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778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近几年,来自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大批居民冒险从陆路、海路前往欧盟。下图为20142015年北非、西亚移民主要迁移方向示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所示,北非居民前往欧盟,第一站选择的入境国是()A.法国、英国B.德国、西班牙C.奥地利、荷兰D.意大利、希腊2.近年来,西亚、北非居民大量迁往欧洲,主要是为了()A.旅游度假B.寻求职业C.躲避战乱D.宗教朝拜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下面两题。3.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

2、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教育4.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广东省“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5.(2016山东泰安模拟一)上海市Q区20022012年外来人员平均每年增加约()A.1万人 B.5万人C.10万人D.15万人6.(2016山东泰安模拟一)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A.主要为高档住宅

3、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7.(2016山东泰安模拟一)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提升题组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读图,回答下面两题。8.(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一)据图可知()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9

4、.(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一)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10.(2016东北师大附中训练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2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比重(%)年份地区20052010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

5、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10分)(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11.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8分)(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8分)(3)甲、乙两国

6、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8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题组1.D读图并结合图中海陆轮廓知,北非居民前往欧盟,第一站选择的入境国是意大利、希腊。2.C图中显示,移民迁出地主要是叙利亚、利比亚,两国战乱不断,结合题干信息即可确定结论。3.C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与甘肃相比,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口向此迁移。4.D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省人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人口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5.C由图示可知2012年外来人员的数量大概为120万,2002年外来

7、人口数量大概为20万,10年间外来人口增加大约100万,平均每年增加约10万人。6.B上海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上海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项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园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C错;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D项错误。7.A分析材料可知,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

8、倒挂,故C项错误、A项正确。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不能表明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标志,故D项错误。提升题组8.B读图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的有关,但并非呈正相关关系;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贵州人口迁出率高,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提高。流出区农业人口迁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9.A资源开发、工业发展促进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发展,也是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2012年前后

9、,黑龙江省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10.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

10、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11.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解析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