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46482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p#167;22联合剖面法解读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第第第第 1 1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MANBC地地“无穷远无穷远”K横向分辨能力强,异常横向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适合于水文、工明显。适合于水文、工程地质及构造找矿。程地质及构造找矿。装置相对笨重,地形装置相对笨重,地形影响大。解释时具体影响大。解释时具体分析。分析。A-MNMN-B由两个三极装置组成由两个三极装置组成:A-MN,MN B(C为无穷远)X第第第第 2 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一、垂直接触面上联合剖面法异常一、垂直接触面上联合剖面法异常 研究垂直接触面上的s曲线特征,目的在于确定岩石分界面,进行地质填图。下面将重点讨论具有一个垂直接

2、触面的最基本情况。联合剖面法是由两个三极装置AMN和MNB组成的,由于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的排列次序不同,故在过垂直接触面时的 和 曲线特征也不同。由于对称四极剖面法的 。X第第第第 3 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故有 和 曲线后,容易得到 曲线。下面分别讨论之。1 1 剖面曲线剖面曲线X第第第第 4 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计算时采用上图的坐标和符号则有计算时采用上图的坐标和符号则有 (1)当供电电极(A)和测量电极中点(O)均在1岩石中时(2)当A 极在1而O点进入2岩石时:(3)当A极和O点全部进入到2岩石时:X第第第第 5 5 页页页页2.2

3、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根据以上三种情况下的 计算公式,对于12之计算结果如图所示:10020AMNAMNOOAMN三极装置过垂直接触面的 剖面曲线X第第第第 6 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通过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解释 曲线的变化特征根据的已知关系式:当装置距离接触面很远时,地中电流的分布几乎与均匀介质情况(只有(只有1岩石)相同。此时,jMN=j0及MN=0 X第第第第 7 7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当装置向右移动逐渐接近接触面时,由于2j0,所以:于是 便逐晰上升装置愈靠近接触面,2岩石吸引电流的作用愈强,也就不断增加 X第第第第 8 8 页页

4、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当MN当前到达接触面时,有最大值反之,如果21,则2岩石表现为排斥电流的作用,那时MN到达到接触面时,有最小值X第第第第 9 9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当MN极由1岩石近入到2岩石时,由于电流密度的法线分量是连续的:但是MN由1跃变到2,所以 在接触面处将发生跃变,并旦跃变前后X第第第第 1010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由于当前 12岩石时,故 曲线过界面时乃是向下跃变。反之,曲线过界面时将向上跃变 当装置继续向前移动直到A极达到接触面之前:X第第第第 1111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当A极进入

5、2岩石时,将随着d的增加而减小,直到A极远离界面时,便趋于2。从地下电流的分布状况来说,当A极在2岩石中靠近分界面时,由于21,所以1岩石对A极供入2岩石中的电流表现为排斥作用,因此使得jMN比正常情况(地下全为2岩石)的j0大,故。X第第第第 121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此后,随着装置的右移并远离分界面时,1岩石排斥电流的作用便相应减弱,于是jMN便趋于j0,最后 达均匀情况时的2值。X第第第第 131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对于MNB三极装置而言,的计算公式也有以下三种情况:2 2 剖面曲线剖面曲线(1)当O点和B极都在1岩石上时X第第第第

6、 141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2)当O点在1而B点进入2岩石时:这种情况下的表达式与AMN装置中第二种情况相同。(3)当O点和B点都进入到2岩石中时:X第第第第 1515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020BMNBMNOOBO 图中给出了按 以上各式计 算的 剖面曲 线,可用“镜象法”虚点源的作用来讨论 曲线的变化特征。MNB三极装置过垂直接触面的 剖面曲线X第第第第 161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由图可见,当全部装置均在1,且距离接触面很远时,镜象B1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相当均匀介质情况。当装置向右移动并逐渐靠近接触面

7、时,虚点源B1的作用则逐渐加强,这早因为虚点源B1与实点源B相对界面要保持对称,所以实点源B愈靠近界面,虚点源B1也就愈与界间接近,从而Bl到测量电极MN的距离也就愈小,故作用加倍。X第第第第 1717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虚点源B1(电流K12I)的符号 决定其对 的作用在当12,K12o,又I为正,故K12I为负号。于是虚源B1电流的方向在测点处与实源B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此时虚源B1的作用是使 减小 X第第第第 1818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当B极到达接触面时(d=0),则 自此,当B极越过界面进到2岩石中但MN仍在1时,X第第第第 1919

8、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当MN过界面时,由于界面两边的电阻率不同所以 由跃变到 12故为下跃,反之则为上跃。当全部装置均进入2岩石时,虚点源B1则位于1岩石中且电流符号为正,于是当装置向右移动并逐渐远离分界面时,Bl的反作用将逐渐减小最后 便趋于2值。X第第第第 2020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020AM NAM N OO直立接触面上联合剖面直立接触面上联合剖面s曲线曲线X第第第第 2121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当把 和 画在一张图上时见图可得到联合剖面法过垂直接触面时的s剖面曲线。由图可见,在所讨论情况下(12),联剖装置在

9、过接触面时,比 的跃变要明显得多。因此根据 确定分界面位置时要比 容易辨认 ,反之,如果12,则相反。X第第第第 222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二、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的异常二、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的异常 联剖在球体上的s理论曲线,首先写出点电源在球外一次场的电位表达式,然后要写出M点和N点之间电位差的表达式,然后再求的相应s表达式,也可得到s的计算公式。球外一次场的电位表达式为:该式可写成:X第第第第 232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上式中:X第第第第 242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球体上联剖装置的计算简图球体上联剖装置的计算简

10、图X第第第第 2525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0.80.6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262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0.80.6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2727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0.80.6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低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2828 页页页页2.22.

11、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极距的AO,在低阻球心正上方有一个交点,交点处的视电阻率s1,通常这种性质的交点叫正交点或低阻交点。而下面的在高阻球体上的交点则叫反交点或高阻交点。X第第第第 2929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21.1 1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030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21.1 1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131

12、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0 -5 0 5 10 1.21.1 1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23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0 2 4 6 8 100.50.40.30.20.1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球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33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极距对良导体上联剖异常的影响极距对良导体上联剖异常的影响X第第第第 343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极距对良导体上联剖异常的影响极距对良导体上联剖异常的

13、影响X第第第第 3535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三、板状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剖面的异常三、板状体上联剖与对称四极剖面的异常1.5 10.5-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63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5 10.5-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737 页页页页2.2

14、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5 10.5-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直立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3838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低阻薄板顶深对异常的影响低阻薄板顶深对异常的影响X第第第第 3939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阻率对异常的影响电阻率对异常的影响X第第第第 4040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侧线方位对良导板异常的影响侧线方位对良导板异常的影响X第第第第 4141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15、不同不同h h的纵剖面联剖异常曲线的纵剖面联剖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424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良导板上联剖异常与极距的关系曲线良导板上联剖异常与极距的关系曲线X第第第第 434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不同大小良导板上的联剖异常与极距的关系曲线不同大小良导板上的联剖异常与极距的关系曲线X第第第第 444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直立高阻板上的联剖异常直立高阻板上的联剖异常X第第第第 4545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16、 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464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4747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0.2-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倾斜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4848 页

17、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4949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0.2-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050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1.4 10.60.2-30 -25 -20 -15 -10 -5

18、 0 5 10 15 20 25 30 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水平铜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151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良导不板倾斜对异常的影响良导不板倾斜对异常的影响X第第第第 5252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良导板上用不同极距的异常曲线良导板上用不同极距的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353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上斜下直的导体上斜下直的导体上直下斜的导体上直下斜的导体X第第第第 5454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弧形导体弧形导体X第第第第 5555 页页页页2.22.2 联合

19、剖面法联合剖面法3020-20 -10 0 10 20 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656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3020-20 -10 0 10 20 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757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3020-20 -10 0 10 20 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高阻倾斜侵染石墨板上联剖与对称四极法的s s 异常曲线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858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倾斜高阻板上的联剖异常曲线倾斜高阻板上的联剖异常曲线X第第第第 5959 页页页页2.22.2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倾斜高阻板上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倾斜高阻板上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