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635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377 大小:3.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77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77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77页
资源描述: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3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通史版)2018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政治层面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中,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经济层面由商周时期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以来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文化层面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各具时代特色;实用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

2、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原因周初武王灭商以后,延续了旧的内外服制度武王去世后发生的“三监之乱”,使得外服诸官及其附属国威胁中央的问题暴露出来为了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并有效控制外服地区内容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诸侯义务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定期向王室缴纳军

3、赋和贡税,并随周王出征历史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2)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3)使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实质是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

4、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作用宗法制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另一方面,宗法制度本身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当社会生产资料基本分割完毕后,它就无法应付不断滋生的新贵。同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做法,也是与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5、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原因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大大衰落。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尽,这为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表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了诸侯的附庸。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影响卿大夫专权以至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必然不能再沿袭原有的统

6、治模式,而需要采用新的统治方式。这在客观上使国家政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血缘关系的纽带进一步松弛,从而为战国社会政治新局面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从这种角度来看,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的政治格局,乃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2变法运动的兴起以商鞅变法为例(选修1)(1)原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军事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思想文化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

7、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表现: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社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3)影响:积极性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制,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局限性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

8、界限知识点二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水利工程(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

9、私有制确立特点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5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井田制)内容: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10、春秋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确立: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1经营形态及特点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2主要成就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

11、繁荣,出现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西周晚期出现铁器陶瓷业原始社会的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商朝时烧出原始瓷器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三)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商业政策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四)铁器时代生产关系的变革1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

12、了生产效率。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公田日益衰败。2生产关系变革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屡亩而税”。这是中国税制史上田租和田税分离的开始,从此,贵族所有的田地都要按照面积向国君交税,其结果是使贵族土地的私有权更加牢固,农民自耕的小土地的所有权也逐渐得到保障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cu)征”即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不同的赋税。是管仲经济改革中的最主要内容,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军功贵族土地所有制代替了氏族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买卖的出现

13、,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田里不鬻”的惯例。农民摆脱了氏族土地所有制的残存影响,成为独立的小土地所有者。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扩大,也使贵族依世袭身份而占有土地的所有制转变为通过买卖占有土地,成为军功贵族、商人、货币持有者的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标志。至此,乡村的井田制和宗族组织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地主和农民为基本阶级的经济形态逐步完善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主题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史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

14、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探究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体制。史料二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示意图探究该示意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哪些特点?提示该图反映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史论形成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1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确了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

15、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史料一探究“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什么?提示祖先牌位。史料二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因为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同辈人名字,往往有一字相同,如曾国藩、曾

16、国荃。这个字,叫“字辈”。探究史料反映了宗法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提示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了中国人对家族的重视;“字辈”是一个家族的印记,用于加强感情联系,明确长幼尊卑,二者本质上反映了宗法观念浓厚。史料三(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探究史料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17、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提示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原因: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因而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因素: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史论形成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

18、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一(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选自张荫麟中国史纲探究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提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政权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史料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探究该图片反映了哪些相关历史信息?提示史料图文反映了宗法制的核

19、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有相对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了从周天子到士的严格等级序列。史论形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主题二“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史料一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

20、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探究据史料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提示史料主要反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史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21、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探究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史论形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22、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先秦时期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史料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探究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提示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成因

23、: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史料二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史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史料四鲁人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探究史料二、三、四分别反映的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官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4、。民营手工业由民间商人经营,产品投放市场。史论形成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的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知识能力迁移考1(2017大庆一模)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禅让制B分

25、封制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选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D项错误。2(2017乐山一模)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 )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

26、的存在解析:选A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但在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即出现买卖的证据,这就丰富了研究井田制的视角,故A项正确。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选B题目材料中所述发掘的铁农具反映了农业生产从耕地、平地到锄地的生产过程,此过程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材料中“秦、魏等国”

27、说明很多诸侯王国在生产铁农具,所以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视角二过程与方法灵活考4(2017惠州一模)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出现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解析:选B材料中涉及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出现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5(2017黄石调研)山东博物

28、馆藏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技术的顶峰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C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D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解析:选C材料没有与其他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相比较,不能说明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西周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形成,故B项错误;颂簋作为有系统铭文的西周中晚期的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比较可靠的第一手史料,故C项正确;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

29、是商代的甲骨文,颂簋的铭文是大篆,故D错误。6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选D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牛,但不能证明商代出现了牛耕技术,排除A项。诗经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不会涉及商代牛耕,排除B项。冉耕是孔子的学生,说明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C项。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研究商王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造字多以象形、会意为主,是商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足以说明

30、当时出现了牛耕技术,故D项正确。7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商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反映了汉朝的丝织水平,A项错误;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工具,B项错误;甲骨文是商朝人占卜等活动的记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商代的情况,其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可以反映商朝丝织业的发展,C项正确;说文解字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视角三主流价值观引领考8(2017全国名校联考)“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

31、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解析:选D材料“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9(2017南通一模)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解析:选C材料“诸侯之于天子

32、,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说明商朝灭亡之前,国王与诸侯的关系比较松散,“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10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选DA项与史实不符,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C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主体,D项正

33、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益阳调研)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解析:选D材料意思是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所以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嫡长子继承制即血缘关系是西周强化王权的首要因素,故D项正确。2(2017晋冀豫联考)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

34、,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解析:选A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材料“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表明无法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B项错误;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C、D两项错误。3(2017南京高三摸底)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

35、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形成,这实际上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维系了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4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口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B“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

36、幅度提升解析:选B分封宗法制制度彻底废除说法过于绝对,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军功爵制”“王侯将相,宁有种呼”以及“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宝座”可知冲击宗法制度,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崩溃指的是僭越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平民的地位,故D项错误。5(2017黄冈质检)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天子

37、诸侯卿大夫士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材料中“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反映了政治等级秩序被破坏,王侯关系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6(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解析:选D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

38、正确。 7(2017山西名校联考)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辞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D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解析:选D“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意思是说,抛弃了五帝恩威并用的施政措施,又推翻了三王治政的正确法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意思是说,自弃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报,这两句都与尊祖崇礼有关,故D项正确。 8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

39、”,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解析:选C原始社会强调的是集体议事方式,材料中体现了这种集体的议事方式,故C项正确。9(2017昆明摸底)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A挑战了宗法制度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不符合周礼规定解析:选D材料中大夫替国君整肃大夫,实际是僭越了大夫的职责和地位,不符合西周的礼乐制度的规定,故D项正确。10吕氏春秋

40、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解析:选B材料讲述了对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1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选C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

41、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C项。12(2017汕头二模)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B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选B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中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B项正确;“仁政”思想

42、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两

43、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1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等信息归纳其内容;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总结其特点。第(2)问,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逐一阐述。答案:(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

44、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2)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

45、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 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

46、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这句话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分别从中国与雅典的文明特色、国家形态、经济基础、思想

47、意识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社会、人民权力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原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任答两点即可) 雅典: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任答两点即可)(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损害民权。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也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1学在官府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点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

48、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2.私学兴起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败导致了学术的下移,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士阶层兴起并壮大起来,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昔日的官学之士离开官府,流落民间,促成了春秋战国多元性的文化格局,从而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特点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以教士、养士为职能;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影响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首先,它冲破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

49、校教育为官府垄断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最后,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了一些思想流派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影响思想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化上: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先秦诸子思想

50、(1)孔子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思想核心“仁”和“礼”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天命观念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当仁不让于师”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思想:a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

51、治”,以“无事取天下”。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诸子百家派别主要观点评价儒家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思想: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被后世尊为“亚圣”儒家荀子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政治思想: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和“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其思想在战国以

52、后不再受重视道家庄子“齐物”的观点;“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在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法家韩非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兵家孙膑强调懂得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1.背景(1)春秋时期

53、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内容(1)政治: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2)教育: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3.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54、。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知识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2)成就: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诗经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

55、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楚辞创始者:屈原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主题一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孔子的思想史料一探究史料一中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图1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的精神。图2再现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史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

56、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探究史料二中梁启超高度评价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史论形成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1)“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

57、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2)“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史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探究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提示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史料二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