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593014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优选)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树突 胞体轴突轴突可兴奋 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 体内、外环境体内、外环境 极化状态极化状态(外正内负外正内负)去极化去极化 反极化状态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外负内正)复极化复极化极化状态极化状态(外正内负外正内负)()()()()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静息电位)2.2.过程:神经冲动传导神经末梢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突触间隙作用于作用于效应器反应。效应器反应。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局部电流

2、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感受器感受器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元理解语言 说话 理解 对侧下肢对侧下肢 躯体躯体 内脏内脏 肌肉 脑 皮肤 传导 辐射 对流 蒸发蒸发 出汗出汗 1.反射弧: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完成反射的结构 是反射弧。是反射弧。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区别:反射、反应和应激性区别:反射、反应和应激性2.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结构组成组成分布分布功能功能被损结果被损结果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末传入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梢的特殊结构构主要分

3、布主要分布在皮肤、在皮肤、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内脏等处内脏等处接受内外接受内外界刺激,界刺激,产生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传入传入神经神经元元传入神经纤传入神经纤维及胞体维及胞体分布在周分布在周围神经系围神经系统中统中把兴奋以把兴奋以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形式从的形式从感受器传感受器传到反射中到反射中枢枢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结构结构组成组成分布分布功能功能被损结果被损结果反射反射中枢中枢调节某一特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的神经元群分布在中分布在中枢神经系枢神经系统中统中把传入的神经把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冲动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把综合,然后

4、把冲动传给传出冲动传给传出神经元神经元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传出传出神经神经元元传出神经纤传出神经纤维及胞体维及胞体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周围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经系统中把神经冲动从把神经冲动从反射中枢传向反射中枢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只有感觉只有感觉无效应无效应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配的肌肉、腺体等腺体等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肌肉、在肌肉、腺体等处腺体等处把传出神经元把传出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或腺体的活动只有感觉只有感觉无效应无效应“反射反射”完成所必需的两个必备条件完成所必需的两个必备条件(1)(1)需存在完整

5、的反射弧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不可称“反反射射”。(2)(2)需适宜的刺激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不仅刺激“种类种类”要适要适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只有强度达一定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只有强度达一定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典例训练典例训练2 2】(2011(2011上海高考上海高考)如图如图表示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

6、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A.B.B.C.C.D.D.C C【解题指南解题指南】1.1.知识储备:知识储备:(1)(1)有感觉而效应器无效应原因:传出神经元或效有感觉而效应器无效应原因: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受损。应器受损。(2)(2)明确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和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明确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和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2.2.题眼:题眼:“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据此推测兴奋不能传,据此推测兴奋不能传到手部肌肉。到手部肌肉。【解析解析】选选C 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元、反射。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元、反

7、射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互动探究互动探究】(1)(1)如如被阻断,有没有感觉,手能动吗被阻断,有没有感觉,手能动吗?提示:没有感觉,手不能动。提示:没有感觉,手不能动。分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是:感受器分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反射中反射中枢枢大脑皮层。由于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大脑皮层不能形大脑皮层。由于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手不成感觉;传入神经元被阻断,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手不能动。能动。

8、【互动探究互动探究】(2)(2)针刺针刺部位时,手是否会动?这是否部位时,手是否会动?这是否是一个反射?是一个反射?提示:会动,但不是一个反射。提示:会动,但不是一个反射。分析: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针刺分析: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针刺时,兴时,兴奋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处理。奋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处理。D答案答案D(一一)神经元的神经元的 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细胞体细胞体突起突起 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1.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

9、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刺激刺激(1)(1)静息电位(极化状态):静息电位(极化状态):图中处于极化状态的是图中处于极化状态的是_点;点;电位情况:电位情况:_;机理:由机理:由_外流引起。外流引起。(2)(2)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图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图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B B点;点;电位情况:电位情况:_;机理:由机理:由_内流引起。内流引起。(3)(3)在图中下方的方框内标出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在图中下方的方框内标出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A A、C C外正内负外正内负钾离子钾离子外负内正外负内正钠离子钠离子(4)(4)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注意:在任何状态下

10、,注意:在任何状态下,都是都是“外钠内钾外钠内钾”2.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传导电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方式:电信号传导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过程:过程:过程和特点过程和特点在在神神经经纤纤维维上上的的传传导导说明:说明:过程和特点过程和特点在在神神经经纤纤维维上上的的传传导导特点:特点: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

11、口 双向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绝缘性:绝缘性: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说明】【说明】1.在在动动作作电电位位产产生生的的过过程程中中,钾钾离离子子和和钠钠离离子子的的跨跨膜膜运运输输方方式式是是易易化化扩扩散散。钾钾离离子子和和钠钠离离子子的的跨跨膜运输载体蛋白就是离子通道蛋白。膜运输载体蛋白就是离子通道蛋白。2.另另外外,恢恢复复为为外外钠钠内内钾钾时

12、时,离离子子是是通通过过主主动动运运输方式泵出膜的。输方式泵出膜的。3.3.要要测测量量神神经经纤纤维维的的静静息息电电位位,电电流流表表的的两两个个电电极极就就要要分分别别接接在在神神经经纤纤维维的的外外膜膜和和内内膜膜上上,且且电流电流(正电荷移动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必定是从外膜流向内膜。必定是从外膜流向内膜。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跨膜电势差”。(4 4)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侧的电位差变化。解读:解读:o oa a:静息电位

13、(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静息电位(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K+K+通通 道开放;道开放;a ab b: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Na+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b b点点:0: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b bc c: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Na+Na+继继续内流;续内流;c cd d:静息电位(极化状态)恢复,:静息电位(极化状态)恢复,K+K+外流。外流。d de e:静息电位(极化状态):静息电位(极化状态)NaNaK K泵活动加强,排泵活动加强,排NaNa吸吸K K,使膜内外

14、离子分布恢复到原静息水平。,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原静息水平。例例6 6神经纤维的电位测量:神经纤维的电位测量:a.a.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刺激连接(如图甲),刺激a a点,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点,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b.b.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刺激刺激a a点,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点,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误区误区1 1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即能产生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即能产生

15、“动作动作电位电位”,且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且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高高点拨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如图所示点拨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由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当刺激电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流达到一定值(S5)(S5)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达到产生肌肉收缩的刺激强度后,随着刺激达到产生肌肉收缩的刺激强度后,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膜电位变化保持不变。强度增大,膜电位变化保持不变。2.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递质传递递质传递(1)(1)突触: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突触: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

16、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神经与神经元之间也是通过突触点,又称突触。神经与神经元之间也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未梢在第二个神相联系的。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未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特别提醒: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特别提醒: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传导的差别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而,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来自感受器,因而,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冲动

17、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递质传递递质传递补充图中突触的各部分结构:补充图中突触的各部分结构:_ _ _ _ _轴突轴突线粒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2 2)信号传递过程:)信号传递过程: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_ _ 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_ _ 效应器或下一神经元反应。效应器或下一神经元反应。(3 3)写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写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特点:特点:_;_;_;原因:原因:_。传导传导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乙酰释放乙酰胆碱胆碱作用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18、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突触延搁敏感性敏感性(4 4)突触类型:)突触类型:A A轴突轴突胞体型,表示为:胞体型,表示为:B B轴突轴突树突型,表示为:树突型,表示为:C.C.轴突轴突肌细胞型,表示为:肌细胞型,表示为:D.D.轴突轴突轴突型,轴突型,只有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传播只有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传播(三、三、p.23)p.23)3.3.化学递质归纳:化学递质归纳:化学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信息物质,对有化学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现归纳如下:现归纳如下:(1)

19、(1)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2)(2)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化学递质并与之发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化学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3)(3)传递:突触前膜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组织液组织液)突触后膜。突触后膜。(4)(4)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

20、该过程中穿过了0 0层生物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尔基体的含量较多。(5)(5)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位变化(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6)(6)去向:化学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去向:化学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7)(7)化学递质的性质化学递质的性质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后膜去极化

21、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后膜去极化化(去极化达阈值时,引起动作电位去极化达阈值时,引起动作电位),此类递质为兴,此类递质为兴奋性递质。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时,使后膜极化作用反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时,使后膜极化作用反而加大,引起超极化,此类递质为抑制性递质,它可而加大,引起超极化,此类递质为抑制性递质,它可导致第二个神经元更不容易发生神经冲动。导致第二个神经元更不容易发生神经冲动。小小结结:易错点易错点1 1错将单纯刺激肌肉收缩看作错将单纯刺激肌肉收缩看作“反射反射”点拨: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或者说完点拨: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或

22、者说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或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的结构不完整或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只有刺激感受器,经由完整反射弧,引只有刺激感受器,经由完整反射弧,引发效应器反应,方可称反射,中途刺激引发效应器反应,方可称反射,中途刺激引发的效应器反应不可称反射。发的效应器反应不可称反射。培优讲堂培优讲堂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题分析1 1指针偏转原理图指针偏转原理图下图中下图中a 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abcc

23、右侧右侧”时灵敏电流计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的指针变化(细化图细化图)。2 2电位的测量电位的测量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内侧侧和和外侧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维膜的外侧测量方法量方法测量量图解解测量量结果果静息静息电位位测量:量:电表表两极分两极分别置于神置于神经纤维膜的膜的内内侧和和外外侧动作作电位位测量:量:电表表两极均置于神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膜的外侧3.3.兴奋传导与电流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兴奋传导与电流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指针

24、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指针偏转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刺激刺激a a点,点,b b点先兴奋,点先兴奋,d 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点后兴奋,电流计发 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刺激c c点点(bc=cd)(bc=cd),b b点和点和d d点同时兴奋,电流点同时兴奋,电流 计不发生偏转。计不发生偏转。(2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分析(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刺激刺激b 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25、度,因此a a点先点先兴奋,兴奋,d 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刺激c c点,兴奋不能传至点,兴奋不能传至a a点,点,a a点不兴奋,点不兴奋,d d点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对位训练对位训练2.2.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1)图甲中装置图甲中装置A 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 点的电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装置电位。装

26、置B 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乙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电位。(2)(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的 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段。段。A A 静息静息C C动作动作通透通透 内内B B解析解析 由图示可知,由图示可知,A 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 B装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

27、,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作电位。答案答案 (1)A (1)A 静息静息 C C 动作动作 (2)(2)通透通透 内内 B BC C 【答案答案】C 【解解析析】刺刺激激b点点兴兴奋奋传传导导B神神经经元元时时,B神神经经元元上上电电位位由由“外外正正内内负负”迅迅速速变变为为“外外负负内内正正”。刺刺激激c点点时时由由于于兴兴奋奋在在神神经经元元间间单单向向传传递递而而不不能能传传到到A神神经经元元上上。刺刺激激b点点时时由由于于兴兴奋奋先先传传到到a点点再再传传到到b点点,所所以以灵灵敏敏电电流流针针发发生生2次次方方向向相相反反的的偏

28、偏转转;刺刺激激c点点时时由由于于兴兴奋奋只只能能在在B神神经经元上传导,所以灵敏电流计只发生元上传导,所以灵敏电流计只发生1次偏转。次偏转。【变式训练变式训练】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河豚毒素(Na(Na+-离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后,是如何变化的()A【解析解析】选选A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K K+外流,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即外正内负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

29、息电位。,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K K+的外流与的外流与NaNa+-离子转运载体无关,故离子转运载体无关,故A A项正确。项正确。【变式备选变式备选】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 a、d d两点连接一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A图示的结构包括图示的结构包括3 3个神经元,个神经元,含有含有2 2个突触个突触;B B如果如果B B受刺激,受刺激,C C会兴奋;会兴奋;如果如果A A、B B同时受刺激,同时受刺激,C C不会不会兴奋,则兴奋,则A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

30、质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 Cb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负电位D D若若ababbdbd,如果刺激,如果刺激c 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 2次次D【解析解析】选选D D。B B受刺激,受刺激,C C兴奋,而兴奋,而A A、B B同时受刺同时受刺激,激,C C则不兴奋,说明则不兴奋,说明A A抑制了抑制了B B的活动。的活动。c c点受刺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单向传递,所以d d点能点能兴奋,兴奋,a a、b b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1

31、 1次。次。D答案答案D 考点三: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不同的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的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和血糖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性等功能有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性等功能有关。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需要的中枢,如呼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需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小脑:有

32、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2.2.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大脑脑皮皮层层功功能能区区:中中央央前前回回(运运动动区区)、中中央央后会(体觉区)、言语区、视觉区、听觉区等。后会(体觉区)、言语区、视觉区、听觉区等。(2)特点:特点:言语区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中中枢枢面面积积大大小小与与身身体体大大小小无无关关,而而与与机机能能的的复复杂程度有关。杂程度有关。中枢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中枢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大大脑脑左左右右两两半半球球对对机机体体的的感感觉觉和和运运动动的的控控制制是是交叉的。交叉的。一一般般来来说说,位位于于脊

33、脊髓髓的的低低级级中中枢枢受受脑脑中中相相应应高高级中枢的调控。级中枢的调控。小结小结 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1)(1)感知功能:所有感觉均产生于大脑皮层中感知功能:所有感觉均产生于大脑皮层中(如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如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2)(2)控制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控制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低可对脊髓低级中枢起控制作用级中枢起控制作用)。(3)(3)具有学习、记忆、思维等功能。具有学习、记忆、思维等功能。(4)(4)具言语区具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反射分为

3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二者的比较如下: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二者的比较如下: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如下表: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如下表:种种类位置位置受受损后症状后症状疾病疾病运运动性性语言言中枢中枢(说话中枢中枢)白洛嘉白洛嘉区区(S(S区区)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运运动性失性失语症症听听觉语言中言中枢枢韦尼克尼克区区(H(H区区)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

35、,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听听觉性失性失语症症误区误区2 2混淆混淆“听不懂听不懂”与与“听不见听不见”点拨点拨“听不见听不见”是由与听觉相关的神经是由与听觉相关的神经传导路径障碍引起的传导路径障碍引起的“听觉听觉”丧失,丧失,“听听不懂不懂”则是由大脑皮层语言中枢中韦尼克则是由大脑皮层语言中枢中韦尼克区所引起的听觉性语言障碍,病人能听见区所引起的听觉性语言障碍,病人能听见别人说话,但是听不懂说的是什么别人说话,但是听不懂说的是什么(不能把不能把听到的声音转化为语言信息听到的声音转化为语言信息)。C 【解解析析】学

36、学生生边边看看书书边边记记笔笔记记时时既既用用到到视视觉觉中中枢枢又又用用到到躯躯体体运运动动中中枢枢;上上课课时时听听到到“起起立立”的的声声音音就就站站立立起起来来则则用用到到听听觉觉中中枢枢、躯躯体体运运动动中中枢枢;“叩叩击击膝膝盖盖下下面面的的韧韧带带引引起起小小腿腿抬抬起起”的的神神经经中中枢枢在在脊脊髓髓;“遇遇到到多多年年不不见见的的老老朋朋友友一一时时想想不不起起对对方方的的姓姓名名”主主要要用用到到大大脑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 B 【解解析析】针针刺刺双双脚脚是是否否反反应应、膝膝跳跳反反射射是是否否正正常常都都与与神神经经中中

37、枢枢有有关关;能能否否复复述述医医生生的的一一段段话话与与听听觉觉中中枢枢、语语言言中中枢枢和和运运动动中中枢枢有有关关;而而血血细细胞胞数数量量的的变变化化与与神神经经中枢无关。中枢无关。热能热能 ATP 易错点易错点2 2 不能准确把握不能准确把握“产热产热=散热散热”动态动态平衡,误认为冬季平衡,误认为冬季“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或体温持或体温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时续维持较高水平时“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点拨只要体温维持稳态,无论冬季还是夏点拨只要体温维持稳态,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无论体温季,无论体温37 37,还是甲亢人的偏高体,还是甲亢人的偏高体温温(如一直维持在如一直维持在39)39)均应维

38、持产热均应维持产热散热动态平衡,否则产热散热则体温升散热动态平衡,否则产热散热则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降低。高,反之则体温降低。【典例典例4 4】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C.皮肤里的冷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入下丘脑就会产皮肤里的冷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入下丘脑就会产生冷觉生冷觉D.D.剧烈运动时体温会明显升高剧烈运动时体温会明显升高【解析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

39、层,不在下丘脑;剧烈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不在下丘脑;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增加,同时通过增加排汗等方式增加散热量,时产热量增加,同时通过增加排汗等方式增加散热量,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D答案答案D探究实验的结果预测探究实验的结果预测 反射弧完成反射必须具备的条件反射弧完成反射必须具备的条件【案例】(【案例】(20092009 重庆高考)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重庆高考)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 a、b 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骨骼肌;c 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位计,用于记

40、录神经兴奋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电位;d 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 1)用)用a 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 2)用)用b b刺激骨骼肌,刺激骨骼肌,_(能或不能)在(能或不能)在c c处记录到电处记录到电位。位。不属于不属于不能不能(3 3)正常时,用)正常时,用a 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的某处受损时,用a 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

41、题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如果_,表明部位,表明部位d d受损。受损。用用a a刺激神经,在刺激神经,在c 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用b b刺激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不收缩用用a a刺激神经,在刺激神经,在c c处记录到电位,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不收缩,用用b b刺激骨骼肌收缩刺激骨骼肌收缩【命题人透析命题人透析】(1 1)电位计发生偏转的条件:)电位计发生偏转的条件:电位计发生偏转的基本条件是电位计两端形电

42、位计发生偏转的基本条件是电位计两端形成电位差。若电位计存在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成电位差。若电位计存在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电位计就会发生偏转;若电位纤维受到刺激后,电位计就会发生偏转;若电位计存在于突触的两端,只有刺激突触的上一神经计存在于突触的两端,只有刺激突触的上一神经元电位计才会偏转。元电位计才会偏转。(2 2)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判断传出神经元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判断传出神经元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

43、偏转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或突触。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阅卷人点评阅卷人点评】得分要点得分要点(3 3)必须体现必须体现“刺激部位、测电位部位及电位刺激部位、测电

44、位部位及电位计变化计变化”。必须体现必须体现“刺激部位及骨骼肌的反应情况刺激部位及骨骼肌的反应情况”。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能逐步排除未受损部位并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能逐步排除未受损部位并确认受损部位。确认受损部位。失分案例失分案例(1 1)错答为)错答为“属于属于”,误认为反射弧接受刺激后骨骼,误认为反射弧接受刺激后骨骼肌收缩就是反射,实际上反射的完成必须具备三个条肌收缩就是反射,实际上反射的完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件:“有刺激、有反应、有完整的反射弧有刺激、有反应、有完整的反射弧”。(2 2)错答为)错答为“能能”,忽视了在突触部位神经冲动只能,忽视了在突触部位神经冲动只能单方向传递。单方向传递。

45、(3 3)错答为错答为“刺激刺激b,b,在在c c处没有记录到电位处没有记录到电位”,忽,忽视了神经冲动不能由视了神经冲动不能由b b传递到传递到c c;或错答为;或错答为“刺激刺激b b骨骼骨骼肌不收缩肌不收缩”。用电刺激用电刺激E E端,如端,如A A有反应,则有反应,则E E为感受器为感受器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的结构分析,的结构分析,E E是感受器是感受器EDCBAEDCBA实验法实验法刺激切断法刺激切断法 识图法识图法神经节或轴神经节或轴

46、突与胞体位置突与胞体位置 兴奋传导方向沿反射弧兴奋传导方向沿反射弧 传导方向传导方向三种情况三种情况验证传导方向验证传导方向一种情况一种情况 电刺激电刺激处,观察处,观察A A的变化,同时测量的变化,同时测量处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的电位有无变化A A有反应,且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先电刺激先电刺激处,测量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刺激处,测量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处有无电位变化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DB答案答案B答案答案AA A答案答案C答案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