查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及求条件概率这个新增知识, 2011 年则是通过一个城市交通状况这一实际背景,考查分段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29、属传统应用题。因此对于应用题问题专题复习,我们要两者兼顾。5数列与不等式数列问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以及运用公式推理、运算能力。一般是给出几个条件,求证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求通项、前n项和、研究最值项等。考查数学建模与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等的综合,且常以简单的递推数列为背景进行设问,此类问题在新课标中有所降温。 2012 年湖北省考查数列降温幅度较大, 但不能忽视它的反弹, 不等式问题单独命题的较少,往往是与应用问题、数列问题、函数导数问题等综合考查。注意数列求和方法:分解求和、倒序求和、裂项求和、错位相减求和等方法的训练

30、与落实。注意:数列的几种常见放缩的技巧,一般放缩的目的是为了可用特殊数列(等差、等比)求和或用特殊方法求和。注意:数列问题不要忘了数学归纳法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湖北高考题(2012湖北 18)已知等差数列an 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I)求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n)若a2, a3, q成等比数列,求数列| % |的前n项和.( 2011 湖北 19)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 且满足:a1a (a 0) , an 1 rSn (n N , r R,r 1).an 的通项公式;kN* ,使得Sk 1 , Sk , Sk 2 成等差数列,试判断:对于任意的 m N*,且 m 2

31、, am 1 , am , am 2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湖北省高考题中, 2012 年文理是同一道题,为简单的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项绝对值的和的问题, 2011 年为给出了一个简单的递推公式, 求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判断问题。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在代数中,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热点” 。此类题往往是试卷中的压轴题。某命题常见为:给出含参数的函数式及其某些性质,求其解析式,或直接给出函数,文科给出的函数往往较为简单,理科常见为指数、对数函数、分式函数等,再根据函数式研究其性质,如单调性、极值、最值等,并由此解决其它较难的问题,如证不等式,求零点或其个数、包成立问

32、题等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前面研究所得结论与后面一问的内在联系,找到此联系,然后用此结论解决后面的问题。找“联系”就是一个难点,另一方面,有时需要自己根据要证明的不等式构建一个函数,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这里构建函数是一个难点。湖北高考题(2012湖北数学文22)设函数f(x) axn(1 x) b(x 0)., n为正整数,a,b为常数,曲线y=f(x)在(1, f(1)处的切线方程为x+y=1.(1)求a,b的值;(2)求函数f(x)的最大值(3)证明:f(x)0, b0)上,C的焦距为4,则它的离心a b率为.2011.山东卷理9(文10)x函数y 2sinx的图象大致是2抓住

33、函数特征排除。函数图像过原点,舍 A;求导知有无穷多极值点,舍B; 奇函数舍D,故选Co2010全国卷I向量题,选择坐标运算,很简单。uuv uuv(11)已知圆O的半径为1, PA 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 A B为两切点,那么 PA?PB的最小值为(A)41(B)3,2 (C)4 2.2 (D)3 2,2解答题解题策略审清题意,发掘隐含; 按步思维,程序解答; 探求解法,注意化归; 回归定义,分析转化; 数形结合,函数思想; 分类讨论,反面入手;特征突破,重视通法;及时检验,完整表述!例,2011年四川卷理21题的定值问题,思想的形成到优化,只求 x ,不需求y o且通过特殊法(极限思想)知

34、x k,变形目的明确。又如,有些利用导数证不等式,形成了构造函数求最值来证明的思想,如何设函数 存在一个优化问题,如,2012年山东理22题,第三问g(x) = (1 xlnx x)分别研 e究及(1 xlnx x)而非直接研究g(x);又如有些应用导数解有关问题最值, 只设其 e中一部分或换元后再设来求,再回到原题中,如,2012浙江卷文21题(2)求 ABP面积的最大值,算出S 1 2(m m2) Vm m2求其最值,令t 、m m2换元后再求导, 则较简单。3 .注重板书规范,注重过程,完成从粗犷思维到完善细节、完备解答的转化。对于主观题的解答,我们形成了解题思维即会做后,还要完成能得分

35、、得高分。这 就需要我们抓住关键步骤、完善细节,学会踩点得分、分步得分、跳步得分等应试技巧。例如,递推数列中对n的升、降时n的条件的变化、错位相减时,对应项的注意等 等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着解题的正确性。如襄阳四中等几校元月考题中的数列题:n 1a1 1,a1 2a2 3a3nan an 1, n N*.求an。变形中n条件的变化,显性的变化一般没问题,中间存在一个隐性降阶问题,n的变化这一细节,应特别注意。另外,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差别式的讨论,斜率不存在或为0的讨论等这些细节,都是需要我们解题中完善的。4 .综合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应用考前几分钟浏览试卷,完成从从头做到尾到合理 定序的转化

36、。合理定序,一般遵循六先六后的原则:(1)先易后难。(2)先熟后生。(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4)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5)先点后面。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 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5 .综合训练中,通过对自己的合理定位,引导学生完成从一题不舍到合理取舍的 转化。考试中,要坚决避免出现“难题久攻不下,容易题无暇顾及”的被动局面。具体地说,就是:(1)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不宜超过 50分钟,力争高效地完成选填题,避免在一 道试题上花大量时间(防

37、止隐性丢分),留下一个多小时来处理后面的大题。因为大题 不仅要思考,还要写出推理、运算过程。(2)学会取舍,敢于放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会做的题一定能够拿分,部分 会做的题或不太会做的题尽量多拿分,一定不可能做出的题目,或短时间内一定不可能 做出的题目,尽量少投入时间,甚至根本就不去想,以防隐性丢分。(3)学会跳步作答可以应用前面的结论,完成后面的问题。(4)树立“少失分就是多得分”的理念高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难题得分少是共同的,容易 题丢分多就造成了差距,这是一个规律。“做好基本题,捞足基本分80%”是高考成功的秘诀。“基础题零丢分,爬坡题

38、夺高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目标: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拿高分;难题踩点得分!6 .复习中还要注意一些冷门问题的概念及思想方法,完成从只关注主干知识到复 习高中知识全覆盖的转化。对有些比较偏冷的课本知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在高考命题中也常有出现。如2012年山东卷填空题,填oP坐标实际上是圆的摆线中出现的思想方法,还有, 正态分布的3原则等高考题中都有出现。7 .通过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从心理不稳定到心理成熟的转化保持良好的考试心理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平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引导:(1)防止周边同学答题的速度与好坏对自己的影响;(2)防止答题中遇到一个难题对自己心理的影响;(

39、3)注意三种试卷类型(偏易、中档、偏难)对自己解题心理的影响;(4)考试前至少半小时进入数学地思考问题的状态,以防开考了,才开始思考, 影响作答;四、二轮复习数学中的几点思考1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一一变教给学生思维为引导学生思维。学生为主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例题的讲解,首先由学生展 现自己的思维,然后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维,再上升到方法,以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收获少的现象,即讲解变由方法给例题为由例题选择方法。2认真领会课标考纲变追求知识层次目标为着眼能力提高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才能不仅追求知识层次目标的落实,而且更会关注学生能力目标的提高,即要将学生

40、由“承认”向“理解”引导,从而完成做题由“套”到会“思”的转化。3精选例题讲解、习题练习变启遍地撒网为有的放矢。例题习题必须精选,要有代表性,防止偏、难、怪的试题出现,防止技巧性太强的试题出现,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注重有的放矢训练,每一次训练、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4认真分析综合训练变只关注训练与成绩为发现问题、研究错误对策。不能为综合训练而训练、为月考而月考,要通过训练与考试,帮助学生检查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帮助学生找准出错的症结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是知识上的,还是能力上的,还是策略上的,从而研究相应对策。5注重思想方法总结变盲目解题为归纳总结。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缺乏一种“以原理指

41、导过程”的学习习惯,毫无针对性地做题,不知道做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做题而做题,有时做了也不理解,甚至不知道做对没有,变成做题机器,浪费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多归纳整理,不是做十会一,要研一会十。6例习题讲解与练习要追求完美变只关注我做出来没有为追求答题规范化。高考命题给出的标准答案是按照教材上的规定解答的,不符合要求的要扣分。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格式方面的严格要求,严格按照教材上所规定的格式答题,做到正确运算、注重细节、规范答题,会做的题一分不丢。7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教学要求一刀切为注重分层原则。教学基本原则:立足“三中” ,适度

42、延伸三中:面向中等生,抓准中档题,进展速度适中。( 1)关注非智力因素:对于一部分学困生,主要不是智力差,也不仅仅是基础差,还在于非智力因素不及优秀学生(包括人生观、理想观、学习方法与情感、意志等)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积极自信的人生观,对学困生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 2)针对性设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结论要有开放性,要更多、更细的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3)适度延伸:难度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筋动骨,我们认为高一、高二的教学重点内容难度可适当有所提升,但高三要慎之又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是:增强 的难度,延伸出来的东西,巩固了最具本质性的知识了吗?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吗?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了吗?不能为了难而难,更不能走火入魔,走到偏、怪、奇 的歪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