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40568409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路隧道地质勘察手册以下资料,没有标明资料来源的,都是取自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 公路隧道长度分类公路隧道长度分类如表1-1。表1-1分类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长度(m)L3000100020005001000L5002 总体设计2.1 隧道设计的洪水频率标准如表2-1。表2-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特长隧道1/1001/1001/501/50长隧道1/1001/501/501/25中、短隧道1/1001/501/251/252.2 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如表2-2。表2-2围岩级别最小净距1.0B1.5B2.0B2.5B3.5B4.0B注: B隧道开挖断面的

2、宽度(米); 净距修正系数:短隧道1.00,中隧道0.98,长隧道0.95,特长隧道0.90。2.3 处于特殊地段,隧道净距不能满足表2-2规定要求时,可采取小净距隧道或连拱形式。2.3.1 小净距隧道定义: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废弃使用”近接隧道”、”近间距隧道”和”小间距隧道”等名称。宜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也可用于长或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当、级围岩占小净距隧道总长的80以上时,双洞最小净距不宜小于0.3B;当、级围岩占小净距隧道总长的5080时,双洞最小净距不宜小于0.5B;当、级围岩占小净距隧道总长的50以下时,双洞最小净距不宜小于

3、0.75B;当双洞最小净距小于0.3B时,宜与连拱隧道比选。据岩土工程手册,隧道之外的其他洞室,最小间距可大体按表2-3初定:表2-3围岩性状完整岩体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体洞室最小间距(0.81.2)B(1.22.0)B(2.93.0)B注:B 洞室跨度,当边墙高度比跨度大时,B为边墙高度2.3.2 连拱隧道定义:两洞拱部衬砌结构通过中柱相连接的隧道结构。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口间距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连拱隧道按中墙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和复合式中墙两种形式,在有条件加大中墙厚度的地段宜选用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形式。3 浅埋隧道3.1 所谓埋深较浅,并非单纯指洞顶岩土层绝对厚度而

4、言,应结合上覆岩层的松散程度,围岩结构特征,风化、破碎、断层影响程度以及地下水等因素综合判定。另外,洞顶的稳定与否与施工方法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严格确定深、浅埋隧道的界限是很困难的。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的分界,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按荷载等效高度的判定公式为: 式中:Hp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 荷载等效高度(m) 深埋隧道垂直均布压力(kN/m2) 围岩重度(kN/m3) 围岩级别 宽度影响系数 隧道宽度(m) B每增加1米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以B5米的围岩垂直均布压力为准,当B5米时,取0.2;B5米时,取0.1。3.2 在矿山法施工的条件下: 级围岩 级围

5、岩 4 偏压隧道4.1 偏压作用于隧道的压力左右不对称,一侧压力特大的情况;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不对称载荷。4.2 大多数偏压隧道处于洞口段,多属于地形浅埋偏压;洞身偏压较少出现,且多属于地质构造偏压。4.3 岩土工程手册:浅埋隧道考虑地形偏压影响的条件如表4-1。表4-1围岩级别洞顶地表横向坡度隧道顶部至地表最小距离1:2.51倍洞跨1:2.52倍洞跨1:2.514.5无岩爆现象,也无声放射现象中等岩爆14.55.5低岩爆活动,有轻微声放射现象强烈岩爆5.52.5中等岩爆活动,有较强的爆裂声剧烈岩爆2.5高岩爆活动,有很强的爆裂声:单轴抗压强度 :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据调查,发生岩爆的临界深度约为

6、200米,埋深越大,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7 隧道涌水量预测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山岭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7.1 稳定流法 常用的稳定流理论计算公式如表7-1。7-1续表7-1续表7-1图7-1 qr=f(、)关系曲线图图7-2 qr= f(、)关系曲线图 图7-3 qr= f(0)关系曲线图7.2 非稳定流法 采用非稳定流法预测隧道施工中单位长度可能最大涌水量、递减涌水量和经常涌水量可用表7-2公式计算。表7-2 隧道涌水量计算非稳定流公式7.3 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计算隧道涌水量方法如表7-3。表7-3 隧道涌水量计算半理论半经验公式7.4 其他方法及公式 隧道涌水量预测,也可采用表7-4方法概略预测。表7-4 其他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公式降水入渗法计算中的降水量渗入系数a值的经验数据如表7-5。表7-5 入渗系数的经验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