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0621268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3.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课件(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土壤恢复生态工程土壤恢复生态工程土壤恢复生态工程土壤恢复生态工程1 1第三章第三章 土壤恢土壤恢复复生生态态工程工程2 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采用生态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建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建成的以恢复土壤结构和功能为中心的生产工艺体系,以实现成的以恢复土壤结构和功能为中心的生产工艺体系,以实现防治土壤侵蚀和改良各种低产田,建设高效、稳定、持续发防治土壤侵蚀和改良各种低产田,建设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土壤生态系统的目的。展的土壤生态系统

2、的目的。土壤恢复生态工程土壤恢复生态工程2 2 应应用生用生态态学学、生、生态经济态经济学与学与系系统统科科学学基本原理,采用生基本原理,采用生态态工程工程3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3 3第一第一节节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及恢退化及恢复复4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 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第一层是生物群体层,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所占空间的高度依植物种类而异;第二层是生物地被层,包括地面的生物群体及植物根系所及的土层,其中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

3、物丰富,生物物质的累积、分解、转化、矿质元素的淋溶、淀积以及水分蒸发蒸腾的活跃场所;第三层是土壤底层和岩石风化层,生物有机体少,是土壤矿质养分元素与水分补给的基地。4 4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是多是多层层次次结结构构的的复复合生合生态态系系5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 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均匀分布:簇生分布:随机分布:生物种群的分布是均匀的,在二维空间上各占有一定的面积;生物种群的分布是均匀的,在二维空间上各占有一定的面积;生物种群在空间上间断地成群分布;生物种

4、群在空间上间断地成群分布;土壤生态系统中多数生物种的分布都呈随机分布。土壤生态系统中多数生物种的分布都呈随机分布。5 5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是多是多层层次次结结构构的的复复合生合生态态系系6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土壤生态系统为物质流和能量流所贯穿,是个开放系统,通过土壤生态系统为物质流和能量流所贯穿,是个开放系统,通过内部以及与外部物质能量的交换,表现出动态演替过程内部以及与外部物质能量的交换,表现出动态演替过程。天然演替过程天然演替过程 人为控制演替过程人为控制演替过

5、程一种自调节、自修复、自维持、自发展的过程。一种自调节、自修复、自维持、自发展的过程。在人类定向干预下进行的,人类活动参与了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在人类定向干预下进行的,人类活动参与了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在人类干预和不同程度管理下产生的人工生态系统交换,是在人类干预和不同程度管理下产生的人工生态系统6 6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是一是一个个动态动态开开放系放系统统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7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土壤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土壤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土壤生态系统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交界层,土壤生态系统位于岩石圈

6、、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交界层,是物质三态的复合界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与其环境无法是物质三态的复合界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与其环境无法分离的生态系统。自然界中四大基本循环分离的生态系统。自然界中四大基本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大气循环、地质循环、水分循环、生物循环都在此不同程度地表现,各种循环循环、水分循环、生物循环都在此不同程度地表现,各种循环的各个环节都表现为物质的迁移、能量的转换,构成该系统与的各个环节都表现为物质的迁移、能量的转换,构成该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以及自身的发展,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外界的联系以及自身的发展,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7 7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土壤

7、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是自然是自然过过程最活程最活跃跃的的场场所所 8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土壤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激烈的场所土壤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激烈的场所土壤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干预最多的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土壤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干预最多的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天然植被的破坏、土壤的耕种、灌溉、排水、化肥和有机天然植被的破坏、土壤的耕种、灌溉、排水、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病、虫、草的化学防治等作用;肥的施用,病、虫、草的化学防治等作用;与工业的发展、大气和水污染、人为气候变化与流域治理等与工业的发展、大气和

8、水污染、人为气候变化与流域治理等有关。有关。8 8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是人是人类类活活动动最激烈的最激烈的场场所所 9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基基本本特特点点 9 9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10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退化化类类型型 土壤退化包括一切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土壤其他功能与属性土壤退化包括一切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土壤其他功能与属性衰退的现象与过程,如土壤侵蚀、土壤机械压实与地表结壳、土壤衰退的现象与过程,如土壤侵蚀、土壤机械压实与地表结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衰竭、土壤生物退化以及土酸化、土壤有机质含

9、量降低、土壤肥力衰竭、土壤生物退化以及土壤污染等。壤污染等。Esser Esser 土壤侵蚀即土壤结构物质的损失;土壤侵蚀即土壤结构物质的损失;土壤衰竭即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消耗;土壤衰竭即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消耗;外来物质积聚即各种外来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与固定;外来物质积聚即各种外来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与固定;土壤板结即土壤物理结构破坏,容重增加。土壤板结即土壤物理结构破坏,容重增加。1010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退化类类型型 土壤退化包括一切土壤退化包括一切导导致土壤生致土壤生11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退化化类类型型 国际土壤信息参比国际土壤信息参比中心中心(ISRIC)(ISRI

10、C)土壤水蚀土壤水蚀土壤风蚀土壤风蚀土壤化学性质恶化土壤化学性质恶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生物活动退化。土壤生物活动退化。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荒漠化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土壤性质恶化土壤非农占用。土壤非农占用。1111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退化类类型型 国国际际土壤信息土壤信息参参比中心比中心(ISRIC)(ISRIC)12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土壤侵蚀土壤侵蚀(Soil erosion)(Soil erosion):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

11、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土壤侵蚀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风力侵蚀等。土壤侵蚀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20 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中国土壤侵蚀的总面积为年代,中国土壤侵蚀的总面积为1.5l01.5l08 8hmhm2 2,而现在已增,而现在已增长到长到1.71.710108 8hmhm2 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01/60。其中,。其中,1 13 3的耕地受到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面积达不同程度的侵蚀面

12、积达4.54l04.54l07 7hmhm2 2。1212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退化情况况土壤侵土壤侵蚀蚀(Soil erosio(Soil erosio13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土壤侵蚀土壤侵蚀(Soil erosion)(Soil erosion):黄河流域是全国最严重的土壤侵蚀地区,占该地区面积为黄河流域是全国最严重的土壤侵蚀地区,占该地区面积为67%67%的土地,大约的土地,大约4.3l04.3l07 7hmhm2 2遭侵蚀。遭侵蚀。第二个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为中国南方红色土壤丘陵地区,第二个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为中国南方红色土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

13、率在水土流失率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已达年代已达38%38%76%76%。第三个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第三个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313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退化情况况土壤侵土壤侵蚀蚀(Soil erosio(Soil erosio14土土壤壤侵侵蚀蚀1414土壤侵土壤侵蚀蚀15土土壤壤侵侵蚀蚀长江流域土壤侵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强度1515土壤侵土壤侵蚀长蚀长江流域土壤侵江流域土壤侵蚀蚀强度强度16土土壤壤侵侵蚀蚀1616土壤侵土壤侵蚀蚀17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荒漠化荒漠化(Land desertification)(Land

14、 desertification)土壤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森林破坏、无远见的垦殖、过度放牧等)和由于移动沙丘占据(如森林破坏、无远见的垦殖、过度放牧等)和由于移动沙丘占据农用地或牧场使之丧失生产功能这两大方面。目前,中国已有土壤农用地或牧场使之丧失生产功能这两大方面。目前,中国已有土壤荒漠化面积荒漠化面积3.34l03.34l07 7hmhm2 2,其中包括,其中包括 2.66l02.66l06 6hmhm2 2的耕地。的耕地。19581958年年以来,有以来,有6.7106.7105 5hmhm2 2的牧

15、场改为农地用以生产谷类作物,这些土地的牧场改为农地用以生产谷类作物,这些土地现多已荒漠化。在过去的现多已荒漠化。在过去的5050年中,中国土壤荒漠化的速度由原来的年中,中国土壤荒漠化的速度由原来的1.0l01.0l05 5 hm hm2 2/a/a增加到增加到2.1l02.1l05 5 hm hm2 2/a/a。1717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退化情况况荒漠化荒漠化(Land deserti(Land deserti18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荒漠化荒漠化(Land desertification)(Land desertification)目前,受土壤荒

16、漠化威胁的地区涉及全国目前,受土壤荒漠化威胁的地区涉及全国1111个省(自治区)的个省(自治区)的212212个个县,受影响的人口达县,受影响的人口达2.5102.5107 7人。人。中国土壤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基本上分布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特别中国土壤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基本上分布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特别是农牧交错地带。正是这些地区多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是农牧交错地带。正是这些地区多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现象,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整个荒漠地区面积的砍伐等现象,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整个荒漠地区面积的 65.4%65.4%是由土壤荒漠化造成的。是由土壤荒漠化造成的。181

17、8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退化情况况荒漠化荒漠化(Land deserti(Land deserti19土土壤壤荒荒漠漠化化1919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20土土壤壤荒荒漠漠化化2020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21土土壤壤荒荒漠漠化化2121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22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盐碱化盐碱化(Soil salinization or(Soil salinization or alkalinization)alkalinization)土壤盐渍化是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土壤盐渍化是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

18、地下水的盐分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地下水的盐分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过高(超过当土壤含盐量过高(超过0.3%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时,形成的盐碱灾害。2222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退化情况况盐盐碱碱化化(Soil saliniz(Soil saliniz23 在中国,现代盐化过程造成的盐碱化土壤有在中国,现代盐化过程造成的盐碱化土壤有3.3.69l069l07 7hmhm2 2。其中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其中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东部

19、原、东北平原西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小面积的分布。沿海地区也有小面积的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耕地的盐碱化主要是人为灌溉所致。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耕地的盐碱化主要是人为灌溉所致。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盐碱化盐碱化(Soil salinization or(Soil salinization or alkalinization)alkalinization)23 23 在中在中国国,现现代代盐盐化化过过程造成的程造成的盐盐碱碱化土壤有化土壤有3.693.6924按照含盐量的多少划分土壤盐化程度,其分级标准如下:按照含盐量的多少划分土壤盐化程度,其分级

20、标准如下:土土壤壤盐盐碱碱化化根据钠化率的大小划分土壤碱化程度。钠化率(根据钠化率的大小划分土壤碱化程度。钠化率(%)是指土壤中代换性钠)是指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数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也称钠离子饱和度或碱化度。离子数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也称钠离子饱和度或碱化度。CEC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2424按照含按照含盐盐量的多少量的多少划划分土壤分土壤盐盐化程度,其分化程度,其分级标级标准如下:土壤准如下:土壤盐盐

21、25土土壤壤盐盐碱碱化化2525土壤土壤盐盐碱碱化化26贫瘠化贫瘠化(Impoverishment)(Impoverishment)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 土壤肥力衰竭或下降的现土壤肥力衰竭或下降的现象。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的象。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使土壤的组成、构成、使土壤的组成、构成、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方面的特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方面的特性发生变化以致土壤肥力下性发生变化以致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降,生产力降低。2626贫贫瘠化瘠化(Impoverishment)(Impoverishment)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27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表明,全

22、国耕地土壤的平均有机质质量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表明,全国耕地土壤的平均有机质质量分数低于数低于1.5%1.5%,甚至有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甚至有占全国总耕地面积11%11%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低于数低于0.7%0.7%。全国缺磷土壤的面积由。全国缺磷土壤的面积由19531953年的年的2.7102.7107 7 hm hm2 2增加增加到到19951995年的年的6.7l06.7l07 7hmhm2 2。土壤贫瘠化是当今世界农业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土土壤贫瘠化是当今世界农业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土壤侵蚀和过度使用,全球性的土壤贫瘠化问题正越来越严重。我壤侵蚀和过度

23、使用,全球性的土壤贫瘠化问题正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土壤贫瘠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据统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土壤贫瘠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在我国计,在我国1414亿亩多的耕地中,高产田只占亿亩多的耕地中,高产田只占 20.8%20.8%,低产田也仅,低产田也仅占占 30.4%30.4%,其余,其余 48.8%48.8%的土地则都是贫瘠的或利用条件比较差的的土地则都是贫瘠的或利用条件比较差的耕地。耕地。土土壤壤贫贫瘠瘠化化27 27 第二次全第二次全国国土壤普土壤普查查表明,全表明,全国国耕地土壤的平均有机耕地土壤的平均有机质质质质量分量分28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

24、准,将养分含量分级标准为: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级标准为:项项 目目有机质有机质(%)全全 氮氮(%)速效氮速效氮(ppm)速效磷速效磷ppm(P2O5)速效钾速效钾K2O级别级别含量含量140.2150402002340.150.212015020401502003230.10.159012010201001504120.070.160905105010050.610.050.075306035305060.60.0530330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

25、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土壤速效氮就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包括游离态、水溶态土壤速效氮就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包括游离态、水溶态的一些氨态氮、硝态氮。的一些氨态氮、硝态氮。28 28 据全据全国国第二次土壤普第二次土壤普查查及有及有关关标标准,准,将养将养分含量分分含量分级标级标准准29潜育化潜育化(Soil gleyization)(Soil gleyization)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

26、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在中国,除东北和四川阿坝地区约有在中国,除东北和四川阿坝地区约有2.08102.08107 7hmhm2 2不同类型潜育化不同类型潜育化土壤以外,秦岭、淮河以南山间盆地和谷地中还有土壤以外,秦岭、淮河以南山间盆地和谷地中还有6.8106.8106 6hmhm2 2的的潜育化水稻土。潜育化水稻土。2929潜育化潜育化(Soil gleyization)(Soil gleyization)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30土土壤壤潜潜育育化化3030土壤潜育化土壤潜育化313131

27、32土壤污染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Soil pollution)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 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过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导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恶化的现象。土壤土壤污染的原因染的原因3232土壤土壤污污染染(Soil pollution)(Soil pollution)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33

28、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140万万hmhm2 2的污水灌区中,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46.7%,重重度污染的占度污染的占9.7%9.7%,严重污染的占,严重污染的占8.4%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而减产粮食10001000多万多万t 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1200万万t t,合计经济,合计经济损失至少损失至少20020

29、0亿元。亿元。33 33 据我据我国国农业农业部部进进行的全行的全国国污污灌灌区区调查调查,在,在约约140 140万万h h34土壤非农业利用土壤非农业利用(Loss of land productive function)(Loss of land productive function)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情况退化情况 耕地是有限的资源,一旦被城市、工矿、交通所占用,将不能或耕地是有限的资源,一旦被城市、工矿、交通所占用,将不能或很难复得,这就意味着非农业占地也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很难复得,这就意味着非农业占地也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估计全国平均每年被非农业利用所占的土

30、地达估计全国平均每年被非农业利用所占的土地达4l04l04 4hmhm2 2。近年来。近年来仅上海市每年就有仅上海市每年就有2000hm2000hm2 2的土地被非农业利用所占。统计表明,的土地被非农业利用所占。统计表明,5050年代全国人均占有耕地年代全国人均占有耕地0.187hm0.187hm2 2,到,到19951995年已下降到年已下降到0.087 hm0.087 hm2 2。3434土壤非土壤非农业农业利用利用(Loss of land product(Loss of land product35土壤退化的特点土壤退化的特点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范围广范围广发展快发展快对生

31、态环境影响严重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防治土壤退化的力度在加大防治土壤退化的力度在加大江南农林区:土壤侵蚀、养分亏缺和土壤潜育化等;江南农林区:土壤侵蚀、养分亏缺和土壤潜育化等;华北平原农业区:盐碱化土壤、风沙土、低产贫瘠的变性土和漂华北平原农业区:盐碱化土壤、风沙土、低产贫瘠的变性土和漂白土壤;白土壤;内蒙古农牧区:荒漠化和盐碱化;内蒙古农牧区:荒漠化和盐碱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西北牧区:干旱、荒漠化和盐碱化;西北牧区:干旱、荒漠化和盐碱化;青藏高原:冷冻和土壤贫瘠化。青藏高原:冷冻和土壤贫瘠化。3535土壤退化的特点土壤退化的特点 我我国国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范范围围广

32、江南广江南农农林林区区:土壤侵:土壤侵36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3636宁夏中宁夏中卫县卫县的沙坡的沙坡头头37宁夏中卫县的沙坡治理:宁夏中卫县的沙坡治理:“麦草方格固定法麦草方格固定法”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采用“llm”的麦草方格固定流沙,选择花棒、柠条、油蒿的麦草方格固定流沙,选择花棒、柠条、油蒿等适应性极强的树种,引进沙拐枣等外地耐旱等适应性极强的树种,引进沙拐枣等外地耐旱树种,以草障为依托,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树种,以草障为依托,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逐步建立人工植被,促使沙丘表面形成有机结逐步建立人工植被,促使沙丘表面形成有机结皮,从而

33、产生皮,从而产生“沙漠化逆转现象沙漠化逆转现象”,恢复被破,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在前沿辅以工程阻沙和育草坏了的生态系统。在前沿辅以工程阻沙和育草封沙,构成一个稳固的绿色防护体系,以达到封沙,构成一个稳固的绿色防护体系,以达到治沙的目的。治沙的目的。3737宁夏中宁夏中卫县卫县的沙坡治理:的沙坡治理:“麦麦草方格固定法草方格固定法”38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恢复的基本原则恢复的基本原则 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针对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针对土壤退化的主要原理,因地制宜地定向加速土壤系统良性替代过程,宏观上配置合理的土

34、理,因地制宜地定向加速土壤系统良性替代过程,宏观上配置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在微观上创造与土地生产力相适宜的生态条件,实现土壤地利用模式,在微观上创造与土地生产力相适宜的生态条件,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退化土壤得到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退化土壤得到恢复。基本结构、功能能适应自然系统的良性演替原则;基本结构、功能能适应自然系统的良性演替原则;具有再发展功能原则;具有再发展功能原则;能保持最大生产力和可利用资源原则。能保持最大生产力和可利用资源原则。3838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恢恢复复的基本原的基本原则则 土壤生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39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

35、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恢复的基本途径恢复的基本途径根据不同的破坏程度,有以下根据不同的破坏程度,有以下4 4种恢复的基本途径:种恢复的基本途径:保护:保护:恢复:恢复:重建:重建:维持: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存在土壤生态系统存在退化隐患或者初步出现退趋势退化隐患或者初步出现退趋势时,对其时,对其进行进行人为管理人为管理,避免其出现破坏和继续退化的途径;,避免其出现破坏和继续退化的途径;土壤生态系统发生土壤生态系统发生可逆的退化可逆的退化,通过,通过人为建立人为建立起具有原土起具有原土壤生态系统特征环境实现系统恢复的一种途径;壤生态系统特征环境实现系统恢复的一种途径;土壤生态系统经历了土壤生态系统经历

36、了不可逆的退化阶段不可逆的退化阶段,必须通过,必须通过人为增人为增加加土壤生态系统要素来实现系统恢复的一种途径;土壤生态系统要素来实现系统恢复的一种途径;土壤生态系统失去土壤生态系统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只能通过,只能通过人为调控人为调控达到达到减弱或延缓系统退化趋势的途径。减弱或延缓系统退化趋势的途径。3939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恢恢复复的基本途的基本途径径根据不同的破坏程度根据不同的破坏程度40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

37、施生物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4040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恢恢复复途途径径农艺农艺措施措施41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农艺措施 改善土壤表面状况,增加植物盖度改善土壤表面状况,增加植物盖度依靠植物和植物残茬的保护作用,提高土壤抗风蚀能力,依靠植物和植物残茬的保护作用,提高土壤抗风蚀能力,达到限制土壤颗粒运动的目的;达到限制土壤颗粒运动的目的;改变以铧式犁翻耕为主的传统耕作方法,积极实施保护性改变以铧式犁翻耕为主的传统耕作方法,积极实施保护性耕作,实行少耕免耕;耕作,

38、实行少耕免耕;采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相对增加地表粗糙采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相对增加地表粗糙度,保护土壤。度,保护土壤。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建高产田,退耕还林还草建高产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4141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农艺统农艺措施措施 改善土壤表面改善土壤表面状状42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小型蓄水灌溉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小型蓄水灌溉工程、

39、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等;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等;农田水土保持:梯田、坝地等;农田水土保持:梯田、坝地等;林地水土保持工程:筑天沟、品字沟、鱼鳞坑、等高沟、土林地水土保持工程:筑天沟、品字沟、鱼鳞坑、等高沟、土谷坊、拦沙坝、水平沟等。谷坊、拦沙坝、水平沟等。4242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水水土保持工程水43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水利设施工程水利设施工程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堤塘、水库、灌溉渠、集雨池、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堤塘、水库、灌溉渠、集

40、雨池、小水窑、小水池等设施,同时增加喷灌、滴灌设备的使用。小水窑、小水池等设施,同时增加喷灌、滴灌设备的使用。工程建设开发应注意避免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地上河流为主,工程建设开发应注意避免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地上河流为主,采取蓄水和提水灌溉结合,应以小型工程建筑为主,推广小水窑、采取蓄水和提水灌溉结合,应以小型工程建筑为主,推广小水窑、小水池工程。小水池工程。4343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水利水利设设施工程施工程 44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生态林草工程生态林草工程营

41、造防沙林草带,采取生物工程与土石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设营造防沙林草带,采取生物工程与土石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设置风障,以改变风向,降低风速,减少土壤颗粒与地表的分离和置风障,以改变风向,降低风速,减少土壤颗粒与地表的分离和输送,减缓土壤沙化。输送,减缓土壤沙化。防护林草工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注重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防护林草工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注重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同时草则草,同时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农田防护林、灌木丛、高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农田防护林、灌木丛、高秆作物等。秆作物等。4444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生生态态林草工

42、程林草工程 45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植物植物植树造林和广施绿肥植树造林和广施绿肥植物能够改善土壤小气候,减低风速,并能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植物能够改善土壤小气候,减低风速,并能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通过叶面蒸腾,具有很大的生物排水作用,能显著降低少地表蒸发,通过叶面蒸腾,具有很大的生物排水作用,能显著降低地下水位,涵养水源,同时植物还具有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改善土壤地下水位,涵养水源,同时植物还具有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的功能。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的功能。4545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

43、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植物植物 植植树树造林造林46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对基质改良,增加有机肥有重要作用。主要涉及土壤动物对基质改良,增加有机肥有重要作用。主要涉及到土壤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有时甚至包括部分到土壤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有时甚至包括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中的食虫目和啮齿目。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中的食虫目和啮齿目。:指其生活中有一段时间在土壤中度过,而且:指其生活中有一段时间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有一定影响的动物。对

44、土壤有一定影响的动物。4646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土壤土壤动动物物 47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应用于因重金属、有机物、石油和农药等的污染而退化主要应用于因重金属、有机物、石油和农药等的污染而退化的土壤修复中。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的土壤修复中。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这些微生物具有促进成土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和原生动物。这些微生物具有促进成土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可以降

45、解一些污染物。质及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可以降解一些污染物。4747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微生物微生物 48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利用重金属与改良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利用重金属与改良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分离提取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分离提取等。盐碱地:含有大量的苏打及交换性钠,通过化学改良剂可降低土盐碱地:含有大量的苏打及交换性钠,通过化学改良剂可降低土壤胶体

46、上过多的交换性钠。壤胶体上过多的交换性钠。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等。机物质等。4848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物理化学学措施措施 化化学学修修复复 49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新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新土、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未被污染的土壤的方法。土、或将污染土壤

47、挖走换上未被污染的土壤的方法。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土壤中的挥发性重金属如汞、砷等挥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土壤中的挥发性重金属如汞、砷等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4949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物理化学学措施措施 物理修物理修复复 50恢复的主要措施恢复的主要措施退退化化土土壤壤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物理化学措施 物理化学修复物理化学修复通过溶剂洗脱、热脱附、吸附和浓缩等物理化学过程将有机化通过溶剂洗脱、热脱附、吸附和浓缩等物理化学过程将有机化合物从土壤中去除。合物从土壤中去除。表

48、面活性剂是常用的污染土壤清洗剂,它能改进憎水性有机物的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污染土壤清洗剂,它能改进憎水性有机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5050恢恢复复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退化土壤生退化土壤生态态系系统统物理化物理化学学措施措施 物理化物理化学学修修51第二节第二节 盐碱地改良生态工程盐碱地改良生态工程土壤盐碱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土壤盐碱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和粮农组织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

49、面积为9.54l08hm2。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5151第二第二节节 盐盐碱碱地改良生地改良生态态工程工程 土壤土壤盐盐碱碱化在世界范化在世界范围围内内52中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据最新研中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据最新研究,现代盐渍化土壤面积约究,现代盐渍化土壤面积约3693.3l04hm2,残余盐渍化土,残余盐渍化土壤约壤约4486.7l04hm2,潜在盐渍化土壤为,潜在盐渍化土壤为1733.3104hm2,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各类盐碱地

50、面积总计9913.3l04hm2。由于盐渍土分布地区的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大由于盐渍土分布地区的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大致可将中国盐渍土分为:致可将中国盐渍土分为: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土,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干旱的漠境盐土等五大类。等五大类。52 52 中中国国盐渍盐渍土面土面积积大,分布广泛,大,分布广泛,类类型多型多样样。据。据53土壤盐碱化特别是土壤次生盐碱化,是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土壤盐碱化特别是土壤次生盐碱化,是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当,引起水

51、文及水文地质恶化,导致土壤形成过程向不源不当,引起水文及水文地质恶化,导致土壤形成过程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土地盐碱化程度看,不同盐碱化程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土地盐碱化程度看,不同盐碱化程度的土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度的土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重度盐碱化土地应以保护为主,可引入耐盐碱植被进行生态恢复;重度盐碱化土地应以保护为主,可引入耐盐碱植被进行生态恢复;重度盐碱化土地应以保护为主,可引入耐盐碱植被进行生态恢复;重度盐碱化土地应以保护为主,可引入耐盐碱植被进行生态恢复;中轻度盐碱化土地则可适量开发利用。中轻度盐碱化土地则可适量开发利用。中轻度盐碱化土地则可适量开发利用。中轻度盐碱化

52、土地则可适量开发利用。5353土壤土壤盐盐碱碱化特化特别别是土壤次生是土壤次生盐盐碱碱化,是人化,是人类类开开发发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资资源不源不54土土壤壤盐盐碱碱化化原原因因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频繁的旱涝气候频繁的旱涝气候频繁的旱涝气候频繁的旱涝气候;地势低洼;地势低洼;地势低洼;地势低洼;土壤疏松,孔隙多土壤疏松,孔隙多土壤疏松,孔隙多土壤疏松,孔隙多 等等等等。蒸发旺盛蒸发旺盛蒸发旺盛蒸发旺盛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等。

53、5454土壤土壤盐盐碱碱化原因化原因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蒸蒸发发旺盛旺盛 自然原因不合理自然原因不合理55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引淡淋盐引淡淋盐浅群井强排技术浅群井强排技术覆盖抑盐覆盖抑盐农业与生物措施农业与生物措施5555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治理配套技术术 引淡淋引淡淋盐盐56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引淡淋盐引淡淋盐做法: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做法: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根据排灌工程设计要求,完善排灌系统,建设引淡水渠道和根据排灌工程设计要求,完善排灌系统,建设引淡水渠道和排涝排盐渠道两个独立水利工程系

54、统。排涝排盐渠道两个独立水利工程系统。其技术主要包括洗盐灌水定额、淋盐方式和淋盐时间的确定。其技术主要包括洗盐灌水定额、淋盐方式和淋盐时间的确定。功能是调节根栖区的盐分,配合强排技术,促使土体快速脱盐。功能是调节根栖区的盐分,配合强排技术,促使土体快速脱盐。适用地块:适用地块:低产田的盐碱化地。低产田的盐碱化地。5656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治理配套技术术 引淡淋引淡淋盐盐 做法:引做法:引57浅群井强排技术浅群井强排技术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做法:做法:抽取盐水,补充淡水。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包括浅群井井深设计与井距布设、淋盐灌水定额与排盐量估算、包括浅群井井

55、深设计与井距布设、淋盐灌水定额与排盐量估算、浅群井设备的设计与安装、碱化防止措施与适生作物选择。浅群井设备的设计与安装、碱化防止措施与适生作物选择。通过浅群井强排强灌,加强作物根栖层土体脱盐,促使上层位地通过浅群井强排强灌,加强作物根栖层土体脱盐,促使上层位地下水逐渐淡化。下水逐渐淡化。适用地块:重盐渍化荒地。适用地块:重盐渍化荒地。5757浅浅群井强排技群井强排技术术 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治理配套技术术 做法:做法:58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覆盖功能主要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将土壤耕作覆盖功能主要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将土壤耕作层的盐

56、分控制在农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层的盐分控制在农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内。覆盖抑盐覆盖抑盐做法: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抑制蒸发返盐。做法: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抑制蒸发返盐。适用地块:低产田盐渍化荒地适用地块:低产田盐渍化荒地5858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治理配套技术术 覆盖功能主要是覆盖功能主要是减减少土壤少土壤59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农业与生物措施农业与生物措施做法:综合防护林带营造;培肥改土,抗逆、耐盐及适生的良种做法:综合防护林带营造;培肥改土,抗逆、耐盐及适生的良种的引进与繁育;多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这些技术措施的基本

57、功能是:的引进与繁育;多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这些技术措施的基本功能是:从时间和空间上逐步调控土壤耕层强表聚性积盐,使水盐状况由恶性从时间和空间上逐步调控土壤耕层强表聚性积盐,使水盐状况由恶性循环逐步转向良性循环,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使其适于农作物生长;循环逐步转向良性循环,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使其适于农作物生长;使盐荒地、中低产田逐渐转向有产、高产,由过去单一的粮棉生产逐使盐荒地、中低产田逐渐转向有产、高产,由过去单一的粮棉生产逐步转向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步转向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适用地块:中低产田盐渍化荒地适用地块:中低产田盐渍化荒地5959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

58、治理配套技术术 农业农业与与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做法做法60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配配套套技技术术 不同的治理技术、不同的治理技术、目的目的及及适用地块适用地块如下表:如下表:6060盐盐碱碱土土综综合治理配套技合治理配套技术术 不同的治理技不同的治理技术术、目的及适用地、目的及适用地块块如如61案案例例一一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治理开发的原治理开发的原治理开发的原治理开发的原因因因因 北丘洼地区位于禹城北部北丘洼地区位于禹城北部,分布,分布着占耕地面积着占耕地面积91的盐渍化土地的盐渍化土地,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地占可耕地总面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地占可耕地总面积

59、的积的25。北丘洼地的自然条件限北丘洼地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面积的盐,大面积的盐碱地使作物产量低,而且品种单一,碱地使作物产量低,而且品种单一,农民的经济收入很低。农民的经济收入很低。6161案例一山案例一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治理治理开开发发的原因的原因 62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 案案例例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水盐运动的机理:旱季蒸发旺盛,水盐上移,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雨水盐运动的机理:旱季蒸发旺盛,水盐上移,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雨水淋洗

60、,水盐下移,土壤表层脱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季雨水淋洗,水盐下移,土壤表层脱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使其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影响着水盐运动,使其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特征。6262北丘洼北丘洼盐盐碱碱地的形成地的形成 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水水63案案例例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地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地盐碱地的形成北丘洼地盐碱地的形成 北丘洼盐碱地主要是由于频繁的气候变化和地势低平、地下北丘洼盐碱地主要是由于频繁的气候

61、变化和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偏高等因素造成的。水位偏高等因素造成的。6363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北丘洼地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的形成地的形成 64案案例例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治理的总构想治理的总构想治理的总构想治理的总构想 北丘洼地区的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过多,是盐碱地的本质特性,北丘洼地区的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过多,是盐碱地的本质特性,因而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壤脱盐。土壤中的盐分是随水在土壤因而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壤脱盐。土壤中的盐分是随水在土壤表层和深处之间上下移动的,调控了水,也就调控了盐,而该地的表层和深处之间上

62、下移动的,调控了水,也就调控了盐,而该地的地下水位偏高,因此治盐应以治水为中心。地下水位偏高,因此治盐应以治水为中心。6464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治理的治理的总总构构想想 65案案例例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治理的基本方法治理的基本方法治理的基本方法治理的基本方法 脱盐是关键,以治水为中心的第一步是有脱盐是关键,以治水为中心的第一步是有“灌灌”引淡水灌溉,降引淡水灌溉,降低土壤表层的含盐量低土壤表层的含盐量;有有“排排”将下淋到土壤下层的碱水排走,并将下淋到土壤下层的碱水排走,并降低地下水位,这需要大量的井渠的配套使

63、用,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这需要大量的井渠的配套使用,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水利工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营造防护林带,大力植树造林可以调水利工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营造防护林带,大力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旱涝灾害,对于抑制土壤的盐渍化起着很好的生态作用。节气候,减少旱涝灾害,对于抑制土壤的盐渍化起着很好的生态作用。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方法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方法“引淡淋盐引淡淋盐”“井灌井排井灌井排”覆盖覆盖”“生物措施生物措施”。6565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治理的基本方法治理的基本方法 66案案例例山东省禹城山东省禹城北丘洼

64、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盐碱地治理北丘洼地区盐碱地改造中所采用的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北丘洼地区盐碱地改造中所采用的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6666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城北丘洼地省禹城北丘洼地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北丘洼地北丘洼地区区盐盐碱碱地改造中地改造中67案案例例6767案例案例68案案例例山东省山东省禹西生态园禹西生态园6868案例山案例山东东省禹西生省禹西生态态园园69河北曲周盐碱地治理河北曲周盐碱地治理案案例例盐盐碱碱地地原原貌貌6969河北曲周河北曲周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案例案例盐盐碱碱地原貌地原貌 70洼地改造洼地改造图图盐盐碱碱地地改改造造过过程程中中7070洼地改造洼地改造图盐图盐碱

65、碱地改造地改造过过程中程中71治理效果图治理效果图7171治理效果治理效果图图72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土壤条件 河河北北曲曲周周盐盐碱碱地地治治理理 试区内非盐化的浅色草甸土只占总面积的试区内非盐化的浅色草甸土只占总面积的13%13%,其余均为不同程度的,其余均为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壤:轻盐化土壤占总面积的盐碱化土壤:轻盐化土壤占总面积的15.7%15.7%,中盐化土壤占,中盐化土壤占15.1%15.1%,重,重盐化土壤占盐化土壤占13.6%13.6%,盐荒地占,盐荒地占38.6%38.6%,试区里有近两千亩的重盐荒地。,试区里有近两千亩的重盐荒地。盐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只有盐碱土壤有机

66、质含量低,一般只有0.6%0.6%0.8%0.8%,全氮含量也只有,全氮含量也只有0.03%0.03%0.05%0.05%,有效磷奇缺,一般有效磷只有,有效磷奇缺,一般有效磷只有2 23ppm3ppm,较低的只有,较低的只有0.50.5lppmlppm,个别盐斑土壤的有效磷几乎近于零,土壤肥力低下。,个别盐斑土壤的有效磷几乎近于零,土壤肥力低下。7272土壤土壤条条件件 河北曲周河北曲周盐盐碱碱地治理地治理 试试区内区内非非盐盐化的化的浅浅色草甸土色草甸土73盐碱地治理的生态设计思路盐碱地治理的生态设计思路盐碱地治理的生态设计思路盐碱地治理的生态设计思路 河河北北曲曲周周盐盐碱碱地地治治理理 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春旱、秋涝、土地盐碱、浅层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春旱、秋涝、土地盐碱、浅层地下咸水以及由此派生的土壤瘠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面地下咸水以及由此派生的土壤瘠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与综合预防相结合,遵循综合防治貌,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与综合预防相结合,遵循综合防治三原则(通、控、肥)以改造及调控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三原则(通、控、肥)以改造及调控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