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24575324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的论文论文摘要:信息网络给学校德育提供丁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皋文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网络的学校德育功能,井提出了对网络德育的一些看法,以期为网络社会中的学校道德教育提供理静借鉴。 网络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2名,调查结果如下:在262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在这些学生当中,有150人(占61)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10;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

2、(占592)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120人占(458),时事新闻娄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及141;对校园网的态度这一题的回答中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 我们清楚地知道,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不例外地具有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纯洁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其双重影响具体表现在: 1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中学生的求知途径。 尼葛洛庞帝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

3、有重量的比特。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理,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 我校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上好生物课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我们调查发现,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和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

4、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不只是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2网络的超时空性为学生扩大了交往面。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象,为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蝶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从目前来看,网上交友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有些学生生由于正确掌握网络技术,他同时可以和几个人在网上交谈,交谈的话题是天南海北,一次交流就是一次心灵的放飞从调查中发现,有141的学生上网进聊天室,聊天交友,但是这种交流是一种“人一机一符号一符号机一人”形式的交往,这种交往带有很强的虚拟性,一些学生

5、通过网络结交许多朋友,有的甚至长期与外国朋友在网上进行交流,这些同学常常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心情,用“味道好极了”表示了对网上交友的青睬他们认为这种交流是比较随意和真实的在网上心情比较潇洒无羁,可以娓娓道来很有安全感。在这种交往中网络显现了更大的互助性,有些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求助,网上的公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职业高低,只要有信息就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种方式体现了网上交往的非功性性。 3网络有平等性。为中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反应敏捷,掌握新技术较快大多数学生网络技术比较高超,在一个班里有时会有几个“网络高手”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远远超出教师。在网络面

6、前,较少存在不平等因素和进人网络的障碍,学生和老师大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总是被看作是受教育者,而网络世界里,中学生往往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有一个老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制作课件,下一节课集中进行展示,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一边展示一边说我希望今天我们学生的课件能够作为今后我校课件的样板。结果学生自我意识大大的被激发,课后学生还要求修改,力争用最好的课件展示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计算机和网络面前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4开放的网络使中学生缺乏道德选择能力。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拓展、信息量在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7、爱好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网络的发展传播着大量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和生活方式、政治观点、经济观点、道德价值取向,我们很难像过去那样在一个封闭的政治思想教育格局里,单纯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41.2的学生认为抄袭网页不算侵权,我棱电脑老师曾经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偷偷地上internet并且下载黄色照片,以后每节课他就一直盯着这台电脑上机,对其他学生上机时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尚有待于提高。 5网络的隐蔽性使中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弱化。法制观念淡薄。 自古以来,儒家文化

8、一直重视道德的自我修养,强调道德的自律意识的形成,札记中庸记载“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也”就是自律,自觉地遵守种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自律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何其难也,更何况在无人监视的同络上。中学生在网络上表现了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每个人在剧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乏“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的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一面,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把对教师教育不满的地方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进行宣泄。于是,网上包括我们的校园网上经常出现网民15不择言

9、的情况,轰炸别人的邮箱调查中发现有244的学生支持甚至相互攻击,有的在网上发布无聊的信息,污染我们的校园网。很多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是使用知识和技术问题,不存在道德问题。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从调查中发现:有355学生不认为在网上传播谣言是犯罪的行为;有538学生不认为网上购物有欺诈行为是犯罪;有593学生不认为垃圾网络广告是违法行为;有641学生认为对连锁电邮不视为违法行为,所以通过调查,我们深刻意识到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是网络时代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实践证明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

10、来了新的机遇,在德育手段、方式、效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有益的拓展,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由此我们认为: 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人的道德教育。我们有些学生说得相当好:网络道德教育其实就是人的道德教育。网络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我们不仅鼓励学生要善于吸收鉴别外来文化,而且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众多的德育实践过程中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桩柱件件,原来都是应该有一种约束力量的。学校和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制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_人们制定的各种各样的约束越来

11、越多,当我们不重视这种约束力量时,任何一个集体都会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的状态;当我们重视了这种约束力量,即使这种重视是在别人的监督之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就处于有秩序的状态中,自觉地遵守种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自律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没有自律精神的人是不能称为健全意义上的人的。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虽然网络本身没有“德性”,但是使用的人都有德行,井且要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明确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破坏、偷窃、行骗和人身攻击等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或相应的制裁。网络不是真空各种信息都有,自律就是管好自己,不违背

12、道德和良知,从而也不使自己陷人误区。 网络道德还必须通过网络自身来传播。网络是开放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创造性与时空性。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信息技术使学校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它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手段,能充分开发、组台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校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新的变革。曾有一家网站做过调查:互联网上有80的信息是美国提供的,我们提供的信息仅占0,05。点击率是非常低的。现在国际上共有大的网络数据库3000多个,70以上在美国。这就说明要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袭有很大的困难,对学校道德建设更带来极大的负而影响。这家网站还做过一次关于引导网络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调查,

13、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在网络法律还没有健全的前提下,建设和扶持一批思想健康、内容丰富的文化类网站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校校园网上创建了bbs:敬业论坛,开设了“网络道德法庭”版面,有: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虚幻与现实网络文学、心灵之窗、成长的烦恼、校长信箱、网络道德法庭等讨论区,“网上文明公约”也已出台。我们希望通过网络进行有益的探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我们深切地感到,要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网络规范化的建设,由网络自身来传播文明。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

14、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德育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德育的过程还给学生,也就是在教育中把“知、情、意、行”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告诉学生一个结论是容易的,但真正能够在一个人的头脑里扎下根并影响一生的人生轨迹,必须通过自己努力探究获得真实体验才有可能从调查来看,计算机和上网学习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手段和生活方式。网络和其他教育手段相比更具时效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它集中多种媒体与一身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如果我们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充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网上开展教育工作,组织学生网上讨论、辩论,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沟通交流,使网络为我所用。另外我们结台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并在网上交流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主人。 总之,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贯彻江总书记的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示,积极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