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4136711 上传时间:2021-06-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辨析 摘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表述了一种人生选择一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主旨;归隐作者简介李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100048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084-04一、十亩之间主旨众说种种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

2、中的一首短诗,因其短小精悍,留给后世读者无限想象与解释的空间,故对其主旨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种观点,即“刺时说”、“归隐说”、“采桑说”和“情歌说”。“刺时说”产生最早,受到了汉唐时代经学家们用美刺的标准来解释诗歌的风气的影响。此说出自毛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后郑玄笺、孔颖达毛诗正义和钱澄之田间诗学等都采用这种观点。宋代,疑序之风掀起,受此影响,苏辙提出了“归隐说”,认为十亩之间是“君子不乐仕于其朝之诗也”。后世由此引申出四种观点,即“招人以偕隐”(曹学俭诗经剖疑)、“朝士之妇,劝其君子归隐”(姜炳璋诗序补义)、“择地偕隐”(牟应震诗问)和“夫

3、妇偕隐”(方玉润诗经原始)。王质则提出了“采桑说”,认为此诗描摹了魏国采桑养蚕的风俗:“魏俗多以蚕为业,以缣转食,盖地势隘而稼事不广也。蚕月,壮者用力于外,弱者用力于内,昼夜奔疲,今其风尚如此。”当代学者如高亨、陈子展等持此说。清代,姚际恒从文学角度来评价诗经,认为此诗是“刺淫之诗”,并指出:“古西北之地多植桑。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此描摹桑者闲闲、泄泄之态,而行将与之还而往,正类其意。”现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现了劳动与爱情。如袁梅说:“这是表现劳动与爱情的歌。一群群采桑的女子,在茂密宽大的桑林间愉快地劳动着。在劳动结束时,她们收拾工具与桑叶,准备回去,有的姑娘便唱歌招呼自己的情

4、侣一同走。”虽然,二者的情感倾向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此诗描写了男女之事,可归为“情歌说”一类。二、十亩之间主旨众说辨析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时说”出现最早且影响较大,但其说难圆。首先,毛诗序提出此诗是“刺时”、刺“其国削小”,郑玄又补充说:“古者一夫百亩,今十亩之间,往来者闲闲然,削小之甚。”认为诗中所说“十亩”是一个实数,并认为“十亩”有狭小之意。但从诗歌文本看,“十亩”并无狭小之意。况且孟子?梁惠王上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里的“五亩”比“十亩”更少,然并无狭小之意。即使真是一夫“十亩”,那么“刺时”与“国削小,民无所居”又有何必然联系呢?如杨简所云:“若曰:国以无道致侵削,则可刺;惟曰

5、:国削小,民无所居,则不可刺矣,况诗中本无刺国之意。”其次,毛传将“闲闲”释为“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先秦典籍中仅此一例,并无他据,孤证难立。且“男女无别,往来之貌”与“削小”并无必然联系,正如魏源所说:“闲闲,男女往来无别之貌(毛传),无国削民迫之意。以苏辙、朱熹为代表提出的“归隐说”影响也比较大,但持此说的学者对诗中一些字词的理解是有分歧的。如对于“十亩”的解释,或认为是“郊外所受场圃之地”,或认为是“一夫受五亩,合二人而言之”。对于“闲闲”、“泄泄”的理解,除牟应震将“泄泄”解释为“弛缓怠惰不急正业”,并据此认为此诗主旨是“择地偕隐”外,大部分学者都将“闲闲”和“泄泄”释为往来自得之意。

6、其中,关于“子”的解释分歧最大,或认为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季本诗说解颐),或认为是“君子”(姜炳璋诗序补义),或认为是女眷,所以出现了招人偕隐、妻劝夫隐和夫妇偕隐等不同的意见。王质提出的“采桑说”颇得现当代学者的认同。王质从魏国风俗的角度,认为此诗描写了采桑者“昼夜奔疲”的情景。他将“闲”字释为“空也,言桑叶稀也”。将“泄”释为“漏也,言桑阴薄也”。以此推之则“桑者”即为桑树而不是采桑的人。由于“地势隘而稼事不广”,因此桑叶稀少,所以有“获而径归者”,有“无获而不肯空归,前迈而他求者”。王质所说“地势隘而稼事不广”与孔颖达所云:“土田狭隘,不足耕垦以居生”语意相同,但王质解此诗的着眼

7、点在采桑。其“可见当时促迫气象”一句,表明当时采桑并无轻松之感,这又与现当代学者的解释有所不同。现当代学者多把“闲”和“泄”释为“悠闲”和“和乐”的样子,则“桑者”是采桑之人,将此诗理解为快乐的采桑歌。如蒋立甫说:“这是采桑女歇工时邀伴回家唱的歌字里行间跳动着她们劳动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确实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姚际恒、袁梅为代表的情歌说较晚出,然有欠完备。笔者将姚际恒的“刺淫之诗”和袁梅的“劳动与爱情的歌”同归为情歌一类,主要是因为二者都认为此诗表现为男女之事,虽然二者的情感倾向有所不同。姚际恒追随毛传,将“闲闲”、“泄泄”释为“男女无别,往来之貌”,并根据“桑”的意象,“桑中之约”的习俗,

8、认为此诗是“刺淫之诗”,必定写男女之事。他说:“古西北之地多植桑,与今绝异,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虽然桑意象确实多与男女情爱相联系,但并非所有的桑意象都与男女之事有关。诗经中有二十多首诗都写到了桑,其中如鄢风?定之方中曹风?/鸠豳风?东山小雅?小弁等几首中的桑就与男女情爱无关。毛诗序解释定之方中为“美卫文公也”,其中“降观于桑”一句,写卫文公下到田地去考察,看是否适宜种桑养蚕;鸬鸠“?/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几句,写布谷鸟在桑树上饲养幼子始终如一,不改操守,借此赞美品行善良、操守不变的君子;东山“?者蝎,蒸在桑野”,则用桑虫久在桑野来比喻战士常宿在车下

9、的辛苦;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则由眼前的桑树与梓树,引发出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因此肃然起敬。由此看来,诗经中的桑树、桑意象还有着其他的文化内涵,不宜根据十亩之间出现“桑”,就断定此诗是描写男女之事。三、十亩之间的主旨通过以上辨析,笔者认为现今关于十亩之间主旨的四类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对诗歌个别字词理解有所不同。而要探寻此诗的主旨,必须立足于诗歌文本,分析此诗的具体字词含义及诗歌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探寻出比较接近诗人本意 的主旨。综合方玉润和牟应震的观点,笔者认为此诗主旨是夫妇择地偕隐。首先,我们来辨析“十亩”、“闲闲”和“泄泄”这三个关键词语及诗歌的人称关系。对“十亩”一词的解释主要

10、有这样几种观点:郑玄认为是“一夫十亩”;朱熹言“郊外所受场圃之地”;严粲说“或谓井庐、邑居各二亩半,合为五亩之宅合八家,则在井者二十亩,在邑者亦二十亩,一处本共有二十亩之桑。今止有十亩,是其削半。未必尽拘名数也”;马瑞辰云:“指公田十亩及庐舍二亩半言也。”郑玄之说并无根据。即使魏国再小,也不可能一夫十亩,如孔颖达云:“魏虽削小,未必即然。”又庄子?让王中记载颜回不愿出仕,说自己有“郭外之田五十亩”和“郭内之田十亩”,这些“足以给钎粥”、“足以为丝麻”,足以解决温饱问题。颜回的最低的生活标准和最贫贱的生活状态也有田地六十亩,所以魏国是不可能只有一夫十亩的。孔颖达认为“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其目的

11、在于毛诗序所说的“刺时”,然而“刺时”与“国削小,民无所居”并无必然联系(前文已作说明),因此“十亩”既不指一夫十亩,也无刺意。朱熹之说源于张载,张子全书说:“十亩,场圃所任园地也。不独筑场纳稼,亦可毓草木也。”但此句系猜测之词,不足为据。马瑞辰的观点也欠完备,因汉书?食货志载:“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环庐树桑。”且“公田”是否多种桑树,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相比之下,严粲所说较为合理。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周礼?地官?载师也载:“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汉书?食货志云:“环庐树桑。”从以上资料看,桑树多

12、被植在住宅旁边。又根据庄子?让王“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可知宅旁的桑田多被看作“十亩”,正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十亩之间,指房屋墙边或附近种桑麻之处。”后世文学作品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陆游种桑)“亦有一廛宅,能无十亩桑。”(彭汝砺途中)既然“十亩”桑田指宅旁的桑田,那么“十亩”指的就是家园、主人公的所归之处,如清代查慎行的诗句:“吟残蜡烛三更笛,梦结春云十亩桑,不是无家轻远别,天南回首一摧肠。”(贵阳除夕次家德尹去年此夜湘南见怀原韵)又如明代杨基的诗句“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寄题水西草堂)。“闲闲”,释文作“?f?f”,“音闲,本亦作闲”。?f,

13、说文释云:“隙也,从门从月。”因其有缝隙,所以有空间,空闲。故“闲闲”有闲暇之意。李樗释大雅?皇矣“临冲闲闲”时也说:“闲闲,乃闲暇也。”又因其闲暇,故引申出舒缓不迫、闲暇自得的含义。因此,“桑者闲闲兮”,实描绘了采桑人在采桑时周围空间大,因而闲暇自得的状态,诗人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境界。“泄泄”一词在先秦典籍中有两种含义:一种释为“舒散也”,同“波波”,如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外,其乐也?”之“?”;一种释为“多貌”(贾昌朝群经音辨),如诗经中之“泄泄”。“泄泄”在诗经中出现过三次,除本诗之外,还有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和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释

14、“泄泄,犹沓沓也”。沓,说文:“语多沓沓如水也。”孟子?离娄上引“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句并说:“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大抵由于群臣话多,喧闹,“所言不由先王之道”,因此,沓沓、泄泄才有不敬的含义。可见,这里的“泄泄”指话多,有多的含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范处义诗补传云:“泄泄猫沓沓也雄雉之飞,杂沓其羽”,也有多的含义。结合以上两处“泄泄”的解释,笔者同意毛传将“桑者泄泄兮”之“泄泄”释为“多人之貌”。王先谦也说:“三家泄作耙,一作?濉?者,说文?m下云:多言也引诗。又?濉?下同。?m、?褰匀?家文。今毛诗大雅作无然泄泄。多言由于多人,故此又释为多人貌。”另从上

15、文的逻辑来看,“泄泄”也应指“多人之貌”,下文将作论述。从使用人称的情况看,此诗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诗中的“子”为第二人称,“桑者”是第三人称。由于古代大多是女子采桑(假如“桑者”为男性,则“采桑说”和“情歌说”不攻自破)。因此,“桑者”应是采桑的妇女。有些学者如朱谋认为“子”指“桑者”,不合逻辑。“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显然“桑者”与“子”并不同指。再如袁梅所说,子指“所爱的男子。相当于您字”,也不合逻辑。“行与子还兮”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的,而采桑的妇女不可能同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这就再次证明了“情歌说”不成立。从“桑者”为采桑女这一角度出发,诗应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从第一人称的角

16、度来叙述的。诗人看见十亩桑田之内,采桑的女子闲暇自得,顿生羡慕之感,于是想要与“子”,即你,一同归还此处。而“子”到底应该是谁?是“同仕之人,盖居亦同里者”?还是男子的家眷呢?笔者认为指男子的家眷更为贴切。其一,“同仕之人”亦“居同里”又同有相约归田之志,此种情况概率不高。其二,归隐之人隐于田园,也需要谋于生计,而桑园更适合女眷劳动,正如方玉润所说:“贤者既择地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室家,以成一代淳风。”其次,从诗歌内在的逻辑关系看,此诗分为二章,一章和二章是相对而言的。一章的“十亩之间”对应二章的“十亩之外”,范围不同,内外相反。“闲闲”与“泄泄”相对应,

17、人少而闲暇自得与人多嘈杂喧闹形成对比。“还”与“逝”相对应,方向相反,一回一往,回到人少而闲暇自得的十亩之内,远离人多嘈杂喧闹的十亩之外。则此诗大意为:十亩桑田内,采桑人闲暇自得,我将与你回到此处。十亩桑田外,采桑人多嘈杂,我将与你远离那里。从诗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归隐,十亩之内是主人公自己安静固守的精神家园,而十亩之外就是喧闹的外面世界。正如余培林先生所说:“全诗重心在一还字。还者,还于其故处,亦即归于十亩之间也。掌握此字,即掌握诗旨矣,何必纷纭其说哉!十亩之间有容膝易安之意。”这也正是不能将此诗简单地视为采桑歌的原因所在。也许正是后世的诗人参透了十亩之间作者的归隐本意,才有了将“十亩”桑与归隐主题联系在一起的诗句,如“剩组乌豆种红秫,十亩桑麻居*。软浸?W屑饭晨犊,浓汤秫腴篱社酒”(杨奂题赵继卿耕隐图);“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杨基寄题水西草堂);“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不知篱下菊,秋后肯分香”(王绂寄包徵士公?稹?);“衣食有端终岁计,江山美信故园情,蹉跎十亩桑阴地,惭愧花林鸟劝耕”(居节谷日感怀)。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归隐,而且是夫妇择地偕隐,抒发了一位男子与其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责任编辑:戴庆?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