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

上传人:水****8 文档编号:24340886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5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1205(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联调方案一 项目概况8号线二期工程起自盐田区盐田港后方陆域的盐田站,终点站设于大鹏新区葵涌片区的葵涌文化广场站;在葵涌集散中心站预留线路向大鹏半岛延伸的条件。线路全长约23.332km,其中高架及过渡段线路全长约16.267km,地下段线路长约7.065km。全线共设站12座,其中11座为高架车站,1座为地下车站。设换乘站2座,盐田站(与8号线一期换乘)、葵涌集散中心站(远期为主线和支线的换乘站)。最大站间距4.722km(小梅沙至溪涌),最小站间距0.688km(葵涌中心至葵涌文化广场),平均站间距为2.063km。在大鹏新区溪涌片区设置溪涌车辆段,上洞片区设置上

2、洞停车场。在东海道立交及上洞停车场分别设置一座主变电所。二 联合调试的总体要求2.1 联合调试的工作原则一、在满足联合调试需要并达到试验目的的前提下,能少动车则少动车、能低速不高速、能范围小不范围大,把风险减到最小。二、授权临管期间,应将整个线路管理区域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范畴,负责使用权、调度权、管理权“三权”管理。三、根据各相关专业提出的测试大纲、计划和必要条件,综合分配时间和空间资源,为系统联合调试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试验环境。四、统筹、合理安排联合调试及正线剩余土建、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工程。五、当安全与计划冲突,不可协调时,工作效率服从安全管理。六、各条线路在开通试运营后,因工期问题,

3、经运营方同意,未完成调试的部分,在不影响运营及调试安全的前提下,联调方必须继续加强管理,实施调试工作。2.2工期目标(初步)计划2019年11月前,车辆段及车场完成使用权、调度权、管理权“三权移交”。计划2019年11月前,正线完成使用权、调度权、管理权“三权移交”。 计划2020年1月末,联合调试完成,联调方将线路“三权”移交给运营方,并向运营方提供联合调试报告。计划2020年4月中旬,运营方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以上工期目标为计划工期目标,联调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安排调试计划)。1)联调方对本项目的工程进度安排必须服从关键工期目标时间。2)在工程实施阶段,运营方有权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整工

4、程计划,联调方对此应具备迅速响应的能力,并充分考虑工期调整带来的费用变化和风险,联调方不应据此增加费用。三 联合调试的管理3.1 目的鉴于轨道交通八号线二期(盐田至葵涌文化广场)联合调试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安全性和复杂性,运营方授权轨道交通八号线二期(盐田至葵涌文化广场)联合调试方临管上述工程正线及溪涌车辆段,上洞停车场,为正线及车场(车辆段)进行的各项系统联合调试工作搭建测试平台,为需要进行单项调试及系统联合调试的各相关专业创造测试条件。同时协调、组织好正线及停车场的尾工工程计划的落实。确保正线及停车场的各项工作安全、紧张有序的进行,完成既定的工程计划。3.2 联合调试管理的具体要求(1)

5、 计划管理负责编制联合调试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其中至少包括进度计划以及保障进度计划需要的主要设备工具、劳动力需求计划、保证措施等。负责制定综合调试计划,计划应包含接口数量及内容、接口调试计划及责任矩阵、接口调试需具备的前提条件等内容,调试期间负责协调管理各相关接口单位,控制接口文件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接口测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调试过程中或调试完成的现场进行安全保卫、封闭管理,对车辆、设备系统进行保护,避免人为等各种原因造成破坏或丢失,延误调试工作。列车动态调试过程中,对动态调试各专业提出的测试大纲、计划和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时间和空间资源,制定包含各专业的动车调试综合计划及阶段动态计划,为

6、动车调试提供安全、可靠的试验环境。(2) 轨行区管理轨行区移交后由联调方对轨行区及轨行区内的所有活动进行全面指挥、管理。接管时应对轨行区进行全面排查,清除遗留杂物,确保轨行区内的行车安全。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严格把守进入轨行区的各个通道。联调方在联合调试期间应负责无线通讯设施的管理(无线手持台可向运营方借用,但联调方需要在使用及归还时保证手持台的完好性,确保与运营的顺利移交)。每天送电前应组织全线巡查,清障工作应严格遵循岗位责任制,工作要有责任人和排障结果记录。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制度,如需进入正线轨行区或干扰行车的站台施工,必须按照计划申报,凭调度室下达的工程计划和行车调度命令以及工程准入证,方

7、可进入现场。进入正线轨行区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按照轨行区管理办法执行,工程计划中的施工负责人员应办理登记、注销手续。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严格按照各专业施工管理规程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联调方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保证不因施工造成侵入限界、中断设备运行或因遗留杂物影响正常行车。联调方应充分考虑和分析外界条件及施工工序之间的互相干扰对工程的影响,联调方不得因为这种影响向运营方提出索赔和顺延工期的要求。作业车辆未投入使用或维修时,联调方需指定车辆安全停放位置,严禁车辆擅自停放。(3)车站的管理沿线各车站设安全员,监查并制止对动车调试构成威胁的行为或事件。所有进入管理区人员均严格遵循各项管理制度。严

8、格工程管理制度,如果土建、装修、设备各专业需进入站台施工,必须按照计划申报,凭调度室下达的工程计划和调度命令以及工程准入证,方可进入现场施工。(4)车辆管理联调方负责确定试验车(包括电动客车、轨道车和平板车等)的停放站线,并负责车辆存放期间的看管,确保车辆完好无损。联调方负责提供调试所需的必要的轨道车及平板车等工程车辆,负责电动客车、轨道车、平板车的连挂。联调方负责试验车在整个试验期间的车辆清洁工作。负责协助电客车完成相关试验、测试。负责提供冷滑试验工作所需车辆并进行限界测试装置的制作,完成工程范围内的限界测试工作。联调方应负责电动客车、轨道车、平板车的连挂,完成与电动客车调车、救援、物资运输

9、等动车试验辅助工作。(5)调度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调度管理办法、行车调度管理办法、电力调度管理办法等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和管理程序,组织联合调试工作。(6)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应急保障措施,成立安全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及安全管理程序,保证联合调试的安全。(7)后勤管理成立调试后勤保障机构,负责为联合调试组织及指挥人员、调试人员提供必需的后勤服务。联调方应按照运营方要求提供必要的临时设施及物品,满足调试要求。其中包括:临时卫生设施、临时照明及设备、消防器材、办公用品、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标识、标牌、会议安排及组织。负责区间及站台的日常保洁、环境保护、垃圾清

10、运及局部污水排除等工作。(8)车辆段管理负责溪涌车辆段,上洞停车场新车的停放、看护和保洁等相关工作。(9)管理文件编制负责编制联调管理办法(包含但不限于):轨行区工程调度管理办法、轨行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行车调度管理办法、电力调度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负责编制联调管理方案(包含但不限于):安全保卫管理方案、后勤保障方案、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临时措施管理(冷热滑方案、保洁方案、车辆看护方案、隧道冲洗方案)等。四 联合调试内容4.1 停车场及车站联调(综合调试)4.1.1综合调试系统前置条件 1、相关设备房间正式门窗安装完成,装修基本完成,具备设备房间移交条件。2、各专业设备具备正式电。3、中心

11、级、车站级各系统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一)ISCS系统综合调试前置条件1、ISCS系统设备安装完成及工作站工作界面数据库完成。2、ISCS系统设备具备正式带电。3、ISCS系统至各接口专业线缆敷设完成及接续完成。4、ISCS系统内部单体调试完成。5、与ISCS系统有接口的设备具备正式带电。6、与ISCS系统有接口的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2) BAS系统综合调试前置条件1、BAS系统设备安装完成。2、BAS系统设备具备正式带电情况。3、BAS系统至各监控设备线缆敷设及接续完成。4、BAS系统内部单体调试完成。5、BAS监控的系统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6、BAS监控的系统设备带正式电。(

12、三)PSCADA系统综合调试前置条件1、PSCADA系统设备安装完成。2、PSCADA系统设备具备正式带电。3、PSCADA系统工作界面数据库完成。4、PSCASA系统设备至各监控系统线缆敷设及接续完成。5、PSCADA系统监控的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6、PSCADA系统监控的设备具备正式带电。(四)通信系统综合调试前置条件1、通信系统设备安装完成2、通信系统设备具备正式带电。3、通信系统至各接口专业线缆敷设完成及接续完成。4、通信系统内部单体调试完成。5、与通信系统有接口的专业设备具备正式带电。6、与通信系统有接口的专业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五)FAS系统综合调试前置计划1、FAS系统

13、设备安装完成2、FAS系统设备具备正式带电。3、FAS至各接口专业线缆敷设完成及接续完成。4、FAS内部单体调试完成。5、FAS系统监控各专业设备具备正式带电。6、FAS系统监控各专业设备安装及单体调试完成。4.1.2综合调试相关接口内容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开始启动综合联调之后,调试顺序依次为PSCADA系统、通信系统、FAS/BAS系统、AFC/PSD/电扶梯/垂梯、综合监控系统、PIS系统、门禁系统。(一)车站、控制中心综合联调需要具备的条件:1、各设备系统具备稳定的二次电源并已正常上电,本系统单体调试完成。2、车站级设备已经安装并调试完成。3、通信传输系统、电话系统、专用无线单体调试完成,

14、各设备系统中心至车站,车站至现场三级通信正常。4、控制中心设备已经安装并调试完成。5、相关设备房间正式门窗安装完成,装修基本完工,具备移交条件。逻辑关系图通信协议测试:验证通信接口数据传输协议一致性和匹配性的测试。点对点测试:验证监控系统下位机与被监控系统(设备)上位机之间点对应关系的测试。端对端测试:验证监控系统操作终端与基础设备执行器之间的状态、控制命令等数据(点)对应关系的测试。系统联调:系统联调是调试、验证系统功能和不同系统(设备)之间接口功能的一种综合调试。模式:是预先定义的一组不同设备动作状态的组合。模式调试是验证现场设备在执行模式后的状态是否与预先定义状态一致的测试。(二)调试接

15、口汇总表ISCS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专业配合专业备注1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安全门(PSD)接口综合监控系统安全门2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信号系统(ATS)接口综合监控系统信号系统控制中心,与信号设备和大屏幕之间有接口3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接口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4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通信系统传输接口与传输(T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传输系统5与闭路电视系统(CCTV)综合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6与广播(PA)综合监控系统广播7与时钟(CLK)综合监控系统时钟8与通信集中告警(ALM)综合监控系统通信集中告警控制中心9与乘客

16、信息系统(PIS)综合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10与电源子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电源子系统11与办公网络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办公网络系统12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低压配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低压配电系统13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综合监控系统变电所自动化系统14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与BAS系统车站交换机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15与BAS风机振荡器16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门禁(ACS)系统与ACS车站交换机综合监控系统门禁系统17与ACS考勤机综合监控系统门禁系统18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火灾报警系统(FAS)综合监控系统火

17、灾报警系统19综合监控系统(ISCS)与综合信息平台(IISS)综合监控系统综合信息平台控制中心20紧急后备盘(IBP盘)与火灾报警系统(FAS)综合监控系统FAS系统21紧急后备盘(IBP盘)与信号系统(ATS)接口综合监控系统ATS系统车站紧急手动控制22紧急后备盘(IBP盘)与安全门(PSD)接口综合监控系统PSD系统23紧急后备盘(IBP盘)与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接口综合监控系统AFC系统24紧急后备盘(IBP盘)与门禁(AC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ACS系统25紧急后备盘(IBP盘)与闭路电视系统(CCTV)综合监控系统CCTV系统PSCADA系统与其它相关之间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

18、专业配合专业备注1PSCADA系统与110kV主变压器接口自动化系统110kV主变压器主变电所(五里店)2PSCADA系统与126kV GIS开关柜接口3PSCADA系统与35kV开关柜之间接口自动化系统35kV高压开关柜4PSCADA系统与直流1500V系统设备接口自动化系统直流1500V系统5PSCADA系统与低压0.4kV开关柜之间接口自动化系统低压0.4kV开关柜6PSCADA系统与整流器接口自动化系统整流器7PSCADA系统与整流变压器接口自动化系统整流变压器8PSCADA系统与配电变压器接口自动化系统配电变压器9PSCADA系统与再生制动装置接口自动化系统再生制动装置10PSCAD

19、A系统与交直流电源装置接口自动化系统交直流电源装置11PSCADA系统与变电所用壁挂式马赛克模拟屏自动化系统变电所用壁挂式马赛克模拟屏12PSCADA系统与车辆段隔离开关控制柜(箱)自动化系统车辆段隔离开关控制柜(箱)13PSCADA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化系统综合监控系统BAS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专业配合专业备注1BAS与低压配电接口与地下车站环控电控柜(智能控制柜)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2与高架车站变电所、主变电所风机控制箱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3与正常照明系统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4与应急照明系统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5与广告照明、灯饰照明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6

20、与智能电表的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7与双电源切换箱接口BAS系统低压配电8BAS与电扶梯接口BAS系统电扶梯9BAS与给排水及消防接口BAS系统给排水及消防10BAS与环控的接口与空调系统群控制柜/箱接口BAS系统环控11与风机振动检测装置接口BAS系统环控12与风机轴温测量元件接口BAS系统环控13与电动两通阀设备接口BAS系统环控14与AC220V调节阀、组合阀类设备接口BAS系统环控15与DC24V阀门类设备接口BAS系统环控16与风道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测量元件等接口BAS系统环控17BAS与综合监控系统(ISCS)接口BAS系统综合监控18BAS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接口BA

21、S系统FAS系统ACS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专业配合专业备注1ACS与综合监控系统(ISCS)的接口AC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2ACS与AFC接口ACS系统AFC专业通信系统、PIS、AFC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专业配合专业1信号系统与传输系统接口信号系统传输系统2AFC系统与传输系统接口AFC系统传输系统3ISCS系统与传输系统接口ISCS系统传输系统4FAS系统与传输系统接口FAS系统传输系统5机电设备包电扶梯系统与公务电话系统接口机电设备包电扶梯系统公务电话系统6与二号线通信系统与公务电话系统接口与二号线通信系统公务电话系统7PSCADA系统与专用

22、电话系统PSCADA系统专用电话系统8信号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接口信号系统无线通信系统9车辆集成、列车广播与无线通信系统接口车辆集成、列车广播无线通信系统10ISCS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接口ISCS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1供配电系统包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接口供配电系统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2机电设备包电扶梯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接口机电设备包电扶梯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3AFC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接口AFC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4信号系统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接口信号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5ISCS系统与广播系统接口ISCS系统广播系统16ISCS系统与时钟系统接口ISCS系统时钟系统17信号系统与

23、时钟系统接口信号系统时钟系统18PSCADA系统与时钟系统接口PSCADA系统时钟系统19FAS系统与时钟系统接口FAS系统时钟系统20AFC系统与综合电源系统接口AFC系统综合电源系统21ISCS系统与综合电源系统接口ISCS系统综合电源系统22FAS系统与综合电源系统接口FAS系统综合电源系统23供配电系统包与综合电源系统接口供配电系统包综合电源系统24车站装修包与综合电源系统接口车站装修包综合电源系统25车辆集成包与旅客信息系统车辆集成包旅客信息系统26PIS、ATS信号和综合监控承建商与旅客信息系统PIS、ATS信号和综合监控承建商旅客信息系统27车辆集成包与车载视频监视系统车辆集成包

24、车载视频监视系统28ISCS系统与集中告警系统接口ISCS系统集中告警系统FAS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表序号接口名称负责专业配合专业备注1FAS与通信TS接口FAS系统TS系统2FAS与AFC 接口FAS系统AFC系统3FAS与给排水及消防接口与气体灭火系统接口FAS系统给排水及消防专业4与消防泵控制柜的接口FAS系统给排水及消防专业5与消防水管电动蝶阀的接口FAS系统给排水及消防专业6与喷淋泵的接口FAS系统给排水及消防专业7FAS与变电所400V开关柜接口FAS系统400V开关柜8FAS与低压配电接口FAS 与双电源箱接口FAS系统低压配电9与应急照明系统接口FAS系统低压配电10与专用排

25、烟风机控制箱的接口FAS系统低压配电11与DC24V防火阀类设备接口FAS系统低压配电12FAS与环控专业电控挡烟垂帘的接口FAS系统环控专业电控挡烟垂帘13FAS与建筑防火卷帘门的接口FAS系统建筑防火卷帘门14FAS与换乘站FAS接口FAS系统换乘站FAS15FAS与轨道交通相邻的商业建筑FAS 接口FAS系统轨道交通相邻的商业建筑FAS 接口16FAS与综合监控系统(ISCS)接口FA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17FAS与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接口FAS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4.2 全线系统试车联调(动车调试)4.2.1动车调试前置条件土建专业:主体工程完工,轨行区具备封闭条件,综控室具备

26、动车调试人员工作条件;轨道专业:线路具备电客车设计速度运行条件,线路附属设备安装完毕,线路没有影响行车的杂物;车辆专业:车辆整备完毕;供电专业:接触网送电完毕,牵引变电所具备人员值守条件,动力照明具备24小时照明;通信专业:具备列车与行车调度、综控室及列车与列车之间无线通信条件,电力调度与变电所之间电话联系条件;信号专业:地面及室内信号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其他专业:安全门安装完成、区间风井连接轨行区与外界的通道具备封闭条件,线路冷、热滑结束,具备列车上线条件。4.2.2动车调试相关内容 (1) 车辆静态调试1、制动系统试验 空气系统检查(1) 压缩机组安装检查:检查安装是否良好,减震垫齐全,螺

27、栓安装紧固标识,接地线连接良好。安装良好。 (2) 注油量检查目视空压机油位显示窗。 油位应位于视油窗中线和上边缘之间。 (3) 电机旋向检查:启动电机,时间不超过3 秒,检查电机旋向。电机转向与标识一致。 (4) 空压机启动功能检查:操作司机室内空压机启动按钮,压缩机进行泵风动作,达到90020kPa,空压机停机。 (5) 空压机运行状态及信号检查:通过列车显示屏检查空压机组运行状态,在启动装置内短接模拟温度信号,检测司机显示屏温度信号显示状态。显示正常。 (6) 辅助空压机安装检查:检查辅助空压机安装是否正常安装良好。制动控制装置制动控制:装置外观检查检查安装是否良好,机箱保护地线是否连接

28、牢固。检查机箱的连接器连接是否有松动。制动控制:装置电源检查单独合上制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电源和监测电源,观察制动监测系统软件界面上对应电源状态显示灯亮。C24V 和P24V 状态显示灯点亮。维护终端:监测及诊断信息连接监测电脑,制动监测系统监测信息应能正常显示,故障信息中不应有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防滑阀故障。速度检测:功能测试依次拔下各轴位速度传感器连接器,制动监测间隙为0.8-1.2mm。 系统上显示对应的各轴位应依次报故障,确认各轴位电气接线正确,然后恢复。用塞尺检查速度传感器间隙,将间隙调整到合适位置后紧固。 防滑功能和安装顺序测试:缓解停放制动,施加空气制动的情况下,按一下电子控制装

29、置WSP 板上的按键。 该辆车的防滑放风阀排风动作,闸瓦(或闸片)离开踏面(或制动盘)有缓解动作,且放风阀的动作次序依次为1、2、3、4 轴。 辅助控制装置停放控制功能测试:打开箱盖,按下双脉冲电磁阀的“施加”按键,观察带停放制动单元闸瓦(或闸片)与踏面(或制动盘)是否贴合;按下双脉冲电磁阀的“缓解”按键,观察带停放制动单元闸瓦(或闸片)与踏面(或制动盘)是否分离该车带停放制动单元闸瓦(或闸片)与踏面(或制动盘)贴合与分离动作正常。基础制动:安装检查:安装良好。踏面制动单元:空气制动处于缓解位,踏面制动单元与踏面应分离,制动施加时,踏面制动单元与踏面应贴合。动作正常。 带停放制动单元:空气制动

30、处于缓解位,停放制动施加时,观察带停放制动单元与踏面应贴合;停放制动缓解时,观察带停放制动单元与踏面应分离。动作正常。踏面制动单元手动缓解试验:空气制动处于缓解位,停车制动施加,拉动手缓解装置,观察带停放制动单元与踏面应分离。重复停放制动施加缓解操作,功能正常。动作正常。制动夹钳单元检查:停放制动缓解情况下,操作制动手柄检查制动与缓解动作。动作正常。带停放制动夹钳单元检查:空气制动处于缓解位,停放制动施加时,观察制动缸夹钳单元与制动盘面应贴合;停放制动缓解时,动作正常。观察制动缸夹钳单元与制动盘面应分离。夹钳单元手动缓解测试:空气制动处于缓解位,停车制动施加,拉动手缓解装置,观察制动缸夹钳单元

31、与制动盘面应分离。重复停放制动施加缓解操作,功能正常。动作正常踏面清扫器测试:施加制动指令,闸瓦与踏面贴合;缓解后,闸瓦与踏面分离。动作正常。其他部件高度阀检查高度阀体外表有没有漏油现象,高度阀杠杆处在中立位时,听阀体内部是否有充排气声音。输入输出口安装正确;阀体内有声音则不正常。差压阀安装检查安装良好。电接点塞门电接点塞门安装、进行电接点塞门操作,通过显示屏检查电信号输出状态一致。输入输出口安装正确;电信号输出状态一致。单向阀检查外观及安装检查。 输入输出口安装正确;阀体向上安装。辅助设备减压阀减压阀调整压力检查。 功能正常;调整压力:60020kPa。踏面清扫器减压阀踏面清扫器减压阀调整压

32、力检查。 功能正常;调整压力:20020kPa溢流阀功能测试检测溢流阀开启动作压力值。 功能正常;开启压力:65020kPa辅助装置压力开关压力上升,检查压力开关的闭合压力,然后压力下降,检查压力开关的断开压力。功能正常;闭合压力:50020kPa,断开压力:45020kPa踏面清扫器压力开关压力上升,踏面清扫器压力开关闭合;压力下降,踏面清扫器开关断开。显示屏显示功能正常。压力表检查外观及安装检查。总风及制动缸输入口正确。制动系统静态调试 风源起动压力开关测试当总风压力达到90020kPa,两台压缩机停止工作,微打开总风缸排风塞门,当总风压力低于75020kPa时,主压缩机工作,关闭总风缸排

33、风塞门,继续充风。风压达到90020kPa 时,主压缩机停止工作;此时断开该主压缩机电源开关,再次微打开总风缸排风塞门,总风压力低于68020kPa 时,另一个压缩机工作供风,测试完毕恢复正常状态。在另一动车上进行同样操作。风压和空压机配合动作正常。安全阀功能测试打风使总风缸压力达到开启压力值,安全阀开启,动作正常。开启压力:9501050kPa系统气密性检查 空压机停止打风情况下,列车处于紧急制动位30 秒后,通过司机室压力表记录车辆总风压力,计时5 分钟。压力泄漏量不超过20kPa。列车充风时间测试BCU 与MVB 通讯检查检查司机室显示屏上各车的制动信息显示是否正常。通信正常。CAN 检

34、测接口检查检查CAN 总线制动系统监测信息中6 辆车的信息是否完整,用制动监测系统显示结果。通信正常。保持制动旁路检查通过显示屏操作,保持制动旁路开关有效,在缓解位无制动缸压力;保持制动旁路开关无效,在缓解位有制动缸压力。作用正常。网络控制下常用制动功能检查操作司机控制器从零位实施某级制动,然后再回到零位,缓解,记录在实施不同制动级时制动缸压力(记录下司机室显示屏上显示的空簧压力),用制动监测系统显示结果,制动缸在设计压力范围内。紧急运行模式下常用制动功能确认操作司机控制器从零位实施某级制动,然后再回到零位,缓解,记录在实施不同制动级时制动缸压力(记录下司机室显示屏上显示的空簧压力),用制动监

35、测系统显示结果。制动缸压力值在设计压力范围内。紧急制动功能测试按下紧急制动按钮产生紧急制动作用,记录各车在AW0 状态下的制动缸压力,然后复位紧急制动按钮,操作司控器到紧急制动位后再回到零位,紧急制动应复位,空气制动缓解,用制动监测系统显示结果。制动不缓解检查在缓解位时,以任一辆车进行紧急制动施加,之后司机室制动不缓解指示灯亮,司机显示屏上提示该车制动不缓解信息。有制动缸压力,制动不缓解指示灯亮。强迫缓解功能试验按下司机台上的强迫缓解按钮,检查各车是否有强迫缓解输入,用制动监测系统显示结果。制动缸缓解,制动不缓解指示等灭。 制动力不足检测断开测试车制动控制装置的常用EP 阀控制线,使测试车不能

36、产生常用制动控制作用,然后操作司控器到7 级制动位,在监视器上观察是否有制动不足指示以及是否能产生紧急制动作用。实施7 级制动,3.5 秒后监视器显示制动力不足,同时测试车产生紧急制动作用。总风欠压检测调整总风压力,进行欠压功能测试及动作值检查。压力值低于60020kPa 时起紧急。动作正常,压力值合格。保持制动时制动缸压力测试AW0 状态下,列车施加保持制动时,检测制动缸压力值,压力值见下表。压力值在设计压力范围内。停放控制压力开关状态检查进行全列的停放制动施加和缓解操作,司机显示屏上提示停放控制压力状态状态显示和动作一致。回送装置接口调试连接回送装置,进行列车管的模拟减压操作,检查制动功能

37、。根据减压量阶段制动,一次缓解。2、轮缘润滑试验 外观检查:试验开始前对轮缘润滑装置进行装配外观检查,确认各个部件安装正确,牢固。确认各个紧固件(管接件)是否紧固良好,并且已经打好防松标记。确认各个连接口的密封情况是否良好,确认各连接点是否有渗漏现象。渗漏检查:使用小刷子将肥皂水涂于各,然后开始起动轮缘润滑装置,准备进行模拟喷射。确认各个连接点、检测点不能形成连续气泡。功能测试:保证系统有纯净的压缩空气(600-1000KPa)。 确认轮缘润滑装置电磁阀开关动作正常。 确认轮缘润滑装置气动泵泵油工作正常。确认轮缘润滑装置管道连接通畅。确认轮缘润滑装置分配器分配正常。确认轮缘润滑装置喷嘴喷射正常

38、。 喷射测试:将喷嘴入口管道断开,启动系统,使管口喷射出润滑油后将管道与喷嘴相连。为防止安装管道内有异物,可持续喷射一段时间后再与喷嘴连接。观察喷嘴喷射的情况。要求喷射出的油雾均匀,喷射位置正确。可通过调节喷嘴的喷射角度和支架的位置使润滑剂喷射在轮缘的拐角处。注意:润滑剂绝对不可以喷射在踏面上,可以在试验过程中垫上一张纸以免润滑剂喷射到踏面上。流量分配测试:目视检查左右两个喷嘴喷射的润滑剂量,要求润滑剂量要基本相等,喷射到车轮上后不许有流淌的现象发生。3、牵引系统静态试验 外观检查: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外观检查 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外观检查项目如下: 外形完好、油漆等无损坏;箱体、骨架和吊装座等应

39、无裂纹、变形;柜体内部无异物;柜体4个M16螺栓紧固牢靠;柜体M8接地螺栓连接可靠;电缆1101(4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10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2a(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2a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2b(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2b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3101(15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310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3101a(1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3101a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

40、标识正确清晰;接触器控制线连接可靠;柜体门盖安装牢固,门锁锁紧,密封条压紧;高压箱外观检查:高压箱外观检查项目如下:外形完好、油漆等无损坏;箱体、骨架和吊装座等应无裂纹、变形;柜体内部无异物;柜体6个M16螺栓紧固牢靠;柜体M8接地螺栓连接可靠;电缆1202a(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2a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500G(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500G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000A(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000A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5(2120mm2)正确

41、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5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4(4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4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控制电缆X1连接可靠;柜体门盖安装牢固,门锁锁紧,密封条压紧;牵引逆变器箱外观检查:牵引逆变器箱外观检查内容如下: 外形完好、油漆等无损坏;箱体、骨架和吊装座等无裂纹、变形;柜体内部无异物;柜体8个M16螺栓紧固牢靠;柜体两端共2个M8接地螺栓连接可靠;电缆1206(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6(P)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000A(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000A(N

42、)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000A(295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000A(CHn)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8(95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8(CH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9(95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9(CH2)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4(4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4(Un)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51U(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1U(U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

43、;电缆1251V(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1V(V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51W(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1W(W1)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52U(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2U(U2)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52V(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2V(V2)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52W(27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52W(W2)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控制插头X1、 X2、 X3

44、 、X4 、X5 、X6连接可靠;柜体左端门盖、中间接线盒盒盖安装牢固,密封条压紧;柜体右端门盖安装牢固,密封条压紧,柜体左侧模块门、右侧模块门、DCU侧门安装牢固,门锁锁紧。滤波电抗器箱外观检查: 滤波电抗器箱外观检查如下: 外形完好、油漆等无损坏;箱体、骨架和吊装座等应无裂纹、变形; 柜体内部无异物; 柜体6个M20螺栓紧固牢靠; 柜体M8接地螺栓连接可靠; 电缆1205(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5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6(2120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的1206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屏蔽板安装牢靠,无变形;检

45、查母排与铜接头的紧固处理是否正确。过压吸收电阻装置外观检查:两个过压吸收电阻装置外观检查如下: 外形完好、无损坏;箱体、骨架和吊装座等应无裂纹、变形;柜体内部无异物;每个柜体4个M12螺栓紧固牢靠;每个柜体1个M8接地螺栓连接可靠;电缆1208(95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RB01的1208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209(95mm2)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RB01的1209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缆1000A(95mm2)分别正确可靠地连接到柜体RB01和柜体RB02的1000A接线端子,护线软管无破裂,线号标识正确清晰。电气绝缘试验 (1)

46、试验准备车辆不送高压和控制电压(蓄电池断开)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进行隔离切除:断开Mp车所有主电路电缆:1101、1202a、1202b、3101a、3101b; 断开Mp车接触器控制电路线。 牵引逆变器:进行隔离切除:断开Mp和M车所有主电路电缆:1206、1000A、1208、1209、1204、1251U、1251V、1251W、1252U、1252V、1252W; 断开Mp和M车控制电路插头(X1、X2、X3、X4、X5)及MVB插头(X6、X7)。 高压电器箱:进行隔离切除:断开Mp和M车所有主电路电缆:1202a、500G、1000A、1205、1204; 断开Mp和M车控制电路插

47、头X1。 牵引电动机:进行隔离切除:将主电路电缆断开;将各速度、温度传感器插头拔下。滤波电抗器:进行隔离切除:断开Mp和M车主电路电缆:1205、1206。过压吸收电阻装置:进行隔离切除:断开Mp和M车主电路电缆:1208、1209、1000A。 注:试验时由主机厂负责实施,若有不同的处理要求,需各牵引电气装备的设计者同意并在现场监督进行。 (2) 绝缘电阻测量 按照上述内容的操作步骤,断开所有设备的主电路电缆和控制电路插头后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由主机厂负责实施。 (3) 介电强度试验:按照上述内容的操作步骤,断开所有设备的主电路电缆和控制电路插头后进行介电强度试验,由主机厂负责实施。 (4)

48、恢复:恢复高压电器箱、牵引逆变器箱、制动电阻箱、滤波电抗器箱中所有主电路电缆和控制插头的连接,由主机厂负责实施。母线高速断路器箱: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进行恢复,并连接好控制电路插头X1和接地电缆。高压电器箱:高压电器箱进行恢复,并连接好控制电路插头X1和接地电缆。滤波电抗器箱:滤波电抗器箱的主电路电缆进行恢复,并连接好接地电缆。过压吸收电阻装置:两个过压吸收电阻装置(RB01和RB02)的主电路电缆按下表进行恢复,并连接好接地电缆。检查各开关应在“工作”位,具体如下:Mp、M车高压电器箱闸刀开关MS打到“工作”位(闭合状态);Mp、M车的牵引变流器箱中的DCU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打至“工作”位(“O

49、N”状态)。静态无高压检查试验:准备:已通过整车绝缘试验按照1.1要求检查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高压电器箱、牵引逆变器箱、滤波电抗器箱和过压吸收电阻装置所有连接电缆和控制插头应连接好且接线应正确*2。将Mp、M车高压电器箱中的主电路隔离开关MS断开。合蓄电池投入开关,列车控制电源线上电。将DCU电源开关打至“ON”位。司机室钥匙旋至“ON”位。进入MMI的显示器试验界面。确立门关好、制动缸总风不欠压、发车指令、切除牵引未动作、“列车紧急环路”未断开、制动已缓解、停放制动未施加、ATP未输出全常用制动等牵引所需条件。 辅助电源系统、网络控制及诊断系统、传动控制单元、MMI等可在此阶段进行静态无高压

50、检查调试。 若仅只一个动力单元,应确立牵引控制电路、高速断路器控制电路连通的条件,可在车端采取短接或旁路的方式。 此处所需条件不具备时,可采取旁路或强制的方式确立。 复位操作:点动司机室“复位”按钮开关(自复位)。 各车DCU接收到复位信息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 高速断路器MQF闭合(此时若有高压则合不上或断主断)正常,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 向前牵引/制动:司机室方向手柄推至“向前”位。四个动车“向前”位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四个动车的充电接触器KM2闭合正常,并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

51、”菜单中确认;约3s后四个动车的主接触器KM1闭合、再过2s后充电接触器KM2断开正常,并在 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牵引: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牵引”区“牵引”位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菜单中可确认;司机室主控手柄根据手柄位置给出牵引力大小牵引力的大小随着主控手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在MMI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确认;同时可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DCU收到的“牵引”命令有效,“非制动”命令有效,“非紧急”命令有效。主控手柄“0”级位: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0”位。此时列车处于“惰行”状态,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

52、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制动: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制动”区。“制动”位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司机室主控手柄根据手柄位置给出制动力大小。制动力的大小可随着主控手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确认;同时可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各车DCU收到的“牵引”命令无效,“非制动”命令无效,“非紧急”命令有效。紧急制动(EB)及方向手柄“0”位。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紧急制动”位:“紧急制动(EB)”位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试验完后将方向手柄推至“0”位:四个动车

53、的VVVF封锁正常,并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四个动车的主接触器 KM1断开正常,并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向后牵引/制动方向给定司机室方向手柄推至“向后”位四个动车“向后”位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四个动车的充电接触器KM2闭合正常,并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约3s后三个动车的主接触器KM1闭合、再过2s后充电接触器KM2断开正常,并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牵引、主控手柄“0”级位、制动、紧急制动(EB)及方向手柄“0”位各动作、工况及状态显示

54、正常。洗车模式指令确认:按下“洗车模式”自锁按钮开关将方向手柄置“向前”位、主控手柄置牵引“1”位。四个动车“洗车模式”指令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牵引力/电机力矩给定值正常,并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将主控手柄置“0”位,并按开“洗车模式”自锁按钮开关。“洗车模式”状态取消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紧急牵引指令确认按下“紧急牵引”自锁按钮开关;“紧急牵引”状态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上确认;点动“复位”按钮开关(自复位);高速断路器HB闭合正常,在MMI“

55、牵引”主菜单“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方向手柄推至(或保持在)“向前”位;“向前”位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上确认;四个动车的充电接触器KM2闭合正常,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约3s后四个动车的主接触器KM1闭合,再过2s后KM2断开正常,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确认;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牵引”位;“牵引”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牵引力/电机力矩给定值正常,在MMI主菜单中可确认;按开“紧急牵引”自锁按钮开关;“紧急牵引”状态取消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

56、录查询”菜单中确认。紧急制动指令确认;按下“紧急制动”自锁按钮开关;“紧急制动”有效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高速断路器HB断开、主接触器KM1断开在MMI“牵引”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注:除了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开关,其它紧急制动环路断开的故障保护动作均为跳接触器KM1,高速断路器不动作。电制动投入指令确认:按下“电制动投入”隔离开关;“电制动投入”指令有效,列车制动仅采用空气制动。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主控手柄回“0”位,按开“电制动投入”自锁按钮开关。“电制动投入”指令取消在MMI“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

57、菜单中可确认。单元切除指令确认点动司机室“单元切除”自复位按钮开关“单元切除”指令有效,司机按“复位”按钮,VVVF故障不解锁。在MMI“运行”主菜单或“试验模式操作记录查询”菜单中可确认。静态无高压检查试验完毕后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0”位方向手柄推至“0”位司控器钥匙旋至“OFF”位置关掉蓄电池投入开关退出试验模式界面静态有高压检查试验准备已通过整车绝缘试验和静态无高压检查试验按照1.1要求检查熔断器及隔离开关箱、高压电器箱、牵引逆变器箱、滤波电抗器箱和过压吸收电阻装置所有端子和控制插头应连接好且接线应正确。将以下各设备闸刀开关闭合或打到“工作”位:Mp、M车高压电器箱闸刀开关MS打到“工作

58、”位(闭合状态)Tc车辅助高压箱闸刀开关打到“运行”位将各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打至“工作”位Mp、M车的DCU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打至“ON”位Tc车SIV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打至“ON”位合蓄电池投入开关,列车控制电源线上电司机室钥匙旋至“ON”位闭合SIV启动开关、空压机启动开关等确立门关好、制动缸总风不欠压、发车指令、切除牵引未动作、“列车紧急环路”未断开、制动已缓解、停放制动未施加、ATP未输出全常用制动等牵引所需条件。注:辅助电源系统、网络控制及诊断系统、传动控制单元、MMI等可在此阶段进行静态有高压检查调试。试验静态有高压检查试验分为架车模式和不架车模式两种情况:架车模式使车辆处于加高压状态。此时,网压表有网压显示。在MMI“运行”主菜单中可以确认“升弓”状态。复位操作、向前牵引/制动、向后牵引/制动、洗车模式、紧急牵引、紧急制动、电制动切除、VVVF隔离等指令确认等完全同静态无高压检查试验相应项目。不架车模式不进行向前牵引/制动、向后牵引/制动、洗车模式、紧急牵引等试验,其余试验同架车模式。静态有高压检查试验完毕后司机室主控手柄推至“0”位方向手柄推至“0”位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开关,使高速断路器分开。使车辆不处于加高压状态。司控器钥匙旋至“OFF”位置关掉蓄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