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71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6)了解物质的量

2、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7)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4.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溶液与胶体(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

3、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知识网络颜色、状态、质量、密度、体积、气味、溶解性、熔沸点性质溶解度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他反应摩尔质量相关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 液NANANA原子分子离子分类浊液分散系物质的量组成物质 胶 体学法指导1.熟练掌握概念的涵义,力求准确、严密。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掌握了基本概念就可以从本质上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要掌握一个概念

4、就必须得弄清楚它应用的对象、前提条件、表达方法和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气体摩尔体积,它应用的对象是气体,它对固体、液体就不适用;前提条件是标准状况。 2.在分析、理解概念的内涵时,还必须注意: (1)要切实弄懂概念中的一些字和词的含义。例如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或”字意味着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这两个条件只需具备其中之一就行了;“能够导电”是指该物质本身能够导电,而不是它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化合物”就指明了该物质不能是单质,更不能是混合物。(2)要重视数量词在概念中的作用。有些概念如果忽略了数量词,就会失去原来的含义,它的内涵就变了。如一个、几

5、个、一种、全部、任何、多种、一部分、少数、多数等等。 (3)不可忽视概念中的注释语。化学概念中的注语的形式是加括号,如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4)不仅要搞清概念的内涵,还必须搞清概念的外延,即了解概念的引申、联系和发展。 3.要注意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都是表示溶液浓度的概念,这二种浓度中溶质、溶剂、溶液浓度三个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这是二种浓度概念的共同点,但从二者具体表示方法来分析,他们又是不同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

6、度)和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进行相互间换算,反映了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及适当的计算练习,对这一组概念就会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和有可能达到灵活地运用。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对比搞清他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情直播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核素等概念的涵义;能区别原子、离子和基团。理解物质的微粒组成(特别是同位素)、熟悉物质的分类形式、正确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历年高考的常见考点。高考试题中,本讲知识可以说是年年考,年年有新意。运用对

7、比、归纳的方法辨析概念,利用分类原理将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网络;在运用中准确、严密掌握各概念的涵义是复习本讲的关键。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能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理解同位素的概念,能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理解无机物和有机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考点整合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

8、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离子基团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OH- NO2- Cl- CH

9、3+-OH -NO2 -Cl -CH3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区别是一种原子是一种单质联系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实例16O 和18O ;12C 和 14CO2和O3 ;金刚石和石墨 例1(2008山东潍坊)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暑公布,新加坡近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激增。去年5月以来,当地主要医院收治的19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8名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氢

10、气和氧气组成B.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C.每个H2O2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每个H2O2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解析双氧水(H2O2)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答案D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非金属氢化物:如H

11、X、H2O、NH3、H2S等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

12、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升华 萃取 分液 蒸馏(分馏) 吸附 渗析 盐析 胶体聚沉 电泳 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化学变化:风化 裂化 硫化 老化 炭化 干馏 脱水 蛋白质变性 水解 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 (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2.化学之“化”风化-结晶水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催化-能改变反应速率,本身参与化学反应,但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歧化-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且为同一价态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酸化-向某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

13、性的过程。(酸性高锰酸钾应用什么酸酸化?)钝化-浓硫酸、浓硝酸在Fe Al等金属表面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护Fe Al等金属的现象。水化-物质与水作用的过程。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等作用而变硬发脆的过程。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酯化-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过程。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取代的过程

14、。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 考点三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树状分类:物质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混合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

15、式盐、复盐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等特别提醒:1.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2.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还可以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依据能否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2.物质的交叉分类(以氧化物为

16、例):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Na2O2 、KO2)酸性氧化物(Mn2O7 、CrO3、SiO2)碱性氧化物(Na2O 、K2O)两性氧化物(Al2O3 、ZnO)不成盐氧化物(NO、CO)特别提醒:1.酸酐:通常所讲酸酐是针对含氧酸而言的,对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来说,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价氧化物,如H2SO3SO2;HNO3N2O5 。对于某些有机酸,其酸酐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醋酸酐(CH3CO)2CO;某些金属元素也有相应的含氧酸,如HMnO4Mn2O7 ,H2CrO4CrO3;难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与水化合,如SiO2。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酸酐也不一定是非金

17、属氧化物。3.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其它物质如O2)3.酸和盐的分类(1)酸:根据分子中最多能够电离出的H+ 数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多元酸。HOPOHH O 如H3PO3其分子结构如图,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CH3COOH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COOH数确定它为一元酸。(2)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如:H3PO4是三元酸,其钠盐有正盐(Na3PO4)、酸式盐(NaH2PO4)、(Na2HPO4);H3PO3是二元酸,其钠盐有正盐(Na2HPO3)、酸式盐(NaH2PO3)例3(2008湖南雅礼中学)

18、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A.(1)、(4)、(13) B.(2)、(5)、(11)C.(7)、(8)、(10)、(14) D.(3)、(9)、(12)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19、 物质的微粒组成真题1(2008广东)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C.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思路分析依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利用同位素的有关知识解答即可。解析 Pt和Pt两者互为同位素,是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都是78,质子数、中子数不同,其中Pt的质量数为202,中子数为124;Pt质量数为198

20、,中子数为120。答案A名师指引同位素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是一种互称。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元素原子都有中子,如11 H就无中子。新题导练11-1.(2007宁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称谓,故A选项是正确的;1H和2H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因此B选项正确;14C的中子数为14-

21、6=8,而14N的中子数为14-7=7,故C选项正确;6Li和7Li互为同位素,它们的中子数不同分别为3和4,因此D选项错误。答案D1-2.(2008武汉一模)天文学家观测到“百武”彗星上因受太阳光照射而发生喷气,气体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甲醇、氢氰酸(HCN)等。由此可知,“百武”彗星上肯定存在有( )A.碳、氢、氧、氮元素 B.单质和化合物 C.气体、液体和固体 D.生命现象 解析“百武”彗星上因受太阳光照射而发生喷气,可知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光照是条件。至于发生化学变化之前的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则还需通过其他方法去验证。由喷气所产生的气体成分,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可确定

22、“百武”彗星上肯定存在碳、氢、氧、氮元素。答案A热点2 物质的性质变化真题2(2007广东)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思路分析海水中存在着多种化合态的金属、非金属元素,要使海水中的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则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解析A、B、C中的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够得到,而D中的食盐和淡水则只需要通过蒸发海水就可以得到。答案D真题3(2008广东)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

23、可以得到钾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思路分析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海水中的元素大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如想得到游离态的单质,则必须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解析要把海水中含有的钾元素转化为钾的单质,必须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够实现,故A不正确;由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所以B也不正确;D中的潮汐是自然现象,与化学变化无关,利用潮汐发电是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故D也不正确。答案C名师指引判断某一变化或某一过程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是要

24、抓住该变化、该过程的本质,看其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新题导练22-1.(2008广东理基)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解析变化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荔枝本身无酒,是变化后才生成了酒;酸雨呈酸性,能与建筑物中的大理石、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转化为熟石灰(CaO + H2O = Ca(OH)2);故A、B、D均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2-2.(2008济南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25、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解析苯的密度小于水(1g/cm3),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且都不溶于水,利用这一点可用水来区别苯和四氯化碳。酒精能以任意比溶于水,而汽油不溶;碘微溶于水,溶液为黄褐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故也可用水来进行区别。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的色、态、溶解性都很相近,不容易用物理性质来区分。答案 C热点3 物质的分类形式真题4(2007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沼气和水

26、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思路分析物质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分类方式不同,同一种物质可属于不同的类别。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冶炼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活动性强的K、Ca、Na、Mg、Al通常用电解法,活动性位于Zn和Cu之间的常采用热还原法,而排在Cu后的金属因其活动性很弱,往往采用热分解法。解析纯碱为盐类,故A不正确;Mg、Al是通过电解法来冶炼,Cu是用热还原法来冶炼,故C不正确。答案B D真题5(2008广东)某合作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和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是化合物又

27、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思路分析依据物质的树状分类图,熟悉一些常见物质所属类别。解析中的水煤气是水和煤(C)在高温下反应所得到的气体,为不可再生能源;中的盐酸和食醋都是混合物;中的纯碱(Na2CO3)为盐类,都不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D名师指引物质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分类方式不同,物质所属的类别也就不同。熟悉物质的分类方式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新题导练3 3-1.(2007上海)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金

28、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解析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而单质也可以有共价键如氯气,故B不正确;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非导电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很弱,而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较强,故C不正确。某些非金属晶体也可导电,如:石墨、硅等,故D不正确。答案A3-2.(2008茂名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盐酸纯碱烧碱氧化铝二氧化碳B硫酸烧碱食盐氧化镁一氧化碳C醋酸苛性钠萤石过氧化钠二氧化硫D油酸苛性钾苏打氧化钠硫酐解析纯碱的成分为Na2CO3,虽然其溶

29、液显碱性,但从其组成上讲应属于盐类,烧碱的成分为NaOH,属于碱类,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A不正确;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不正确;Na2O2从其性质和成分上讲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为它与水、CO2等反应有O2放出,应属于盐类,故C也不正确。答案D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1.(09年广东化学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点解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BCD答案:

30、B解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要关注选项组合。三角洲的形成于胶体的形成有关,正确,则排出D选项;硫酸钡是难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错误,则排出A选项;氯气是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错误,则排出C选项。2(09年广东化学13)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辛酸;壬酸;环十二醇;5,9一十一烷酸内酯;十八烷已醛;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B、是无机物,、是有机物C、是酸性化合物,、不是酸性化合物D、含氧元素,、不含氧元素答案:AC解析:辛酸含8个C,壬酸含9个C,己醛含6个C,A正确;辛酸、壬酸都是有机物,B

31、错误;辛酸、壬酸均属于羧酸呈酸性,是酸性化合物体;醇与烷是非电解质,不是酸性化合物,C正确;己醛与庚醛都含有氧,D错误。3(09年广东化学16)磷钨酸H3PW12O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3PW12O40在该酯化反应中其催化作用B杂多酸盐Na2HPW12O40与Na3PW12O40都是强电解质CH3PW12O40、KH2PW12O40与Na3PW12O40中都有相同的原子团D硅钨酸H4 SiW12O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的化合价为+8答案:CD解析:因浓硫酸在制备乙酸乙酯中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又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所以杂多酸同样起

32、到催化作用,A正确;因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所以杂多酸盐为强电解质,所以杂多酸盐也为强电解质,B正确;磷钨酸又可将其视作为H3PO4与WO3的混合酸,因磷酸为三元中强酸,磷酸盐中含有的酸根不同即原子团不同,C错误;从化合价和代数为0可知W的价态为+6价,D错误。4.(2008深圳高三调研)材料:今年元月,韩国某冷库在聚氨酶发泡作业时,因可燃性油气挥发而引发爆炸;同月,我市龙岗一旅馆食堂因液化石油气泄露引发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聚氨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纯净物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一定会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O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根据题意,聚

33、氨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能否会发生爆炸,由其爆炸极限决定,故B不正确;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4个C以下的烃类混合物,故C不正确。答案D5. (09年广东理基20)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A个C12分子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D解析:A选项没有指出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B选项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因此Na+应为0.2N

34、A个;C选项中H2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因此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2NA个HCl分子;D选项中Ca失电子的反应为Ca2e=Ca2,因此1 mol Ca失去2NA个电子数变成Ca2+。所以D选项正确。6.(2007四川)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解析水果在成熟的过程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机酸因渐渐与一些碱性物质或与醇类发生反应而逐步变少;经过淀粉水解,果实中糖的含量慢慢增加;果胶的性质随之逐渐发生变化,由生硬

35、不溶于水转变成能溶于水;因其发涩的鞣酸逐渐被氧化掉,有的水果还伴随有颜色的变化。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时,水垢中的CaCO3与醋酸发生了如下变化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6H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过程称为渗析,是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D选项。答案D7.(2007上海) 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

36、两种元素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的各个馏分都是混和物。答案B8.(2007上海)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解析离子化合物也可以含有共价键,B错;电解质的强弱只与其电离程度有关,与其导电能力无关,C错;硅为原子晶体,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D错。答案A 9.(2006上海)2001年美国的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

37、下列有关纳米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碳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化合物 B.纳米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纳米碳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D.纳米碳的导电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纳米碳晶体管为能导电的、化学性质稳定的碳单质.答案B10.非金属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组成为HnROn+2,该酸的分子量是M,R的原子量是_,该酸中R的化合价是_,在R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是_,该氢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_。解析R的原子量:M-n-16(n+2)= M-17n+32;由化合物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该酸中R的化合价是:2(n+2)- n= n+4;R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是8-(n+

38、4)=4-n;该氢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RH4-n答案M-17n+32; n+4;4-n; RH4-n基础提升训练11.(09年山东理综10)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若35 17Cl、37 17若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学科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放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1.12LCl2含有1.7NA个质子(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混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解析NH4Cl含有共价键,但是

39、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化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而不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Al2O3、Mn2O7都是金属氧化物,但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C不正确;由同素异形体O2 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易知D不正确。答案A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凡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其键角均为10928D.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不一定含有阴离子解析A中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NH3、CH4等都有10质子;B中如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的相互转化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中如正四面

40、体结构的P4分子,其键角均为60。 答案D14.(2006江苏)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的斑迹解析甘油护肤是利用其吸水和不易挥发的性质;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产物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净水作用;烹鱼时加入料酒和食醋可与有腥味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而减少了腥味;铁锅上的红锈是新物质。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A15.(2008汕头二模)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41、等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A. B. C. D.解析 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但它为一元酸。一般来说,含氧酸的元数与酸分子中羟基(-OH)的数目相一致,酸分子中含有几个-OH,则为几元酸。如H3PO3的分子组成中含有3个氢原子,因其分子结构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P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故说法不对。分散系的划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划分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

42、-7m的为浊液,小于10-9m的为溶液,位于10-9m 和10-7m之间的为胶体。故说法不正确。答案C16.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的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磷蒸气和6体积的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解析由阿伏加得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答案。答案PH3; 4PH3=P4+6H2 能力提高训练17. (09年江苏化学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C室温下,2

43、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答案:C解析:A项,pH=13也就是意味着c(H)=110-13molL-1,则c(OH-)=110-1molL-1,所以n(OH)=n(OH)V=110-1molL-11L=0.1mol,所以N(OH)=0.1NA;B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为歧化反应),n(Cl2)=0.1mol,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0.1NA;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n(CH2)=1.5mol,所以n(C)=01.5mol,N(C)=1.

44、5NA;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1mol,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NA。【考点分析】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如下知识点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某种微粒的个数;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18.(2008上海)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解析根据题意,2g化合物分解,产生氧气1.6g,因选项中都为水,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产生的H2为0.4g

45、,故答案为B。答案B19.(2008四川省高考调研考试) 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 45.3g 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向其中一份逐滴加人 NaOH 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后共计可收集到 2.24L 该气体(标准状况);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另一份逐滴加人 Ba (OH)2溶液,开始现象类似,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46.6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_和_,阴离子是_

46、。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3)假设过程中向该溶液中加人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一1,请在右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解析(1)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原物质中含有的离子是NH4+ Al3+ SO42 (2)n (SO42)0.2mol n (NH4+)= =0.1mol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的原理:n (NH4+)+3n (Al3+)2n (SO42)可得:n (Al3+)=(20.2mol0.1mol)=0.1moln(H2O)= =1.2moln (NH4+):n (Al3+):n (SO42):n(H2

47、O) = 0.1:0.1:0.2:1.2 = 1:1:2:12该结晶水化物的化学式为:NH4 Al(SO4)212H2O 或(NH4)2SO4A12 (SO4)324H2O(3)先分成三段进行计算,分别求出临界值,然后再作图像。根据Al3+ + 3OHAl(OH)3 1 3 0.1 5V1 求出V10.06L60mL(沉淀达到最大值)根据NH4+ + OHNH3H2O 1 1 0.1 5V2 求出V20.02L20mL对应临界点的横坐标值为 60mL + 20mL = 80mL 根据Al(OH)3+ NaOH NaAlO2 + 2H2O 1 l 0.1 5V3 求出 V3=0.02L=20mL (沉淀完全溶解)对应临界点的横坐标值为 60mL + 20mL + 20mL = l00mL 答案(l) NH4+ Al3+ SO42 (2)NH4 Al(SO4)212H2O 或(NH4)2SO4A12 (SO4)324H2O(3)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