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03070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X 页数:252 大小:4.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资源描述:

《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康复学推拿手法学简版课件(2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期盼你们,未来的康期盼你们,未来的康复治疗师复治疗师南京卫生学校南京卫生学校谭燕泉谭燕泉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1.1掌握成人推拿手法的分类掌握成人推拿手法的分类1.21.2掌握摆动类手法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摆动类手法的概念和分类1.31.3掌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操作方法掌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操作方法1.41.4掌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动作要领掌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动作要领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2.12.1能熟练操作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能熟练操作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2.22.2能把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动作要领能把握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动作要领3.3.

2、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学好治疗技: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学好治疗技能,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能,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解除其病痛。者功能、解除其病痛。(4 4学时教学内容)学时教学内容)第二章 成人推拿手法 摆动类 摩擦类 振颤类 分类 挤压类 叩击类 运动关节类 复合类 其它类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定义:摆动类手法是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或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类手法。特点:手法缠绵,具有可持续操作性,适应症广泛。类型 一指禅推法 滚法 揉法一、一指禅推法【定义】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

3、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操作】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前臂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左右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端或罗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频率】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附】一指禅偏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的操作方法为:以拇指偏峰部着力,拇指自然伸直并内收,余指掌指部伸直。腕关节微屈或自然伸直。一指禅屈指推法: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或背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其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推法。一

4、指禅推法【动作要领】1沉肩 2垂肘 3悬腕 4指实掌虚 5紧推慢移【注意事项】1.拇指应吸定于一点,缓慢移动。2.一指禅屈指推法刺激柔和;一指禅指端推法刺激较强,临床适宜选择使用。【适用部位】一指禅推法刺激中等,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临床适于循经络、推穴位。一指禅偏峰推法,以其“少商劲”的轻快柔和,多用于颜面部。一指禅屈指推法因其着力沉稳、刚劲有力,则多用于颈项部及关节骨缝处。【作用】主要适用于头痛、失眠,面瘫,近视,颈项强痛,冠心病,腰痛,胃脘痛,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等内、妇科疾病及关节酸痛等症。二、滚法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

5、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地滚动,称为滚法。滚法为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或第二至第五或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部掌指关节部)在施术部位上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频率】手法频率120160/分钟【动作要领】1沉肩,屈肘约40o,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手指自然弯曲,腕放松。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o左右,掌背部分的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6、。3滚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滚三回一”。【注意事项】1操作时手部吸附治疗部位上滚动,不宜拖动,并应避免医者和患者骨突处撞击。2操作应尽可能增大腕关节的屈伸幅度。同时应控制好腕关节的屈伸运动,避免出现折刀样的突变动作造成跳动感。3临床使用时常结合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此时注意两手动作的协调,被动运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适用部位】颈项、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作用】滚法适用面广,为伤科、内科、妇科的常用手法。主要适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半身不遂,高血压,糖尿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也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附】拳滚法:

7、利用掌指关节和拳顶进行滚法操作,又称掌指关节滚法,为滚法的变化运用。【附】滚法 术者手握空拳,食、中、无名、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作小幅度(60o以内)的屈伸运动,使指间关节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滚动。本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三、揉法【定义】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作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称为揉法。【分类】掌揉法 大鱼际揉法 掌根揉 全掌揉法 指揉法 中指揉法 三指揉法 肘揉 拇指揉法。(一)大鱼际揉法操作操作: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

8、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缓柔和的上下、左右或轻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起运动。频率:120160次/分钟(二)掌根揉法(二)掌根揉法操作: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操作: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以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并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并带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

9、频率:每分钟120120160160次左右。次左右。(三)全掌揉法操作:是以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同掌根揉。频率:120160次/分钟(四)中指揉法操作: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用中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运动。频率:120160次/分钟(五)三指揉法操作: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操作术式与中指揉法相同。频率:120160次/分钟【动作要领】1所施压力要小。2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3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4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

10、腕部宜放松,而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注意事项】揉法应吸定于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能在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能在体表上有摩擦运动。上有摩擦运动。操作时向下的压力不可太大。【适用部位】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的部位;掌揉法常用于脘腹部;中指揉法、拇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腧穴,小儿推拿常用;三指揉法常用于小儿颈部。【作用】主要适用于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注意注意】做保健手法时,除大鱼际揉法做保健手法时,除大鱼际揉法外,均应降低

11、手法频率,一般每分钟外,均应降低手法频率,一般每分钟6060次左右为宜。次左右为宜。【揉法和摩法的区别揉法和摩法的区别】揉法揉法:着力较:着力较重重,操作时指掌,操作时指掌吸定吸定一个一个部位,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擦动作。摩法摩法:着力较:着力较轻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作,操作时指掌在体表作环旋环旋摩擦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不带动皮下组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1.1掌握摩擦类手法的分类掌握摩擦类手法的分类1.21.2掌握摩擦类手法的操作方法掌握摩擦类手法的操作方法1.31.3掌握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动作掌握摩法、擦法、推

12、法、搓法、抹法的动作要领要领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2.12.1能熟练操作摩擦类手法能熟练操作摩擦类手法2.22.2能把握摩擦类手法的动作要领能把握摩擦类手法的动作要领3.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学好治疗技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学好治疗技能,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能,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解除其病痛。者功能、解除其病痛。(4 4学时教学内容)学时教学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定义:定义: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臂部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臂部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

13、法。手法。特点:特点:手法在皮肤表面形成摩、擦等不同形式手法在皮肤表面形成摩、擦等不同形式的位置移动,运动形式可以是单向直线、可的位置移动,运动形式可以是单向直线、可以是直线往返、可以是环形或呈孤形。以是直线往返、可以是环形或呈孤形。分类:分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等。一、摩法定义: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分类 指摩法 掌摩法【操作】1指摩法:指掌部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使指面随同腕关节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

14、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使手掌随同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或直线往返摩动。【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松肩,屈肘约松肩,屈肘约4040o o6060o o左右。左右。2 2指摩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指摩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法时则腕部要放松。摩法时则腕部要放松。3 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摩法较推则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从轻,较运则从重。”4 4以以“逆摩为补,顺摩为泻逆摩为补,顺摩为泻”,虚证宜逆时,虚证宜逆时针方向摩动,实证宜顺时针方向摩动。针方向摩动,实证宜顺时针方向摩动。【注意事项】操

15、作时注意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过慢;压力不宜过轻、过重。【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以腹部应用较多。【作用】主要用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阳痿、遗精,外伤肿痛等病症。二、擦法二、擦法定义:定义: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部位,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分类:分类:指擦法、掌擦法、大鱼际指擦法、掌擦法、大鱼际和小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操作操作】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或掌面、手掌的大、小鱼际置指指面或掌面、手掌的大、小鱼际置于体表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

16、,使前于体表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相平。以肘或肩关节为支点,臂与手掌相平。以肘或肩关节为支点,前臂或上臂做主动运动,前臂或上臂做主动运动,使手的着力使手的着力部分在体表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直线部分在体表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使施术部位产生一定往返摩擦移动,使施术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的热量。、【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放松肩关节,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放松肩关节,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2 2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适度,须直线往返运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适度,须直线往返运行,往返的距离应尽力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行,往返的距离应尽力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有如拉锯状。

17、断,有如拉锯状。3 3指擦法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擦动指擦法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小,属擦法中的特例。掌擦法、大的往返距离宜小,属擦法中的特例。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及小鱼际擦法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鱼际擦法及小鱼际擦法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大。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大。4 4透热为度。擦法属于生热手法,应以操作者感觉透热为度。擦法属于生热手法,应以操作者感觉手下所产生的热已进入到受术者的体内,并与其手下所产生的热已进入到受术者的体内,并与其体内之体内之“热热”相呼应为尺度。就擦法相呼应为尺度。就擦法,大鱼际擦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18、的手法产热度为依次升高。法和小鱼际擦法的手法产热度为依次升高。【注意事项】1 1压力适中。擦法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压力适中。擦法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2 2擦动时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擦动时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滑来滑去则不易生热。滑来滑去则不易生热。3 3不可擦破皮肤。可使用润滑剂不可擦破皮肤。可使用润滑剂(如冬青膏、如冬青膏、红花油等红花油等),既可保护皮肤,又可使擦的热,既可保护皮肤,又可使擦的热度深透,提高手法效应。度深透,提高手法效应。4 4擦法操作完毕,不可再于所擦之处使用其擦法操作完毕,

19、不可再于所擦之处使用其它手法,以免造成破皮。它手法,以免造成破皮。5 5不可隔衣操作,须暴露施术部位皮肤。不可隔衣操作,须暴露施术部位皮肤。【适用部位】全身各部。指擦法接触面小,适于颈项、肋间等部位 掌擦法接触面大,适于肩背、胸腹部 大鱼际擦法适于四肢部,尤以上肢为常用 小鱼际擦法适于肩背、脊柱两侧及腰骶部【作用】擦法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胸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女子不孕,阳痿及四肢伤筋、软组织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三、推法定义: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称为推法。又称平推法。分类:指推法

20、拇指端推法 拇指平推法 三指推法 掌推法 拳推法 推肘推【操作】1指推法:包括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和三指推法。(1)拇指端推法: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拇指端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2)拇指平推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其前外方,拇指向其食指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3)三指推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端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三指向拇指端方向做单向直线推进。2掌推法: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略背伸,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通过肘、前臂、腕,使掌根部向前方做单方向直线推进。3拳推法:手握实拳,以

21、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的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挺劲伸直,肘关节略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施力,向前呈单方向直线推进。4肘推法:屈肘,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另一侧手臂抬起,以掌部扶握屈肘侧拳顶以固定助力。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做较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进。【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2 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适中。3 3单向直线推进。单向直线推进。4 4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5 5拇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拇

22、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宜短,为推法中特例。宜短,为推法中特例。其它种推法则其它种推法则推动的距离宜长。推动的距离宜长。【注意事项】1推进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或过轻。2不可推破皮肤。为防止推破皮肤,可使用冬青膏、滑石粉及红花油等润滑剂。3不可歪曲斜推。【适用部位】全身各部。指推法适于头面部、颈项部、手部 和足部,尤以足部推拿为常用 掌推法适于胸腹部、背腰部和四肢部 拳推法适于背腰部及四肢部 肘推法适于背、腰部脊柱两侧【作用】主要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腰腿痛、腰背部僵硬、风湿痹痛、感觉迟钝,陶闷胁胀、烦躁易怒,腹胀、便秘、食积,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等病症。四、搓法定义:定义

23、: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分类:分类:夹搓法和推搓法两种。【操作操作】1 1夹搓法:以双手掌面夹住施术部位,令夹搓法:以双手掌面夹住施术部位,令受术者肢体放松。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受术者肢体放松。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支点,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方向的较快速搓动,并同时做上下往返方向的较快速搓动,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移动。2 2推搓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推搓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做较快速的推去拉回的搓动。力,做较

24、快速的推去拉回的搓动。【动作要领】1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搓法含有擦、揉、摩、推等多种成分,搓动时掌面在施术部位体表有小幅度位移,受术者有较强的疏松感。2搓动的速度应快,而上下移动的速度宜慢。3夹搓法双手用力要对称。【注意事项】施力不可过重。夹搓时如夹的太紧或推搓时下压力过大,会造成手法呆滞。【适用部位】夹搓法适于四肢部、胁肋部;推搓法适于背腰部及下肢后侧。【作用】主要用于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及胸胁进伤等病症。常作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法,并可作为上肢部治疗的结束手法。五、抹法定义:用拇指罗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称为抹法。分类:指抹法与掌抹法。(抹法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

25、手法,是成人平推法与小儿推拿的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综合手法。)【操作】1指抹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上,余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以拇指的掌指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施力,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2掌抹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腕关节放松,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动作要领】1操作时手指罗纹面或掌面要贴紧施术部位皮肤。2用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和缓灵活。3要掌握好各种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抹法是各种推法的综合动作,所以各种推法操作要熟练,并将其融会贯通,而后才能做到抹法的正确把握,以至运用自如。

26、【注意事项】1注意把抹法同推法区别开来。通常所说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变化运用。2抹动时施力既不可过轻,又不可过重。过轻则手法飘浮,抹而无功;过重则手法重滞,失去了灵活性。【适用部位】指抹法适于面部、手足部 掌抹法适于背腰部、四肢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面瘫及肢体酸痛等病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1.1了解振颤类手法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振颤类手法的定义和分类1.21.2掌握抖法的动作要领掌握抖法的动作要领1.31.3掌握振法和颤法的动作要领和频率掌握振法和颤法的动作要领和频率2.2

27、.技能目标技能目标2.12.1能熟练操作抖法能熟练操作抖法2.22.2能把握振法和颤法的操作要领能把握振法和颤法的操作要领3.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3.13.1培养学生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治疗工作中学以致培养学生关爱功能障碍者疾苦,治疗工作中学以致用,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解除其病痛。用,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解除其病痛。3.23.2培养高尚医德,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建立起培养高尚医德,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建立起“人人人享有康复人享有康复”的的2121世纪康复理念。世纪康复理念。(2 2学时课程内容)学时课程内容)第三节 振颤类手法定义: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

28、使受术部位产生振动、颤动或抖动等运动形式,称为振颤类手法。分类 抖法 振法 颤法一、抖法定义: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分类分类 抖上肢 抖下肢 抖腰法【操作操作】1 1抖上肢法:受术者坐位或站立位,抖上肢法:受术者坐位或站立位,肩臂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身体肩臂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身体略为前俯。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略为前俯。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抬起至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抬起至6060o o左左右,然后两前臂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右,然后两前臂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

29、的抖动波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或术者以波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或术者以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抖做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抖动中可结合被操作肩关节的前后方向动中可结合被操作肩关节的前后方向活动。活动。2抖下肢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放松。术者站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将两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约30cm左右,然后上、前臂部同时施力,做连续的上下抖动,使其下肢及髋部有舒松感。两下肢可同时操作,亦可单侧操作。3 3抖腰法:抖腰法非单纯性抖法,它是牵抖腰法:抖腰法非单纯性抖法,它是牵引法与短阵性的较大幅度的抖法的结合应

30、引法与短阵性的较大幅度的抖法的结合应用。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用。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其两腋部。以两手握住其两足踝部,手固定其两腋部。以两手握住其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身体前倾,牵引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身体前倾,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体起立之势,瞬间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体起立之势,瞬间用力,做用力,做1 13 3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使其产生较大幅度的波之力作用于腰部,使其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浪状运动。【动作要领】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

31、伸直,并应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2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3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4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的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松后再行抖动,要掌握好发力时机。【注意事项】1操作时不可屏气。2受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3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适用部位】四肢部及腰部。【作用】主要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髋部伤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肩、臂、腰、腿部疼痛性疾患。为辅助治疗手法。二、振法定义:以掌或指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称为振法。分类:振法分为指振法与掌振法两种。【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或以掌面置于施术部

32、位或穴位上,注意力集中于掌或指部,前臂腕屈肌群和腕伸肌群交替性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振动,使受术部位或穴位产生温热感或疏松感。【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前臂与手部必须静止性用力前臂与手部必须静止性用力。所谓静止性用力,即。所谓静止性用力,即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2 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掌指部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掌指部。古有。古有“意气相随意气相随”、“以意领气以意领气”之说,所以,振法属内功流派手法,之说,所以,振法属内功流派手法,它是靠意念和静止力的结合完成的。它是靠意念和静止力的结合完成的。3 3要有较高的振动频率要有较高的振动

33、频率。振法由于手臂部肌肉的静止。振法由于手臂部肌肉的静止性用力,所以手部容易产生不自主的细微的运动,性用力,所以手部容易产生不自主的细微的运动,这种细微的运动就形成了振动波,与工厂的机器在这种细微的运动就形成了振动波,与工厂的机器在运行时所发出的振动相类似。振法的振频率较高,运行时所发出的振动相类似。振法的振频率较高,大约在每分钟大约在每分钟600800600800次左右次左右。4 4以掌指部自然压力为准,不要施加额外压力以掌指部自然压力为准,不要施加额外压力。【注意事项】操作时手臂部不要有主动运动。即除手臂部静止性用力外,不能故意摆动或颤动,也不要向受术部位施加压力。振法易使操作者术后感到疲

34、乏,应注意自身保护。应注意自身保护。【适用部位】指振法适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振法适于胸腹部。【作用】主要用于头痛、失眠,胃下垂、胃脘痛,咳嗽、气喘,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以温补为主,通调为辅。三、颤法定义:以指或掌在施术部位做颤动的方法,称为颤法。分类:颤法可分为指颤法和掌颤法两种颤与振颤与振:颤法同振法易于混淆,有的甚至混称为“振颤法”,应加以区别。【操作】以食指、中指二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罗纹面或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手部和臂部肌肉绷紧,主动施力,使手臂部产生有规律的颤动,使受术部位连同操作者手臂一起颤动。【动作要领】1.前臂和手部要主动颤动。振法是手臂部肌肉静止性用力,而不做其它的主动运

35、动。而颤法除手臂部的肌肉需要绷紧外,要进行主动的运动,这种运动形成了外在可见的颤动波。2要有一定的颤动频率。颤法的频率每分钟200200300300次左右次左右。3要有一定的压力。操作时对施术部位要施加合适的压力,既不可过重,又不能过轻,以适合手臂的颤动传递为宜。振法与颤法的异同点?1、是否有主动运动 2、颤动频率如何 3、是否有一定的压力【注意事项】颤法对操作者体能的消耗较振法少,但亦应注意自体保护,不可过久施用。【适用部位】主要适于腹部。【作用】主要用于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治疗腹胀,消化不良,可指颤上、中、下三脘,掌颤脐部,具有消胀除满、消食导滞的作用。常与揉胃脘、揉天枢等方法配合使用。1

36、.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1.1掌握挤压类手法的作用掌握挤压类手法的作用1.21.2掌握挤压类手法的适用部位掌握挤压类手法的适用部位1.31.3掌握挤压类手法的操作方法掌握挤压类手法的操作方法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熟练操作按法、压法、点:能熟练操作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等推拿手法法、捏法、拿法、捻法等推拿手法3.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职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职业目标。目标。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定义:以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使刺激缓缓透达体内,其作用浅至肌表,深达脏腑。分类:按压与捏拿两类手法。具体有:按

37、法、点法、压法、拨法和踩跷法等,其代表手法是按法。一、按法定义:以指或掌按压体表,称按法。分类:指按法、掌按法合肘按法。应用:按法又常与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操作操作】1 1指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指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屈曲约腕关节屈曲约4040o o-60-60o o。拇指主动用力,垂。拇指主动用力,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度后,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度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按而留之”,然,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

38、动作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既平稳又有节奏性。2 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前半部的重量,通过上、前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指按法宜悬腕。当腕关节悬屈指按法宜悬腕。当腕关节悬屈4040o o6060o o时,拇指时,拇指易于发力,余四指也容易支撑助力。易于发力,余四指也容易支撑助力。2 2掌按法应以肩关节为支点。当肩关节成为支点后,掌按法应以肩关节为

39、支点。当肩关节成为支点后,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很容易通过上、前臂传到手掌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很容易通过上、前臂传到手掌部,使操作者不易疲劳,用力又沉稳着实。如将肘关节使操作者不易疲劳,用力又沉稳着实。如将肘关节作为支点,则须上、前臂用力,既容易使操作者疲作为支点,则须上、前臂用力,既容易使操作者疲乏,力度又难以控制。乏,力度又难以控制。3 3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4 4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体组织的深部。5 5要有缓慢的节奏性。要有缓慢的节奏性。【注意事项注意

40、事项】1 1指按法接触面积较小,刺激较强,指按法接触面积较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按一揉三”之说,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之说,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后予揉的连续手法形成有规律的按后予揉的连续手法操作操作。2 2不可突施暴力。不论指按法还是掌不可突施暴力。不论指按法还是掌按法,其用力原则均是由轻而重,按法,其用力原则均是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再由重而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免造成骨折。免造成骨折。【适用部

41、位】指按法适于全身各部,尤以经络、穴位常用;掌按法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以及胸部、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作用】按法常用于头痛、腰背痛、下肢痛等各种痛症以及风寒感冒等病症。二、压法定义:定义:用拇指罗纹面、掌面或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持持续按压续按压,称压法。分类:分类:压法分为指压法、掌压法和肘压法,临床一般以肘压法常用。压法与按:压法与按:指压法、掌压法与指按法、掌按法的手法形态、准备动作、适用部位、作用等均相同。【操作】1指压法:略(见指按)2掌压法:略(见掌按)3肘压法:肘关节屈曲,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

42、,垂直用力,持续按压。【注意事项】1明确诊断,不可突施暴力,以免造成骨折。2肘压法在结束操作时,要逐渐减力,注意不可突然终止压力。【适用部位】指压法与掌压法适用部位同指按法与掌按法,肘压法适用于腰臀部、下肢后侧以及背部等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三、点法定义:定义: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点压,称为点法.特点:特点: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等.点按区别:点按区别:按法的着力面积较大,而点法着力面积较小.分类:分类:拇指端点法 屈拇指点法 屈食指点法【操作】1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2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

43、着力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点压。3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动作要领】1拇指端点法宜手握空拳,拇指罗纹面应贴紧食指中节外侧,以免用力时扭伤拇指指间关节。2屈拇指点法,拇指端应抵在食指中节桡侧缘,如此则拇指得到了助力和固定。3屈食指点法,宜手指相握成实拳,拇指末节尺侧缘要紧压在食指指甲部以固定和助力。4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要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的组织深部,要有“得气”的感觉,以能忍受为度。5用力方向宜与受力面相垂直。【注意事项】1不可突施暴力。既不能

44、突然发力,也不可突然收力。2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的患者不可施用点法,尤其是心功能较弱患者忌用。3点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气血积聚及点法所施部位或穴位的局部软组织损伤。【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其适用于全身阳经穴位及阿是穴。【作用】点法主要用于各种痛症,其疗效一般情况下优于按法和压法。四、捏法定义:定义:用拇指和其它手指在施术部位作对称性的挤压,称为捏法。分类:分类:三指捏法、五指捏法等。【操作】用拇指和食、中指指面,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指面夹住肢体或肌肤,相对用力挤压,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放松,重复以上挤压、放松动作,并循序移动。【动作要领】1拇指与其余手指要以指面着力,施力时双方力量要对称。2动

45、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用指端着力。如以指端着力就会失去挤压的力量。2操作时注意不要含有揉的成分,如捏中含揉,则其性质即趋于拿法。【适用部位】四肢部、颈项部和头部。【作用】捏法主要用于疲劳性四肢酸痛、颈椎病等病症。五、拿法定义:定义: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分类:分类: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操作】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收紧、提起,腕关节放松。以拇指同其它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提捏并施以揉动。【动作要领】1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2捏提中

46、宜含有揉动之力,实则拿法为一复合手法,含有捏、提、揉这三种成分。3腕部要放松,使动作柔和灵活,连绵不断,且富有节奏感。【注意事项】拿法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不可死板僵硬。初习者不可用力久拿,以防伤及腕部与手指的屈肌肌腱及腱鞘。【适用部位】颈项部、肩部、四肢部和头部等。【作用】拿法常用于颈椎病,四肢酸痛,头痛恶寒等症,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六、捻法定义:定义: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搓揉捻动,称为捻法。捻法为推拿辅助手法。【操作】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或罗纹面相对捏住施术部位,拇指、食指主动运动,稍用力做对称性的快速搓揉动作,如捻线状。【动作要领】1拇指与食指在捻动时揉劲宜多,搓劲宜少,两指捻动的

47、方向相反,是一种相向运动。2捻动的速度宜快,而在施术部位移动的速度宜慢。3捻动时动作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不要使用浊力,手法不可僵硬、呆滞。【适用部位】四肢小关节。【作用】捻法常用于指间关节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七、踩跷法定义:定义: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称踩跷法。分类:分类:踏步式踩跷法、倾移式踩跷法、外八字踩跷法 八、拨法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拨动,称为拨法。又称指拨法、拨络法等。【操作】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助力。拇指适当用力下压至一拇指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定深度,待有酸胀

48、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经络成垂肌纤维或肌腱、韧带、经络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若单手指力不足时,亦可以双拇指重叠进行操作。【动作要领动作要领】1 1按压力与拨动力方向互相要垂直。按压力与拨动力方向互相要垂直。2 2拨动时拇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拨动时拇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拨动。起拨动。3 3用力要由轻而重,实而不浮。用力要由轻而重,实而不浮。4 4拨法与弹拨法区别:拨法对皮肤无拨法与弹拨法区别:拨法对皮肤无摩擦移动,而弹拨法除对肌纤维或肌摩擦移动,而弹拨法除对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施以弹拨外,

49、对皮表亦形成腱、韧带施以弹拨外,对皮表亦形成了较重的摩擦移动。了较重的摩擦移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拨法在操作时,应拨法在操作时,应注意掌握注意掌握“以痛为腧,不痛用以痛为腧,不痛用力力”的原则。即在患处先找到的原则。即在患处先找到某一体位时最疼痛的一点,以某一体位时最疼痛的一点,以拇指端按住此点不放,随后转拇指端按住此点不放,随后转动患部肢体,在运动过程中,动患部肢体,在运动过程中,找到并保持在指面下的痛点由找到并保持在指面下的痛点由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而后施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而后施用拨法。用拨法。【适用部位适用部位】四肢部、颈项部、肩背四肢部、颈项部、肩背部、腰部、臀部等部位。部、腰部、

50、臀部等部位。【作用作用】拨法主要用于落枕、肩周炎、拨法主要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网球肘等病症。腰肌劳损、网球肘等病症。九、拧法九、拧法定义:定义:拧法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拧法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法,又称法,又称“扯法扯法”、“揪法揪法”,常与,常与挤法同用。挤法同用。【操作操作】用屈曲的食指和中指,或用用屈曲的食指和中指,或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张开如钳形,拇指和屈曲的食指,张开如钳形,挟住施术部位的皮肤,两指施力将挟住施术部位的皮肤,两指施力将皮肤向外拉扯,当拉至将尽极限时,皮肤向外拉扯,当拉至将尽极限时,将皮肤从挟持的两指间滑出,反复将皮肤从挟持的两指间滑出,反复连续操作,一拉

51、一放,可闻及连续操作,一拉一放,可闻及“哒哒哒哒”声响。声响。【动作要领】1 1两指挟持皮肤的挟持力要适两指挟持皮肤的挟持力要适度,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度,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2 2操作时施术的手指应蘸清水操作时施术的手指应蘸清水或润滑剂,随蘸随拧,以保持或润滑剂,随蘸随拧,以保持皮肤湿润。皮肤湿润。3 3拧以拧以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痕为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前人称此为度,前人称此为“痧痕透露痧痕透露”。一般连续操作。一般连续操作1010余次后,施余次后,施术处仍未出现红斑者,则非本术处仍未出现红斑者,则非本法适应症。法适应症。【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皮肤拧破。【适用部位】颈项部、前额部、

52、胸腹部、华佗夹脊等部位。【作用】拧法常用于中暑、音哑等病症。十、挤法定义:定义:以单手或双手指端对称性向中央挤压,称为挤法。挤法是民间较为流行的手法。【操作】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或两手拇指的罗纹面或指端置于施术部位的皮肤或筋结,将皮肤或筋结挤按着实,然后两指对称性用力向中央挤按。【动作要领】1.挤按时两指要对称性用力。2.挤按皮肤时以透出紫色斑痕为度。3挤按筋结时,以筋结破散为度。【注意事项】1不可挤破皮肤。2.对于时间较久的筋结,不可强行挤破。【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以前额部和腕、踝关节部常用。【作用】挤法常用于治疗头痛和腱鞘囊肿腱鞘囊肿。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定义:定义:扣击类手法,是指用手掌、拳

53、背、手指或特制的器械有节奏地扣击拍打体表。分类:分类:拍法、击法和叩法。一、拍法定义:定义:用虚掌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操作】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宜双掌交替拍打。【动作要领】1拍击时动作要平稳,要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声音清脆而无疼痛。2腕部要放松。上下挥臂时,力量通过放松了的腕关节传递到掌部,使刚劲化为柔和。3直接接触皮肤拍打时,以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注意事项】1.拍击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2要掌握好适应症,对结核、肿瘤、冠心病等禁用拍法。【

54、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后侧。【应用】主要用于腰背筋膜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拍法亦常作为推拿结束手法和保健手法使用。二、击法定义:定义: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击法。分类分类: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和桑枝棒击法。【操作操作】1 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前臂主拳击法: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前臂主动施力,用拳背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动施力,用拳背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2 2掌击法:手指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掌击法:手指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动施力,用掌根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动施力,用掌根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3 3侧击法:掌指部伸直,

55、腕关节略背伸。用侧击法:掌指部伸直,腕关节略背伸。用小鱼际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小鱼际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4 4指尖击法:手指半屈,腕关节放松。前臂指尖击法:手指半屈,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以指端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主动运动,以指端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5 5棒击法:手握桑枝棒一端。前臂主动运动,棒击法:手握桑枝棒一端。前臂主动运动,用棒体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用棒体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动作要领】1击打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2击打时要有反弹感,当一触及受术部位后即迅速弹起,不要停顿或拖拉。3.击打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奏,快慢要适中。4.击打的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注意事项

56、注意事项】1.1.应避免暴力击打。应避免暴力击打。2.2.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用部位和适应症。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用部位和适应症。【适用部位适用部位】拳击法,适于大椎、腰骶部;拳击法,适于大椎、腰骶部;掌击法,适于腰臀及下肢肌肉丰厚处;掌击法,适于腰臀及下肢肌肉丰厚处;侧击法,适于肩背部、四肢部;侧击法,适于肩背部、四肢部;指尖击法,适于头部;指尖击法,适于头部;棒击法,适于背腰部、下肢部。棒击法,适于背腰部、下肢部。【作用】击法主要用于颈腰椎疾患引起的肢体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疲劳酸痛,肌肉萎缩等病症。三、叩法定义:以手指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叩法。叩法刺激程度较击法

57、为轻,有“轻击为叩”之说。【操作】手指自然分开。腕关节略背伸。前臂部主动运动,用小指侧节律性叩击施术部位。若操作娴熟,可发出“哒哒”声响。或手握空拳,按上述要求以拳的小鱼际部和小指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操作熟练者,可发出“空空”的声响。【动作要领】叩击时节奏感要强,施力要适中。一般两手要同时操作,左右交替,如击鼓状。【注意事项】注意不要施重力,重力扣击就失去了叩法的作用。一般扣法施用后受术者有轻松舒适的感觉。【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腰及四肢部。【作用】主要用于颈椎病及局部酸痛、倦怠疲劳等病症。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定义:定义: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

58、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属于正骨推拿流派。分类:分类: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一、摇法定义:定义: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分类:分类:颈项部、腰部和全身四肢关节摇法。【操作】1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于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2肩关节摇法(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术者站于其侧,两腿呈弓步式,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以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于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手臂部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

59、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2)握手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肩部放松。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扶按被施术侧肩部,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力将其手臂牵伸,待拉直后手臂部协同施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的环转摇动。(3)(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松。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4545o o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位于

60、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160o o时,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略停之后,两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按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按并固定之,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并固定之,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

61、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度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3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o o左右。术者以一手托握住其肘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4腕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肘关节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5掌指关节摇法:以一手握住受术者一侧掌部,另一手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捏住五指中的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做该掌指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6腰部摇法(1)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

62、,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2)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摇转其双下肢时,按压腰部的一手可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以决定腰部被带动摇转的幅度.(3)站立位摇腰法:受术者站立位,双手扶墙。术者半蹲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脐部,两手臂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4)(4)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于诊察床上,术者立于其于诊察床上,术者立于其后方,助手扶按双膝以固后方,助手扶按双

63、膝以固定。以双手臂环抱胸部并定。以双手臂环抱胸部并两手锁定,按顺时针或逆两手锁定,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时针方向缓慢摇转。7髋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其髋、膝屈曲的角度均调整到90o o左右,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8.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以一手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胭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9.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

64、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摇法摇法【动作要领】1摇转的幅度要在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2摇转的速度宜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3摇动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注意事项】1不可逾越人体关节生理活动范围进行摇转。2不可突然快速摇转。3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4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适用部位】全身各关节部。【作用】主要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肩关节周围炎、落枕、颈椎病、肩和颈项部软组织损伤。二、背法定义定义:将受术者背起以牵伸腰脊柱,称为

65、背法。通常所说的背法是指反背法,即背靠背所施的背法。【操作】术者与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术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用两肘勾套住其两肘弯部,然后屈膝、弯腰、挺臀,将受术者反背起双足离地悬空,利用其自身重力以牵伸其腰脊柱。然后术者臀部施力,做小幅度的左右晃动或上下抖动,以使其腰部放松。再做一突发性的、快速的伸膝屈髋挺臀动作,以使其脊柱突然加大后伸幅度。连续操作3次。【动作要领】1将受术者背起时,应嘱其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头宜后仰,紧靠在术者背部。2做伸膝屈髋挺臀动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掌握好臀部施力的轻重,以控制受术者脊柱突然加大后伸的幅度。3掌握好受术者与术者的身高比例关系,以术者的臀部能着力于受术者

66、的腰骶部为宜。如术者较矮或受术者较高,可以用较牢固的低凳等器具进行调节。【注意事项】1受术者的腰部持续紧张、痉挛,痛较甚者禁用。2年老体弱或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及其它骨病者禁用。3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因脊柱长时间过伸,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4操作完毕,待受术者双足落地站稳后放开肘弯,然后回身将其扶住,以免因体位性改变或颅内压力的改变而失衡跌倒。【适用部位】腰脊柱。【作用】主要用于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病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扳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扳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拔伸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拔伸法的操作要领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掌握各种扳法的操作要领能掌握各种扳法的操作要领能灵活操作各种拔伸手法能灵活操作各种拔伸手法3.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以掌握治疗技能为目标,为今后的职使学生以掌握治疗技能为目标,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以解除病患痛苦最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以解除病患痛苦最终职业理想。业理想。三、扳法定义:定义: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称为扳法。扳法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多以“巧力寸劲”应用于全身各关节。【操作】1 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