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682911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一轮课件:第10讲-宋明理学(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1010讲宋明理学讲宋明理学第一页,共32页。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fnx)主干知识主干知识(zh shi)整合整合要点要点(yodin)史料探究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点即时演练第二页,共32页。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考题(ko t)(ko t)角度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最新考纲知识点试题角度备考分析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2015海南卷,5:从僧人契嵩的话入手考查宋代的三教合流(2)2014全国卷,25:从唐代佛儒道三教地位的变化考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3)2012海南卷,4:从时人话语出发考查魏晋时期佛教与儒学的冲突1.高频考点:宋明理学产生

2、的背景及其内容。2.教材空白点:宋代理学的世俗化。3.备考策略:(1)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地位的原因。(2)结合理学的内容理解其社会影响。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1)2016海南卷,7:从宋代、清代统治者对关羽的褒封,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2)2015全国卷,40:从与先秦、汉代儒学的比较入手,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3)2014全国卷,26:从人性出发考查“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人性论(4)2012课标卷,27:从王阳

3、明言论出发考查其心学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影响(1)2014大纲卷,17:从明清普遍纂修族谱现象出发,考查理学的社会影响(2)2013全国卷,25: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的变化考查程朱理学的地位第三页,共32页。主干知识主干知识(zh shi)(zh shi)整合整合 整合整合知识知识(zh shi)(zh shi)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抓主干抓主干一、形成背景一、形成背景1.1.时期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儒学独尊(d zn)(d zn)地地位动摇。位动摇。2.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3.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

4、、抨击佛道的活动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二、形成过程二、形成过程1.1.创立创立北宋北宋“二程二程”(1)(1)哲学观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理学核心)。(2)(2)伦理观伦理观:把天理与把天理与 直接联系起来直接联系起来,认为认为“父子君臣父子君臣,天下天下之定理之定理”。(3)(3)认识论认识论:提出提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三教三教(sn jio)(sn jio)合一合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第四页,共32页

5、。2.成熟成熟南宋朱熹南宋朱熹(1)哲学观哲学观:天理就是天理就是 。(2)伦理观伦理观:强调强调“存天理存天理,”。(3)认识论认识论:“”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3.发展发展心学心学(1)南宋陆九渊南宋陆九渊哲学观哲学观:“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主张“心即理心即理”,强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吾心即是真理理”。伦理观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认识论认识论:认为认为 即可得到天理。即可得到天理。(2)明代王阳明明代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观哲学观:宣扬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理”。伦理观

6、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认识论认识论:提出提出“”,即去掉人欲即去掉人欲,恢复恢复(huf)良知良知;主张主张“”,即即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sngngwchng)(sngngwchng)灭人欲灭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g w zh zh)(g w zh zh)反省内心反省内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物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第五页,共32页。三、历史影响三、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积极方面(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

7、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又凸显又凸显(t xin)人性的庄严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消极方面(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压抑、压抑、。(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为封建等级

8、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夸大了夸大了“心心”的作用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强调人的社会强调人的社会(shhu)(shhu)责任和历史使命责任和历史使命维系专制维系专制(zhunzh)(zhunzh)统治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第六页,共32页。1.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相同点相同点都承认都承认“理理”的存在。的存在。“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天下万物都要

9、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都主张都主张“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克私去弊,改过迁善改过迁善,以恢复以恢复“善之本性善之本性”或或“善之本心善之本心”。都强调都强调“理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

10、专制维护专制(zhunzh)统治。统治。(2)不同点不同点程朱之程朱之“理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而陆王之“心心”则更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理”的体验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

11、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发明本心”,认为良认为良知就是本心知就是本心,就是就是“理理”,求求“理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重理解重理解(lji)(lji)第七页,共32页。2.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fzhn)(1)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fzhn)到一个新阶段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补孔孟所补孔孟所未备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

12、的研究成果学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展(fzhn)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新的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新的;它探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

13、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4)强调个人修行强调个人修行,比如比如“八条目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平天下。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第八页,共32页。3.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1)战国时期战国时期:针对春秋针对春秋(chnqi)儒学受冷落的境遇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

14、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使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西汉时期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3)魏晋隋唐魏晋隋唐: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4)宋代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完成了理论化、思

15、辨化的过程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学为基础的局面。(5)明代明代:王阳明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思想王阳明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思想,宣扬宣扬“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物”等主等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观唯心论的世界观。第九页,共32页。要点要点(yodin)(yodin)史料探究史料探究 研研习史料习史料探究重点探究重点第十页,共32页。【问题】【问题】(1)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根据材料并结合(jih)所学知识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

16、生的相似背景及影响。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及影响。【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第第(1)问问,“根据材料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概括材料概括材料信息得出二人的主张。第信息得出二人的主张。第(2)问问,第一小问背景第一小问背景,从佛、道盛行对儒学的冲击的从佛、道盛行对儒学的冲击的角度回答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等方面回答。从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等方面回答。(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为儒学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

17、件。北宋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佛道盛行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儒学受到冲击。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主张排除异学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重新塑造儒家。第十一页,共32页。【答案】【答案】(1)

18、主张主张:韩愈韩愈:排除异学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建立儒家道统(dotng),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柳宗元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重新塑造儒家。(2)背景背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佛、道盛行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传统伦理(道统道统(dotng)思想出现思想出现混乱。混乱。影响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第十二页,共32页。【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

19、条件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

20、奠定了基础。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rngh)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韩愈提出儒家“道统道统”思想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儒家“道道统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21、敢于疑经改经,相相互辩论互辩论,相互启发相互启发,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大胆立论大胆立论,讲求义理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第十三页,共32页。第十四页,共32页。【问题】【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题目要求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题目要求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提取材料有效提取材料有效(yuxio)信息从信息从凝聚宗族、道德修养、理学自身发展、文化传承、维护统治等角度归纳。凝聚宗族、道

22、德修养、理学自身发展、文化传承、维护统治等角度归纳。(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出理学的世俗化。反映出理学的世俗化。反映出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反映出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反映出有

23、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反映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反映出适合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反映出适合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反映出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反映出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了社会秩序。规范了社会秩序。【答案】【答案】影响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规范了社会秩序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第十五页,共32页。【深化拓展】

24、【深化拓展】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存理灭欲”或或“存心灭欲存心灭欲”的修养论、的修养论、“格物格物”或或“格心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2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fzhn)的一个阶段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提出了“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的道德主张。第十六页,共32页。高

26、考教材高考教材(jioci)(jioci)连线连线 透析透析高考高考教材教材(jioci)(jioci)补缺补缺角度一唐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角度一唐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典例【典例1】(2014全国全国卷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lo zi)后裔后裔,规定老子规定老子(lo zi)地位在孔子之上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灭佛”。这反映出唐代。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

27、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政治地位变化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唐朝政治地位变化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李渊自认为是老子李渊自认为是老子(lo zi)的后裔的后裔,道教政治地位较高道教政治地位较高;武则天认为自己是菩萨转世武则天认为自己是菩萨转世,大力提倡佛教大力提倡佛教,这些变化都没有涉及儒家的政治地位变这些变化都没有涉及儒家的政治地位变动动,C项正确。项正确。“决定宗教兴亡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灭佛”之后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佛教并没有走向

28、消亡,故故A项错误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故B项错误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皇帝的政策影响宗教的政治地位朝皇帝的政策影响宗教的政治地位,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材料中没有反映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C第十七页,共32页。角度二宋明理学的人性角度二宋明理学的人性(rnxng)(rnxng)论论【典例【典例2 2】(2014(2014全国全国卷卷,26),26)人性人性(rnxng)(rnxng)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

29、题。基于对人性(rnxng)(rnxng)的新认识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他们认为人性(rnxng)(rnxng)()A.A.本质是善本质是善B.B.本质为恶本质为恶C.C.非善非恶非善非恶D.D.本善习远本善习远【试试题题分分析析】题题干干直直接接指指出出了了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存存天天理理、灭灭人人欲欲”这这一一考考生生熟熟知知的的主主张张,要要求求考考生生辨辨析析这这一一主主张张与与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家家“人人性性观观”的的联联系系。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家家认认为为人人性性本本质质是是善善的的,但但易易被被后后天天的的欲欲望望所所蒙蒙

30、蔽蔽,导导致致习习性性会会相相差差很很远远,所所以以主主张张“存存天天理理,灭灭人人欲欲”。另另外外考考生生通通过过传传统统的的三三字字经经中中“人人之之初初,性性本本善善,性性相相近近,习习相相远远”这这几几句句,也也可可以以选选出出正正确确的的答答案案为为D D项项。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并并不不完完全全否否定定人人性性,认认为为符符合合天天理理的的人人性性应应该该弘弘扬扬,而而人人欲欲也也是是人人性性,应应该该受受到到抑抑制制,而而后后天天的的教教育育对对于于扬扬善善抑抑恶恶非非常常(fichng)(fichng)关关键键。A A、B B两两项项分分别别是是先先秦秦时时期期儒儒家家中中孟孟子子

31、和和荀荀子子(及及法法家家)的的主主张张,并并非非宋宋明明理理学学的的新新认认识识,因因而而不不正正确确;C;C项项人人性性非非善善非非恶恶是是佛教的一种主张佛教的一种主张,也不符合儒家思想。也不符合儒家思想。答案答案:D:D第十八页,共32页。【教材补缺】【教材补缺】理学的世俗化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朱熹把大学中的是理学家的功劳。朱熹把大学中的“格格物致知物致知,正心诚意正心诚意,修

32、身齐家修身齐家(xi shn q ji),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释“四书四书”,使理学透过使理学透过“四书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

33、集注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遵循“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例如例如,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

34、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几乎家喻户晓。第十九页,共32页。角度三程朱理学的地位角度三程朱理学的地位【典例【典例3】(2013全国全国卷卷,25)自汉至唐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儒学被奉为“周周(公公)孔之道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被称作“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孔子

35、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zhu l)的继承与发展的继承与发展,所以自汉至唐所以自汉至唐,儒儒学被奉为学被奉为“周周(公公)孔之道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将继承和发展周礼(zhu l)之道、强调之道、强调“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凸显出孟子学说凸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为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孟

36、之道”,故故C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项错误。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错误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称谓变化的因素,B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C第二十页,共32页。角度四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角度四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典例【典例4】(2012课标卷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工以利器,商商以通货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以

37、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民)之道之道,则一而已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在此,王阳明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重申传统的“四民四民”秩序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试题解析】【试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zhzh)。从材料信息看。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王阳明认为为,士、农、工、商因其士、农、工、商因其“资资”“力力”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即“异业异业”;无论从事

38、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何种职业,都应都应“尽其心尽其心”,从而有益于生计从而有益于生计,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即即“同道同道”,因此在因此在此他强调的是要用心对待人生所处的境遇或事业此他强调的是要用心对待人生所处的境遇或事业,无论做什么无论做什么,都应心底端正都应心底端正,诚心诚诚心诚意意,故故D项正确。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属于现象表述项属于现象表述,排除。排除。答案答案:D第二十一页,共32页。角度五宋明理学的影响角度五宋明理学的影响【典例【典例5】(2016海南卷海南卷,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至宋徽宗

39、时被封为被封为“忠惠公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chngbi)的形成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chngbi)关羽的取向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神”的地位的地位【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自西汉武帝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来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

40、思想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关羽的忠、义等个人品德关羽的忠、义等个人品德,契合儒家思想及封建统治契合儒家思想及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统治者对思想文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化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也渐趋被神化也渐趋被神化,C项正确。项正确。答案答案:C第二十二页,共32页。角度六宋代儒教、佛教的相互辩驳、吸收角度六宋代儒教、佛教的相互辩驳、吸收【典例【典例6】(2015海南卷海南卷,5)北宋僧人契嵩说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儒教“大有为大有为”而而“治世治世”,佛教佛教“大无为大无

41、为”而而“治心治心”,二者皆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儒家与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是教材上已经讲述的内容儒家与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是教材上已经讲述的内容,其中指出魏晋南其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nizh)渗透渗透,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故而故而

42、B项错误。古代项错误。古代中国中国,虽然佛道二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影响虽然佛道二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统治和主流地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统治和主流地位,因此因此C、D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一直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宋代僧人强调佛教宋代僧人强调佛教“治治心心”,与儒学殊途同归与儒学殊途同归,正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正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因此因此A项正确。项正确。答案答案:A第二十三页,共32页。考点即时演练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夯夯实实(hn sh)(h

43、n sh)基础基础1.(2018河南洛阳联考河南洛阳联考)宋明理学家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却利用(lyng)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解析解析:B据材料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

44、过程中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儒佛互补儒佛互补,B项正确。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项正确。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项错误。项错误。第二十四页,共32页。2.有研究表明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

45、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解析解析:D材料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反映出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反映出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一

46、直受到重视一直受到重视,而不是而不是(b shi)从宋朝开始从宋朝开始,B项错误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项错误;材料中材料中“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反映出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反映出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D项正确。项正确。第二十五页,共32页。3.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与汉代儒学相比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与汉代儒学相比(xin b),宋代新儒

47、学更加注重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A.个人修养个人修养 B.三纲五常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经世致用 D.个性解放个性解放解析解析:A汉代儒学强调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家们虽然宋代理学家们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也强调三纲五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思辨重视思辨,强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提出重视道德修养提出重视道德修养,A项正确项正确,B项错误。经世致用和个性项错误。经世致用和个性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C、D 两项错误。两项错误。第二十六页,共3

48、2页。【新知生成】【新知生成】程朱理学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程朱理学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先秦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先秦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董仲舒则把董仲舒则把儒家思想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儒家思想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宋代之前宋代之前的儒学未对宇宙本原的儒学未对宇宙本原(bnyun)的认识进行严密的思考和论证的认识进行严密的思考和论证,因而都缺乏理因而都缺乏理论魅力。程朱理学发展论魅力。程朱理学发展“礼礼”,强化强化“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其主体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其主体还是儒

49、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容,但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但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更有利于服务政治。第二十七页,共32页。4.(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山西重点中学联考)陆九渊说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主张自由阐释儒

50、家经典 D.否定了否定了“六经六经”的权威地位的权威地位解析解析:A材料材料“学苟知本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六经皆我注脚”“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意意思是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思是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结合陆九渊心学结合陆九渊心学(xn xu)可知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故A项正确。陆九渊心学项正确。陆九渊心学(xn xu)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故B项排除。项排除。C、D两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两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排故排除。除。第二十八页,共32页。

51、5.(2017江西赣州联考江西赣州联考)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为有源头活水(yun tu hu shu)来来解析解析:B根据题干中根据题干中“人皆具有心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

52、王心学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肯信良知原不昧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从他外物岂能撄”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符合陆王心学,故故B项正确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体现心学观点三项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排除。故排除。第二十九页,共32页。6.(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湖南十三校联考)元朝统治者于元朝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加封屈原为

53、忠节清烈(qn li)公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此谥杜甫为文贞。此事实反映了事实反映了()A.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B.元朝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元朝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C.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D.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解析解析:A据材料据材料“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从汉儒学习经典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比较推崇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比较推崇,故故A项

54、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B、C两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只体现了蒙古族的情况材料中只体现了蒙古族的情况,不能推出不能推出D项结论。项结论。第三十页,共32页。第三十一页,共32页。内容(nirng)总结第10讲宋明理学。3.备考策略:(1)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zhli)思想地位的原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第三十二页,共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