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与设备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00286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1.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制冷原理与设备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制冷原理与设备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制冷原理与设备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制冷原理与设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原理与设备(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冷原理与设备目录目录1、制冷、制冷概念概念2、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概念制冷概念制冷概念制冷概念制冷的概念制冷的概念制冷:制冷: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人工制冷人工制冷人工制冷概述人工制冷概述是通过制冷工质(也称制冷剂、雪种)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库等)移

2、向高温物体(如大气环境)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这一过程是利用制冷装置来实现的。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不可能自动、无补偿地进行,因此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等),以确保包括低温冷源、高温热源、功源(或向循环供能的源)在内的孤立系统的熵不减小制冷系数:制冷系数:制冷循环的重要参数是制冷系数,工程上也称之为制冷装置的工作性能系数,用符号COP表示。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得超乎寻常的低。这也是一切实际制冷循环遵循的原则。)人工制冷的分类人工制冷的分类制冷循环包括压缩式

3、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吸附式制冷循环、蒸气喷射制冷循环及半导体制冷等。压缩式制冷循环又可分为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目前世界上运行的制冷装置绝大部分是压缩气体制冷循环。以往,制冷循环应用的制冷剂多半为商品名为氟利昂的氯氟烃物质CFC、含氢氯氟烃HCFC和氨等。但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CFC、HCFC正逐渐被对环境友善的新型制冷剂替代。R-134a(1,1,1,2-四氟乙烷)是一种不含氯原子,对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制冷剂,其制冷量与效率与R-12(二氯二氟甲烷,氟利昂)非常接近,所以被视为优秀的长期替代制冷剂。R-

4、134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R-12最佳的环保替代品。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当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并推荐使用的环保制冷剂,也是目前主流的环保制冷剂,广泛用于新制冷空调设备上的初装和维修过程中的再添加。R134a的毒性非常低,在空气中不可燃,安全类别为A1,是很安全的制冷剂。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常用制冷原理与设备目录目录1、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2、吸收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吸收式制冷原理与设备1、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工质(制冷剂、冷媒、雪种);常用有:氨(R717)、氟里昂等;氟里昂:R11:一氟三氯甲烷R

5、22:二氟一氯甲烷R23:三氟甲烷R134a:四氟乙烷;R123:三氟二氯乙烷;载冷剂传递冷量的物质,空调一般是用水做载冷剂。制冷量单位千瓦(Kw)、大卡(Kcal)、冷吨(Rt);1千瓦(Kw)=860大卡(Kcal);1冷吨(Rt)=3.517Kw=3024Kcal;100Rt=351.7Kw=30万Kcal冷凝温度气体液化时的温度(在一定压力下)同一物质冷凝温度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系统系统组成:组成:压缩机,节流阀,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主要压缩机,节流阀,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主要设备及设备及辅助设备(过滤器,油分辅助设备(过

6、滤器,油分离器,储液器)。离器,储液器)。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各主要部件作用: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向制冷剂压缩做功,为整个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冷凝器: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降低制冷剂温度至环境温度。膨胀阀:节流原件-将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降压,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其内蒸发变为蒸气,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下降,达到冷冻、冷藏食品的目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什么是焓?什么是焓?焓的表达式:H=U+PV物理意义

7、:工质所处状态具有的总能量工质所处状态具有的总能量。根据它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是焓是一个状态参数。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地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随着工质不断地流动,所转移的能量就是焓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随着工质不断地流动,所转移的能量就是焓。这就是为什么引入焓这个概念的原因,因为每次计算的时候总是要写U+PV。所以后来干脆就把U+PV定义为焓。简而言之,引入焓就是为了方便分析,简化计算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什么什么是熵?是熵?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熵越大说明物质内部越混乱。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

8、设备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压压-焓图焓图温温-熵图熵图制冷剂制冷剂的状态图的状态图 压压-焓图:焓图:1点,点,2线,线,3区,区,5态,态,6等参数线等参数线簇。簇。2线线3区区5态态1点点临界点临界点(critical point)下临界线下临界线:不同压力下饱和液体状态不同压力下饱和液体状态上临界线:不同压力下干饱和蒸汽状态上临界线:不同压力下干饱和蒸汽状态液相区液相区(liquid region)汽液两相区汽液两相区(liquid-vapor region)汽相区汽相区(vapor region)未饱和液体,饱和液体,湿饱和蒸汽,未饱和液体,饱和液体,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9、。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 6等参数线簇等参数线簇(压压-焓图)焓图)等压线等压线-水平线;水平线;等焓线等焓线-垂直线;垂直线;等温线等温线-液相区:几乎为垂直线,液相区:几乎为垂直线,两相区:水平线,两相区:水平线,气相区:向下方弯曲的倾斜线;气相区:向下方弯曲的倾斜线;等熵线等熵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实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实线;等容线等容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虚线,比等熵线平坦;向右上方倾斜的虚线,比等熵线平坦;等干度线等干度线-只存在于湿蒸气区。只存在于湿蒸气区。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 压焓图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以绝对压力为纵坐标(为了缩小图的尺寸,提高低压压焓图的结构如下

10、图所示。以绝对压力为纵坐标(为了缩小图的尺寸,提高低压区域的精度,区域的精度,通常纵坐标取对数坐标),以焓值为横坐标。通常纵坐标取对数坐标),以焓值为横坐标。临界点临界点K左边的粗实线为左边的粗实线为饱和液体线饱和液体线,线上的任,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一个饱和液体状态,干度何一点代表一个饱和液体状态,干度 x=0。临界点临界点K右边的粗实线为右边的粗实线为饱和蒸气线饱和蒸气线,线上任何,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饱和蒸气状态,干度一点代表一个饱和蒸气状态,干度 x=1。这两条粗实线将图分这两条粗实线将图分 为三个区域:为三个区域:1.饱和液体线的左边为饱和液体线的左边为过冷液体区过冷液体区,过冷液体,

11、过冷液体的温度低于相同压力下饱和液体的温度;的温度低于相同压力下饱和液体的温度;2.饱和蒸气线的饱和蒸气线的 右边是右边是过热蒸气区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该区域内的蒸气称为过热蒸气,它的温度高于同一压的蒸气称为过热蒸气,它的温度高于同一压力下饱和蒸气的温度;力下饱和蒸气的温度;3.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制冷剂在该区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制冷剂在该区域内处于域内处于气、液混合状态(湿蒸气区)气、液混合状态(湿蒸气区)。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过程线过程线1-2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压力由蒸发压力,压力由蒸发压力 升高升高到冷凝压力到

12、冷凝压力。因此该点可通过。因此该点可通过1点的等熵线和压力为冷凝压力的等压线的交点点的等熵线和压力为冷凝压力的等压线的交点来确定。来确定。由于压缩过程中外界对制冷剂作功,制冷剂温度升高,因此点由于压缩过程中外界对制冷剂作功,制冷剂温度升高,因此点2表示表示过热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点点2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时的状态,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时的状态,也就是进冷凝器时的状态。也就是进冷凝器时的状态。点点1表示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表示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过程线过程线2-2-3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冷却(冷却(2-2)和冷凝()和冷凝(2-3)的过程。

13、)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是在由于这个过程是在冷凝压力冷凝压力 不变不变的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进入冷凝器的过热蒸气首况下进行的,进入冷凝器的过热蒸气首先先 将部分热量放给外界冷却介质,在将部分热量放给外界冷却介质,在等压下冷却成饱和蒸气(点等压下冷却成饱和蒸气(点2),然后),然后再在再在等压、等温等压、等温下继续放出热量,下继续放出热量,直直至最后冷凝成饱和液体(点至最后冷凝成饱和液体(点3)。因此,)。因此,冷凝压力的等压线和冷凝压力的等压线和x0的饱和液体的饱和液体线的交点即为点线的交点即为点3的状态。的状态。点点3表示制冷剂出冷凝器时的状态。表示制冷剂出冷凝器时的状态。点点4表示制冷剂出节流

14、阀时的状态,也就是进入蒸发器时的状态。表示制冷剂出节流阀时的状态,也就是进入蒸发器时的状态。过程线过程线3-4表示制冷剂在通过节流阀时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的压表示制冷剂在通过节流阀时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由冷凝压力降到力由冷凝压力降到 蒸发压力蒸发压力,温度由冷凝温度降到蒸发温度,温度由冷凝温度降到蒸发温度,并进入两相区。,并进入两相区。由于节流前后制冷剂的焓值不变,由于节流前后制冷剂的焓值不变,因此由点因此由点3作等焓线与蒸发压力的等压线的交作等焓线与蒸发压力的等压线的交点即为点点即为点4的状态。由于节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所以用一虚线表示的状态。由于节流过程是

15、一个不可逆过程,所以用一虚线表示3-4过过程。程。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过程线过程线4-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气化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中的气化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液体制,液体制冷剂吸取被冷却介质的热量(即冷剂吸取被冷却介质的热量(即制冷)而不断气化,制冷剂的状制冷)而不断气化,制冷剂的状态沿蒸发压力的等压线态沿蒸发压力的等压线 向干度向干度增大的方向变化,直到全部变为增大的方向变化,直到全部变为饱和蒸气为止。饱和蒸气为止。这样,制冷剂的这样,制冷剂的状态又重新回到进入压缩机前的状态又重新回到进入压缩机前的状态点状态点1,从而完成一

16、个完整的,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制冷循环。理论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2.理论循环在坐标图上的描述理论循环在坐标图上的描述工作过程工作过程(1)1-2 压缩机中干饱和蒸汽等熵压缩过程;压缩机中干饱和蒸汽等熵压缩过程;(2)2-3 冷凝器中过热蒸汽等压冷却及冷凝过程;冷凝器中过热蒸汽等压冷却及冷凝过程;(3)3-4 节流阀中饱和液体绝热节流过程;节流阀中饱和液体绝热节流过程;(4)4-1 蒸发器中湿蒸汽等温等压汽化过程。蒸发器中湿蒸汽等温等压汽化过程。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2)2点:压缩机压缩后的排气状态,点:压缩机压缩后的排气状态,对应于冷凝压力下的过热蒸汽。对应于冷凝压力下的过

17、热蒸汽。各点对应状态各点对应状态(1)1点: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点: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对应于蒸发温度对应于蒸发温度To下的饱和蒸汽。下的饱和蒸汽。(3)3点:制冷剂在冷凝器出口处的状态,点:制冷剂在冷凝器出口处的状态,是与冷凝温度是与冷凝温度TK对应的饱和液体。对应的饱和液体。(4)4点:节流后流出节流阀,进入蒸发器的状态,点:节流后流出节流阀,进入蒸发器的状态,为湿饱和蒸汽状态。为湿饱和蒸汽状态。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与设备(1)蒸发)蒸发过程和单位制冷量过程和单位制冷量 制冷量:制冷量: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单位质量制冷量:单

18、位质量制冷量:1kg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低温热源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低温热源 吸收的热量。吸收的热量。式中:式中:qm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说说明明制冷量制冷量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制冷剂进出蒸发器的焓差制冷剂进出蒸发器的焓差与压缩机的尺寸与压缩机的尺寸和转速有关和转速有关与制冷剂的种类和与制冷剂的种类和工作条件有关工作条件有关 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压缩机每吸入压缩机每吸入 1m3 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 (按(按压缩机压缩机吸气状态)所制取的冷量。吸气状态)所制取的冷量。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式中:式中:v1压缩机入口处状态点压缩机入口处状态点

19、1的比体积。的比体积。式中:式中:qvh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m3/s。(2)压缩过程和比功)压缩过程和比功 理论比功:理论比功:压缩机每压缩和输送压缩机每压缩和输送 1kg 制冷剂所制冷剂所 消耗的压缩功。消耗的压缩功。压缩机功率:压缩机功率:容积比功:容积比功:压缩机每压缩和输送压缩机每压缩和输送 1m3 制冷剂制冷剂 (按压缩机吸气状态)所消耗的压缩功。(按压缩机吸气状态)所消耗的压缩功。与制冷剂的种类和与制冷剂的种类和工作条件有关工作条件有关 压缩机的压力比:压缩机的压力比: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与吸气压力之比。与吸气压力之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20、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T2:制冷剂气体压缩终了的温度。制冷剂气体压缩终了的温度。(3)冷凝过程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冷凝过程和冷凝器的热负荷 冷凝器单位热负荷:冷凝器单位热负荷:1kg 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4)节流过程)节流过程 节流过程特点节流过程特点 节流前后焓值不变;但节流过程非等焓过程。节流前后焓值不变;但节流过程非等焓过程。节流过程是不可逆过程。节流过程是不可逆过程。节流时绝热膨胀,对外不作功。节流时绝热膨胀,对外不作功。整个整个循环比功与压缩机的理论比功相等。循环比功与压缩机的理论比功相等。(5)制冷系数:制冷系数:总结总结 运用某种制冷剂时:运

21、用某种制冷剂时:蒸发压力蒸发压力po,冷凝压力,冷凝压力pk 反映系统的压力水平;反映系统的压力水平;压力比,压力差和排气温度反映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压力比,压力差和排气温度反映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反映制冷能力,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反映制冷能力,COP 反映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反映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制冷机的性能制冷机的性能 制冷量制冷量0 压缩机功率压缩机功率P 循环的性能系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 影响理论循环特性的因素:影响理论循环特性的因素:(1)热源的温度;)热源的温度;(2)制冷剂的性质。)制冷剂的性质。理论循环的意义:理论循环的意义:(1)是实际循环的基准和

22、参照,用于分析研究实际循环)是实际循环的基准和参照,用于分析研究实际循环 的各种不完善因素和作出相应改进。的各种不完善因素和作出相应改进。(2)用于评价制冷剂。相同)用于评价制冷剂。相同Tk,To条件下,通过不同条件下,通过不同 制冷剂的理论循环特性比较,可以评价它们在热力制冷剂的理论循环特性比较,可以评价它们在热力 性质方面的适宜程度。性质方面的适宜程度。理论循环是不可逆循环。理论循环是不可逆循环。理论理论循环的意义循环的意义影响影响实际循环的因素实际循环的因素 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为变温热源,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为变温热源,热源与制冷剂的传热为有限温差传热。热源与制冷剂的传热为有限温差传热。外

23、部条件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内部条件 制冷剂液体过冷和蒸气过热的影响;制冷剂液体过冷和蒸气过热的影响;冷凝器,蒸发器和连接各设备的管道中因制冷剂流动冷凝器,蒸发器和连接各设备的管道中因制冷剂流动 而产生压降,制冷剂通过管道与外界有热交换;而产生压降,制冷剂通过管道与外界有热交换;压缩机中的实际压缩过程为非等熵过程;压缩机中的实际压缩过程为非等熵过程;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等。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等。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1)过冷: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过冷: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 饱和状态的温度。饱和状态的温度。过冷度:两者温度之差。过冷度:两者温度之差

24、。(2)液体过冷循环:液体过冷循环:在一定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采用使在一定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采用使 制冷剂离开冷凝器,进入节流阀之前具有一定制冷剂离开冷凝器,进入节流阀之前具有一定 过冷度的循环。过冷度的循环。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1.高压液体过冷的影响高压液体过冷的影响(3)过冷循环的坐标图表示过冷循环的坐标图表示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 增大增大 循环比循环比功功 不变不变 过冷前后压缩机进出口状态不变,过

25、冷前后压缩机进出口状态不变,比功比功不变。不变。制冷系数制冷系数 增加增加(4)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单位制冷量单位制冷量 增大增大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5)结论:结论:采用液体过冷循环,理论上总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循环采用液体过冷循环,理论上总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循环 的的经济性。且过冷度越大,对循环越有利;经济性。且过冷度越大,对循环越有利;蒸发温度越低,过冷使性能的相对提高越大。蒸发温度越低,过冷使性能的相对提高越大。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

26、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利用再冷却器或过冷器获得过冷;利用再冷却器或过冷器获得过冷;(6)实现过冷的)实现过冷的措施:措施:利用冷凝器直接过冷;利用冷凝器直接过冷;过冷度提高不多,一般可获得过冷度提高不多,一般可获得1-5过冷度。过冷度。采用逆流管套式换热器最易获得过冷。采用逆流管套式换热器最易获得过冷。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增设一台过冷器,在过冷器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增设一台过冷器,在过冷器 中通入温度更低的冷却介质(如深井水);中通入温度更低的冷却介质(如深井水);或将冷却介质先通过再冷却器,然后再进入冷凝器。或将冷却介质先通过再冷却器,然后再进入冷凝器。采用气采用气-液热交换器(回热器)。液热

27、交换器(回热器)。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2)蒸气过热循环:)蒸气过热循环:制冷剂蒸气在蒸发器中完全蒸发后仍然要制冷剂蒸气在蒸发器中完全蒸发后仍然要 继续吸收一部分热量,这样,当它到达压缩机继续吸收一部分热量,这样,当它到达压缩机 之前已处于过热状态。之前已处于过热状态。(1)过热: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同)过热: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同 一压力下饱和蒸气的温度。一压力下饱和蒸气的温度。过热度过热度:两者温度之差。:两者温度之差。2.压缩机吸气过热的影响压缩机吸气过热的影响不将液滴带入压缩机,避免液击现象。不将液滴带入压缩机

28、,避免液击现象。目的目的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3)过热循环的坐标图表示过热循环的坐标图表示(4)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过热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比理论循环过热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比理论循环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增加增加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循环比功循环比功 略增大略增大 由于过热循环在由于过热循环在1-1过程中吸收了一部分热量,过程中吸收了一部分热量,再加上比功又略有增

29、加,则冷凝器的热负荷增加。再加上比功又略有增加,则冷凝器的热负荷增加。冷凝器的热负荷冷凝器的热负荷 增加增加 若给定压缩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若给定压缩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m 减小减小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单位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变化单位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变化 取决于过热是有效过热,还是无效过热取决于过热是有效过热,还是无效过热。若压缩机吸入蒸气的若压缩机吸入蒸气的过热发生在蒸发器本身,过热发生在蒸发器本身,或者发生在安装于被冷或者发生在安装于被冷却空间内部的吸气管道却空间内部的吸气管道上,或两者皆有,该过上,或两者皆有

30、,该过热所吸收的热量来自于热所吸收的热量来自于被冷却物体,因而产生被冷却物体,因而产生有效的制冷作用。有效的制冷作用。有效过热有效过热 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制冷剂蒸气,在通过吸制冷剂蒸气,在通过吸气管道进入压缩机之前,气管道进入压缩机之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而过热,该过热对被冷而过热,该过热对被冷却物体不产生任何制冷却物体不产生任何制冷作用。作用。无效过热无效过热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无效过热为有害过热无效过热为有害过热。结论结论在吸气管道上敷设隔热材料。在吸气管道上敷设隔热材料。

31、但不能完全消除。但不能完全消除。措施措施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如何变化?如何变化?无效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无效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单位制冷量单位制冷量 不变不变 制冷量制冷量 减少减少 制冷系数制冷系数 降低降低给定压缩机给定压缩机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qv:与制冷剂的性质有关:与制冷剂的性质有关 有效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有效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单位制冷量单位制冷量q0 增加增加各种各种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各种各种

32、各种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结论:为提高制冷系数(结论:为提高制冷系数(COP)1.提高制冷剂过冷度提高制冷剂过冷度-让经过冷凝器的制冷剂更冷。让经过冷凝器的制冷剂更冷。2.减少无效过热,增大有效过热减少无效过热,增大有效过热-让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多停留一段时间,减少让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多停留一段时间,减少制冷剂在蒸发器外的吸热制冷剂在蒸发器外的吸热制冷设备举例制冷设备举例-螺杆式电制冷机组螺杆式电制冷机组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压压缩机缩机压缩机采用滑阀卸载装置,能在100%-10%负荷范围内无级调节,与实际负荷完全匹配,大大降

33、低运行费用。满负荷时,滑阀关闭,制冷剂流量最大部分负荷,滑阀打开,制冷剂流量自动调节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常见故障和检修常见故障和检修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常见故障总结起来:常见故障总结起来:脏、堵、漏、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该纯脏、堵、漏、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该纯洁的不单纯,都不属于的话检查一下机械故障洁的不单纯,都不属于的话检查一下机械故障螺杆式电制冷简介螺杆式电制冷简介吸收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吸收式制冷原理与设备吸收式制冷现状吸收式制冷现状l吸收式制冷目前在日本、中国和韩国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随着吸收式制冷目前在日本、中国和韩国得到了

34、较普遍的应用。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和天然气的引进或开采,吸收式制冷正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和天然气的引进或开采,吸收式制冷正在制冷空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冷空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余热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将使得充分利用余热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将使得吸收式制冷必不可少;吸收式制冷必不可少;广泛的燃气供应,以及夏季燃气低谷和用电广泛的燃气供应,以及夏季燃气低谷和用电高峰,可以使得燃气直燃式吸收式空调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高峰,可以使得燃气直燃式吸收式空调得到更广泛的应用。l我国在吸收制冷设计和制造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出现了我国在吸收制冷设计和制造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出现了江苏江苏双良,长沙远大,大

35、连三洋双良,长沙远大,大连三洋等一系列著名品牌。等一系列著名品牌。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的概念的概念什么是吸收式制冷什么是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吸收式制冷的优点和缺点吸收式制冷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优点1、夏天需供应冷气,冬天需供应暖气的全年候空气调节地区,最适合使用吸收式系统。目前美国、夏天需供应冷气,冬天需供应暖气的全年候空气调节地区,最适合使用吸收式系统。目前美国

36、、日本的中央空调系统,吸收式系统的约占日本的中央空调系统,吸收式系统的约占80%以上。以上。2、运转安静,可减少磨损至最小运转安静,可减少磨损至最小(除液体泵运转外除液体泵运转外),故障较少、维护简单。,故障较少、维护简单。3、不依赖电力。不依赖电力。4、容量控制容易,仅需控制发生器的热源。容量控制容易,仅需控制发生器的热源。5、系统安全性高,无爆炸。系统安全性高,无爆炸。6、系统满载与轻载效果相同,当负载改变时,只需调节发生器热源和水循环量即可。系统满载与轻载效果相同,当负载改变时,只需调节发生器热源和水循环量即可。7、当蒸发温度及压力减低时,吸收式容量仅有限度地减少,运转稳定。当蒸发温度及

37、压力减低时,吸收式容量仅有限度地减少,运转稳定。缺点缺点1、以水为冷媒时,无法获得低温(水冰点为以水为冷媒时,无法获得低温(水冰点为0)。)。2、操作不当时,溴化锂易生结晶。操作不当时,溴化锂易生结晶。吸收式制冷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吸收式制冷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核心部件:发生器核心部件: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器 发生器:发生器:通过加热使溶液蒸发,产生制冷剂蒸汽的通过加热使溶液蒸发,产生制冷剂蒸汽的设备。设备。冷凝器:带走制冷剂和吸收剂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冷凝器:带走制冷剂和吸收剂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被制冷物质的热量,降低其温

38、度。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吸热带走被制冷物质的热量,降低其温度。吸收器:通过吸收器:通过浓溶液吸收剂在其中喷雾以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设备浓溶液吸收剂在其中喷雾以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设备。附属部件:溶液泵、节流阀等附属部件:溶液泵、节流阀等吸收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利用吸收方式)(利用吸收方式)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气体制冷剂回复到液体状态气体制冷剂回复到液体状态制冷剂蒸发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制冷吸收热量制冷 吸收式制冷利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种条件下又能吸收低沸点组分这一特性完成制冷循环。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简单的说,制冷剂液态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所形成的蒸气被

39、吸收剂所吸收,在此之后,吸收了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剂由溶液泵送至发生器,在发生器中被加热,而分离出制冷剂蒸气,该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体,再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吸收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 吸收式吸收式制冷机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高沸点制冷机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人们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经过长期的研究,获得广泛应用的工质对只有氨获得广泛应用的工质对只有氨水和溴化锂水和溴化锂水溶液,水溶液,前者用于低温系统,后者用于空调系统。前者用于低温系统,后者用于空调系统。具体有如下

40、:具体有如下:(1)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水)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水溴化锂、水溴化锂、水氯化锂、水氯化锂、水碘化锂、水碘化锂、水氯化钙。氯化钙。(2)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氨)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氨水、乙胺水、乙胺水、甲胺水、甲胺水以及硫氰酸钠水以及硫氰酸钠氨等。氨等。(3)以醇作制冷剂的工质对:制冷剂通常选用甲醇,主要有甲醇)以醇作制冷剂的工质对:制冷剂通常选用甲醇,主要有甲醇溴化锂、甲醇溴化锂、甲醇溴化锌、及甲醇溴化锌、及甲醇溴化锂溴化锂溴化锌三元溶液工质对等。溴化锌三元溶液工质对等。(4)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工质对:其中主要是)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工质对:其中主要是R21、R22

41、与四乙醇二甲基乙醚等有机物与四乙醇二甲基乙醚等有机物组成的工质对。组成的工质对。吸收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整个系统包括两个回路:回路: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溶液回路溶液回路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工是利用工质对的质量分数变化,质对的质量分数变化,完成制冷剂的循环,完成制冷剂的循环,因而被称为吸收式制因而被称为吸收式制冷冷。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发生器和冷凝器(高压侧)与蒸发器和吸收器(低压侧)之间的压差通过安装在相应管道上的膨胀阀或其它节流机构来保持。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这一压差相当小,一般只有6.58kPa,因而采用U U型管型管、节流短管节流短管或节流小节流

42、小孔孔即可。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发生器发生器 generator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加热析出制冷剂的设备。吸收器吸收器 absorber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浓溶液吸收剂在其中喷雾以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设备。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综上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1)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循环 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冷剂水,经U形管进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这些过程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中所产生的过程完全相同;(2)溶液循环溶液循环 发生器中流出的浓溶液降压后进入吸收器,吸收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剂蒸气,形成稀溶液,用泵将稀溶液输送至

43、发生器,重新加热,形成浓溶液。这些过程的作用相当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压缩机所起的作用。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 吸收式吸收式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比较比较(a)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b)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高压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经节流元件节流,高压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经节流元件节流,温度和压力降低,低温、低压液体在蒸发器内汽化,实现温度和压力降低,低温、低压液体在蒸发器内汽化,实现制冷。制冷。共同点共同点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v消耗的能

44、量不同消耗的能量不同蒸发压缩式制冷机消耗机械功,吸收式制冷机消耗的是热能。蒸发压缩式制冷机消耗机械功,吸收式制冷机消耗的是热能。v吸收制冷剂蒸气的方式不同吸收制冷剂蒸气的方式不同利用液体蒸发连续不断地制冷时,需不断地在蒸发器内产生蒸气。蒸气压缩式利用液体蒸发连续不断地制冷时,需不断地在蒸发器内产生蒸气。蒸气压缩式用压缩机用压缩机A吸收此蒸气,吸收式制冷机用吸收剂在吸收器内吸取制冷剂蒸气。吸收此蒸气,吸收式制冷机用吸收剂在吸收器内吸取制冷剂蒸气。v将低压制冷剂蒸气变为高压制冷剂蒸气时采取的方式不同将低压制冷剂蒸气变为高压制冷剂蒸气时采取的方式不同蒸气压缩式制冷机通过原动机驱动压缩机完成,吸收式制

45、冷机则是通过吸收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通过原动机驱动压缩机完成,吸收式制冷机则是通过吸收器、溶液泵、发生器和节流阀完成。溶液泵、发生器和节流阀完成。v提供的冷源温度不同提供的冷源温度不同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压缩式制冷可以提供可以提供0以下以下的低温冷源,应用范围广泛;而的低温冷源,应用范围广泛;而吸收吸收式制冷式制冷一般只能制取一般只能制取0以上以上的冷水的冷水,多用于空调系统。多用于空调系统。不同点不同点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v工质不同工质不同压缩式制冷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单组分或多组分工质单组分或多组分工质双组分双组分工质对工质对溴化锂水

46、溴化锂水氨水氨水吸收剂吸收剂 制冷剂制冷剂高沸点组分 低沸点组分不同点不同点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吸收剂吸收剂对吸收剂的要求:对吸收剂的要求:1)1)有强烈吸收制冷剂的能力;有强烈吸收制冷剂的能力;2)2)在相同压力下,它的沸腾温度应比制冷剂的沸腾温度高得多;在相同压力下,它的沸腾温度应比制冷剂的沸腾温度高得多;3)3)不应有爆炸、燃烧的危险,并对人体无毒害;不应有爆炸、燃烧的危险,并对人体无毒害;4)4)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小;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小;5)5)价格低,易获得。价格低,易获得。可供考虑使用的制冷剂可供考虑使用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很多,按

47、溶液中含有的吸收剂溶液很多,按溶液中含有的制冷剂种类区分,可分为水类、氨类、乙醇类和氟里昂类。制冷剂种类区分,可分为水类、氨类、乙醇类和氟里昂类。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溶解和结晶溶解和结晶0以上,溴化锂极易溶于水,以上,溴化锂极易溶于水,0时饱和浓度为时饱和浓度为55;溴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宜超过66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

48、循环的正常运行。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的结晶线很陡峭,浓度略有变化,结晶温度相差很溴化锂的结晶线很陡峭,浓度略有变化,结晶温度相差很大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溴化锂结晶线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水溶液能作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水溶液能作为

49、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原因。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原因。如如浓浓度度为为58的的溴溴化化锂锂水水溶溶液液在在温温度度为为32时时,溶溶液液水水蒸蒸气气分分压压力力为为479Pa,纯水在纯水在32时为时为4759Pa;溴化锂水溶液浓度越高,它对水蒸气的吸收能力越强。溴化锂水溶液浓度越高,它对水蒸气的吸收能力越强。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一个大气压下: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的沸点 100溴化锂的沸点溴化锂的沸点 1265 溴化锂与水的沸点溴化锂与水的沸点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由于溴化锂的沸点比水高得多,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中由于溴化锂

50、的沸点比水高得多,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中沸腾时只有水汽化,生成纯冷剂水,故不需要蒸汽精馏设沸腾时只有水汽化,生成纯冷剂水,故不需要蒸汽精馏设备,系统较为简单,热力系数较高。备,系统较为简单,热力系数较高。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腐蚀性腐蚀性对一般金属(炭钢、紫铜等)有强腐蚀性,有空气对一般金属(炭钢、紫铜等)有强腐蚀性,有空气(氧气)存在时腐蚀性更为严重。(氧气)存在时腐蚀性更为严重。运行时控制腐蚀方法:运行时控制腐蚀方法:严格保持系统内的真空度(真空泵);严格保持系统内的真空度(真空泵);在溶液在加缓蚀剂减缓腐蚀。在溶液在加缓蚀剂减缓腐蚀。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

51、性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毒性毒性溴化锂水溶液无毒,有镇静作用,大量服用有害;溴化锂水溶液无毒,有镇静作用,大量服用有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微痒感);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微痒感);加入缓蚀剂后视缓蚀剂的种类有不同的毒性。加入缓蚀剂后视缓蚀剂的种类有不同的毒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单效制冷机使用能源广泛,可以单效制冷机使用能源广泛,可以采用各种工业余热,废热,也可采用各种工业余热,废热,也可以采用地热、太阳能等作为驱动以采用地热、太阳能等作为驱动热源,在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热源,在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52、。而且利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具有负荷及热源自动跟踪功能,具有负荷及热源自动跟踪功能,确保机组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确保机组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单效制冷机的驱动热源为低品位单效制冷机的驱动热源为低品位热源,其热源,其COPCOP在在0.5-0.70.5-0.7,如果业,如果业主具备高品位的热源,应选择直主具备高品位的热源,应选择直燃机或蒸汽双效制冷机,其燃机或蒸汽双效制冷机,其COPCOP在在1.311.31以上。以上。单效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特征单效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特征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吸收式机组的应用系统吸收式机组的应用系统驱驱动动热热源源回回路路制制冷冷剂剂回回路路溶溶液液回回路路冷冷却却水水回回路路冷冷水水回回路路抽抽气气装装置置自自动动控控制制装装置置安安全全保保护护装装置置蒸蒸汽汽型型直直燃燃型型热热水水型型余余热热型型吸收式制冷的系统构成吸收式制冷的系统构成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溴化锂机组溴化锂机组制冷的概念制冷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