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60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2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作业42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湖北高三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D)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解析:材料讲的

2、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民意将土地承包权进行了修改,这就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展现了农村的活力,但是不能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所以答案选D,排除C;A项是“两权分离”时的作用,题干要求学生思考的是“三权分置”的作用,答非所问,故排除A;由“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中国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只拥有承包权和经营权,排除B。2(2020安徽高三月考)中国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笔可以动员的财富,但需要适当地加以激励和引导,关键在于如何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解决的办法”很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办法”是(C)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扩大农业集体化规模C调

3、整农村的生产关系 D调整、升级传统产业解析:从材料看,这个“办法”的目的是调动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办法”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但不是当时的主要办法,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生产模式,故B项错误;当时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人民公社化体制下生产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故D项错误。3(2020山东高三模拟)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C)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B人民物质

4、需求未得到满足C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D生产关系调整出现了失误解析:根据“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说明扩大市场作用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故C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且现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A表述错误;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无法体现生产关系调整,排除D。4(2020陕西高三月考)下表是19861992年中国农

5、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表(人民币:元)。(C)年份农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1986年410.321 068.6912.601987年445.971 174.6812.641988年491.691 224.2712.491989年536.221 465.7612.731990年667.621 897.2912.841991年700.042 044.2612.921992年750.352 287.5213.05A.城乡经济实现了协调性发展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成为必然D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发展趋势可知,随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

6、开展后,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说明改革还要继续深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1993年以后的事情,排除;D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排除。5(2020江苏高三模拟)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紧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C)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

7、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6(2020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B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C公有制经济都占据绝对优势D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大量引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个时期是多种经济成

8、分向单一公有制经济过渡,后一个时期是单一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过渡,两个时期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故B选项正确;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属于后一时期,因此A选项不属于其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都占据绝对优势是前一个时期过渡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大量引进是后一时期过渡的结果,不属于共同点,故D选项错误。7(2020江西高三月考)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D)A第一产业逐年下降B第二产业产值最为稳定C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D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较平稳,表明中国

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逐年”表述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B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C选项错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第三产业发展造成的。8(2020安徽高三月考)下表反映了1979199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概况。由表中信息可知,深圳经济特区(B)1979年1990年年均增长率总增长(倍)生产总值(亿元)1.9613546.9%67.88国民收入(亿元)1.69444.8%55.75工业总产值(亿元)0.6161.3661.%263农业总产值(亿元)1.152.758.1%1.3A.受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影响B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迅速崛起C享受到了国家自由港的政策D对周边地区

10、起到了辐射作用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后的十余年中,国民经济发展显著,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显示的工业生产总值并非单指重工业总产值,排除A项;深圳特区不是自由港,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深圳的发展速度,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其对周边起到了辐射作用这一结论,排除D项。9(2020江西高三月考)1980年,我国正式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特区要坚决办下去,不能动摇。现在办得不错,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设(A)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B打消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疑虑C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

11、了动摇D我国开始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解析:根据“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可知,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故A正确;B项中“打消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根据“特区要坚决办下去,不能动摇。现在办得不错,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可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动摇,排除C;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放沿江、沿边,然后扩展到内地,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2020江苏高三月考)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C)年份出口额(百万美元)进口额(百万美元)贸易额/GDP(%)1978年9 75010 8909.531989年52 53859 14024.75200

12、4年593 326561 22959.77A.中国贸易的世界比重上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解析:从表格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额皆是成倍增加,贸易额占GDP比例也是成倍增长,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加密切,是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无法体现中国贸易在世界比重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2年明确提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外贸在中国经济结构的比重,无法得出外贸在

13、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故D选项错误。11(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面是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该图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D)A国民经济结构不均衡性较明显B对外贸易中出口结构不合理C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比例较大D高新技术的创新力仍显不足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经济。由图中数据可知,在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加,其他种类不断减少,但机电产品相对来说出口率占比相对较高,而高新技术占比较低,说明中国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故D项正确。仅凭图片信息不能得出A、C两项结论,故排除;仅凭图片反映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能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结构的不合理,故B项错误

14、。12(2020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检测)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B)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C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漫画中孙悟空向唐僧索取降妖的好处费,说明市场经济冲击了原有的价值观,B项正确,A项本身错误;漫画没有反映自主经营问题,C项错误;漫画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联,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5、。撒切尔夫人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国家在石油等领域的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率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因此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三任期内,英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

16、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 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92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

17、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经济增长率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可知,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改革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可知,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摆脱了经济“滞胀”;“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可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可知,曾造成大量失业,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2)根据材料一中的“撒切尔夫人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国家在石

18、油等领域的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和材料二中的“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可知,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都减少政府干预,注重市场作用,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不能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978年12月,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纠正以往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学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实践,改变原有的旧思想,逐渐打

19、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答案:(1)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增长;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摆脱了经济“滞胀”;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曾造成大量失业;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2)相似: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减少政府干预,注重市场作用;在所有制方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学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打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14(2020河南鹤壁高中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

20、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

21、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就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情节:从材料“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历史现象:可以看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要说清人民公社化体制的弊端,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方面,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答案:示例:情节:孙少安领导生

22、产队率先实行责任制,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历史现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概述和评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特别是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一些地区的社员自发地搞包产到户,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党中央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各地农村普遍加以推广。(“示例”只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