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0700656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246 大小:17.5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_第1页
第1页 / 共246页
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_第2页
第2页 / 共246页
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_第3页
第3页 / 共246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1(2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第一节概论v一、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含义v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古迹。v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出来的、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v历史文物古迹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遗存及遗风。历史文物古迹的类型v古代遗址v古代建筑v古代陵墓v古代园林v古代城市v宗教遗存v文物遗存、古代文学艺术v古代风俗v历史文物古迹按照历史分期可划分为古代遗址和近现代重要文物古迹。古代遗址分为: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v按形式、特点分为:洞穴、

2、山洞和居住遗址、作坊、冶炼陶瓷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城与村落遗址,古建筑遗址,摩崖石刻遗址。v按所反映的人类活动的类型,生产活动类、生活类、精神类。作用v1、是人们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v2、是我国辉煌历史的美学展示与观赏的好场所v3、是人们探寻文明、品味文化、提升自我的好去处v4、是人们观赏我国古代科技伟绩、分享成果、追求卓越的好目标特点v1、历史性和时代性v2、广泛性和集中性v3、民族性和地域性v4、人为性和不可再生性v5、多样性和动态性v6、高层次性和专业性第二节古代建筑v大型皇家建筑、楼阁亭台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和古代其他重大工程等建筑。v古代建筑或体

3、现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或表现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艺术,或展现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艺术和木构梁柱式构架的科学艺术。表现出强烈的等级观念、敬天法地的崇拜思想、尊祖敬宗的宗法思想、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和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v1.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v2.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v3.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游客的求奇心理v4.类型多种多样,蕴含内容丰富,可满足游客的求异心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v木构梁柱式框架的科学艺术v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上采用木结构体系。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以柱

4、、梁、檩为主要构件,各构件之间由榫卯联接,富有韧性,因此抗震能力强,这是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vv榫卯,读作snmo,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通常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v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艺术v中国古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特有的大屋顶。房屋的面积越大,屋顶就越高大。大屋顶无论是屋面、屋脊还是屋檐没有一处不是曲线的。这种曲面形的屋顶,不仅出现在宫殿、陵墓、寺庙建筑上,而且民房、住宅也都是这样。硕大的屋顶经过曲线、曲面的处理,显得轻巧了,极富神韵和表现力。庑殿顶(如太和殿)庑殿顶(如太和殿)v整齐而灵活的平面布局艺

5、术v西方古建筑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而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则主要体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的博大与壮观上。中国古建筑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建筑个体多有单栋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平面为简单的矩形,单纯而规整。但由这些院落却能够组成住宅、寺庙、坛庙、宫殿等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vv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艺术v 建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样。中国古代的艺匠们将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应用到建筑装饰中,对建筑各部位的构件进行美的加工。v螭首紫檀木雕紫檀木雕石石 雕雕v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v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悬空寺古代建筑的主要构件及等级v1.建筑基座v普通:用素土、灰

6、土、三合土,高度小v2.较高级台基。高度升高,可用砖石,建栏杆,多用于府宅大式建筑或宫殿中次要建筑v3、须弥座或金刚座。砖石砌成,下有线脚纹饰,座角折收,上有汉白玉栏杆,多用于宫殿、寺庙和佛龛v3.最高级台基,多个金刚座叠置而成,多重折角多重栏杆,尽量雄伟高大,太和殿开间v四柱之间的空间v以奇数为吉祥斗拱v斗拱是分布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构架之间,由弓形短木(称“拱”)与小方形木块(称“斗”)结合成的构件。它既能支挑伸出的沉重的屋檐,又能加大梁枋的承受力,还能起装饰作用,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一种特有的构件。内有凹槽的短木为斗,承接斗的长形木为拱 屋顶v庑殿顶v歇山顶v悬山顶v攒尖顶庑殿顶(如太和殿)

7、庑殿顶(如太和殿)最高形制是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和四面斜坡组成,又称四坡顶,屋面稍有弧度,屋角和屋檐均向上翘起。常用于最尊贵的建筑物。重檐庑殿顶是规格最高的屋顶式样v其次是歇山顶,由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和四条戗脊以及四个斜面和两个三角形的直面组成,又称九脊顶。歇山式(如天安门)歇山式(如天安门)v 第三是悬山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两个坡面组成,因屋顶的两端悬于山墙之外而得名。多用于大型古建筑群中次要的配殿或配房,以及一般的民居和寺庙。第四是硬山顶,组成和用处与悬山顶相同,只是屋顶的两端与山墙平齐,侧看如同一块硬板壁而得名。悬悬 山山 顶顶v攒尖顶,无正脊,为锥形屋顶,平面形态可为圆形

8、、方形和多边形。是坛、亭、塔、楼常用的形式。攒攒尖尖式式(如如天天坛坛)卷棚顶,屋顶双坡,两坡一弧线相接而无脊屋脊装饰嫔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鸱吻v这些动物叫“吻兽”、“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同时又因为它们在屋顶上已经走至檐角的最前端,再往前走就会掉下去,所以又称它为“走投无路”等。古代的宫殿一般都是土木结构的,屋脊是用木材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的最前端是处在最前沿的位置,易被大风吹掉,因此需用瓦钉来固定屋角最前端的瓦片,为了对帽钉的美化,先人们用各种动物的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还赋予装饰和表示等级的作用。v屋檐上装饰“吻兽”和“走兽”的历史悠久,它源

9、于汉武帝时代,当时的方士对武帝献策说:“有一种生活在海中的鱼叫蚩,能够用尾巴激起浪花降雨,如果把它设置在屋顶上,就可免除火灾。”汉武帝信以为真,就下旨令造筑师在建造宫殿时,把“蚩”的形象安置在屋脊上。同时为了防止“蚩”逃走,还在蚩的尾部插上一把扇形宝剑。称之为“蚩尾”,同时也取意喷水镇火之意。v随着时间的推移,晋代以后,在重要的建筑的正脊两端,多使用“蚩尾”,它的整体形象像鱼尾,卷曲着向正脊中央。到了南北朝,“蚩尾”演变为“鸱尾”。大约到了中唐至晚唐这一时期,鸱尾的前端和正脊相接处,变为张口吞脊,很像一兽头带有粗短的尾巴,正在吞吻着正脊,于是当时人们改称它为“蚩吻”、“吻兽”。宋代开始规定了走

10、兽的数目,一般为1至8个,但式样及次序并无定例。当时制作的“蚩吻”越来越像龙形,渐渐地人们又把“蚩”附会为“螭”,传说中的“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认为用它来灭火驱邪,法力比“蚩”更大。因此到了明清时代,屋脊上的“蚩”完全被“龙”所代替。“鸱吻”改称“吻兽”。同时把踞于正脊两端形体最大的,称为“正吻”或“大吻”;把垂脊上的叫“垂兽”;戗脊上叫“戗兽”;围脊转折处的叫“合角吻兽”。vv到了清代,这些装饰在屋脊上,呈前趋的“走兽”规定用单数,如三、五、七、九个。但也有例外,如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是封建社会最尊严的地方,它戗脊上的走兽多达十个。皇帝居住的乾清官走兽为九个;皇

11、后居住的坤宁官走兽为七个;妃嫔的住所为五个。有些配殿走兽仅为一个。v走兽的排列次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等,其中龙、凤、獬豸、斗牛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畅达四方;狻猊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狎鱼传说是海中的异兽,是灭火防灾的神;獬豸,传说中的独角猛兽,能辨别是非曲直,是公正的象征;斗牛,传说能兴云作雨,是镇火防灾的吉祥物;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其确切意义不详。v古建筑上的吻兽和走兽,不仅为古建筑增加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彩画v和玺彩画;双线双框,以龙凤为图案,间补花卉,沥粉贴金v旋子彩画,

12、双线单框,简化涡卷辫旋花,v苏式彩画,山水林木,人物故事,花鸟虫鱼,戏剧题材,画框为包袱型和玺彩画颐颐和和园园长长廊廊以以及及彩彩画画苏式彩画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v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 v宫殿建筑具有规模宏大,装饰富丽堂皇,陈设豪华的特点。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以红墙和宽大的汉白玉台基,色彩绚丽,各种雕刻精致细腻,建筑装饰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高大的盘龙金柱,御道上石刻的游龙,天花藻井上的坐龙,梁枋上彩画中的龙更是形态各异,台基的栏杆上、大殿的屏风上、皇帝的御椅上到处都布满了龙的形象。龙是皇帝的象征,宫殿建筑就成了龙的世界。v宫殿建筑的另一特点是采取前朝后寝的布局形式。在皇宫的前

13、半部分,是帝王处理政务或举行大典的殿堂,称前朝;皇宫的后半部分是帝王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场所,称后寝。整个皇宫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如故宫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的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都分布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分布的则是次要建筑。这种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格式,更能突出帝王的威严和至尊。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太 和和 门门太和殿中中 和和 殿殿 保保 和和 殿殿乾乾 清清 门门乾乾清清宫宫交交 泰泰 殿殿 坤坤 宁宁 宫宫v祭祀建筑祭祀建筑v 祭祀天地的坛祭祀天地的坛 v按礼制祭天场所设在都城的南郊,祭地场所设在北郊,东郊祭日,西郊祭月。因为在阴阳学中,天属阳,地属阴;在方位中,南属阳,北

14、属阴;“日出于东,月生于西”。这样祭祀天、地、日、月,便在南、北、东、西各占其位,以达到天下之和。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分别建在都城的南、北、东、西四郊。v “天”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各种祭礼中,祭天最隆重,天坛也就成为各种祭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v 北京天坛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祭祀建筑。整个天坛建筑群有里、外两道围墙环绕,围墙北圆南方,表示“天圆地方”。最南端是圜丘,是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形坛,是每年冬至皇帝举行祭天的中心场所。圜丘以北是皇穹宇,四周有回音壁相围。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坐落在三层圆形台基上,为三重檐蓝琉璃瓦攒尖顶。圜

15、丘与祈年殿分别位于中轴线的南北两端,一个祭天神,一个祈丰年,这两个具有不同祭祀内容的建筑由丹陛桥连接起来,形成一组完整的祭祀建筑群。天天坛坛总总平平面面图图天坛主体建筑天坛主体建筑圜丘坛皇皇 穹穹 宇宇 和和 回回 音音 壁壁丹丹陛陛桥桥和和祈祈年年殿殿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祈年殿颐和园雍和宫北海公园北海公园太庙名楼v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古代木构建筑。烟雨楼镇海楼黄鹤楼始建于223年,重建于1985年,主楼高51.4米岳阳楼始建于717,高19.72米,滕王阁653年,高57.5米,九层望江楼蓬莱阁文渊阁观音阁佛香阁醉翁亭烽火台v古民居古民居v 民居虽不像宫殿、坛庙、陵墓建筑那样雄伟辉

16、煌,装饰富丽堂皇,但却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建筑的选址与结构上,在建筑的形象与装饰上,无不反映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闽南客家人的大土楼、傣家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藏族的碉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也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宝。客家人民居客家人民居永定土楼永定土楼 奎奎 聚聚 楼楼 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

17、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傣族的竹楼傣族的竹楼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藏族古碉楼藏族古碉楼v 4 4军事防御

18、体系军事防御体系v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主要有长城、古城墙等。长城许多国家都有,但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v 中国长城东起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6000多千米,东西蜿蜒。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连绵起伏,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壮观。整个长城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结构周密复杂,为一个能攻易守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组成。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雄伟壮观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雄伟壮观雪后长城如银龙雪后长城如银龙万里长城入海口万里长城入海口老龙头老龙头山山 海海 关关嘉嘉 峪峪 关关 5 5古代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古代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v 古代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当属都江堰水

19、利工程。都江堰是在岷江上游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要工程组成。鱼嘴是江心分水岭,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是正流,内江是人工渠道,将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主要用于灌溉,也可航运。宝瓶口起“节制闸”的作用,与飞沙堰共同控制内江进水量。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回归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同时飞沙堰还起了减少内江泥沙淤积的作用。都江堰的这三大工程,设计科学,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布局合理,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排灌系统。都江堰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都江堰鱼嘴都江堰鱼嘴v 桥梁是重要的古代

20、交通工程。我国造桥历史悠久,古桥梁种类多,有索桥、拱桥、梁桥、廊桥、亭桥、栈桥等类型。其中有许多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如河北的赵州桥。赵赵 州州 桥桥洛阳桥广济桥宝带桥v3陵墓陵墓v(1)中国帝王陵寝的结构)中国帝王陵寝的结构v 封土封土 指地上的坟头,即封土建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v 第一种是方上式:在地宫之上用土夯筑成一个截顶方锥形为坟头(即陵体),形如覆斗,陵体四周筑有方形城垣。这是秦汉两代最盛行的封土形式。秦秦 始始 皇皇 陵陵v第二种是山陵式:利用自然山体作为陵体,陵体之外有方形陵墙相围,陵前有神道,神道两旁均立石雕。这类封土形式既能体现帝王的气魄,又可防盗,唐代最盛行。唐昭

21、陵唐昭陵v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式:在地宫之上筑高大圆形的砖城,称宝城;宝城内填土形成一个高出城墙的大圆顶,称宝顶;在宝顶前筑一方形城台,城台上建一方形明楼,楼内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这种由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组合成一体的陵体,是明、清两代皇陵采用的封土形式。明明长长陵陵的的三三大大院院落落v 陵区建筑陵区建筑 v 主要包括神道和祭祀区建筑两大部分。神道是通往陵墓的大道,宽广笔直。一般在神道的入口处建有阙门或牌楼,神道两旁排列着文臣、武将和马、象、骆驼等石雕,造成神圣而肃穆的视觉效果和心理环境。祭祀区建筑主要有用来祭祀先皇的殿坛。祭殿两侧建有配殿、廊庑。在第一进院落中还建有陵门、碑亭、神厨、神库等建筑

22、。神神 道道神道旁的文臣武将神道旁的文臣武将v 地宫地宫 v 最初的地宫由木构成,后发展为砖石地宫。从已发掘的皇陵看,地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规模大,中轴线上排列着前、中、后三殿,左右分布配殿,各殿之间均有甬道相连。中殿里设有帝后的宝座。后殿是地宫的正殿,是安置帝后的棺椁和陈设各种殉葬品的地方,规模最大。地地 宫宫v(2)帝王陵寝的特点)帝王陵寝的特点v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v 皇帝为了使自己在地下也能永享人间的帝王生活,都不惜大量的人力、财力为自己建造陵墓。如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v文物丰富而珍贵,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23、和科研价值文物丰富而珍贵,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 v 皇陵中极为丰富的殉葬品,包括金银珠宝、文献古籍、雕刻绘画、生产工具、生活器皿、丝绸锦缎、食品药品、兵器乐器、甚至植物种子等,这些文物多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v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 v 皇陵选址讲究山环水抱,山要求重峦叠嶂,秀丽挺拔,水流要清澈明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加上“皇陵禁地”保护严密,使优美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成为可开发观赏、休闲、避暑、考古研究等多种旅游活动的特色风景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v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 v宫殿建筑具有规模宏大,装饰富丽堂皇,陈设豪华的特点。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以红墙和宽大的汉

24、白玉台基,色彩绚丽,各种雕刻精致细腻,建筑装饰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高大的盘龙金柱,御道上石刻的游龙,天花藻井上的坐龙,梁枋上彩画中的龙更是形态各异,台基的栏杆上、大殿的屏风上、皇帝的御椅上到处都布满了龙的形象。龙是皇帝的象征,宫殿建筑就成了龙的世界。v宫殿建筑的另一特点是采取前朝后寝的布局形式。在皇宫的前半部分,是帝王处理政务或举行大典的殿堂,称前朝;皇宫的后半部分是帝王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场所,称后寝。整个皇宫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如故宫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的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都分布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分布的则是次要建筑。这种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格式,更能突出帝王的威严和至

25、尊。太太 和和 门门太和殿中中 和和 殿殿 保保 和和 殿殿乾乾 清清 门门乾乾清清宫宫交交 泰泰 殿殿 坤坤 宁宁 宫宫v祭祀建筑祭祀建筑v 祭祀天地的坛祭祀天地的坛 v按礼制祭天场所设在都城的南郊,祭地场所设在北郊,东郊祭日,西郊祭月。因为在阴阳学中,天属阳,地属阴;在方位中,南属阳,北属阴;“日出于东,月生于西”。这样祭祀天、地、日、月,便在南、北、东、西各占其位,以达到天下之和。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分别建在都城的南、北、东、西四郊。v “天”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各种祭礼中,祭天最隆重,天坛也就成为各种祭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v 北京天坛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26、艺术水平最高的祭祀建筑。整个天坛建筑群有里、外两道围墙环绕,围墙北圆南方,表示“天圆地方”。最南端是圜丘,是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形坛,是每年冬至皇帝举行祭天的中心场所。圜丘以北是皇穹宇,四周有回音壁相围。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坐落在三层圆形台基上,为三重檐蓝琉璃瓦攒尖顶。圜丘与祈年殿分别位于中轴线的南北两端,一个祭天神,一个祈丰年,这两个具有不同祭祀内容的建筑由丹陛桥连接起来,形成一组完整的祭祀建筑群。天天坛坛总总平平面面图图天坛主体建筑天坛主体建筑皇皇 穹穹 宇宇 和和 回回 音音 壁壁丹丹陛陛桥桥和和祈祈年年殿殿祈年殿祈年殿颐和园雍和宫北海公园北海公园太庙名楼v两层或两层

27、以上的古代木构建筑。烟雨楼镇海楼黄鹤楼始建于223年,重建于1985年,主楼高51.4米岳阳楼始建于717,高19.72米,滕王阁653年,高57.5米,九层望江楼蓬莱阁文渊阁观音阁佛香阁醉翁亭烽火台v古民居古民居v 民居虽不像宫殿、坛庙、陵墓建筑那样雄伟辉煌,装饰富丽堂皇,但却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建筑的选址与结构上,在建筑的形象与装饰上,无不反映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闽南客家人的大土楼、傣家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藏族的碉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也是中国古建筑中

28、的珍宝。客家人民居客家人民居永定土楼永定土楼 奎奎 聚聚 楼楼 傣族的竹楼傣族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吊脚楼藏族古碉楼藏族古碉楼v 4 4军事防御体系军事防御体系v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主要有长城、古城墙等。长城许多国家都有,但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v 中国长城东起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6000多千米,东西蜿蜒。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连绵起伏,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壮观。整个长城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结构周密复杂,为一个能攻易守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组成。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雄伟壮观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雄伟壮观雪后长城如银龙雪后长城如银龙万里长城入海

29、口万里长城入海口老龙头老龙头山山 海海 关关嘉嘉 峪峪 关关 5 5古代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古代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v 古代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当属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在岷江上游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要工程组成。鱼嘴是江心分水岭,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是正流,内江是人工渠道,将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主要用于灌溉,也可航运。宝瓶口起“节制闸”的作用,与飞沙堰共同控制内江进水量。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回归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同时飞沙堰还起了减少内江泥沙淤积的作用。都江堰的这三大工程,设计

30、科学,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布局合理,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排灌系统。都江堰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都江堰鱼嘴都江堰鱼嘴v 桥梁是重要的古代交通工程。我国造桥历史悠久,古桥梁种类多,有索桥、拱桥、梁桥、廊桥、亭桥、栈桥等类型。其中有许多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如河北的赵州桥。赵赵 州州 桥桥洛阳桥广济桥第三节古代陵墓v厚葬以明孝。v秦汉唐宋的帝陵都合明显的中轴线,陵立中央,绕以围墙,四面辟门。唐宋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有亭殿、门阙、神道、石像。v明陵采用公共神道,碑亭、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清朝后妃死后在帝陵旁另建陵,明陵帝后合葬。v3陵墓陵墓v(1)中国帝王陵寝的结构)中国帝王

31、陵寝的结构v 封土封土 指地上的坟头,即封土建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v 第一种是方上式:在地宫之上用土夯筑成一个截顶方锥形为坟头(即陵体),形如覆斗,陵体四周筑有方形城垣。上部方形平顶。这是秦汉两代最盛行的封土形式。秦秦 始始 皇皇 陵陵v第二种是山陵式:利用自然山体作为陵体,陵体之外有方形陵墙相围,陵前有神道,神道两旁均立石雕。这类封土形式既能体现帝王的气魄,又可防盗,唐代最盛行。唐昭陵唐昭陵昭陵六骏v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式:在地宫之上筑高大圆形的砖城,称宝城;宝城内填土形成一个高出城墙的大圆顶,称宝顶;在宝顶前筑一方形城台,城台上建一方形明楼,楼内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这种由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

32、组合成一体的陵体,是明、清两代皇陵采用的封土形式。明明长长陵陵的的三三大大院院落落v 陵区建筑陵区建筑 v 主要包括神道和祭祀区建筑两大部分。神道是通往陵墓的大道,宽广笔直。一般在神道的入口处建有阙门或牌楼,神道两旁排列着文臣、武将和马、象、骆驼等石雕,造成神圣而肃穆的视觉效果和心理环境。祭祀区建筑主要有用来祭祀先皇的殿坛。祭殿两侧建有配殿、廊庑。在第一进院落中还建有陵门、碑亭、神厨、神库等建筑。神神 道道神道旁的文臣武将神道旁的文臣武将v石牌坊、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五间六拄十一楼神道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

33、、一立一卧,错落有致,文臣、武将各3对赑屃碑楼四角处分别有四根华表,在华表的顶端,各坐着一个象龙一样的小动物,名字叫“吼”,两个向北望,两个向南望,寓意:望君出、盼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即要走出深宫,去体查民情,也不要贪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七孔桥,此桥最具特色,它长过百米,型似长虹,最奇妙的是它两侧的栏板是用一种特殊质料的汉白玉雕砌而成,倘若轻轻敲击会发出金钟、玉簪一般美妙和谐的声音,因其所发声音与五音相似,也被称为“五音桥”,可以称的上是当代奇桥神道碑楼(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东西配殿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v 地宫地宫 v 最初的

34、地宫由木构成,后发展为砖石地宫。从已发掘的皇陵看,地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规模大,中轴线上排列着前、中、后三殿,左右分布配殿,各殿之间均有甬道相连。中殿里设有帝后的宝座。后殿是地宫的正殿,是安置帝后的棺椁和陈设各种殉葬品的地方,规模最大。地地 宫宫v(2)帝王陵寝的特点)帝王陵寝的特点v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v 皇帝为了使自己在地下也能永享人间的帝王生活,都不惜大量的人力、财力为自己建造陵墓。如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v文物丰富而珍贵,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文物丰富而珍贵,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 v 皇陵中极为

35、丰富的殉葬品,包括金银珠宝、文献古籍、雕刻绘画、生产工具、生活器皿、丝绸锦缎、食品药品、兵器乐器、甚至植物种子等,这些文物多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v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 v 皇陵选址讲究山环水抱,山要求重峦叠嶂,秀丽挺拔,水流要清澈明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加上“皇陵禁地”保护严密,使优美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成为可开发观赏、休闲、避暑、考古研究等多种旅游活动的特色风景区。二、古代遗址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与特征二、古代遗址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与特征 (一)古人类遗址(一)古人类遗址v古人类遗址是指从人类形成、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这段历史时期留下的人类活动遗址。主要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

36、、古人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原始艺术品等。v古人类的历史可按生产工具的性质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v1.旧石器时代是指距今1万年到距今250万年之间的历史阶段,相当于人类从原始群落到氏族公社形成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过着原始的采集、狩猎和渔猎生活。生产技术条件极端落后,缺乏修建居住场所的能力,主要以天然岩洞穴居为主,但已能利用天然火种。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已知道人工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期出现了穿孔饰品,标志着原始审美意识的形成。这一时期已发现的著名古人类遗址有: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等。元谋猿人遗元谋猿人遗址

37、址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v2.新石器时代是指距今4000多年到距今1.2万年之间的历史阶段,相当于氏族公社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牧业逐渐形成,能种植栗、黍、水稻等粮食和饲养猪、羊、狗等家畜。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能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人类开始纺纱织布,以制陶为主的手工业发达,部分陶制器皿上有几何图案或动物花纹图案。尤其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大多有彩绘,图案美观,制作精致,故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新石器时代后期纺织技术和玉器琢磨技术提高,能生产一些丝绢和玉器,并能生产简单的铜器。v著名的遗址有:西安半坡遗

38、址,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半坡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v(二)古文化遗址(二)古文化遗址v古文化遗址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留下的活动场所遗址、遗迹,主要包括古代人类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艺术等活动的场所以及古城和古城遗址等。v1.古城遗址古城遗址v人类历史经历了众多朝代的演变更替,各朝代都修建了自己的都城和城市体系。这些城市有的被修缮改造,至今依然存在,成为著名的古城,但还有相当多的城市现已废弃,成为古城遗址。如希腊的雅典卫城、河南安阳的殷商都城殷墟遗址、罗布泊附近的楼兰古城遗址等。古罗马城遗址古罗马城遗址殷墟遗址博物苑殷墟遗址博物苑楼兰古城遗址楼兰古城遗址西安城墙

39、南京城墙v2.古战场遗址古战场遗址v古战场遗址不仅是指那些历史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所遗留下的战场遗址,还包括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传说以及石刻、诗赋等。v世界著名的古战场遗址有比利时的滑铁卢古战场遗址、法国的马奇诺防线遗址等。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也留下多处古战场遗址。如赤壁之战遗址、齐魏的马陵之战、楚汉的城皋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以及西藏的江孜宗山炮台和重庆合川的钓鱼城等。v .古道路遗迹古道路遗迹v从古至今,交通与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代帝国为了政治、军事目的,古代人民为了联系方便,早就开始了道路的开凿和修

40、筑。v这些古道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现大多已废弃,成为古道路遗迹。但沿古道形成的众多历史古迹和相关的历史传说,以及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却依旧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雁门关v三、历史名人遗址v包括帝王、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著名的宗教人士。v孔府孔庙、孟府、孟庙、屈原故里、吴承恩故居、吴承恩故居第五节我国历史文物旅游资源v一、原始社会的文物遗存v原始社会的石器根据用途可分为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v新石器时代出现玉器和陶器v玉器是王权象征物和装饰工艺品。v陶器为生活用品。夹沙粗陶为新石器早期遗物,彩陶为新石器中期遗物

41、,黑陶为新石器晚期的遗物。v原始陶器的形态美讲究对称均衡,极富曲线美和稳定美,部分摹拟动物或人物的陶器更为精美绝伦。夹沙陶彩陶彩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坏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

42、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43、,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v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v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

44、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v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v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v二、古文字遗存v中国的古文字有古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v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发现甲骨15万片,文字1百万,可读1000多字。v六书原则:象形、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

45、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

46、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v一【象形】: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

47、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v二【指事】: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示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48、。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v三【会意】: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

49、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v四【形声】: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v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v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v左形右声:江、河v左声右形:锦、刊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v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v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

50、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v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v五【转注】:。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v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

51、,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v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v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

52、乳文字(孳乳zr: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v六【假借】: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v假借的基本概念: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v“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猋biao一声:暴风。彡shan一声:长毛。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

53、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va、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vb、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三、青铜器遗存分为:生活用品、祭器、乐器、兵器、工具是奴隶社会宗法礼仪制度的代表,是身份的象征。四羊方尊v四、陶瓷器遗存v唐宋时代陶瓷器生产技术达到很高水平。v唐三彩是唐陶器的典型代表。出土有三彩骆驼、三彩马、三彩瓶。唐三彩三彩瓶v唐代的瓷器以单色的白、青釉瓷器为主。号称南青北白。南方的越窑和北方的邢窑v越窑分布在宁波、余姚。多生产宫廷瓷器v邢窑分布在河北内丘v宋瓷: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哥窑v五、雕刻遗存v玉雕: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凌家滩玉雕。v石雕:陵墓石刻、宗教石刻、民间石刻。v木雕v俑:石俑、木俑、泥俑、陶俑、铜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