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0738297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雷艳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古代青年恋爱的习俗,成丁礼的仪式以及婚娶的习俗和程序。了解古代育儿,取名冠字的习俗掌握交往中的礼貌称呼和交往中的自身谦词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一 远古婚姻恩格斯认为,原始人类最初的两性结合,纯属本能的自然结合,谈不到婚姻和夫妻。吕氏春秋。恃君说记载:“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P134族外婚就是一个氏族男女须同另一个氏族同辈男女通婚。男子从女子居住,所生子女属女方氏族,这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婚姻特点。到原始公社的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社会分工使男子逐渐在生产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母权制让位

2、于父权制,以父权为中心的私有小家庭日益成为主要形式。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二 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习俗 古代男女青年的相恋,须在“成丁”之后。古人观念中童年与成年的界线是十分清楚的。一般男子20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冠礼。P135女子15岁举行加笄(j)礼。女子只有举行了加笄礼才允许嫁人。P136今成丁礼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尚有流传,云南永宁纳西族,男女到13岁举行成丁礼,才可以进入成人社交和寻求异性陪偶。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青年男女的相恋是比较自由的。周礼。地官规定,每年正值农闲时节的仲春二月,让未婚男女青年自由选择对象,即使私奔也不予以追究。男女无故不来聚会相恋者反而受到处罚。P13

3、6 古代男女相爱相恋时,有唱情歌求偶之风。女子求偶之情歌称为“求牡”,男子求偶之情歌称为“求凤”,诗经300多首诗,约三分之一是各地情歌,表达了男女青年相恋的真挚而热烈的感情。P137 男女青年间相恋,往往又互送定情信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洧(wi)河流域的郑国,多以芍药、香草为定情信物。这些定情信物大都为平凡之品,“礼轻情意重”。一般来说定情信物多为恋人亲自制作或自己喜欢的东西。得到对方信物,往往随身佩带以示终身不离。P138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三 古代婚娶与“六礼”我国自周代以后,礼制与法律上开始承认一夫一妻制为婚姻类型。古代婚姻以聘婚娶的形式最普遍。女子因聘的程序而嫁。其程序有六,

4、古称“六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P139 共牢合卺jn 礼P141结发夫妻P141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成妻之礼完毕后数日,也还要举行成妇之礼,既要再行拜公婆,拜舅姑和拜祖先的仪式,才能得到男方家族公认,才能算是完成婚礼。P141 古代还有“冲喜”的婚俗,如父母病危,希望看见儿女成亲之喜,以含笑而逝,因此往往在父母病危之际举行婚礼,同时也有避免丧葬长而耽误婚期的好处。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荒亲”。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古人婚礼中,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有的是属于束缚自由婚姻的枷锁,有的是愚昧无知的结果,有的属于迷信,但也有不少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如“同姓不婚”,P142“中

5、表不婚”(即规定姑表、姨表兄弟姊妹不婚),禁止异父母兄弟姊妹结婚。古代婚姻保护男权,使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日降。表现为“一夫多妻制”、“女子职责为生儿育女、服侍丈夫等”。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七出P143三从四德P143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四 冥婚的习俗古人还有冥婚之礼,是迷信落后的表现。P143古人冥婚之俗,由来久远。周礼地官已有记载,大致有迁葬与嫁殇两种方式。迁葬-青年男女未完婚而死,则由两家父母或亲友把他们的骸骨同葬于一墓中,希望他们在阴间结合成婚。P144 嫁殇-男女青年早有婚约,但未完婚而死,由家人或亲友为之完婚。冥婚在唐宋以后及至明清,仍普遍流行。民国时期,冥婚仍甚流行称为“结阴

6、亲”或“阴婚”。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五、古今婚龄的变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但对结婚年龄的规定,却因时因地而异。P144 西周时法定年龄,据周礼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战国时期列强战争频繁,多需补充兵源,婚龄日益提早。如春秋末期的越国,越王勾践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有罪及父母。”秦汉唐宋明清时男女婚龄偏小,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P145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六 媒人 古代婚姻当事人无权做主,媒妁传言于前,父母决定于后,完全由媒人、父母包办完成,体现了封建婚姻的特点。P145 古代两性婚姻多由媒妁穿针引线而成。古代称男媒人为“媒”,女媒人为“妁”。故媒妁常合称。古

7、代由官媒与私媒两类。诗经、幽风、后来月下老人就成了媒人的代名词。P146官媒最早始于西周,时称“媒氏”。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七 近代婚姻的进步 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 八、古今育儿习俗“抓周”礼,主要试卜幼儿前途、职业。P152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九 取名冠字的习俗古人所说的名字,是名与字的合称。P15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有联系,大多以字释名,如屈原、岳飞等;P154名与字的意思相反的也有,如、P154也有以古书典故取字的,如三国名将赵云,名云,字子龙。用周易中“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而取字的。P154 春秋时期,姓与名之间往往加“之”或“子”等助字。先秦时,往往先字后名。两汉时,名字多为单名

8、。三国演义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唐宋时,取名字时多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身份。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P155 宋元时期一般平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只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晚清民国时取名,往往表示志向。古代儿童入学之时,老师还给起个名,称为学名,因为读书后应考,出仕为官时多用学名,因此也叫官名或书名。晚清民国时期又流行笔名,鲁迅就有近一百个笔名。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别号约分两类:一类是自己取的,多用两个字或三四个字,如 P156另一类则是别人用官职或排行、住地相称呼。如、古人还有取绰号的习惯。水浒传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十 生日与做寿的习俗生日即出生之日,年老人的生日称为“寿辰

9、”。每逢生日或寿辰,每家都举行不同形式的生日庆贺或祝寿活动,力求做到热闹、喜庆、快乐。P157 生日庆贺活动的源起,大约始于东晋南北朝之间,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普通人家的生日活动比较简单,富裕的人家则举行生日宴,邀集亲朋好友聚集庆贺。古代的文人学士生日庆贺活动,要比普通百姓热闹。亲朋好友往往送礼祝贺,并且还赋诗、作贺寿联语或画寿星像相赠,以表心意。五十岁以上的生日,一般叫做寿。八十岁以上生日叫做大寿。做寿一般往往要送寿桃。P158老人做寿时,客人一般多送百寿图、百寿字、寿屏、寿面、寿酒、寿蜡、寿联等。P159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十一 交往中的礼貌称呼1、通用尊称 先生、阁下、足下、陛下、同

10、志P1602、对别人父母长辈的敬称P161-163 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高堂(父母)、泰山(妻父,岳父、岳丈)、泰水(妻母,岳母)、令岳(对别人妻父的敬称)3、同辈朋友间的敬称P163 令兄、令弟、令妻(令阁、令室、令阃kun)、令姐、令妹、仁兄、贤兄、仁弟、贤弟 4、对友人下辈的礼貌称呼P164 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令坦(对方女婿)、令侄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十二 交往中的自身谦词贱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儿子)、贱内(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妻子)、晚生、小生、小子、仆、不才、不肖、奴、妾、奴才、洒家水浒传、小姐、额娘、阿玛、阿哥、格格等满族称呼。P165-168额娘、阿妈、阿哥、格格P168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七中国人生礼仪与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