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698482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27.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第一篇(1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一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一、木质结构:一、木质结构:取材方便,取材方便,施工时间短施工时间短 明代紫禁城,明代紫禁城,王宫占地王宫占地7272万万平方米,大大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近千小小的房近千幢,面积约幢,面积约1616万平方米。万平方米。14071407年开始建年开始建造,造,14201420年全年全部完工,前后部完工,前后历时十三年。历时十三年。而真正建造时而真正建造时间只用了间只用了5 5年。年。二、二、墙倒屋不塌墙倒屋不塌木构架结构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墙壁不承重墙壁不承重构架的结构所特有的斗拱和榫

2、卯斗拱和榫卯有若干伸缩余地,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全部木材筑成,塔高67.3米。距今900年的历史。三、三、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抬梁、穿斗、井干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抬梁式:抬抬梁式是在立柱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又抬梁,所以称为称为“抬梁式抬梁式”。宫殿、坛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方式抬梁式抬梁式抬梁式抬梁式抬梁式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穿斗式:穿斗式:用用穿枋把一排排穿枋把一排排的

3、柱子穿连起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联接然后用枋联接而成,故称作而成,故称作穿斗式。穿斗式。多用多用于民居和较小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的建筑物穿斗式穿斗式穿斗式穿斗式 燕背脊民居群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井干式:井干式:井干式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所围成的而成的,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原始简单,这种结构原始简单,而且很费木料。现而且很费木料。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外已很少使用。井干式四、四、中国建筑的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简明平面布局简明,多为矩形,也多为矩形,也有方、园形、有方、园形、十字

4、形等。十字形等。以以“间间”为为单位,构成单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座建筑,以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为单位组成庭为单位组成庭院,院,以庭院为单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形式的组群。四合院落院落三进院二进院四进院院落群院落群陕北民居院落群泉州院落群五、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屋顶造型大而优美造型大而优美屋面多为曲面屋面多为曲面檐角高高翘起檐角高高翘起 大屋顶大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从古至今中国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曲面大屋顶高高翘起的檐角高高翘起的檐角如如鸟鸟斯斯革革,如如

5、辉辉斯斯飞飞五、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屋顶形式按形状主要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单檐和重檐两种硬山式硬山式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结构:前后两面坡,屋顶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特点:简单、朴素。应用:低等级民居悬山式悬山式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结构:前后两面坡,屋顶伸出山墙之特点:简单、朴素。应用:多用于民居庑殿式庑殿式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结构:屋顶前后左右四面

6、都有斜坡特点:隆重、尊贵等级:古代建筑等级中最高级,只用于宫殿、庙宇殿堂重檐庑殿式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面阔5 5间间1111楼单檐庑殿式石坊楼单檐庑殿式石坊

7、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歇山式歇山式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结构:上半部是悬山式的两面坡,下半部是庑殿式的四面坡特点:华丽、形式多变等级:仅次于庑殿式,多用于官式建筑、宫殿、庙宇殿堂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歇山式三重檐歇山顶三重檐歇山顶歇山顶的变形式:歇山顶的变形式:十字歇山顶十字歇山顶正脊为十字形正脊为十字形十字二重檐歇山顶十字二重檐歇山顶三三重重檐檐十十字字歇歇山山顶顶重檐歇山式四四重重檐檐十十字字歇歇山山顶顶攒尖顶攒尖顶脊:脊:没有正脊没有正脊,垂脊数根据建筑形状

8、而定。,垂脊数根据建筑形状而定。结构:垂脊有三条、四条、六条、八条,结构:垂脊有三条、四条、六条、八条,分别称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分别称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没有正脊垂脊。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没有正脊垂脊。特点:形式多变特点:形式多变应用:如阁、亭、塔等建筑。应用:如阁、亭、塔等建筑。偶见皇家殿堂偶见皇家殿堂盔顶盔顶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形似古代战士的头盔。无正脊。蒙古式盔顶蒙古式盔顶盝顶盝顶结构:四条正脊特点: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或六角、八角攒尖顶应用:多见于亭阁等建筑盝顶漆盒盝顶漆盒卷棚式卷棚式歇山、悬山和硬山式的变

9、形。特征: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正没有正脊脊,而是成弧线曲面。俗称元宝顶。应用:宫殿边房、园林建筑、民居勾连搭:勾连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顶前后檐相连,连成一个屋顶。万字顶万字顶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取其万事如意、万寿无疆之意,非常吉利。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用万字顶。扇面顶扇面顶它是像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前后檐呈弧形。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也可以做卷棚形式。特点:小巧可人,用于景观建筑。六、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征:斗拱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结构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弓形的承重结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作用

10、作用:唐中期以前,斗拱起承重和支撑屋檐的作用。唐后期以后,转为装饰性构件及建筑等级的象征。五台山佛光寺,我国留存下来最早的木建筑之一,典型的唐代木构建筑。大殿屋身上的斗斗拱很大拱很大,一组在柱子上的斗拱,有四层拱木相叠,层层挑出,使大殿的屋檐伸出墙体达4米之远,整座斗拱的高度达斗拱的高度达到了二米到了二米。宋代建筑法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正式将拱的断面尺寸定为一“材材”。“材”成为房屋构件大小的基本单位,斗拱大小得以规定。由于其承重作用逐渐消失,斗拱的个体大小小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屋檐下的斗拱最初的承托作用基本消失了。更多的是成为一种装饰性装饰性的构件,是封建等级等级的象征宋代建筑法规营造法式正式将拱的断面尺寸定为一“材”。“材”成为房屋构件大小的基本单位,斗拱大小得以规定。由于其承重作用逐渐消失,斗拱的个体大小小了很多。雷峰塔雷峰塔雷峰塔雷峰塔姑嫂塔姑嫂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