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592958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9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课件(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修辞1第一节修辞概述第一节修辞概述 第二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第二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2第一节修辞概述第一节修辞概述一、修辞和修辞学习一、修辞和修辞学习(一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二二)关于修辞学习关于修辞学习 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一)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的基本原则(二二)修辞的基本要求修辞的基本要求三、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一)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二二)修辞与逻辑的关

2、系修辞与逻辑的关系3一、修辞和修辞学习(一)什么是修辞“修辞”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要用一两句话简明概括地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却并不 那么容易。这除去目前对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的看法存在分歧之外,还因为“修辞”这 个词的含义不像“词汇”“语法”等那样单纯。“修辞”一词通常有四种含义: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逻辑、语法和修辞。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为取得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采用某些方式,遵循某些规律

3、。例如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修辞的两大手法,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当 然,修辞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还有待于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4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例如: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上例中的“修辞”(动词)指的就是修辞活动、修辞行为。第三,指修辞现象。第三,指修辞现象。例如:我没有见过这类修辞。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 象。修辞现象是 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果,是修辞活动的最终语言表

4、现形式。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我们要学点语法、修辞。王先生是搞语法的,张先生是搞修辞的。5(二二)关于修辞学习关于修辞学习 修辞能揭示语言的奥秘,学习修辞对语言的表达、理解、评论都大有裨益。善于修辞才善于表达,才能高效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重视语言的表达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论语宪问中有这样的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 里子产润色之。”这表明对修辞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对表达高度负责的精神。正是这样才造 就了一大批千古美誉的雄辩家,文学家,语言艺术家,就连孩子也具有善辩的才能。世说 新 语言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姓杨的“杨”与杨梅的“杨”同音,孔君平以此相戏谑。问得巧妙,既表示了他 的情趣,又不失其身分,还与情景相符。杨氏子答得更艺术,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反证的方式,其理自明,其义深刻,并且很有分寸。现代的例子更多,看看鲁迅手稿,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6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一)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 括为以下三条。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

6、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第三,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第三,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 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7页。,就是构成语境的因素。任何词语

7、、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7(二)修辞的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 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1准确所谓准确,就是选用的词语要确切,分寸合适,轻重恰当;所用的句式也要确切地扣“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表意缜密准确。是什么就是什么,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使人听 了不会误解。

8、2鲜明所谓鲜明,就是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必须含义清晰、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糊其辞。要做到鲜明,选用词语就应避免晦涩,要少用难懂的词语,要少绕弯子。3生动所谓生动,就是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以准确、鲜明为前 提的,不能离开所要表达的内容去片面追求生动。4简练所谓简练,就是指运用语言应力求简洁,做到言语不多而含义丰富。语言简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冗赘,不说废话;二是通过词语的确切选择,使语言增加弦外之音,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8三、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一)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

9、有联系。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性质和作用不同。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要素,它是从表达方 法、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它的作用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研究的对象不同。语音以语音的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如声韵调的构成、配 合等;修辞不直 接以语音本身为研究对象,而是为增强表达效果来研究对语音的运用的,如修辞要 研究双声、叠韵、叠音、谐音、拟声、押韵、儿化、平仄、重音、轻声、停顿、语调、音节、节奏等 问题,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词汇研究词 义的性 质,词的构成,词汇的组成、发展、规范等;修辞则着重研究多义词的关联,同义 词的

10、选用 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以及词语的仿造、词语的创新和词语的活用等。语法研 究词、词组、句子等的结构规律及其类型,它要求把话说得“通”合乎语言习惯;9 另外,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因为一句话首先要求通顺,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即 合乎语法,才能进一步谈得上讲究表达效果好,才能达到修辞的“美”,所以讲究修辞是以 合乎语法为基础的。某些修辞现象可以促进词义的发展,也可以转化为语法规则。比如比喻中喻体表示的意义是 临时的,由于用得多了,久了,理解了,习惯了,比喻表示的意义为喻体获得,并固定下来,成为词的比喻义。“吃馆子”、“写钢笔”等修辞方式,转化为语法,由超常用法转化为 常规用法了。总之

11、,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音、词汇、语法作为语言 的三要素 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修辞则是对语音、词汇、语法诸要 素的综合运用,修辞追求的是理想的表达效果,它要综合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来为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果服务的。因此我们学习中既不能把修辞同语言的三要素混同起来,不能把 修辞看成是语言的第四个要素,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10(二二)修辞与逻辑的关系修辞与逻辑的关系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正确思维总是按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组织的。思维 凭借着语言进行,并且依靠着语言来表达。修辞则是语言的恰当运用,是正确思维的最佳表 达形式。因此,修辞要在

12、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符合逻辑,就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就谈不上修辞,逻辑上有毛病,也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是 修辞的基础,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这里的少年壮如山”,表达的是这里 的少年长得很壮实的思想,用“山”去作比,具体、形象,从修辞从逻辑的角度看,都没有 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句子。如果说“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则与事理不符,即不符逻 辑,尽管用了比喻格,也谈不上什么修辞作用了。修辞和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在一定的语境 中考察话说得好不好。逻辑研究思维的规

13、律,从内容上考察 思维的方法对不对。仍以“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为例,用“芦柴棍”去说明“壮”,与事理不符,话说得不对,这是用逻辑去分析的结果。“芦柴棍”与“壮”没有相似点,不具备比喻的条件,比喻不当,这是用修辞分析的结果。11第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修辞则具有民族特色第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修辞则具有民族特色逻辑学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一样,因而 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所以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日出于东,日落于西”等。正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大体是一致的,故各民族的语言可 以互译,各民族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但是

14、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并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 方 式都一样,例如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深浅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同的 差异。语言差异的分析表明,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独特方式,因此不同语言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难以办到的(科学术语例外)。修辞是为了取得语言运用的 最佳表达效果,对民族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不同民族语言的修辞虽有共通之处,但民族特 色也很鲜明。例如汉语修辞中的对偶,如果是严对,则要求音节相等,虚实相对,平仄交替。第三,有些修辞现象不能机械地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例如“青年人是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这些说法似乎不合情

15、理,不合逻辑,“人”怎 么是“太阳”,“毛竹”怎能“低头”、“弯腰”,但人们一见就明白这是修辞手法。返回12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一、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的先决条件二、词语选择和锤炼的基本方面(一)词语意义的选择和锤炼(二)词语声音的选择和锤炼13第二节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一、词语选择和锤炼的先决条件一、词语选择和锤炼的先决条件 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 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 必

16、须确切地理解词义。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14二、词语选择和锤炼的基本方面(一)词语意义的选择和锤炼1要善于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表示的意义,有同有异,大同小异。由于它们有细微差别,如果善于运用,可 使意思表达得精确、严密,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认为我

17、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感谢,给我奖鼓励的一个。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句话。“奖励”、“鼓励”都有“勉励”的意思。但它们有区别,“奖励”凭藉的是荣誉、物资,“鼓励”凭藉的是语言。从全文看,藤野先生并未给“我”什么荣誉和物资,用“奖励”表示与本意有一定差距。藤野先生对“我”是用语言从思想上 或精神上予以勉励的,因此鲁迅先生在定稿时将初稿中的“奖励”改成了“鼓励”。她的父亲鲁贵约莫四十多岁的祥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 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肿眼皮。他的嘴唇角松弛地垂下来152要注意相关的词在意义方面必须配合得当要注意相关的词在意义方面必须配合得当 人们表情达意是以句子为使用单位的,而句子则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18、,组成句子的各 词语又 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形成能表达基本完整意思的整体。就句中的词语而言,其意义 有的直接相关,有的间接相关,这就有意义配搭问题。词义的配合与修辞效果密切相关,由于在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从不同角度作过分析,这里就 其主要方面作些说明。第一,人、物与其状况的配合。第二,事物与其数量的配合。第三,人、物与其性状等的配合。第四,动作、行为与其关涉的对象的配合。第五,判断与被判断的配合。163褒贬分明褒,是褒奖、赞许的意思;贬,是贬斥、厌恶的意思。含有褒义或贬义的词,能表示 爱憎感 情,体现出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使用得恰当,做到褒贬分明,保持感情色彩的谐调,会收到 良好效果。如:烈

19、士们的尸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 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他们(引者按:指敌人)决心要妄图把这刚刚露出的缺口用士兵们的尸 体堵塞住!例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句话,全文从标题到内容对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给予 了高度 的评价,表示了作者赞许的感情,可是当他们英勇与敌人肉搏而战死以后,描述他们的各种 姿势时,却用了个不含感情的中性词“尸体”,这就与全文在感情色彩方面不谐调。当然用“尸体”并没有错,但不如“遗体”这个表示“所尊敬的人的尸体”色彩那样鲜明。例中 的“尸体”用得合适,指的是死去的敌人,与全文的感情一致。可是表示敌人的意志和

20、愿望 时,用“决心”、“要”这类不含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没有表示出对敌人贬斥的感情色彩。将“决心”、“要”换成“妄图”,态度就明朗了。174风格协调风格协调 风格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素质特征等。风格协调,才能获得 优美和谐的效果。如:“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孔乙己中的一段对话。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孔乙己这个个性鲜明的 旧知识 分子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性格的一部分就是迂腐,要面子,穷困潦倒又 故意显示斯文,平时满口之乎者也。用“窃”代替

21、“偷”恰当地表现了这种个性,与整个人 物的风格十分协调。如果不是出自孔乙己之口或不用一个文言词,是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的。185其他词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除了褒贬色彩、风格色彩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情况。例如: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一清早就担着各种慰 劳品 来送别。一个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这是红军鞋中的一句话,原文用的“一个”,后改为“一位”,表现了尊敬的色 彩,与全文“护军爱民”的色彩相应。白公馆看守所特务所长陆景清和看守长杨 进兴共同 研究着这张可怕的传单:“中国共产党第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这是挺进报中的一句话。一般情

22、况下,为了简略,可用简称,如果为了庄重,就 只能用全称了。挺进报上报道共产党的会议,是庄重严肃的事,所以改为全称了。19(二二)词语声音的选择和锤炼词语声音的选择和锤炼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是通过声音表达的。词语是语音语义结合体,说话、写 文章必 须声情并茂。声音配合得好,说(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也容易。同时,明快的 节奏,优美的旋律,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词语在声音方面的讲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节匀称方块汉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一大有利条件。汉语的词,有单 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它们之间往往可以找到同义关系,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又一有利 条件。人们利用

23、这些有利条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音节,可以获得整齐美、对称美。做到音节匀称,主要是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配三音节词,等等,使并列结构或相应的地方保持平衡或满足语流节拍的要求。202平仄相调平仄是沿用音韵学的术语。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仄声,平声(阴平、阳平)自成一类,叫 平声。平仄调配得当,和谐、悦耳,可以构成音律美。在古代,韵文讲究平仄。到了唐代,人们对平仄的调配总结出一套规律,并形成了固定的格 式,要求相当严格。到了现代,对平仄的要求放宽了,但并不是不讲究,即使是散文,如能 恰当配合,充分利用它来加强语言的音律美,效果也会好得多。如:这个枪法实在惊人,落时如乌龙摆

24、尾,举时像鸾凤朝阳,枪风阵阵,冷气飕飕。这是珍珠赋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能铿锵优美,其中的四个四字格式的短语不仅平 仄交替而且上下粘连。以“-”表平声,以“”表仄声,其平仄如下:乌龙摆尾-鸾凤朝阳-枪风阵阵-冷气飕飕-在同篇文章里,还有: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平仄交错,抑扬有致。213韵脚和谐韵脚是指在不同句子里押韵的那个字,由于通常都在句末,所以叫做韵脚。押韵,让 同一个 韵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这种声音上的重复,使语言和音乐相融合,既传达了 语言的内在情愫,拨动了人们心弦,又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因此,不仅诗歌离不开押韵,就是散文和口语中也喜欢用韵。韵脚和谐可收到较好的表达效

25、果,否则,反而使人感到别扭,甚至出现以词害意的弊病。如:漫漫的长征路上,周总理在马背上指挥,膝盖上办公,点燃的是松明、野蒿、古藤、灯草!野蒿。这是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中的一节。原文中的“劳、剿、草”是韵脚,它们同韵,又在 不同句子的句末,符合押韵条件。但是,在“艰苦的岁月,夜里哪有明灯(笔者按:后改 为“油灯”)照亮呵”一句中已否定了“灯”,而“灯草”虽能“点燃”,却不能“照亮”,因此,以“灯草”为韵脚,不自然了。收进中学语文时,删去了“灯草”,调整了并列各项 的顺序,成了“松明、古藤、野蒿”,三者都能点燃,长征路上容易找到,“蒿”与“劳、剿”押韵,从语音上看,从情景上看都很和谐,而且不露痕迹了

26、。又如(在同一首诗中):224叠音自然相同音节(字)复叠出现叫叠音。有属于构词法的,如“乖乖”“冉冉”“茫茫”;有 属于构 形法的,如“清清楚楚”“实实在在”“说说”;有用词的,如“田田(的叶子)”“油油(的绿意)”“滑滑(的明亮着)”。叠音的恰当运用可突出词语的意义,增强形象性和音乐感。用它描绘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它写景状物,可以烘托气氛,有如 身临其境。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

27、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短短一段话,就有九处叠音。这些叠音,给这幅秀丽朴素、生动形象的画面增添了立 体 感,使人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都获得真切的感受,领略到荷塘月色的神韵。返回23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24第三节 句式的运用和转换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句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同 样的内

28、容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表示基本上相同或 相近意义 的两种或多种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句式,叫做同义句式。所谓句式的运 用和转 换,就是能在一组同义句式中自如的转换,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最恰当的句式来增强表达 效果。词有同义词,短语有同义短语,句式也有同义句式。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就是说,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其表达效果也就有高低之 别,因此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就需要认真地选用不同的句式。锤炼词语叫炼字,推敲句式 叫炼句,可见,句式的选择和运用,跟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一样,都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表 达时,如果句式选择

29、运用得好,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和现象,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增添文章的文采,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25一、长句和短句 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的长短,是以用词的多少和结构的繁简情况来确定的。所 谓 长和短,没法量化,只是相对而言。长句指那些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指 那些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这里所说的结构与一般所说的结构稍有不同。如: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孙子,三个孙女,两个孙媳;还有五 个已经出嫁的姑娘。真是儿孙绕膝,金玉满堂。第一个分句中有五种人作“有”的宾语,由于其间可以从容停顿,应算作短句,不算 长句。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定语、状语多,联合

30、成分多,或某些成分结构复杂,内容 含量大,有精确、严密、细致的修辞效果。如:文艺本应该是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只有少数的先天 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东西”前面有两项并列而成的短语作定语,并列各项都包含有主谓短语,各自的 主语前又都有定语,使表达的意思准确而严密。短句短小精悍,有简洁、明快、有力的修辞效果。句子简短,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所以常用来记述紧急情况,渲染紧张的气氛,表达激烈的情绪。26如果用长句,尽管意思不 变,在气势上,在力量上都会大为逊色。说理,一般多用长句,对话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只用长句或只用短句都是不大可能的,通常是长句和短句兼用,根据表达的需要,各取其利

31、,使语言变化多姿。例如: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 红。最后,当这 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 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 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这段话描绘的是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之一,共用了九个单句(包括复句中的分句),其中两 个长句,七个短句。用灵活的形式,写多变的色彩和光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较好的统一。长句之所以长,或者是由于定语、状语等附加成分太多、太长,或者并列成分太多,或 者结构层次繁复;短句之所以短,就是由于

32、附加成分少而短,结构简单。长句短句各有修辞 作用,因此,既要掌握长句和短句的特点,又要掌握把长句化为短句,把短句化为长句的方 法,做到欲长则长,欲短则短,得心应手。第一,把某些复杂的结构用来修饰、限制其他成分,就成为长句,把这些复杂的结构拆 开,用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为短句。在成形以前,组织句子用这种方法;在成形以 后,长句与短句相互转换也用这种方法。27 这个复句的一个分句是长句,蒙后省去的主语不算都有73个字,是由于“宋宝琦”前68字的定语形成的。如果让这些不同的定语用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短句了。例如:宋宝琦低头坐在床上,两只肌肉饱满的胳膊撑在床边,两眼无聊地瞅 着双脚,他

33、的双 脚穿着白边懒鞋,正互相搓动着。这宋宝琦拒绝接受一切人类文明史上有益的知识和美好的 艺术结晶。张老师望着宋宝琦,只觉得心里的火苗扑腾扑腾往上蹿,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他 的喉头,他几乎要喊出来 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第二,由一个复句形式来充当句子成分就成长句,把充当句子成分的复句形式拆开来 就成短句。例如:听了有个小孩上山放羊,为了好玩儿,高喊“狼来了”,人们急忙上 山打狼,才知道 是小孩撒谎,另一次狼真的来了,那个小孩又高喊“狼来了”,人们还以为是撒谎,结果小 孩被狼吃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个复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是长句,由于宾语是复指短语;而且其中的一部分 是

34、复 句形式,使宾语长而复杂了。如果让复句形式拆开成若干分句,就可使句子变短。28二、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 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摘录的就是整句,它们或者句式相同,或者长短相同,或者有相同的词语。有了 这些因素,可收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效果。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句式不同、长短不同、词语不同)交错运用,这样 的一组句子,叫散句。例如: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

35、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 去。海水,轻轻 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 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散句变化多姿,它的表达效果表现在无拘无束,自然活泼。整句有整句的长处,散句有散句的优点,但是,如果全用整句,会显得单调、呆板,甚 至显得做作;如果全用散句,会影响语言的气势,甚至显得散乱。因此,应扬长避短,根据 内容和上下文的需要将整句和散句配搭使用29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有些动词谓语句中有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 者(即施事 者),这样的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主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主动者

36、(施事)怎么样,让施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使用十分普遍。主动句又有一般主动句和强调性主动句(“把”字句)之别,例如:甲、他吃光了饭。(施事+动词及其他词语+受事)乙、他把饭吃光了。(施事+把+受事+动词及其他词语)甲类是一般主动句,乙类是“把”字句,乙类比甲类的主动意义更浓。被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被动者(受事)怎么样,让受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跟主动句相 比要用得少些,它要求一定的条件,还有它的特殊的修辞效果。组织被动句,常用以下方式:(受事)+(被)+(施事)+(动词及其他词语)甲、饭被 他 吃光了。乙、饭被 吃光了。丙、饭 吃光了。丁、饭他 吃光了。这四种方式都常见,有的受事后要用逗号隔开,如:

37、“饭,他吃光了;菜,他也吃光 了。”甲类是完全被动句,既突出受事“饭”,又用“被”来强调施事“他”,被动意义最浓。乙 类是省略了施事的被动句,但由于使用了“被”表强调,被动意义也较浓。甲、乙两类又可 称为“被”字句,但被动句不都是“被”字句,因为还有丙、丁两类。丙类是既不使用“被”,也不出现施事的被动句,被动意义较淡。丁类是虽不使用“被”,但要出现施事的被动 句,是用主谓谓语句的形式表达的被动意思,在强调受事(大主语“饭”)的同时,也交代 了施事(小主语“他”)。30恰当选用被动句有以下表达效果:第一,使被动者得以突出和强调。如: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例用“战胜”的受事者“难

38、翻的老山界”作陈述对象,突出和强调了“难翻的老山 界”,与文章的主题扣得很紧。第二,使叙述的角度一致,语义连贯,语气流畅。如:我吃过饭后,又被那汉子绑起来,但没有吊上。第三,可以隐去无从说、不必说或不愿说的施事。如: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大小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 而平滑的布。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被抬走了。时间不长,她又被抬回来。她被遗弃了。例中的施动者是谁(什么)?无从说。例中的施动者是谁?不必说,自然是狱吏。例中的施动者不愿说出来,因为有恨,连名字都不愿提。另外,被动句还可表示一定感情色彩,因为“被”具有“遭受”的意思。如“可惜 正月过去,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

39、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这是表示不情愿。“林红被敌人杀害了。”这是表示不幸。“这里的鱼被他惊跑了,钓 不起来了。”这是表示不满意。当然这种色彩要在不情愿、不幸、不满意的情况下才有,否 则没有这样的色彩,如:“他被大家评为省劳模,怎能不高兴!”这是“被”字的感情色彩 义得到扬升的用法。31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对事物做出肯定表述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表述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 和否定 句是兼顾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不能仅凭形式来断定,也不能仅凭意义来断定。例 如: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肯定句)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否定句)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都有否定词语“不”,

40、若仅凭形式来断定,都应归入否定句之 列。但 是,例是对“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肯定表述,说它是什么树,应为肯定句;而例却 是对“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否定表述,说它不是什么树,才是否定句。又如:我知道他是个外国人。(肯定句)我不是不知道他是个外国人。(否定句)这两句从意义上看,都表示肯定的意义,“不是不知道”等同于“知道”,若仅凭意 义来 断定,都应归入肯定句之列。但是,例很明显是一个肯定表述,说“我”怎么样,是肯定 句;而例却显然是一个否定表述形式,说“我不是不”怎么样,应该看作否定句。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说,用肯定形式进行表达的句子就叫肯定句,用否定形式进行表 达的句子就叫否定句;也不能简

41、单地说,表达肯定意义的句子就叫肯定句,表达否定意义的 句子就叫否定句。同样,正像不是所有带疑问词的句子都是疑问句(例如“我不知道他为什 么没来”)一样,也不是所有带否定词的句子都是否定句(例如例),肯定句和否定句是 不能仅从有无否定词来区分的。32五、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从修辞角废看,主要是同义的平行形式的选用。除讲到的 几种以外,就自己的经验,试再列出两种,并举例说明其修辞效果。附录其他常见的可转换句式 现代汉语中的可转换句式远不止前面介绍的那些,就是常见的可转换句式也未能一一 列举,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些,仅供参考。参考了林兴仁的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北 京出版社)一书。1关联句与意合句复句内部各分句

42、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可以借助关联词语,称为“关联 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称为“意合句”。关联句结构严谨,意合句简洁明快。2主语在前句与主语在后句汉语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 为了突出强调谓语或者如实地反映说话时急促的情况,也可以谓语在前主语在后。例如:同学们努力吧!(主语在前句)努力吧,同学们!(主语在后句:为了突出强调谓语)你怎么啦?(主语在前句)怎么啦,你?(主语在后句:为了如实地反映说话时急促的情况)3定语在前句与定语在后句汉语的定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33 4状语在前句与状语在后句汉

43、语的状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状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状语放在中心语之后。例如:他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很远。(状语在前句)他走出了很远,不知不觉地。(状语在后句)5偏句在前句与偏句在后句有些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偏正关系,在次序上 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因为表达上的需要也可以正句在前,偏句在后。例如: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 里是伟大的。(偏句在前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偏句 在后句)6汉语句式与欧化句式同样一个意思,有时受语言环境的 制约或者因为表达的需要,可

44、以用欧化句式来表达。例如:他连几十年以前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汉语句式)他清楚地记得即使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情。(欧化句式)导游告诉外宾,前面有个人工湖。(汉语句式)外宾们被告知前面有个人工湖。(欧化句式)347详叙句与详略呼应句一般的叙述句称为详叙句,如果先 将其主干部分略说,然后再在 其关键词语之前增添附加成分,构成详说缀于略说之后,与略说的主干遥相呼应,这样的句 式称为详略呼应句。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句式,既可以增强语气,又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人们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详叙句)人们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详略呼应句)8分述句与综说句分述是把几个并列

45、成分拆开,由句中一 个相同的成分分开来叙述;综 说是把几个并列成分联在一起,由句中一个相同的成分综合成句。分述句的修辞效果是反复 渲染,感情充沛;综说句的修辞效果是简明扼要,简洁流畅。例如:江玫并不追究路为什么会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 齐虹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苏东坡和李商隐,谈着济慈和勃朗宁。(分述句)9并提分承句与非并提分承句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前面 并列地提起若干个并列成分,后面按照前面提起的顺序分别加以补充或说明,前后关系逐项承接,一丝不乱,这种表达方 式称为并提分承句。35 在1958年,我国的钢、煤、发电量和棉纱已经分别跃居世界第七位、第三位、第十四 位和第

46、二位了。(并提分承句:多提多承)在1958年,我国的钢已经跃居世界第七位,煤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已经跃居 世界第十四位,棉纱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了。(非并提分承句)10多项交错句与单项不交错句多项交错句是一种前后各 有多项并列关f挡蚁嗷?存在着交错关系的特殊句式,其前后的多项并列关系通过中间的联结项实现交错关系。例如:主动地A、灵活地B、有计划地C执行O防御中的进攻战,a持久中的速决战,bSX(BZZ(Q内线 作战中的外线作战ZZ)。cSX)(多项交错句)这个句子的内在多项交错关系可以表示为:、中的任何一个成分,都可以通过与、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发生联系,构成多项交错的意义关系。如果将其转换为

47、单项不交错句,则为:主动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主动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主动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 外线作战,灵活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灵活地执行持久中 的速决战,灵活地执行内线作战 中的外线作战,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有计划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有计划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返回36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夸张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一)对偶(二)对比(三)衬托(四)排比(五)层递(六)反复(七)设问(八)反问三、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几种辞格(一)双关(二)反语(三)拈连(四)仿词(五)移就(六)通感(七)顶针(八)回环(九)婉曲(十)引

48、用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一)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兼用(三)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辞格的混用37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最为引人注目,但是以为修辞格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其 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 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 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

49、,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 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 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 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 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38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 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 置类、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 形象类、强调类

50、、气势类、含蓄类的。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 言 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 重视。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 类,修辞 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 辞格八种,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 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 丝万缕 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

51、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 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 的印象。但就总体而言,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 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 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 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9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一)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用跟它有相似点的 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

52、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 体 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第一,它们 必须是有必须是有 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这两个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试比较下列各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几门基础课还得了高分,像现代汉语和

53、文学理论等。例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 们在形 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这是比喻。例虽有 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 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 较。例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40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 表达效果。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54、。1明喻 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本体、喻 体、比喻词 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 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格式。这 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 现,它们之 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 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

55、词,也可不用。例如: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祖国,我的母亲!41 3借喻 借喻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如:B13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B14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B15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例B13用“马蜂窝”比喻不好招惹的人和事,例B14用“大疙瘩”比喻怨气,例B15用“三座大山”比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明喻、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使用形式的变换,人们又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进一步分类,就有了各具特色的下属类型(“缩喻”“回喻”请参见同本教材

56、配套 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和教学说明第673页)。如:B16雨是最常见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17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 全 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 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 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42B18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 是东方 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

57、大纛,也是 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一类比喻,一个本体连用几个喻体去作比,叫博喻。例B16用了 比喻词“像”,格式为“甲 像乙,像丙,像丁”应当属于明喻。例B17和例B18用了比喻词“是”,格式为“甲是乙,是丙,是丁”的格式,则应当属于暗喻。B19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 是复指关系,叫等喻。B20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汽锤起落的 铿锵就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B21正如用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 单词,组成丰富的

58、语言,蛋白质是由20个“氨基酸”通过不同种类的排列组成的。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是)本体”或“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叫倒喻。B22对,宋寨主轻轻咳嗽一声,比我马二栓打个炸雷还响。B23我们四川人还有的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胜过(或不如)喻体”,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加 似比较,强化本体的特征,叫强喻。B24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蕊。43这类比喻的喻体后一个由前一个引出,一层套一层,叫套喻。B25“得啦,我决不要把你们变成红焖牛肉。你们不必变成红焖牛 肉。”上

59、面那个长官带笑说。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不是(不变成、不成为)喻体”,强调本体和喻体 的相异点,叫反 喻。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 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相异点的前提,也是反喻赖以存在的依据。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上述各例都 比直接描述、说明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又如:说“骄阳似火”、“好风如水”,虽已有“骄”修饰“阳”,有“好”修饰“风”,却待有了“似火”“如水”,才把“骄阳”、“好风”给人的感觉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出来。从表达作用看,要比原来的说法更具体形象,也更易于 为人们接受。有的比喻还给人以无穷余味。但

60、是,用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通俗易懂。比喻的修辞效果之一是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这就要求喻体浅 显易懂。比较下面的句子:B2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B27这篇文章的结构像神经网那样严密。“希望”所表示的是抽象的概念,它的有无,其道理说出来也深奥,例B26把它 比作路,人 们熟悉,道理也就懂了,还可从中得到启发。例B27则相反,“神经网”一般人不熟悉,成了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了。44 第二,要注意感情色彩。什么样的本体用什么样的喻体,往往与从事修辞活动的人的感 情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例如

61、:B28她(指水潭)又不杂些儿沉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 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B29运动健儿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活跃在运动场上。例B28中“一块温润的碧玉”,人见人爱,用来表示赞赏的感情,恰到好处。例 B29中“热锅上的蚂蚁”是焦躁不安的意思,与生龙活虎的运动员,形似而神非。第三,要注意贴切。贴切,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相似点、环境、对象等。比较下例:B3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 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 起,形成一座富士山。B31田里的野草夹杂在禾苗中间,就像一个个敌人混杂在群

62、众中间一样,清除时是要费 一番周折的。例B30把“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比喻为一座富士 山,在“高”上相似,同时,这是“清国留学生”的特征,地点处在日本,从相似点、对象、环境等方 面看都相当贴切,如果换成另外的对象、时代、环境,这样作比就不算贴切了。例B31 野草 夹杂在禾苗中间与敌人混杂在群众中间没有相似点,没有构成比喻的基础,其他方面更谈不 上了。即使它们有某些相似,仍属不伦不类。45(二)比拟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 比拟。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

63、类。1拟人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格化。例如 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农民要把土变金,幸福日子长又长。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 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 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以上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又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拟物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

64、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以上两例是把人拟作物。46B11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 子。以上两例是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由于比拟是用拟体的属性去表现本体,使本体临时获得拟体的属性,因此爱憎的感情得 以鲜明地表示,气氛得以有力地渲染,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使语言真切、生动、形象、新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说“高山”只好“低头”,例的“绿”成了可以拥抱 的东西了,例说“云雾”在那里“悄悄地挤”,例说“鸟儿”也会“呼朋引伴

65、”,会“卖弄”,会“唱”,例说“油蛉”能够“唱”,“蟋蟀”能“弹琴”,例的“蟋蟀”,又会“哭”,例说“杨柳”也“惊疑不定”,“等着”,把这些生物或非生物当作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增加了感染力;例说“宏儿”会“飞”,例说“人”有“尾巴”,例 的“钱”可以“下钱”,例B11的“失败”可以“接起来”“焊上去”,增加了语言 的诙谐的情趣,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本体不具有拟体的属性,而又把它当作拟体来表现,这不是一种平实的表现手法,弄得不好会显得矫揉造作。试看47第二,要贴切自然。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当作乙写的,联想的基础是某些相似点,不具 备这个基础

66、,又把甲当作乙来写,就别扭。试看下例:B13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军民一心,并肩作战,就连那些蒲公英 也雄赳赳地站立在山头上,风吹雨打,从无怨言。说蒲公英“雄赳赳地站立在山头上”,“从无怨言”,是把蒲公英人格化了。但蒲公 英体态纤细弱小,不管怎么也不会联想到“雄赳赳”这种威武雄壮的形象上去。比拟与比喻有共通之处,都是两事物相比或人与事物相比。文心雕龙比兴:“夫 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意思是说,比喻的 体例很多,用来相比的方面没有一致的规定。有的从声音方面借喻,有的从形貌方面取譬,有的从心理方面模拟,有的从事物方面类比)其中既有比喻,又有比拟。有把比喻叫比拟 的,如“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是诗人玉屑诚斋论比拟的例子。也有把比拟叫做 比喻的,如艾青和诗歌爱好者谈诗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这只能是比拟。从比喻、比拟混称的情况看,这两个辞格有十分密 切的联系。但是,自从修辞学发凡出版以来,人们都把比喻、比拟分为两个辞格,它们之间是有着 明显差别的。48但是,比喻和比拟毕竟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主要表现 在: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