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戏曲和书画技术



《古代的戏曲和书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戏曲和书画技术(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①,起源图画文字②商代形成体系③由繁到简演变,,,2.,书法艺术,:,①,阶段:自发→自觉 ②主要字体,,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色: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3.,演变:,远古 战国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明清,,三、戏曲艺术,,,1.,发展历程:起源 成熟 高峰,,,2.,京剧的出现:徽班进京 徽汉合流 同光十三绝,,,,3.,其他戏种:,秦腔 越
2、剧 川剧 粤剧 黄梅戏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09,年广东卷),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随堂演练,,2.,(,2008,江苏卷),,“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3.,(,09,年浙江卷),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
3、正书,,4.(2008,山东,),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5.,(,08,海南单科),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再见!,,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逐渐符号
4、化→汉字,,(2),形成体系:,商代甲骨文,,(3),演变,:,,,甲骨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4),演变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学思之窗,,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思之窗,①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一脉相传,使汉字传承从未间断;,,②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保证了汉字的使用能够通行无阻;,,③我国国土辽阔,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地区的交往需要汉字提供沟通的便利;,,④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一脉相传,使汉字传承从未间断;,,②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保
5、证了汉字的使用能够通行无阻;,,③我国国土辽阔,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地区的交往需要汉字提供沟通的便利;,,④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商代甲骨文,,大盂鼎铭文,,你能否从,“,鱼,”,字的演变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演变总趋势,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3,)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隶书 楷书 草书 行
6、书,魏晋,自发阶段,自觉阶段,,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有实用价值,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字体。,,,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魏晋:,钟繇、王羲之,,初唐:欧阳询(欧体),,盛唐:颜真卿(颜体),,晚唐:柳公权(柳体),,宋四家,:,苏轼 米芾 黄庭坚 蔡襄,,赵佶,(,瘦金体,),,特点:,,,发展阶段:,,,,代表人物,:,,,楷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东
7、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草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发展:,,,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行书,,,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使用的是什么体?,汉代竹简书写体,,,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钟繇,,王羲之(书圣),社会动荡,佛道玄观念影响,宋四家
8、,:,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瘦金体,规范法度,盛世气象,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祝枝山、文征明,狂放不羁,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强调个性化创造,中国古代的书艺历程,,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商品经济发展;转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3.,中国画的演变:,,①远古:,起源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②,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③,秦汉:,门类丰富:,,西汉,彩绘帛画,;东汉,《,夫妇宴饮图,》,,④,魏晋南北朝:,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9、,,⑤,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⑥两宋:,宫廷画院最为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成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⑦,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鹳鱼石斧图,》,贺兰山岩画,——,鹿图,,《,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夫妇宴饮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
10、早的一件山水画卷,,阎立本:,《,步辇图,》,此图以贞观,15,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汉藏两族亲密关系的写照。,,此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图,,《,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王冕,《,墨梅图,》,
11、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郑板桥,,,清朝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傩),——,起源,,,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宋代,南戏,——,发展,,元,杂剧,——,推向成熟,,明朝,昆曲,——,地方戏曲,,清朝,京剧,——,高峰,国粹,,2,、京剧的出现:,,(,1,)形成,:,,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③,1840,年左右,形成了,京剧,,(,2,)成熟:,同光年
12、间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3,)推广:,同光年间走向全国,成为国剧,,,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4,)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北京的中心作用;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广大艺人的努力;统治者的重视,,(,5,)京剧的,特点,:,,,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妆考究、表演规范,,3.,其他戏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红楼梦,》,,,,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1,.政治、宗教因素:,,(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
13、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3)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皇帝祝寿。,,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3,.文化因素:,,(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知识分子、民间艺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
14、物。,,钟繇楷书,,,王羲之楷书书法,,欧阳询,(,55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长沙人。早年专学二王,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的风貌著称,史称“欧体”。,,他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家”。,《,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宋徽宗的瘦金体,,王献之草书,王羲之草书,,《,肚痛帖,》,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怀素的,《,自叙帖,》,,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赵孟頫,《,闲居赋,》,(行书),,明代 文征明书法,,“,同光十三绝,”,,,,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