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60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跟踪检测评估1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解析: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可知,通过条约,中国可获得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

2、,故C项正确。答案:C2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解析:题干中叙述的措施能够使中国政府主动缓和中外的关系,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对外关系,故选C项;题干没有特别提及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排除B项;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形成的国营经济,才是国民经济的

3、命脉,排除D项。答案:C32020四川教考联盟诊断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解析:中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与周边国家的矛盾,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具体表现,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中国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印尼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会淡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排除C项。答案:D4

4、2020河北石家庄模拟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日内瓦会议上美国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代表团提出合理建议促成会议成功签约,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努力,故B项错误;结合

5、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可知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C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5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和平中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

6、策的日益成熟解析:题干中“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中“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或以美国为首的阵营,50年代我国外交主要还是“一边倒”,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可以看出万隆会议时期,我国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62020湖南株洲模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在20世

7、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答案:C7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中美联合公

8、报,材料中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而是提到“台湾人民”但不提“中华民国”,说明尼克松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这符合中美联合公报的精神,故选C项;台湾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排除A项;材料是美国尼克松总统向国会作的外交报告,排除B项;1979年中美建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排除D项。答案:C82020新疆乌鲁木齐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80年代,中国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用不结盟这种务实的外交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 B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C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9、D“金砖国家”联合的需要解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从中国利益出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的调整,故选C项;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有影响,但是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A项;两极格局正式结束于1991年底,排除B项;“金砖国家”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C92020湖北八市高三联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

10、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结合所学80年代改革开放可知,对外援助的变化从六七十年代服务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求,故选C项;据材料“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说明减少“左”的干扰,排除A项;据所学,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排除B项;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而不是援助对象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C10邓小平曾说,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国际上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

11、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讲话反映出中国外交的任务是()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题干中“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故A项正确。答案:A112020安徽亳州检测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关系5060年

12、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角逐 D政治领袖的智慧解析: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国际格局的走向不是影响因素,故A项错误;中苏由同盟关系到破裂再到修好、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C项正确;政治领袖的智慧是影响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C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

13、、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习总书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外交思想出自大学,这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与姿态,故A项正确;“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总书记的讲话并没有体现出独立自主的意味,故C项错误;“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中“开始”一词显然与常识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

14、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15、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1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1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伟大的中苏同盟”“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等字眼可推断是“一边倒”政策;第二小问“背景”,以1956年这一时间点切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阶段特征,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16、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友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涉及的时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及“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等信息,可推断出“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可组织好答案;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举措来应对,属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范畴,是所需的答案之一。答案:(1)政策:“一边倒”(或联合苏联)。背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结成友好同盟。(答出两点即可)(13分)(2)原因: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西方对中国以压促

17、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

18、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2分)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

19、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10分)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

20、力的壮大。(2分)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