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Designer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4399687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5.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AltiumDesigner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AltiumDesigner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AltiumDesigner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AltiumDesigner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ltiumDesignerPPT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5章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 前面我们介绍了一般电路原理图的基本设计方法,即将整个系统的电路绘制在一张原理图上。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逻辑结构较简单的系统电路设计。而对于大规模的电路系统来说,由于所包含的电器对象数量繁多,结构关系复杂,很难在一张原理图上完整地绘制出来,其错综复杂的结构也非常不利于电路的阅读、分析与检查。因此,对于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应该采用另外一种设计方法,即层次式原理图设计方法。将整体系统按照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电路模块,每个电路模块具有特定的独立功能及相对独立性,可以由不同的设计者分别绘制在不同的原理图上。这样可以使电路结构更清晰,同时也便于设计团队共同参与设计

2、,加快工作进程。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是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一种先进的原理图设计方法。一个非常庞大的原理图,可称之为项目,不可能将它一次完成,也不可能将这个原理图花在一张图纸上,更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Altimu designer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项目设计工作环境,整个原理图可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这样,整个项目可以分层次并行设计,使得设计进程大大加快。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的结构 层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理念是将整体系统进行分层,即进行模块划分。将整体系统按照功能分解成若干个逻辑互连的电路模块,每个电路模块能够完成一定的独立功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由不同的设计者分别

3、绘制在不同的原理图纸上。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大规模原理图设计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小型原理图设计,整体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同时也便于多人共同参与开发,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Altium Designer 系统支持分层的电路原理图设计方法,其原理图编辑器能够保证任意复杂度的设计输入,可以方便地把设计加以分层。针对某一具体的功能模块所绘制的电路原理图,一般称为“子原理图”,而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则是采用一个“顶层原理图”来完成。如图5-1所示的是一个两级层次原理图的基本结构,由顶层原理图和子原理图共同组成。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的结构 图5-1 层次原理图基本结构 用户可以将整个产品系统划分为若干个

4、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而每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个基本的小模块,这样依次细分下去,把整个系统划分成了多个层次,电路设计由繁变简。理论上,同一个项目中可以包含无限分层深度的无限张电路原理图。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的结构 顶层原理图 顶层原理图的主要构成元素不是具体的元器件,而是代表子原理图的“图纸符号”及表示连接关系的“图纸入口”,如图5-2所示。 图5-2 顶层原理图的组成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的具体实现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对于一个庞大的电路设计任务来说,用户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在一张电路图中绘制,更不可能一个人完成。Altium Designer充分满足了用户在

5、实践中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层次电路设计方案。 层次设计方案实际上是一种模块化的方法。用户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在大的工程项目中,还可将设计进一步细化。将项目分层后,即可分别完成各子块,子块之间通过定义好的连接方式连接,即可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自上而下电路设计流程如图5-3所示。 图5-3 自上而下电路设计流程图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统) 根据前面的设计,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统是由左声道、右声道以及电源3个功能模块来具体实现的,每一功能模块都涉及一个子原理图,我们首先完成顶层原理图的绘制。 绘制顶层原理图 新建工程“AM

6、P.PrjPCB”,并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电路原理图文件,保存为“AMP. SchDoc ”,并设置好图纸参数。 执行【放置】/【图表符】命令或者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图表符图标,光标变为十字型,并带有一个方块形状的图表符。 单击鼠标确定方块的一个顶点,移动鼠标到适当位置,再次单击确定方块的另一个顶点,即完成了图表符的放置,如图5-4所示。 图5-4 放置图表符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双击所放置的图表符(或在放置状态下,按Tab键),打开【方块符号】对话框(图5-5所示),在该对话框内可以设置相关的属性参数。 在【标识】栏中输入图表符标识“AMP1”,在【文件名】栏中输入所代表的子原理图文件名“

7、Channel_L”,并可设置是否隐藏以及是否锁定等,如图5-6所示。 图5-5 属性设置 图5-6 设置标识及文件名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设置后的图表符如图5-7所示。 图5-7 设置后的图表符 图5-8 放置3个图表符 按照同样的操作,放置另外2个图表符,并设置好相应的属性,如图5-8所示。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执行【放置】/【添加图纸入口】命令或者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图纸入口图标,光标变为十字型,并带有一个图纸入口的虚影。 移动光标到图表符的内部,图纸入口清晰出现,沿着图表符内部的边框,随光标的移动而移动。在适当的位置单击鼠标即完成放置。连续操作,可放置多个图纸入口,如图5-9所示

8、。 图5-9 放置图纸入口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双击所放置的图纸入口(或在放置状态下,按Tab键),打开如图5-10所示的【图纸入口】对话框,在该对话框内可以设置图纸入口的相关属性。 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连续操作,放置所有的图纸入口,并进行属性设置。调整图表符及图纸入口的位置,最后使用导线将对应的图纸入口连接起来,完成顶层原理图的绘制,如图5-11所示。 图5-10 属性设置 图5-11 绘制的顶层原理图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产生图纸并绘制子原理图 1) 执行【设计】/【产生图纸】命令,光标变为十字型,移动光标到某一图表符内部,如“AMP1”。 2) 单击鼠标后,系统自动

9、生成了一个新的原理图文件,名称为“Channel_L.SchDoc”,与相应图表符所代表的子原理图文件名一致,同时在该原理图中放置了与图纸入口相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如图5-12所示。 图5-12 生成子原理图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放置各种所需的元件并进行设置、连接,完成子原理图“Channel_L.SchDoc”的绘制,如前面图5-13所示。 图5-13 子原理图“Channel_L.SchDoc”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同样,由另外2个图表符 “Channel_R”、“Power”,可以生成对应的2个子原理图文件“Channel_R.SchDoc”、“Power.SchDoc”,绘制完成后,

10、分别如前面图5-14、5-15所示。 图5-14 子原理图“Channel_R.SchDoc”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图5-15 子原理图“Power.SchDoc” 至此,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方法,完成了“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的整体系统设计。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在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逻辑模块,进行不同的组合,会形成功能完全不同的电子产品系统。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目标,先选取或者先设计若干个不同功能的逻辑模块,之后通过灵活组合,来最终形成符合设计需求的完整电子系统。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借助于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方式来完成。 使用自下而上设计方法,即先子模块后主模块,先底

11、层后顶层,先部分后整体。自下而上设计电路流程如图5-16所示。 图5-16 自下而上设计电路流程图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接下来,我们以“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统”的电路设计为例,详细介绍层次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统) LME49830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款功率放大器输入级集成电路,具有低噪声和极低失真的优越性能,有效消除了分立器件输入级所带来的诸多设计问题,并支持超过1KW水平的输出功率,能够与许多不同拓扑结构的输出级配置使用,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性能的最终产品。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将采用LME49830作为功放系统的主芯片,具体的实现

12、主要通过3个功能模块:左声道、右声道以及电源模块。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统) 底层模块设计绘制子原理图 启动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打开【Files】面板,在【新的】栏中单击【Blank Project(PCB)】,则在【Projects】面板中出现了新建的工程文件,系统提供的默认名为“PCBProject1.PrjPCB”,将其保存为“Audio AMP.PrjPCB”,完成工程创建。 在工程文件“Audio AMP.PrjPCB”上单击鼠标右键,执行【给工程添加新的】/【Schematic】命令,在该工程中添加3个电路

13、原理图文件,分别另存为“AMP_L. SchDoc”、“AMP_R. SchDoc”、“POWER. SchDoc”,如图5-17所示。 图5-17 新建工程及原理图文件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打开前面所创建的电路原理图文件“AMP_L. SchDoc”,在编辑窗口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选项】/【文档选项】或【文件参数】命令,在打开的【文档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图纸参数的有关设置。 本设计中用到的主芯片LME49830需要在系统提供的集成库中进行查找。其余所用元件在系统默认加载的2个集成库:“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和“Miscellaneous Co

14、nnectors.IntLib”中都可找到。 打开【库】面板,单击“搜索”按钮,在弹出的【搜索库】对话框中查找元件LME49830,搜索结果如图5-18所示。 图 5-18 查 找 元 件 LME49830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单击“Place LME49830TB”按钮,可放置元件LME49830TB,如图5-19所示。 在原理图库文件编辑环境中对该元件的原理图符号、引脚位置等进行编辑,编辑后如图5-20所示。 图5-19 放置LME49830TB 图5-20 编辑后的原理图符号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按照前面所讲述的电路原理图绘制步骤,放置各种元件,编辑相应的属性,绘制导线进行电气连接,并使

15、用了3个电源端口:“DC+40V_L”、“DC-40V_L”、“GND_L”,如图5-21所示。 图5-21 初步绘制的原理图“AMP_L. SchDoc”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执行【放置】/【端口】命令,或者,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端口图标,在对应位置处放置输入/输出端口,并使用【端口属性】对话框进行属性设置,最后完成的原理图“AMP_L. SchDoc”如图5-13所示。 图5-13 子原理图“Channel_L.SchDoc”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按照同样的操作过程,完成子原理图“AMP_R. SchDoc”、“POWER. SchDoc”的绘制,分别如图5-14、5-15所示。 图

16、5-14 子原理图“Channel_R.SchDoc” 图5-15 子原理图“Power.SchDoc”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生成图表符并完成顶层原理图 在当前工程“Audio AMP.PrjPCB”中添加一个新的电路原理图文件,保存为“Audio AMP. SchDoc”,作为顶层原理图,如图5-22所示。 打开原理图文件“Audio AMP. SchDoc”,设置好图纸参数。执行【设计】/【HDL文件或图纸生成图表符】命令,则系统弹出如图5-23所示的【Choose Document to Place】(选择文件放置)对话框。 图5-22 新建原理图 图5-23 【Choose Docum

17、ent to Place】对话框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在该对话框中,列出了同一工程中的所有原理图文件(不包括当前的原理图),用户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来生成图表符。 选择原理图文件“AMP_L. SchDoc”,单击“确定”按钮后,对话框关闭。在编辑窗口中生成了一个图表符符号,随着光标的移动而移动。选择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将该图表符放置在顶层原理图中,如图5-24所示。 图5-24 生成的图表符 在该对话框中,列出了同一工程中的所有原理图文件(不包括当前的原理图),用户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来生成图表符。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按照同样的操作,由另外的2个子原理图生成对应的图表符,如图5

18、-25所示。 图5-25 生成3个图表符 图5-26 属性设置 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图表符不一定完全符合用户的设计需求,很多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的编辑、修改。 双击所生成的图表符,在打开的【方块符号】对话框中,可设置“颜色”、“标识”等属性,如图5-26所示。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用鼠标单击图表符,则在其边框会出现一些绿色的小方块,拖动这些小方块,可以改变图表符的形状和大小。 用鼠标单击图纸入口,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处,以便于连线。调整后的图表符及图纸入口如图5-27所示。 图5-27 调整后的图表符及图纸入口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线图标,将对应的图纸入口进行连接,完成顶层原理图

19、,如图5-29所示。 图5-29 顶层原理图 图5-30 编译后的层次结构 对工程“Audio AMP.PrjPCB”进行编译后,各个原理图之间的逻辑关系被识别。此时,在【Projects】面板上,显示出了工程的层次结构,如图5-30所示。 层次式原理图的层次切换 在同时读入或编辑层次电路的多张原理图时,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张原理图,不同层次电路图之间的切换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为了便于用户在复杂的层次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Altium Designer系统提供了专用的切换命令,可实现多张原理图的同步查看和编辑。 层次式原理图的层次切换 层次之间的切换 下面,我们以前面所绘制的双声道极高保真音频功放系

20、统为例,使用层次切换的命令,来完成层次之间切换的具体操作。 打开工程“Audio AMP.PrjPCB”。 在顶层原理图“Audio AMP. SchDoc”中,执行【工具】/【上/下层次】命令,或者单击【原理图标准】工具栏中的按钮,光标变为十字型。 层次式原理图的层次切换 移动光标到某一图表符如“AMP3”处,放在某一个图纸入口如“DC+40V_L”上。单击鼠标,对应的子原理图“POWER.SchDoc”被打开,显示在编辑窗口中,具有相同名称的输入端口“DC+40V_L”处于高亮显示的状态,其余对象则处于掩膜状态。此时,光标仍为十字型,处于切换状态中,如图5-31所示。 图5-31 切换到子

21、原理图 层次式原理图的层次切换 若移动光标到某一端口如“DC+40V_R”上,单击鼠标,则返回顶层原理图“Audio AMP. SchDoc”中,具有相同名称的图纸入口被高亮显示,其余对象处于掩膜状态,如图5-32所示。 图5-32 切换回顶层原理图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我们知道,在单个原理图中,两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可以直接使用导线,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同的网络标号来完成,而在多图纸设计中,则涉及到了不同图纸之间的信号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具体包括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2个方面:对于位于同一层次上的子原理图来说,它们之间的信号连通就是一种横向连接,而不同层次之间的信号连通则是纵向连接。不同的连通性

22、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标识符来实现,常用到的网络标识符有如下几种。 网络标号 端口 图纸入口 电源端口 离图连接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单个图表符调用多个子原理图 USB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多图纸设计工程“USB.PrjPcb”。此例中,我们将在顶层原理图“Mother.SchDoc”中采用单个图表符完成对4个子原理图“Sensor1.SchDoc”、“Sensor2.SchDoc”、“Sensor3.SchDoc”和“Cpu.SchDoc”的调用。 打开顶层原理图“Mother.SchDoc”,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图表符图标,放置一个图表符。双击后打开【方块符号】对话框,进行属性设置,

23、在【标识】编辑栏中输入“USB”,在【文件名】编辑栏中输入要调用的4个子原理图文件名称,并以分号隔开。 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图纸入口图标,放置一个图纸入口,作为信号输入口,双击后打开【方块入口】对话框,进行属性设置。在【名】编辑栏中输入“Siginal input”, 【I/O类型】则设置为“Input”,并且为了避免编译出错,在图纸入口处放置了一个“没有ERC标志”。设置后的图表符如图5-34所示。 图5-34 设置后的图表符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打开子原理图“Sensor2.SchDoc”,将原有的端口“Port2”和“GND”去除。执行【放置】/【离图连接】命令,光标变为十

24、字型,并带有一个离图连接符号,按空格键可调整其方向。移动光标到原来的端口位置处,当出现红色米字标志时,单击鼠标进行放置,如图5-35所示。 图5-35 放置离图连接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双击所放置的离图连接符号(或在放置状态下,按Tab键),打开【关闭方块连接器】对话框。在【网络】文本编辑栏内输入网络名称,如:“GND”,并可设置放置方向及颜色、类型等,如图5-36所示。 图5-36 离图连接的属性设置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设置后的子原理图“Sensor2.SchDoc”如图5-37所示。 图5-37 设置后的子原理图“Sensor2.SchDoc”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25、 同样的操作,将子原理图“Sensor1.SchDoc”中的端口“Port1”和“GND”、子原理图“Sensor3.SchDoc”中的端口“Port3”和“GND”以及“Cpu.SchDoc”中的端口“Port1”、 “Port2” 、“Port3”和“GND”都用离图连接代替,设置后的各个子原理图分别如图5-38、5-39、5-40所示。 图5-38 设置后的子原理图“Sensor1.SchDoc”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图5-39 设置后的子原理图“Sensor3.SchDoc”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中的连通性 图5-40 设置后的子原理图“Cpu.SchDoc” 完成后,对工程“US

26、B.PrjPcb”重新进行编译,没有任何出错信息显示,表明设置正确。 设备片和器件图表符的管理 设备片(Device Sheets)和器件图表符是Altium Designer系统在原理图编辑环境中所提供的又一种独特的设计复用方式,可以把不同设计中需要重复使用的电路图抽象为一个模块(设备片),之后借助于器件图表符,直接放置在原理图中使用即可。 器件图表符的功能与图表符类似,也代表了一个原理图文件。只是使用器件图表符时,不用将涉及的原理图添加到工程中,而是直接指向原理图。 设备片通常存放在特殊的设备片文件夹中,可在多个工程中被调用,如同一个普通的器件。工程编译后,在【Projects】面板上,所

27、调用的设备片将显示在工程的层次结构中,并使用一个特殊的文档图标与普通的原理图文件相区别,意味着该类原理图文件是指向了存在的设备片,而并没有添加到工程中。 设备片文件夹的设置 在【参数选择】对话框中打开【Schematic】模块,单击【Device Sheets】,打开相应的标签页。 单击右下角的“添加”按钮,在打开的【浏览文件夹】窗口中,即可选择自定义的设备片文件夹进行添加,并使能后面的【包括次级文件夹】复选框,如图5-42所示。 在该标签页的下面,有3个复选框,可对设备片的属性进行相应设置。 【设定器件方框到只读项目里】:使能该复选框后,设备片将处于“只读”状态中,不能编辑或修改。 【显示“

28、只读”水印】:在设定了设备片的“只读”属性后,该复选框被激活。使能后,相应的设备片图纸中将显示“只读”水印,如图5-43所示。 图5-42 添加自定义设备片文件夹 图5-43 显示“Only Read”水印 设备片文件夹的设置 【显示设备方块电路水印】:使能该复选框后,相应的设备片图纸中将显示设备片水印,如图5-44所示。 图5-44 显示设备片水印 放置器件图表符 放置一个器件图表符,调用设备片“Zigbee_CC2420RTC” 执行【放置】/【器件图表符】的命令,或者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放置器件图表符图标,则打开如图5-45所示的【选择设备片】对话框. 图5-45 【选择设备片】对话框

29、 图5-46 【设备片文件夹】窗口 该对话框中,左边区域显示了当前所有可用的设备片文件夹,右边则列出了相应文件夹下的设备片图纸(省略了扩展名“.SchDoc”),供用户选择。 单击左下角的“设备片文件夹”按钮,会打开【设备片文件夹】窗口。在该窗口中,单击“添加”按钮,同样可将自定义的设备片文件夹加入,如图5-46所示。 放置器件图表符 单击“关闭”按钮,关闭【设备片文件夹】窗口。此时,自定义的设备片文件夹“D:My BookALTIUM实例Device Sheets”已添加在【选择设备片】对话框中,如图5-47所示。 图5-47 添加自定义设备片文件夹 放置器件图表符 选择系统提供的设备片文件

30、夹:“C:PROGRAM FILES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Librar yDevice Sheets”,右边区域中列出了该文件夹下的所有设备片。在【滤波器】编辑栏中输入“zig”,即快速找到了所要调用的设备片“Zigbee_CC2420RTC”,如图5-48所示。 图5-48 查找需要调用的设备片 放置器件图表符 选中设备片“Zigbee_CC2420RTC”,单击按钮,关闭【选择设备片】对话框。此时,光标变为十字型,并附有一个标识为“U_Zigbee_CC2420RTC”的器件图表符,随光标的移动而移动,如图5-49所示。 图5-49 放置器件图表符 图5-50

31、完成放置 移动光标到适当位置处,单击鼠标即可完成放置,如图5-50所示。 放置器件图表符 对当前工程进行编译。在【Projects】面板上,设备片文件“Zigbee_CC2420RTC.SchDoc”显示在工程的层次结构中,如图5-51所示。 图5-51 设备片文件的显示 设计重构图表符 将子原理图文件“Power.SchDoc”转换为设备片 在上层原理图中,选中代表子原理图文件“Power.SchDoc”的图表符,如图5-52所示。 图5-52 选中图表符 图5-53 【转换原理图Sheet到设备Sheet】对话框 执行【编辑】/【Refactor】/【Convert Selected Sc

32、hematic Sheet To Device Sheet】命令,或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Refactor】/【Convert Selected Schematic Sheet To Device Sheet】命令,打开【转换原理图Sheet到设备Sheet】对话框,如图5-53所示。 设计重构图表符 单击“文件夹”按钮,设定设备片的存放位置为:“D:My BookALTIUM实例Device Sheets”,在【模式】区域,使能【从原理图Sheet创建设备Sheet并仅更新当前Sheet符号】,在【附加选项】区域,使能【转换后编译工程】,如上图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后,

33、开始转换并进行工程编译。转换后,原来的图表符变成了器件图表符,而在【Projects】面板上,原来的子原理图文件“Power.SchDoc”转换成为设备片,带有了特殊的文档图标,如图5-54、5-55所示。 图5-54 转换为器件图表符 图5-55 子原理图转换为设备片 设计重构图表符 将设备片“CON_VIDEO_IN”转换为子原理图 选中指向设备片“CON_VIDEO_IN”的器件图表符,如图5-56所示。 图5-56 选中器件图表符 图5-57 【转换设备Sheet到原理图Sheet】对话框 执行【编辑】/【Refactor】/【Convert Selected Device Sheet

34、 To Schematic Sheet】命令,或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Refactor】/【Convert Selected Device Sheet To Schematic Sheet】命令,打开【转换设备Sheet到原理图Sheet】对话框,如图5-57所示。 设计重构图表符 单击“文件夹”按钮,设定原理图的存放位置为:“D:My BookALTIUM实例设备片”,在【模式】区域,使能【从设备Sheet创建原理图Sheet并仅更新当前Sheet符号】,在【附加选项】区域,使能【转换后编译工程】,如上图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后,开始转换并进行工程编译。转换后,原来的器

35、件图表符变成了图表符,如图5-58所示。而在【Projects】面板上,原来的设备片转换成为原理图文件。 图5-58 转换为图表符 多通道电路设计 多图纸设计中,有时会遇到需要重复使用同一个电路模块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多通道电路设计。 多通道电路设计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2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使用多个图表符来多次调用,这是常规的设计方法;还有一种是使用一个图表符即可完成对一个电路模块的多次重复使用,只是,此时图表符的标识需要特别设置。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当在设计中需要用到多个功能相同、结构相同,但器件参数值并不相同的电路模块时,我们还可使用参数的多通道设计功能。先设计一个具有通用参数的电路模块子

36、原理图,使用图表符调用时再来指定各模块的具体器件参数值。 下面,我们以系统自带的工程“AudioEqualizer.PrjPcb”为例,介绍参数多通道设计的具体过程,该工程是一个有10个均衡频点的立体声音频均衡系统。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参数的多通道设计 打开“C:Program Files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ExamplesReference DesignsParametric Hierarchy”目录下的工程“AudioEqualizer.PrjPcb”,如图5-62所示,该工程是一个2级层次结构。 图5-62 打开工程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打开顶层原理图

37、“EqualizerTop.SchDoc”,有10个与子原理图“EqualizerChannel.SchDoc”对应的图表符,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但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频点,如图5-63所示。 图5-63 与子原理图“EqualizerChannel.SchDoc”对应的图表符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打开子原理图“EqualizerChannel.SchDoc”。由2个完全相同的左通道和右通道电路组成,各通道中分别用到了一个RC陷波网络(2级子原理图“RCNetwork .SchDoc”)和一个电压跟随器,如图5-64所示。 图5-64 子原理图“EqualizerChannel.SchDoc”

38、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打开2级子原理图“RCNetwork .SchDoc”,如图5-65所示。该网络由2个电阻和2个电容组成,每个元件的值都是一个表达式,如“C2_Value”,并没有设定具体的数值。 图5-65 子原理图“RCNetwork .SchDoc”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在顶层原理图“EqualizerTop.SchDoc”中,双击任一个与子原理图“EqualizerChannel.SchDoc”对应的图表符。在打开的【方块符号】对话框中,选择【参数】选项卡,可以看到,对应于子原理图的元件具体数值作为图表符的参数,被追加在了【参数】选项卡中,如图5-66所示。 图5-66 元件具

39、体数值作为图表符参数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执行【工具】/【参数管理器】命令,在打开的【参数编辑选项】窗口中,只选择【页面符号库】,如图5-67所示。 图5-67 【参数编辑选项】窗口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单击“确定”按钮后,系统弹出【Parameter Table Editor For Project】窗口,显示了该工程中所有图表符的参数,如图5-68所示。 图5-68 图表符参数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编译工程,系统将对元件值进行参数更新,每一个RC网络中的元件值会被更新为相应图表符的参数值,可在编译后打开【Navigator】面板进行查看。或者,双击打开任一RC网络,在编辑窗口中查看,

40、如图5-69所示。 图5-69 更新元件值 思考与练习 1.概念题 (1)简述各种网络符号的作用和它们在层次原理图模式下的作用范围。 (2)如何在层次原理图项目中迅速地找到某一方块电路对应的子图? (3)多图纸设计的具体实现可采用哪两种方式? (4)器件图表符的使用方式与图表符有何不同? 2.操作题 (1)打开“C:Program Files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ExamplesReference DesignsMulti-Channel Mixer”目录下的工程“Mixer.PrjPCB”,查看其层次设计结构、顶层原理图的基本组成以及多通道设计的图表符设置方式等,

41、并练习层次之间的切换操作。 (2)打开【Device Sheets】标签页,练习自定义设备片文件夹的添加及有关设置操作。 (3)编译“C:Program Files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ExamplesReference Designs LedMatrixDisplay”目录下的工程 “LedMatrixDisplay.PRJPCB”,并查看多通道原理图。 层次式原理图设计的结构 图5-1 层次原理图基本结构 用户可以将整个产品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而每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个基本的小模块,这样依次细分下去,把整个系统

42、划分成了多个层次,电路设计由繁变简。理论上,同一个项目中可以包含无限分层深度的无限张电路原理图。 自上而下的层次设计 放置各种所需的元件并进行设置、连接,完成子原理图“Channel_L.SchDoc”的绘制,如前面图5-13所示。 图5-13 子原理图“Channel_L.SchDoc”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打开前面所创建的电路原理图文件“AMP_L. SchDoc”,在编辑窗口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选项】/【文档选项】或【文件参数】命令,在打开的【文档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图纸参数的有关设置。 本设计中用到的主芯片LME49830需要在系统提供的集成库中进行查找。其余所用元件在系

43、统默认加载的2个集成库:“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和“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Lib”中都可找到。 打开【库】面板,单击“搜索”按钮,在弹出的【搜索库】对话框中查找元件LME49830,搜索结果如图5-18所示。 图 5-18 查 找 元 件 LME49830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按照同样的操作,由另外的2个子原理图生成对应的图表符,如图5-25所示。 图5-25 生成3个图表符 图5-26 属性设置 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图表符不一定完全符合用户的设计需求,很多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的编辑、修改。 双击所生成的图表符,在打开的【方块符号】

44、对话框中,可设置“颜色”、“标识”等属性,如图5-26所示。 自下而上的层次设计 用鼠标单击图表符,则在其边框会出现一些绿色的小方块,拖动这些小方块,可以改变图表符的形状和大小。 用鼠标单击图纸入口,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处,以便于连线。调整后的图表符及图纸入口如图5-27所示。 图5-27 调整后的图表符及图纸入口 层次式原理图的层次切换 在同时读入或编辑层次电路的多张原理图时,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张原理图,不同层次电路图之间的切换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为了便于用户在复杂的层次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Altium Designer系统提供了专用的切换命令,可实现多张原理图的同步查看和编辑。 设计重构图表符

45、单击“文件夹”按钮,设定原理图的存放位置为:“D:My BookALTIUM实例设备片”,在【模式】区域,使能【从设备Sheet创建原理图Sheet并仅更新当前Sheet符号】,在【附加选项】区域,使能【转换后编译工程】,如上图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后,开始转换并进行工程编译。转换后,原来的器件图表符变成了图表符,如图5-58所示。而在【Projects】面板上,原来的设备片转换成为原理图文件。 图5-58 转换为图表符 参数化多通道电路设计 打开2级子原理图“RCNetwork .SchDoc”,如图5-65所示。该网络由2个电阻和2个电容组成,每个元件的值都是一个表达式,如“C2_Value”,并没有设定具体的数值。 图5-65 子原理图“RCNetwork .SchDo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