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14816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767.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ppt课件(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何克抗何克抗 李文光李文光 编著编著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教1 1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 何克抗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 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 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所所长。学现代教育技术研所所长。19931993年年1212月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为

2、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何克抗2 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技术运用教学技术运用 教育技术运用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教育技术运用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开发的产品走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学开发的产品走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又为教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又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践依据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践依据和标准。和标准。第教教育技术学第七章教学技术运用3 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一节第一节

3、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育技术运用概述 一、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一、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 教育技术的运用范畴不仅包括媒体的教育技术的运用范畴不仅包括媒体的运用,而且包括各种学习资源的运用以及运用,而且包括各种学习资源的运用以及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实施,同时要求系统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实施,同时要求系统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制度化,并为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制度化,并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第教教育技术学第一节教育技术运用概述4 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一)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一)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

4、开发结果的利用发结果的利用 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其中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其中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两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个组成部分。第教教育技术学(一)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用5 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信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信息载体,而且包括按照教学系统设计的息载体,而且包括按照教学系统设计的要求,以物理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要求

5、,以物理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资源。资源。新技术新技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指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信通信、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息技术。第教教育技术学教学媒体: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信息载体,6 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资源的利用: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用。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用。学习资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学习资学习资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连接的过源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学习资源

6、的运用主要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程。学习资源的运用主要强调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运用则是一种优化;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运用则是一种整体的运用,因而强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整体的运用,因而强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乃至引发教学理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乃至引发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全面变革。论和观念的全面变革。第教教育技术学学习资源的利用: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7 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美国泰勒(美国泰勒(TaylorTaylor)的)的“3T”“3T”模式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

7、tor)(Tutor);二是把计算机看做被指导者二是把计算机看做被指导者(Tutee)(Tutee);三是把计算机看做工具三是把计算机看做工具(Tool)(Tool)。第教教育技术学美国泰勒(Taylor)的“3T”模式8 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革新推广(二)革新推广 革新推广革新推广: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措施进行传播的过程。而通过有计划的措施进行传播的过程。革新推广的最终目的革新推广的最终目的:在于引起在于引起改革。改革。革新推广的重要性革新推广的重要性:促进革新意促进革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

8、纳和运用新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用新的教育技术成果。的教育技术成果。第教教育技术学(二)革新推广9 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革新推广四个因素革新推广四个因素:革新的特革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能够起到革新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能够起到革新教育作用并得以推广,在很大程度教育作用并得以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上取决于它所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文化特征。念和教育文化特征。第教教育技术学革新推广四个因素:革新的特点、传播渠道101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

9、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实施和制度化三)实施和制度化 实施实施:在实际在实际(非模拟非模拟)的环境中使的环境中使用革新成果。用革新成果。实施的目的实施的目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制度化制度化: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使用。革新成果的持续使用。制度化的目的制度化的目的:是将革新成果整合是将革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日常的工作中。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日常的工作中。第教教育技术学(三)实施和制度化111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

10、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四)政策和法规(四)政策和法规 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性规则和行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性规则和行为。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为。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大也更直接。第教教育技术学(四)政策和法规121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美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美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1996 1996年美国教育部曾颁布第一个年美国教育部曾颁布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让美国学生让美国

11、学生为为21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挑战。20002000年美国又颁布了美国年美国又颁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学生)和数字和数字化学习。化学习。第教教育技术学美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131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2000 2000年年6 6月月1 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集评审中小学教育软件了关于征集评审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资源)的通知。的通知。20002000年年7 7月月5 5日,教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

12、和网校的暂行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的暂行管理办法。管理办法。20002000年年1111月月6 6日,教育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术教育的通知、第教教育技术学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141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关于在中小学实施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校校通”工工程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中小学信程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等三个文件。等三个文件。20012001年年4 4月月2929日教育日教育部印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部印发了

13、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部分教学资源部分)V1.0)V1.0版,版,第教教育技术学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关151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20012001年年1212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网络教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网络教育技术标准进行讨论。这些政策和法育技术标准进行讨论。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使教育技术的运用,特别规的出台,使教育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提是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证,使之走上健康、供了政策支持和保证,使之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有序的发展道路。第教教育技术学20

14、01年12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网络教育技术标161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二、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的关系 对于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论和基本要素对于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莫达伦(1993)(1993)总结总结出这一过程至少包出这一过程至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用、含三个阶段:使用、纳入和制度化,关纳入和制度化,关系如图所示:系如图所示:第教教育技术学二、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171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三、影

15、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素 (一)社会需求因素一)社会需求因素 社会需求是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社会需求是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主要外部因素。在确定教育技术运用主要外部因素。在确定教育技术运用的范围和方式时,就应该以社会需求的范围和方式时,就应该以社会需求因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素作为根本出发点。第教教育技术学三、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181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学习者因素(二)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因素是影响教育技术运学习者因素是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最核心因素。教育技术运用的用的最核心因素。教育技术运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根本目的就是

16、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习。第教教育技术学(二)学习者因素191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教师和教育机构因素(三)教师和教育机构因素 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过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执行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程的设计者、执行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教育机构是决定教育内容、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是决定教育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提供相应经费和教学环境的教学大纲以及提供相应经费和教学环境的机构。教育机构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以机构。教育机构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教育机构管理者对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解及教育机构管理者对教育

17、技术运用的理解和支持,同样是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极为和支持,同样是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重要的因素。第教教育技术学(三)教师和教育机构因素202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的运用是教育技术运用学习资源的运用是教育技术运用范畴所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范畴所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关心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它主要关心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学领域的运用。第教教育技术学第二节学习资源的应用212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

18、学教育技术学 一、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一、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视听设包括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及其配套的教材或者软件。现备、语言实验室及其配套的教材或者软件。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而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而存在,它为学习者提供直观、逼真、生动、有存在,它为学习者提供直观、逼真、生动、有形有声的视觉表象和听觉形象,能把感知、理形有声的视觉表象和听觉形象,能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习者思维能力解和掌握事

19、物的本质,有利于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培养和发展。第教教育技术学一、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222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在我国,甚至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在我国,甚至在发达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在发达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育技术运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技术运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继续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因此必须继续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小学更应如此。是在中小学更应如此。例:李克东谢幼如主持的例:李克东谢幼如主持的 多媒体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 项目项目第教教育

20、技术学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在我国,甚至在发达国家232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二、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域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传统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现代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所以多媒体计算机无论是对辅助教师所以多媒体计算机无论是对辅助教师的的“教教”,还是对促进学习者自主的,还是对促进学习者自主的“学学”来说,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来说,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第教教育技术学二、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242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

21、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性与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性与功能:1.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2.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剌激的多样性。激的多样性。3.3.超文本功能。超文本功能。第教教育技术学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性与功能:252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基于因特网的网络三、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教学应用模式 目前目前InternetInternet的教学应用中的教学应用中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模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模式:第教教育技术学三、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

22、262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一)讲授式(一)讲授式 1.1.同步式讲授同步式讲授:教师、学习者不在同一:教师、学习者不在同一地点,学习者可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讲解并且地点,学习者可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讲解并且师生间有一些简单的交互。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师生间有一些简单的交互。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目前受网络带宽和租借专线昂贵费用来实现。目前受网络带宽和租借专线昂贵费用的限制。的限制。优点优点:可以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可以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要求比较低,而且课堂学习氛围较好。师教学要求比较低,而且课堂学习氛围较好。缺点缺点:缺乏

23、实质性交互。总体的交互水平较低;:缺乏实质性交互。总体的交互水平较低;学习者群体大,层次复杂。学习者群体大,层次复杂。第教教育技术学(一)讲授式272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2.2.异步式讲授异步式讲授:通过通过InternetInternet的的 WWW WWW 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来实现。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来实现。由教师将教学材料,存放在由教师将教学材料,存放在 Web Web服务服务器上,学习者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学器上,学习者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学习;另外,还可以将经过适当剪辑后习;另外,还可以将经过适当剪辑后教师授课实况,制作成流式

24、媒体的课教师授课实况,制作成流式媒体的课件,供学习者在线点播。件,供学习者在线点播。第教教育技术学2.异步式讲授:通过Internet的282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学习者可以通过答疑系统或电子学习者可以通过答疑系统或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邮件向教师请教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还可以通过互,还可以通过 BBS BBS或电子邮件与其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优点:教学活动他学习者讨论交流。优点:教学活动可以全天候可以全天候2424小时进行。缺点:缺乏小时进行。缺点:缺乏实时的交互性,对学习者的学习自觉实时的交互性,对学习

25、者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第教教育技术学学习者可以通过答疑系统或电子邮件向教师292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个别辅导式(二)个别辅导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记录学习者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记录学习者与基于与基于 Internet Internet 的的 CAI CAI软件的学习软件的学习与交互情况以及教师与单个学习者之与交互情况以及教师与单个学习者之间的通信来实现。间的通信来实现。在在 Internet Internet 上应用上应用 CAI CAI软件有软件有三种方式三种方式:第教教育技术学(二)个别辅导式3

26、03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一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软件资料库形式是以软件资料库形式存放在存放在 Web Web 服务器上,学习者先将服务器上,学习者先将CAI CAI 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第二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 Java 语言编写语言编写 的的CAI CAI 软件;软件;第三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基于网络的协是利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作学习系统。第教教育技术学第一种方式是以软件资料库形式存放在W3131

2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讨论式(三)讨论式 电子布告牌系统电子布告牌系统(BBS)(BBS):系统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讨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讨论式。论式。第教教育技术学(三)讨论式323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聊天系统在线聊天系统(CHAT)(CHAT):系统能够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学习者的发言,并支持表情实时显示学习者的发言,并支持表情

28、与动作的显示,学习者可以针对某个与动作的显示,学习者可以针对某个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做出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相应的动作与表情。整个讨论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整个讨论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式的教学设计分异步讨论引导。讨论式的教学设计分异步讨论和在线讨论两种。和在线讨论两种。第教教育技术学在线聊天系统(CHAT):系统能够实时333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四)探索式(四)探索式 电子邮件、邮件列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可以满足探索式要求。杂的学习系统都可以满足探索

29、式要求。实际教学一般由某个教育机构实际教学一般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习者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的学习者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 Internet 向学习者发布,要求学习者向学习者发布,要求学习者解答。解答。第教教育技术学(四)探索式343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家负责对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

30、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处于积极助。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例:美国宇航局例:美国宇航局(NASA)(NASA)加俐略项目组。加俐略项目组。第教教育技术学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353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五)协作式(五)协作式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

31、成。基于网络协作学习是指情感的形成。基于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第教教育技术学(五)协作式363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基于基于InternetInternet的协作学习形式的协作学习形式有四种有四种:竞争竞争 协同协同 伙伴伙伴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第教教育技术学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形式有四373

32、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四、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四、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应用 桑新民提出桑新民提出:必须把必须把“三个世三个世界界”(经验世界、语言文字的世经验世界、语言文字的世界和虚拟现实世界界和虚拟现实世界)的学习经验)的学习经验综合起来,促成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起来,促成三者的有机结合。第教教育技术学四、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383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以往的教育中,学生始终生活在两以往的教育中,学生始终生活在两个世界的时空环境中,现行教育模式使个世界的时空环境中,现行教

33、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这两者越来越脱节。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虚拟现实世界,它成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虚拟现实世界,它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注意,学生在虚拟世界的体验和学注意,学生在虚拟世界的体验和学习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世界中的交流和习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世界中的交流和学习。学习。第教教育技术学以往的教育中,学生始终生活在两个世界的393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虚拟现实能够提供一种可迁移的虚拟现实能够提供一种可迁移的经验或丰富我们日常的非虚拟现实的经验或丰富我们日常的非虚拟现实的

34、经验。经验。例:例:19921992年,美国的北卡罗琳那年,美国的北卡罗琳那(NorthCarolina)(NorthCarolina)大学的虚拟现实技大学的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实验室术与教育实验室(VREL)(VREL)。第教教育技术学虚拟现实能够提供一种可迁移的经验或丰富404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休斯敦大学和休斯敦大学和NASA(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美国国家宇航局)约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虚拟物理实验室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系统。达特茅斯医学的系统。达特茅斯医学院的院的 交

35、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北京究所与北京301301医院合作利用医院合作利用QuickTimeVRQuickTimeVR技技术开发的内消化道的病变诊断教学系统。上术开发的内消化道的病变诊断教学系统。上海科技网和华东师范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室海科技网和华东师范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室合作开发了网上合作开发了网上“科技创新博物馆科技创新博物馆”。第教教育技术学休斯敦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414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五、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五、

36、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应用 (一)教学代理的概念(一)教学代理的概念 教学代理教学代理:通过在交互式学习:通过在交互式学习情境中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从而达情境中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从而达到支持人类学习的自主代理到支持人类学习的自主代理(Johson,W.L,1998)(Johson,W.L,1998)。第教教育技术学五、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424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教学代理交互的种类(二)教学代理交互的种类 示范示范: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自由地移动,从各个视图观看演中自由地移动,从各个视图观看演示。如果演示

37、是在动态的环境中执示。如果演示是在动态的环境中执行,代理就要动态地适应环境。行,代理就要动态地适应环境。第教教育技术学(二)教学代理交互的种类434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指导指导:教学代理能够通过一个任教学代理能够通过一个任务指导学习者学习,这一点很像务指导学习者学习,这一点很像ITSITS系系统。其他的指导型交互模式有:练习统。其他的指导型交互模式有:练习模式模式不打断学习者,但是当学习不打断学习者,但是当学习者提问时,会给出建议;测验模式者提问时,会给出建议;测验模式观察并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但不提观察并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但不提供帮

38、助。供帮助。第教教育技术学指导:教学代理能够通过一个任务指导学习444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暗示暗示:教学代理能够通过暗示教学代理能够通过暗示的方法帮助学习者。当学习者不清的方法帮助学习者。当学习者不清楚该如何做时,代理从侧面对学习楚该如何做时,代理从侧面对学习者进行指导。者进行指导。第教教育技术学暗示:教学代理能够通过暗示的方法帮助学454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教学活动的生成方式(三)教学活动的生成方式 行为顺序法行为顺序法:在这个方法中,在这个方法中,原始的媒体材料

39、在行为空间中进行原始的媒体材料在行为空间中进行多维度的组织。动态行为由行为顺多维度的组织。动态行为由行为顺序引擎生成,行为顺序引擎通过在序引擎生成,行为顺序引擎通过在行为空间中构造实时的相关路径来行为空间中构造实时的相关路径来实现动态行为。实现动态行为。第教教育技术学(三)教学活动的生成方式464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层次生成法层次生成法:这个方法实时地生这个方法实时地生成动态行为,而不像行为顺序方法那成动态行为,而不像行为顺序方法那样从多媒体元素库中取出来组装。支样从多媒体元素库中取出来组装。支持层次生成法的代理结构分为两个部持层次

40、生成法的代理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认知决策层和感知层分:认知决策层和感知层(用于监视用于监视环境并生成动态行为环境并生成动态行为)。第教教育技术学层次生成法:这个方法实时地生成动态行为474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状态机编辑法状态机编辑法:状态机编辑方状态机编辑方法强调代理行为的实时适应。它虽法强调代理行为的实时适应。它虽然是由不可中断的行为顺序组成,然是由不可中断的行为顺序组成,但状态机编辑法的行为执行是可以但状态机编辑法的行为执行是可以适应学习者的状态而改变的。适应学习者的状态而改变的。第教教育技术学状态机编辑法:状态机编辑方法强调代理

41、行484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三节第三节 基于基于WebWeb的网络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学系统的应用 基于基于 Web 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涉及的领域很广,几乎所有教学活动涉及的领域很广,几乎所有教学活动都可以在都可以在 Web Web上实现,因此本节重点上实现,因此本节重点阐述最能体现基于阐述最能体现基于 Web Web的网络教学应的网络教学应用特点的三方面内容。用特点的三方面内容。第教教育技术学第三节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494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

42、学教育技术学 一、基于一、基于WebWeb的教学系统的教学系统 (一)基于(一)基于WebWeb教学系统的主要教学系统的主要教学功能教学功能 基于基于 Web Web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一整套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一整套提供网络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以网提供网络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以网络课程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配合络课程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配合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全方位地实施现代网络教学提供服务。全方位地实施现代网络教学提供服务。第教教育技术学一、基于Web的教学系统505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

43、技术学 1.1.在线发布网上课程在线发布网上课程 网上教学的第一步是将教学内容网上教学的第一步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发布。在网上发布。2.2.学习者的学习和探索学习者的学习和探索 基于基于Web Web 的网络教学是通过为学的网络教学是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支持习者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学习者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第教教育技术学1.在线发布网上课程515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3.3.学习者的讨论和协作学习者的讨论和协作 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应该为师生提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应该为师生提供方便实用的交流工具

44、。这些工具包供方便实用的交流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同步括:同步/异步讨论园地异步讨论园地(可以是公可以是公告栏、聊天室,或者关于某主题用告栏、聊天室,或者关于某主题用E-E-MailMail的方式进行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讨论)、课程电子、课程电子邮箱、协同工作等。邮箱、协同工作等。第教教育技术学3.学习者的讨论和协作525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4.4.多媒体授课系统多媒体授课系统 基于流媒体的多媒体授课系基于流媒体的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

45、步广播授课系统。步广播授课系统。第教教育技术学4.多媒体授课系统535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5.5.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 基于基于 Web Web 的网络教学系统为的网络教学系统为老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实用工具,帮老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实用工具,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第教教育技术学5.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545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教务管理系统(二)教务管理系统 网络教务管理内容应覆盖教学活网络教务管理内容应覆盖教

46、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动的各个环节。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教是管理机构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教学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学习者、学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学习者、教师、学科教学资源。教师、学科教学资源。第教教育技术学(二)教务管理系统555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具体的功能有:教务管理具体的功能有:教务管理(注册注册认证、学籍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行认证、学籍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行政公文管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与政公文管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评价管理分析、教学评价管理),),专业与课程管专业与

47、课程管理,系统管理理,系统管理(计费管理、权限控制、计费管理、权限控制、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系统评估、性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系统评估、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能管理、配置管理)。第教教育技术学具体的功能有:教务管理(注册认证、学565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三)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探索式学习。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存贮、检索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存贮、检索和利用。教学资源库首先是按照学科

48、来组和利用。教学资源库首先是按照学科来组织,其次按照素材类型来组织,需要收集织,其次按照素材类型来组织,需要收集和管理的资源类型有:媒体素材和管理的资源类型有:媒体素材(包括文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本、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素材、试题素材、案例素材、课件素材、文档资料素材等。案例素材、课件素材、文档资料素材等。第教教育技术学(三)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575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四)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四)网络课程开发系统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就是要让非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就是要让非计算机人员人员(普通教师普通教师)能够方

49、便地构建网络课程能够方便地构建网络课程的内容的内容(课件、实验、浏览及练习等课件、实验、浏览及练习等),该,该工具可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程和备课的过工具可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程和备课的过程,降低课程开发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要程,降低课程开发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使一般教师易于学习掌握。同时,可求,使一般教师易于学习掌握。同时,可以直接将开发的网络课程发布到实施网络以直接将开发的网络课程发布到实施网络教学的教学的InternetInternet站点上。站点上。第教教育技术学(四)网络课程开发系统585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自适应的超媒体

50、学习系二、自适应的超媒体学习系统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1.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学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学习进度等习基础、学习进度等,提供最适合学提供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习者的学习内容。第教教育技术学二、自适应的超媒体学习系统595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2.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导航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导航 系统提供了多种适应性导航:超系统提供了多种适应性导航:超链接的可视化注释、超文本的知识拓链接的可视化注释、超文本的知识拓扑图、直接导航、超链接的显示与隐扑图

51、、直接导航、超链接的显示与隐藏、超链接的排序、超链接的浏览记藏、超链接的排序、超链接的浏览记录等。录等。第教教育技术学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导航606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3.3.教学内容的动态建构教学内容的动态建构 该系统中,学习内容是开放的,该系统中,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在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内,学习者可在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内,学习者可以动态地建构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以动态地建构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入到课程内容的框架中,这些内容加入到课程内容的框架中,这些内容可以是学习者所独自拥有的,也可以可以是学习者所独自拥有的,也可以被其他学习者

52、共享,开放或封闭由学被其他学习者共享,开放或封闭由学习者自己决定。习者自己决定。第教教育技术学3.教学内容的动态建构616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4.4.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在该系统中,学习策略是开在该系统中,学习策略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多种基于网络的放的,可以容纳多种基于网络的学习策略,系统将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系统将根据学习者的选择,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策略支选择,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策略支持。持。第教教育技术学4.自主选择学习策略626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5.5.

53、协作式的问题解决协作式的问题解决 指出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指出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的若干工作、任务和有关资题的若干工作、任务和有关资源的地址。源的地址。第教教育技术学5.协作式的问题解决636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三、基于三、基于 Web Web 的协作学的协作学习系统习系统 基于基于 Web 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是的协作学习系统是CSCL(Computer-Supported CSCL(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计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

54、学习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发展。的发展。第教教育技术学三、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646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一)基于(一)基于WebWeb的协作学习的协作学习概述概述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是指学生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最大程度地扩共同的学习目标,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一起大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的一切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行为。相关行为。第教教育技术学(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概述656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协作

55、学习五要素协作学习五要素:正互依赖性、促正互依赖性、促进性交互、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进性交互、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自加工。基于基于WebWeb的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的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的作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应是资源设计者、教学指导者和用主要应是资源设计者、教学指导者和评价者,而学习任务的分配与阐明、教评价者,而学习任务的分配与阐明、教学进程的控制可由计算机网络来支持。学进程的控制可由计算机网络来支持。第教教育技术学协作学习五要素:正互依赖性、促进性交互666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

56、学 例:例:WebWeb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协作学习系统(Web-(Web-basedCooperativelearning,basedCooperativelearning,简称简称WebCL)WebCL)。协作学习过程子系统协作学习过程子系统:包括学:包括学习者特征测量、小组形成、组准备、习者特征测量、小组形成、组准备、组进程和测试步骤。组进程和测试步骤。第教教育技术学例:Web的协作学习系统(Web-ba676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评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包括成绩评定、参数:包括成绩评定、参数修正和协作评价等三个步骤。修正和协作评价等

57、三个步骤。该子系统主要该子系统主要特点:特点:支持教师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和系支持教师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和系统本身的完整流程;统本身的完整流程;支持对学习者特征参数的修订支持对学习者特征参数的修订;支持对学习目标特征参数的修订;支持对学习目标特征参数的修订;支持对协作资源的修订;支持对协作资源的修订;支持对协作策略的修订。支持对协作策略的修订。第教教育技术学评价子系统:包括成绩评定、参数修正和协686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二、协作学习过程二、协作学习过程 WebCL WebCL系统过程模型,如图所示。系统过程模型,如图所示。第教教育技术学

58、二、协作学习过程6969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分为四个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又称特征参数又称特征参数取样,通过取样,通过CSCLCSCL进程中的注册与特征进程中的注册与特征测量予以实现的。特征测量包括:认测量予以实现的。特征测量包括:认知能力测量;知识水平测量;学习方知能力测量;知识水平测量;学习方式测量。式测量。分组分组:使得学习者由独立的个人使得学习者由独立的个人状态转变为有机结合的协作组状态。状态转变为有机结合的协作组状态。第教教育技术学分为四个阶段:707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

59、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学习进程学习进程:从分组到任务学习需从分组到任务学习需要经过一个准备阶段,我们称之为组要经过一个准备阶段,我们称之为组准备。在组准备过程完成后,协作组准备。在组准备过程完成后,协作组的属性参数以及与特定学习任务相关的属性参数以及与特定学习任务相关的控制参数都已经确定,协作组成员的控制参数都已经确定,协作组成员就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学习就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学习了。了。第教教育技术学学习进程:从分组到任务学习需要经过一个7171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测评测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学习目标的

60、完成情况可以通过一般的教学测量手段进行测试通过一般的教学测量手段进行测试,而协作组协作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协而协作组协作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协作组内聚力量值的测量来完成。作组内聚力量值的测量来完成。第教教育技术学测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一般的7272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化教育形式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的教学应用 20 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来,信息化教育年代以来,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从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到教育推动了从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到教育观念的

61、一系列变革,同时也促进了新观念的一系列变革,同时也促进了新的教学理论的产生,为创新教育的实的教学理论的产生,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教教育技术学第四节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7373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一、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一、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概述概述 祝智庭祝智庭(1996)(1996)从跨文化的角度从跨文化的角度和教育哲学观的角度对这些新涌现和教育哲学观的角度对这些新涌现的信息化教学形式进行的分类图,的信息化教学形式进行的分类图,见图示。见图示。第教教育技术学一、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概述747

62、4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第教教育技术学7575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价值观与认识论是考察各种信息化价值观与认识论是考察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所蕴涵的教育哲学观差别的两教育形式所蕴涵的教育哲学观差别的两个基本变量。每个变量有两个不同的取个基本变量。每个变量有两个不同的取值:价值观值:价值观(个体主义,群体主义个体主义,群体主义)和认和认识论识论(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将它们组,将它们组合合,可以得到四类:可以得到四类:个体主义个体主义-客观主客观主义;义;个体主义个体

63、主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群体主群体主义义-客观主义;客观主义;群体主义群体主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第教教育技术学价值观与认识论是考察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7676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将每一变量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两极将每一变量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两极之间还可以有许多不同值的分布,借用之间还可以有许多不同值的分布,借用平面几何方法,我们将各种信息化教育平面几何方法,我们将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差别安排在这个平面的相应位置上。形式差别安排在这个平面的相应位置上。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主要集中主要集中在在I

64、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区,强调个别化教学。第教教育技术学将每一变量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两极之间还可以有7777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到了到了80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育形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研究兴趣转移到IIII区,强调以区,强调以“学学”为中心。为中心。90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多种

65、虚拟学习环境(IV(IV区区)。第教教育技术学到了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7878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位于位于IIIIII区的教学形式是从传统的电区的教学形式是从传统的电化教室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化教室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集成化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集成化教学系统,指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教学系统,指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形式的系统。化教学形式的系统。第教教育技术学位于III区的教学形式是从传统的电化教室发展而7979第第七七章

66、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二、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的二、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教学应用 非整合的信息化教学形式:非整合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个别指导个别指导:个别指导个别指导(Tutorial)(Tutorial)是经典的是经典的 CAI CAI模式之一,该模式在一模式之一,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习者实施个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习者实施个别化教学。别化教学。第教教育技术学二、各种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8080第第七七章章 教教学学技技术术运运用用教教育育技技术术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操练操练(Drill)(Drill)与练与练习习(Practice)(Practice)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应用最广的CAICAI模式,此类模式,此类CAICAI是由是由计算机向学习者逐个呈示问题,学计算机向学习者逐个呈示问题,学习者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习者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的即时反馈。第教教育技术学操练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