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0574276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PT 页数:784 大小:8.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4页
《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4页
《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4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整套教学课件(7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本章学习要点:掌握管理、效率与效益、管理职能等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及方法掌握管理学的性质特点认识管理学的价值1.1 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广义的名词,考察角度不同,人们对管理含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1)赫伯特西蒙等认为:“管理就是决策”。2)孔茨的定义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3)法约尔等人则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唐纳利等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5)布恩和克茨认为:“管理就是使用

2、人力及其他资源去实现目标。”6)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目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投入资源达到目标管理的七重含义 1)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3)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并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4)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5)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运行的效率和

3、效果;6)是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7)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1.1.2管理的要素 1、管理主体 2、管理客体 3、管理目标 4、管理职能 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组织中的管理主体由两类人构成:(1)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2)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在成为管理主体的同时,又是前者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即受前者领导和控制

4、,从而执行前者分解的组织目标和任务。既是管理活动的发出者,又是管理活动的收受者。其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管理的客体可以分成2类:1)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均是管理的客体,他们执行组织分配给予的工作任务,遵守一定的运行规则进行工作。2)组织中的其他资源。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信息、关系资源等,这些资源均是管理的客体,都是管理的收受者,它们在管理的作用下经过特定的技术转换过程就成为组织的产出物。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凡是管理活动都必然有目标,尽管各种管理活动的主体不同、客体不同、

5、内容不同、范围不同,甚至具体的目标也有很大差别,但都不会没有目标,否则,就不成为管理活动。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具体目标。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样的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1计划 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择和具体安排。计划涵盖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了计划,其他管理职能就无法行使。有效的计划不仅为组织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统一组织的思想,同时也为组织制定行动步骤提供了衡量的基点。2组织 组织

6、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完成下述职能:设计组织,包括设计组织结构、部门与岗位设置及其相互联系;人员配备,即根据各种岗位从事活动的需要,解决好人员选聘、考核和培训问题,确保将合适的人选安置在各级组织机构相应的工作岗位上;组织运行,根据业务活动与环境的变化,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处理好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并研究和实施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3领导 领导是指在组织确立之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与艺术。有效的领导工作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指挥、协调、监督、相互沟通

7、以及对员工的激励等必不可少的作用。4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对其发展过程不断地调整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效和适当的控制,管理控制尤其必不可少。管理控制的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在于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限制偏差的累积,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兑现,或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1.2 管理的性质 围绕管理职能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有其独特的品性。1、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3、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产生于共同劳动,并在社会

8、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管理是社会协作过程本身的要求,共同劳动和协作规模越大,管理就越显重要。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各种社会和经济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管理科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手段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这一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所以可以称其为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人类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管理就含有鲜明的阶级性。管理的社会

9、属性要回答:管理权属于谁、管理目的是什么、管理的方式是什么,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管理目的、权力归属及方式等问题。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管理工作从来就是为生产资料占有者(统治阶级)服务的,也可以说它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历来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制度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生 产 过 程 生 产 力 生产关系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的一般职能管理的特殊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1)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共同劳动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如

10、果忽视生产关系,就难以提高管理效率;(2)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知识和能力。只懂业务技术或只善于处理社会关系的管理者,都难以全面而顺利地完成组织目标;(3)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即不仅要学习国外的生产力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而且也要在正确认识国外有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是一门科学。主要表现在它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手段与方法,对从事任何管理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管理作为进行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它的科

11、学性同社会生产的规律性紧密相连,社会生产的规律性要求管理具有科学性。管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利用系统的管理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研究和探索人们如何有组织地、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从中揭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3)管理在总结和概括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管理实践的结果验证和丰富理论本身。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 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反映了此特点。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任何管理理论并不能为所有的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

12、工作者只有根据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密切结合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运用自身的才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果。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千差万别,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一个组织正常的运转需要有两类活动,即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它们共存于同一组织中,确保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1)作业工作是指在组织中专门从事某项具体生产业务活动和专门技术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工作,他们大多位于一线,直接从事生产与技术工作。(2)管理工作则是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去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任务。(3)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虽

13、然是相对独立的不同性质的工作,但这不意味着管理工作者不能去从事作业工作。管理的意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和技术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只车轮(3)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验证了管理的必要性1.3 管理学原理及方法 1.3.1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权变原理效益原理 信息原理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而言,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和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都是系统构成的基本条件。要素:构成系统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所构成的基本单位,

14、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各种级别的系统。结构:系统内部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秩序、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功能:系统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具有的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活动: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完成的。信息:系统中被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表现为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存在的方式或运行状态的表述和这种表述的传播。环境:处在系统边界之外、和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所有影响系统功能的各种因素之和。系统原理 1)管理工作必须有统筹兼顾的全局性,把整体目标优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15、;2)必须力求各管理局部的良好分工与协作,使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以求管理全局的最佳效能;必须对人、财、物、事等各要素科学组织、调节和运用;3)搞好企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使管理系统自身的调节与社会大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持顺应同步的态势;4)强调管理工作的时限性。系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管理工作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当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不断调整。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素,从而也是首要的因素;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从管理思想发展史看出,对人的认识经历了若干阶段:工具人经济人自

16、我实现人社会人复杂人人本原理 1)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地认识人、尊重人、依靠人,要坚决抛弃传统管理中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错误观念;2)管理者应重视满足广大职工的合理需要;3)强调管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企业内外环境。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职责明确,才能对组织中每一个员工工作业绩做出正确的考核和评价,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和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1)在管理工作中,要强调职责、权限、利益和能力的协调和统一 责任原理的核心是职责,必须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上有明确的规定

17、,并通过相应的条例、规程等形式表现出来。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就要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并通过相应的利益来体现人们完成职责、创造业绩的补偿,即责、权、利的一致性。责任原理 (2)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奖惩要分明,注意公正和及时对人的奖惩是对某工作职责及其业绩客观与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工作动机的激发。对人的奖惩是对某工作职责及其业绩客观与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工作动机的激发。奖惩要以科学准确的考核为前提,使人产生公平感。奖惩工作要及时,立竿见影,对强化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奖励和惩罚对管理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惩罚可能招致人们的挫折感,处理不当会

18、出现消极行为等负面效应,因此应更多地强调奖励等正强化的方法,辅助以惩罚等手段,形成科学和规范的奖惩制度与方法。权变原理 管理的权变原理,是指在组织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因人、事、时、地而权宜应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1)管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一般情况下,前者构成因变数,后者为自变数,但这种函数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更准确的解释应为“如果就应(If-Then)”的关系,即“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就应”采取与之相适应并能有效解决所针对的管理问题的工作对策。权变原理 2)权变管理理论以系统观点为基础,视组织为由若干子

19、系统有机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一劳永逸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效益原理 对效益不断的追求是管理活动永恒的主题。任何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和获取效益。所谓效益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动总数)经济效益=社会劳动消耗及占用的总量 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产生有益作用的产品或劳务总量)社会效益=社会劳动消耗及占用的总量效益原理 (1)正确处理组织管理工作中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成

20、果的数量,它体现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效果是指经过投入转换所得到的有用成果,它体现了对组织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情况。效益是指生产成品中,为社会所接受的成果。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之间,既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在管理活动中,有效率、有效果而无效益的情况大量存在。(2)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正确的效益观。信息原理 信息泛指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图表、信号等一切有价值的情况和资料,人们能够获得并认识它们,就意味着在该领域中,对事物了解不定性的减少和消除。一个现代管理系统,通常有人员流、物流和信息流三种并存的运动。人员流与物流的运动状态,则取决于信息流的运动是否健康和畅通。由于信息在管理系统中

21、是双向流动,因而具有反馈作用,信息流决定管理机体运动是否正确、敏捷。正确而完备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重大和关键信息的收集和运用,甚至关系到管理事业的成败和兴衰。信息原理 1)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是要建立十分发达的信息渠道,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的检索、处理加工和转换。进一步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息,最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各级管理者实现科学决策。2)要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整理和运用,力求达到全面、及时、准确、可靠。除了运用高科技手段外,还要有完备合理的组织结构系统,确保信息的筛选、分

22、析评估、取舍,以及在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指挥和控制工作中及时与正确的运用。1.3.2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为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达成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有目的作用的方式、手段、办法、措施、途径的总和。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 (自组织分析方法)归纳法 试验法 演绎法1.4 管理学性质及对象1.4.1 管理学的性质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具有社会科学属性,而且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其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从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

23、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其次,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1.4.2管理学特点 1、一般性 2、综合性 3、模糊性 4、实践性 一般性 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既然是一般原理,它适用于一切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都是为了实现本单位的既定目标,都需要完成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协调各种关系。在特殊性中孕育着共性,需要用管理学中共同普遍的原理和方法去指导。综合性 鉴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它涉及许多学科方面的业务和知识。概括起来有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

24、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工艺学、教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近20个学科。因此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它要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综合利用上述多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模糊性 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性的一面,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复杂因素,使它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很难完全定量化,也难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出绝对理想的最优管理方案,管理科学在整体上重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追求满意决策。就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门不十分精确的科学。要求人们认识管理活动的特点,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管理的艺术性一面。因地、因时

25、、因人制宜地创造适合自身组织的管理经验。实践性 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有用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学习管理学应该全面结合国内外典型的案例分析,并且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验证是否真正掌握了管理学的本质和精髓。1.4.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学的广义研究对象 (1)生产力方面 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即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合理配置组织中的各项资源,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2)生产关系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26、,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3)上层建筑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哲学、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管理学的狭义研究对象 (1)管理原理 (2)管理功能或职能 (3)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 (4)管理者 (5)管理历史1.5 管理学科体系结构1.5.1 管理体系 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应当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它包括管理者层次维、管理领域维和管理过程维。1、管理者层次维 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的组织必须分层次地进行管理。(1)高层管理 (2)中层管理

27、 (3)基层管理高层管理 高层管理又称为战略管理,其管理人员主要是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如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等。该层次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战略(如25年),组织和安排战略规划的实施,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完成组织的各项任务,进行组织与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沟通,控制战略规划的执行效果等。高层管理除了关心组织的总体发展外,还要考虑其中各个领域的发展战略,如企业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人才战略和财务战略等。中层管理 中层管理又称为战术管理,其管理人员是组织的中层领导者。例如,企业的分公司经理、产品系列主管、项目主管、分区经理、部门主管、工厂主管、首席人力

28、资源官、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等。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高层管理的要求,制定本部门较短期的行动计划(如6个月2年),组织力量实施该计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层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又要兼顾部门的局部利益和短期目标;既要考虑本部门基层管理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联。基层管理 基层管理又称为低层管理、底层管理或作业管理,其管理人员是组织的基层领导者,如企业的作业单元主管、基层业务主管、广告组经理、营销点经理、营业部主任、班组长、工段长、工头、领班、监管人员等。基层管理需对中层管理的目标和计划作进步分解,使其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29、,并制定出单项的短期作业计划(如1 1周6 6个月),然后进入实质性的执行阶段,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直接监督、调整和控制,以便最终实现高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是末瑞管理层,它决定着最终执行效果的优劣,因此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2、管理领域维 管理的领域维是对组织的不同业务或职能范围的划分,因此它又称作管理范围维、管理业务维或管理领域职能维等。管理领域维一般分为业务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管理领域通常和组织的职能或业务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每一个管理领域一般都有各自的战略管理问题、战术管理问题和作业管理问题。各管理领域在不同层次中的管理问题举例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作业管理市场

30、营销管市场营销管理理长远市场规划,新产品长远市场规划,新产品或新市场规划,顾客服或新市场规划,顾客服务战略模型务战略模型年度市场研究和预测,年度市场研究和预测,销售计划,新产品计划,销售计划,新产品计划,分销渠道计划,广告和分销渠道计划,广告和促销计划,价格策略等促销计划,价格策略等销售力量的组织与分配,销售力量的组织与分配,销售订单、发票、顾客销售订单、发票、顾客服务等管理,预算和成服务等管理,预算和成本控制,广告和促销效本控制,广告和促销效果分析等果分析等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规模、市场能力和生产规模、市场能力和市场技术的长远发展规市场技术的长远发展规划;大型生产线的引进,划;大型生产线的引

31、进,基建与改造项目,纵向基建与改造项目,纵向一体化等重大决策一体化等重大决策年度市场计划:品种、年度市场计划:品种、数量、质量及其结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能源、设备等辅助计划能源、设备等辅助计划市场作业计划和物料需市场作业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劳动组求计划的制定;劳动组织管理,现场管理,生织管理,现场管理,生产进度控制;质量管理、产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库存管理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管理5年内组织人力资源的专年内组织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的调整目龄结构等方面的调整目标,人才引进、培养和标,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战略对策等使用的战略对策等年

32、度人才招聘计划,包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包括人数、类别和要求等;括人数、类别和要求等;12年的人才培训计划;年的人才培训计划;员工业绩考核和奖励的员工业绩考核和奖励的制度和实施方案制度和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管理按月的分人力资源管理按月的分解计划,招聘、培训、解计划,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详细计划,考核、奖惩等详细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工作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所需的大笔资战略规划所需的大笔资金的筹措:数量、类型金的筹措:数量、类型和方式等;资金使用的和方式等;资金使用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利润和财务收支平衡等利润和财务收支

33、平衡等方面的年度计划方面的年度计划资金筹措、回收、使用,资金筹措、回收、使用,纳税和分配等日常管理;纳税和分配等日常管理;财务分析、核算、监督财务分析、核算、监督和控制等和控制等3、管理过程维 从各类组织、各类业务领域以及各管理层次的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抽象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基本的管理程式,如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和控制等,这些管理内容称为管理的过程职能。关于管理过程职能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任何组织、任何管理领域、任何管理层次都是存在的,且基本上相通。三维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形成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作业管理计划计划5年内市场规模和产品结构年内市场规模和产品结构的

34、战略规划的战略规划年度基本市场计划和辅助年度基本市场计划和辅助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调度计划计划和车间调度计划组织组织生产组织的总体设计,分生产组织的总体设计,分厂设置,各分厂厂长任命厂设置,各分厂厂长任命等等各分厂内部的机构设置,各分厂内部的机构设置,如车间、生产科、物料科如车间、生产科、物料科和质检科等和质检科等各车间、科室内部的机构各车间、科室内部的机构设置,如生产线、班组、设置,如生产线、班组、工段等,人员安排,岗位工段等,人员安排,岗位职责的建立等职责的建立等领导领导公司领导协调各分厂之间公司领导协调各分厂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关

35、系,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厂长的积极性等调动厂长的积极性等分厂领导协调各车间、科分厂领导协调各车间、科室的工作,调动基层干部室的工作,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等的积极性等车间和科室领导协调生产车间和科室领导协调生产过程中的人力、原材料、过程中的人力、原材料、设备、时间等资源,使生设备、时间等资源,使生产过程有序地进行产过程有序地进行控制控制检查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检查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质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质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生产问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生产问题题检查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检查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需

36、求计划等方面的执行情需求计划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解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解决生产作业问题决生产作业问题1.5.2 管理学科的体系管理学的基础科学主要有3类:(1)在社会科学方面 (2)在自然科学方面 (3)在技术科学方面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在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就出现了各种管理门类,如国民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商业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管理和科技管理等。从这些管理门类中可以抽象出一些相通的和具有共性的管理学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组织管理、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管理控制、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作业管理等。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本章

37、学习要点: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演进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背景掌握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掌握现代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2.1 中国管理思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了许多管理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1)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以孔子、老子、庄子、管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为代表的儒、道、墨、法、商等思想;(2)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以林则徐、张之洞、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改革派、洋务派、改良派、民主派等思想;(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现当代管理思想。2.1.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3、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其贡献 中国古代的

38、管理实践1、我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治国学、治生学)2、中国有许多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3、中国古代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建筑和艺术,都是产品质量和工艺管理上的杰作。中国古代主要管理思想及其贡献儒儒道道 释释 法家法家阴阳家阴阳家纵横家纵横家兵家兵家 墨家墨家 商家商家 农家农家儒家思想1)民本思想。强调管理活动要“以民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提倡“德治”和“仁政”。2)中庸。中庸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础,本意是讲对事不偏不倚、折中和调和。3)人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和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协调与和睦,而

39、不是无原则的苟同与同流合污。4)义利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价值取向应是先义后利,先人后己,而对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应是先利后义。5)教育观。“为政在人”,管理者要注意选才和育才。“学而优则仕”,即学习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成为人才,才有可能为事业做出贡献。道家的管理思想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老子及其道家则把“无为”看作管理的最高原则,并把它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2)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老子的“以弱胜强”思想包括以下内容:“哀者胜”以弱胜强的前提条件;“以正治国”以弱胜强的基础;“后动制敌”以弱胜强的实现。3)善于的用人思想。“知人者智”,即认识人才,发现人才,

40、才称得上有智慧。墨家的管理思想 1)管理目标民富治国。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目标是政治清明,法纪井然,国富民众,民富国治。把富国和消除民困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做努力的目标。2)人际关系兼相爱,交相利。所谓“兼相爱”,即是长幼贵贱皆爱;所谓“交相利”,就是利人才能利己,利人也是为了利己。3)用人之道尚贤。主张用人唯贤,“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是“为政之本”。4)行政管理尚同。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5)消费原则节用。法家的管理思想 主张“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

41、“富国以农”的经济管理思想,“用人唯贤”的人事管理思想。以法律高于一切为主旨,提倡愚民政策,强调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肃无情、激烈强制的手段,以奖惩的强制性来求得公平并以此实现其最高的社会理想。主张使用客观的、具体的、强制的法律,通过铁面无私的奖罚制度,进一步强化司法的威严和检查的力量,以期确保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位置上都必须达到最高的和最大限度的工作效率,同时对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是消极怠工、腐败浪费等现象进行最严厉的惩罚。商家的管理思想 根据古代岁星纪年法和五行思想,认为天时的好坏与农业的丰歉,是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周期,每一周期为十二年,周期开始的第一年总是大丰收,其后两年“衰恶”,第四年旱,再后两

42、年小丰收,第七年又是大丰收,而后两年又“衰恶”,第十年大旱,继而又是两年小丰收,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在此基础上,白圭提出经商贸易致富的“治生之术”。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依据对年岁丰歉的预测,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用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下年的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若当年丰收,来年大旱,今年就大量收购粮食,屯积货物。想让粮价增长,就专买下等谷物;想让成色提高,就专买下等谷物。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经常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白圭虽为富商,但生活俭朴,摒弃嗜欲,节省穿戴,与他的奴仆们同甘共苦。白圭经商速

43、战速决,不误时机,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智、勇、仁、强。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如果智能不能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会守业,无资格去谈论经商之术了。商家的管理思想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商家的管理思想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44、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孙子兵法 孙子首先在开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何“察”?他提出了非经五事不可,这五事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天是客观的形势;地是所处的各种条件;将是领导人物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提出了一个决策者的素质是军事制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法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只要知道五事就能取得胜利,开宗明义地将战争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规律提到了决策者的面前。“兵者,诡道也”,这就把战争的核心提了出来。并提出了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45、用计谋取胜。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颠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美人计 空城计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1、入世精神 2、伦理中心3、重利轻义 4、中庸之道5、重视名节 6、勤俭节约7、廉洁意识 8、家庭观念9、认人惟贤 10、辨证思维入世精神 入世精神是指积极地关心社会实践现实的人生态度。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要求将内在的修养外

46、化为积极的事功;道家文化的实质注重集聚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后争先”的目的,以“不争”为争的手段,“无为”的背后是“无不为”;法家文化则鼓励耕战、富国强兵、厉行法治、德刑并用,强调积极地治理社会,大胆地追求功利,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伦理中心 中国古代社会,在意识形态上是一个以伦理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中心主义的传统,重视维系人际关系的伦理纽带,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人们把自己看作家庭、社会的一员,并且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责任;把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较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爱国主义和民族的整体感有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它才成为

47、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支柱。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它提倡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克己”,“寡欲”,“见利思义,义而后取”,鄙弃“嗟来之食”,不取“不义之财”。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消极一面。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与重义轻利共生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即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重视生产,轻视营销,否定物质激励,搞精神万能的惟意志论。中庸之道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之道有两重性,一方面以“中和”为最高原则,忽视对立面的斗争,主张维持现状,否定变革,这在本质上是反辩证法的;而另一方面,它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又有辩证法的因素。因此,对中庸之道不能做

48、简单的否定或肯定。重视名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名节,重视精神需要的满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把民族、国家的尊严和荣辱,个人的人格、信念和操守,看得重于一切。这种思想,凝铸成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这种民族精神,常表现为珍视荣誉、崇尚气节、讲求廉耻、高度自尊。在危难的关头,就表现为崇高的气节。廉洁意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把官吏划分为清官与贪官,颂扬廉洁公正的清官,贬斥腐败昏庸的贪官。这种廉洁意识融进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家庭观念 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相反,我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是家庭观念。子从

49、父,妻从夫,兄弟友爱,姐妹互助,这种家庭观念既包含有整体感、骨肉情,又包含有家长意识和服从意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础,家庭观念推而广之,渗透到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任人惟贤 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用人路线“任人惟亲”和“任人惟贤”。从总体上看,大凡有成就的英明君主及其谋士,总是倡导“任人惟贤”路线的。韩非子中提出“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拔于卒伍”,主张任用有实践经验和成绩突出的人才。辩证思维 在几千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过程中,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深刻启示,逐渐形成了朴素的辩证思想方法,这在老子、孙子兵法等典籍中有集中的表现。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

50、,以静待噪的后发制人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欲擒故纵方法。2.1.2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背景:进入近代时期,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科学管理思想逐渐融合,这是在近代社会性质转变、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近代民主政治演进的宏观氛围下完成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又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经济侵略也不断深入,满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和代理人。同时,西方列强的政治与经济入侵也带来了商品经济发展

51、的宏观氛围。这种氛围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与自然经济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迫使清朝政府改变排外态度,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的两个轴心是:军事自强和经济求富。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经济之道后,其民主政治之道也渗透到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接着,从袁世凯称帝复辟,到解放战争胜利,中国一直处于党争和战乱之中。近代前期中国管理思想的转变过程,也是一些先进人士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过程。林则徐、魏源是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思想先驱,他们作了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的最初尝试;洋务派代表人物李

52、鸿章、张之洞提出以“自强”“求富”为管理口标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推出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改革措施;孙中山、廖仲恺提出以“三民主义”为特征的政治管理思想。近代后期主要是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并形成了企业家群体。这些经营管理者们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使中国的传统经营思想与之融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穆藕初、荣宗敬、荣德生、刘鸿生和卢作孚等。林则徐的管理思想1、贸易管理思想 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力主禁烟。同时,又认为一般贸易的进行有助于国家收入,增加国防经费,“制炮造船”。他从交换价值的角度认为对

53、外贸易是有益的。2、货币管理思想 从国内货币流通和币材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自铸银币、行使钱票和开采银矿的主张。铸银币。银铸币比银块使用方便,由政府的造币机构自铸银币以代替洋钱。其次,行使钱票。钱票的流通可以弥补现金的不足,有利无害,可以减轻银荒。第三,开采银矿。鉴于开矿所需资本大,不是个别商人独立所能担任,提出“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的主张,官府发动,商民经营。魏源的管理思想 首先,“帅夷长技”的近代工业管理思想。魏源提出要移植西方新式工业,使“西洋之长技,尽成中国之长技。”明确提出借助外国技术人才传授以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其次,“贸易差额”的经济管理思想。魏源主张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进行国际

54、贸易,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论述了外贸的益处。还论述了禁止鸦片,清除“银荒”,使中国的进口货总值小于出口货总值的“贸易差额”理论。李鸿章的管理思想1、自强求富的管理思想 把办洋务首先从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做起,以求自强。他将制造船炮、修筑铁路、公派留学等都视为“自强根本”,这是洋务派“自强”思想的根本特点。后来,经过实践检验,他认识到只靠发展军事工业还不能达到“自强”的目的,要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先富而后强,强调“强与富相因”,强以富为墓础,富以强为目的。2、官督商办的管理思想 在创办和经营新式民用企业时,主张“以官护商”。强调,对私人投资企业听其自办,盈亏自负,政府不加干涉,只是“官为扶持”

55、“以助商力之不足”。所谓“官督商办”,就是商人出资,政府派员管理。张之洞的管理思想 提出“中体西用”论。“旧学为体”,就是用封建的“圣道”作为统治人民的根本;“新学为用”,就是学一些西方技术为我所用。还提出了利权分离的管理思想。在对待清政权和资产阶级(商民)的关系方面,提倡权利分离,即允许商民求利,但坚决反对其政治要求,并以官督商办的形式控制民族资本。康有为的管理思想 在全面变法中,必以政治改革为根本,在政治改革中,又必以君主立宪为根本。提出“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铸银、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邮政六项纲领,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四项纲领。孙中山

56、的管理思想 提出以民生主义为特征的经济管理思想。他为宏观经济管理所制定的目标是,同时注意“贫”和“不均”两个方面的问题,把解决贫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主张倾向于国家干涉主义。其基本措施:一是土地国有,私人占有的土地可自行经营;二是国家对实业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指导;三是国家对民营实业依法加以保护和扶持;四是对外实行开放主义,反对闭关锁国。穆藕初的管理思想 穆藕初,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赴美留学获农学学士和企业管理学硕士学,1914年学成回国。先后创办了德大、厚生、豫丰三大纱厂以及上海纱布交易所、商品陈列所、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中国劝工银行等。他第一个将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介绍到中国,形成了独具

57、特色的企业管理风格,获得了巨大成功,被时人称为“中国四大棉纱巨子”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新兴商人派”代表之一。穆藕初的管理思想1、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之引进 在留美期间,对于“管理方法尤所注意”,学习科学管理理论并与科学管理法的创始人泰勒及其弟子等人多次探讨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问题。同时,他还到美国各现代化农场去参观、考察和实习,掌握了许多兴办实业的经验。回国后,翻译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科学管理译著。他还著书植棉改良浅说。此外,他还翻译美国农业部调查员克雷克所著日本纱布业一书,目的就是要使之成为中国纱布业的警钟和明镜。2、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之运用(1)确立人才管理思想 人

58、才管理思想是其企业管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任何管理工作的实施,都体现在对负责该项管理工作的人的才能上。对于各个企业,他更认为“物色人才于善用人才,为实业家之首务”。他对合格管理人才的界定是,必须具备“健全之头脑、敏锐之眼光,与灵活之手腕、坚固之信用、雄厚之力量”,还须有“妙应时机,法在机先”的预见性。穆氏认为,应人才通过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两种途径来满足。他极力倡导兴办各类学校,尤其侧重于实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还对股东干涉经理人员的人事任免权的现象,进行有力抨击。他认为,“苟此项难关不即打破,虽有雄大资本、精良机械,有学问经验能力精力之经理以督率恐不免阻碍其大业之发展。”(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

59、制 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应根据本企业情况,博采众长,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来为管理实践服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穆氏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棉纺织业所采用的工头制进行改革,建立了以工程师制为主、工头制为辅的新型管理体制。工头制是20世纪初叶我国棉纺织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穆氏在厚生纱厂进行了大胆改革。把文场改为科室,引进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士分管各项工作,制定严格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把武场改为车间,聘请大量纺织专业人才担任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纱厂的生产管理工作,把工头置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领导之下。旧的工头制转变为工程师制的改革,大大地削弱了企业中的封建势力,也对其他纱厂

60、起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荣氏集团等纷纷效仿,到30年代,棉纺织业各企业基本完成了从工头制向工程师制转变的管理改革工作。(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首先是注重市场调查。穆藕初主张应充分调查,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投资论证,确定投资方向和厂址,即对人才、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要了然于胸中。然后根据欲办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详密的投资计划。基于这一科学理念,穆氏选择了投资棉纺织业作为其事业发展的起点,于1915和1918年相继在上海开办了德大、厚生纱厂,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穆氏也成为当时实业界名流。当他再办第三厂时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内地郑州,这里

61、有低廉的原料和佣工市场,便利的交通能助其占领内陆市场,而这些正是上海所缺乏的。其次是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中国早期企业多采用简单的流水账式的旧式会计方法,这种老式记账法不够科学,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混乱,贪污和浪费不易杜绝。穆藕初在企业中采用了新式的复式记账方式和旧式单式记账方式相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过去那种无账可稽查的状况,穆氏还亲自编制各种报表的格式、内容,并做出样本交给工头让其仿制填报,交厂部入账。这种日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走上常规化、制度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刘鸿生的管理思想1、企业战略管理 在办企业之前重视战略决策,并有一套进行正确战略决策的方法。他在未作最后决定之前,总是

62、先做调查研究工作,谋定而后动,决不掉以轻心。他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依据初步获得的信息,大致提出一个经营目标,然后经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取得充分的信息和情报资料,最后在研究分析各种资料、仔细考虑各方面条件和问题的情况下,做出战略决策。2、分散投资策略 简言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分散投资策略使得刘氏实业互相支持,此消彼涨,游刃有余。3、人才竞争策略 高度重视人才,主张要把适当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他尊重专家,信任专家,不惜用高薪网罗专业人才。他还把是否能合理地利用人才看成是书本之外的学问。4、市场竞争策略 主要是针对外国竞争对手,其竞争策略可概括为联合制胜。提倡同业合并,增强实力,一

63、致对外;主张联夷制夷,拉外国企业对付外国竞争对手。卢作孚的经营管理思想 首先,在经营目标方面,主张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是纯为赚钱,更不是把赚来的钱分掉,而是要将其运用到社会上去,扩大帮助社会的范围。为此,他的经营准则为:一是,要在社会上享幸福,便要为社会造幸福;二是,致力于公共福利的创造,不应留心于个人福利的享受;三是,做事应取得利益,但应得自帮助他人,不应得自他人的损失。其二,企业精神。提出企业精神的理念,即“民生精神”。可以归纳为:倡导艰苦奋头的创业精神;倡导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倡导人人进取的价值观念。第三,组织管理。一群人的工作必须有一群人共守的秩序,即确定的职责和配合关系;必须就事的范围和

64、事的性质划分部门,从而使事业有秩序,工作有系统。近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1)近代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融合的阶段 中国管理思想从先秦时期产生,秦汉至唐时期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承接,其内容实质一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近代时期就不同了,先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改革官制,接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使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发生了新的转变,这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传入和冲击的结果。(2)近代时期管理思想出现了新的内容 中国古代没有企业,因而不可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近代产生了新式工商企业,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近代民族企业家最早把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引进国内,并在企业中

65、实践,他们又继承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并与西方科学管理思想融合起来。2.2 西方管理萌芽 西方国家管理实践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及管理理论。2.2.1 奴隶社会 1、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 2、古巴比伦的管理思想 3、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4、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5、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 古埃及在国家制度上,建立了以法老为首的一整套专制体制的管理机构,掌握行政、司法、军事大权。法老下面设有各级官吏,最高的是宰相。宰相辅助法老处理全国政务,并且总管王室农庄、司法、国家档案、监督公共工程的兴建

66、;每天向法老汇报工作,接受指示并经常代表法老巡视各地,了解和监督地方工作。宰相下设一批大臣,分别管理财政、水利建设和各地的事务。这些机构和人员的设立,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责任和权力规定,有了较严格的国家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的管理思想 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建立,它是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在当时建立的乌尔王朝,就以成文法典来管理国家。当时的法典就经商、物价控制、刑事处罚等作了不少规定。其中汉谟拉比王(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从法典的内容来看,已经详细地涉及了工资、控制、债权、债务、财产、商业活动、租金、责任、行为等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据圣经记载,摩西在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训练方面都很出色。摩西的岳父曾对摩西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批评,认为摩西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并不利于管理,并提出三点建议:(1)制定法令,昭告民众;(2)建立等级委任制度;(3)责成各级管理人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这些建议表明现代管理理论的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