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40568477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一、药液外渗性损伤(一)发生原因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最新动物实验病例检查现实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组却无此改变。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

2、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提高。最近有报道认为静点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而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因素有关,其机理尚有待探讨。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病人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针头穿刺很成功,但由于病人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臂、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小,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

3、低。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临床常用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此类药物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局部表现肿胀、苍白、缺血缺氧。 高渗药液外渗,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 抗肿瘤药物外渗,局部疼痛、肿胀,如氨甲喋呤可使细胞中度而死亡,致组织坏死。 阳离子溶液外渗: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外渗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三)预防与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

4、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皮头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传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侵

5、润,以扩张血管;更换输液部位,同时给3%醋酸铅局部温热敷。因醋酸铅系金属性收敛药,低浓度时能使上皮细胞吸收水分,皮下组织致密,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通透性减弱,从而减少渗出;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氧,增加组织营养,而促进其恢复。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6、。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10ml作局部侵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二、静脉穿刺失败(一)发生原因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一些初到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应为15-20,如果穿刺深,角度就大;反之,穿刺浅,角度则小,但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易将血管壁穿破。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斜面一半在

7、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静脉条件差,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失败,试图退出再进针,而局部已青紫;脆性静脉注射时选择不直不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或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

8、败。特别在注射一些刺激性大、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诸如高渗葡萄糖、钙剂、肿瘤化疗药物等。塌陷静脉患者病情危重、血管弹性差,给穿刺者造成一定的难度,加上操作者心情紧张,成功心切,以致失败;腔小静脉引起失败的原因多因针头与血管腔直径不符,见回血后,未等血管充分扩张就急于继续进针或偏出血管方向进针而穿破血管;水肿患者的静脉,由于患者皮下水肿,组织积液,遮盖了血管,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因患儿不合作致针头脱出而失败。操作者对深静脉的解剖位置不熟悉,来回穿刺引起血管破裂而失败。有时误穿入动脉造成失败;有的患者血压偏低,即使穿刺针进入血管,因回血较慢也可被误认为没有穿入静脉;也

9、有的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如一次不成功,反复穿刺针头易于被凝血堵塞,以后就是刺入血管也不会有血液流出。使用的止血带是否完好:在选择止血带时要认真检查,对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是否适当,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官腔变小,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天气寒冷或发热寒颤期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致血管“难找”,有些即使看上去较粗的血管,由于末梢循环不良,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很慢或无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入血管继续进针,使针头穿透血管壁而致穿刺失败。多见于春末秋初,室内无暖气时。再者拔针后护理不当,针眼局部按压方法欠正

10、确或力度不当,造成皮下出血、淤血致皮肤青紫,增加再次穿刺的难度。(二)临床表现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三)预防及被处理1.护士要有健康、稳定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3.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4.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24h后给予热敷,加速淤血吸收。7.静

11、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静脉硬化、失去弹性型静脉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或30斜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血管脆性大的病人,可选择直接而显、最好是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择斜面小的针头进行注射。护理人员对塌陷的血管,应保持镇定,扎止血带后在该血管处拍击数次,或予以热敷使之充盈,采用挑起进针法,针进入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给水肿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应先行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消退,待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行穿刺。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选择较小的针头,采取二次进针法,见回血后不松止血带,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

12、稍进0.5cm后松止血带,再固定得当,并努力使患儿合作,必要时可由两位护士互相完成。8.深静脉穿刺方法: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水肿患者注射前以拇指顺血管方向压迫局部组织,使血管暴露,即按常规穿刺,一般都能成功。对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黏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试穿刺时注射器应保持负压,一旦刺入血管即可有回血,因针头内充满肝素,不易凝血。9.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在操作时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端的输液管,可很快有回血,以防止进针过度刺穿血管壁。三、血肿(一)

13、发生原因 部分患者(如老年、肥胖、烧伤、水肿、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进针后无落空感,有时针头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待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已青紫。凝血功能差或者不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 固定不当、针头移位、患者心情过于紧张不合作,特别是儿童好动或者贴胶布、松压脉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不及时拔针按压。 老年、消瘦患者皮下组织疏松,针头滑出血管后仍可滴入而造成假象。 静脉腔小、针头过大与血管腔直径不符,进针后速度过快,一见回血未等血管充盈就急于继续向前推进或偏离血管方向过深、过浅而穿破血管。 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没有

14、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有的护士临床实践少,血管解剖位置不熟悉,操作部当误伤动脉。 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或者压力、按压时间不够。 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二)临床表现 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23天后皮肤变青紫。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三)预防及处理 1.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

15、敷,以减少出血。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四、静脉炎(一)发生原因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二)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三)预防及治疗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

16、、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的作用。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五、过敏反应(一)发生原因患者有过敏史而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注射的药物对病人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二)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口唇发绀,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心跳骤停。(三)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此次用药的目的、药物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嘱咐患

17、者及时把不适感受说出来,但要讲究方式,以免造成其心理紧张而出现假想不适。对本药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本药者,都要备好急救药物(0.1%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地塞米松注射剂)、吸氧装置等。2.药物配置和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操作,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对过敏体质者加倍小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触摸周围动脉搏动,询问患者有无寒颤、皮肤瘙痒、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轻微不适者,可放慢推注速度。不能耐受者,立即暂停注射,但治疗巾、止血带不撤,先接别的液体,保留静脉通道。用注射器抽吸好急救药品,装上吸氧装置。休息半小时后继续缓慢静脉注射,若仍不能耐受,则停止使用此药,观察不适反应消失后方可离开。在推注过程中,发现休克前兆或突然休克,立即停止注药,结扎止血带,不使药物扩散,静脉滴注抗过敏药物,针对症状进行抢救。过敏性休克者,去枕平卧,及时就地抢救、吸氧,首选0.1%去甲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皮下、肌肉或血管内注射;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提高血压等。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或插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