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 (5)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240711341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8颐和园 (5)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 (5)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 (5)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18颐和园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颐和园 (5)(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弘历经十余年,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建起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命名“清漪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该园,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颐和园仍屡遭破坏,解放后经过不断修缮,重新焕发出青春。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

2、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万寿山万寿山燕山余脉,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西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排云殿、德

3、辉殿、佛香阁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时,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昆明湖昆明湖昆明湖昆明湖)约占四分之三。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长廊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构思巧妙,

4、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堪称罕见。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三个区域。两大部分即前山前湖建筑与后山后湖建筑。三个区域为:以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末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乐寿堂乐寿堂乐寿堂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及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重廊复殿,浑然一体,气势磅礴。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0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

5、品。排云殿排云殿简介简介远望佛香阁远望佛香阁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排云殿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

6、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知春亭知春亭作为观赏全园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既可以看到万寿山一带的华丽、气派的景色,也可以远眺西堤看到对岸杨柳飘飘的自然之美,同时还可以看到远处玉泉塔和玉泉山若隐若现的旷远景色。这正是由于颐和园在整体布局中做到了“有放有收”的原因,是整体布局中极为成功的体现。乐寿堂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知春亭知春亭,亭列古建筑之首,常用于山水之间的点缀。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从近景观赏,重檐攒

7、尖顶的知春亭,畅朗秀丽,与连接双岛的木桥,和东岸耸立的文昌阁,构成一组水陆相谐的清爽景观。从远景,从园林的全局着眼,比如由昆明湖或西堤眺望,这一组景观使得湖东北的天际线饱满丰富,疏朗中显得厚实。此亭与北面的“玉兰堂”、“日夕佳楼”、“水木自亲”等临湖建筑,组成一个环抱状宁静港湾,给辽阔的昆明湖前湖水面平添了一种亲切祥和的气氛,亭的景点作用十分突出。比起作为景观,知春亭的观景作用更为卓越,无可替代。它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远观全园景物的极佳视角。在亭上,能从极豁朗的大弧度环眺三面,北面葱郁凌霄的万寿山、佛香阁,西面秀丽的长堤以及玉泉山、西山岚影,南面的龙王庙、十七孔桥,一幅壮美清丽的山水长卷,扇面般尽

8、收眼底。这个观景点在整个颐和园可谓独一无二。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西堤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西堤西堤: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有西堤六桥。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界湖桥界湖桥 玉带桥玉带桥玉带桥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

9、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特色。柳桥柳桥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

10、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北京颐和园石石舫舫(如图)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苏州街苏州街,地处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后湖,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颐和园苏州街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

11、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苏州街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图画点缀在后山后湖的建筑轴线上,更加衬托了后湖的宁静典雅,把城市山林集中形象地再现出来,成了乾隆皇帝的母亲最喜欢游玩之处。苏州街无论水中还是水边的建筑,皆与万寿山上景观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而复原工作以实物为依据,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大不缩小,真实再现从历史上和后湖空间中丢失了一个多世纪的这组建筑群。谐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三趣俱佳:声趣、楼趣、桥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