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706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滚动检测11生态系统的稳态(B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分析下图,关于非生物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图图图A图说明影响生物种类较少的非生物因子是水分B图说明光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C图说明温度能影响动物的形态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光、温度等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影响沙漠干旱地区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期等。温度对植物分布有影响,对动物形态也有影响,寒冷地区的动物个体体型较大,但尾、耳、鼻端较为短小,可以减少身体的相对表面积,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答案:D2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

2、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Cb点时丙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解析:由图知,甲、乙、丙依次为鸟、草、虫。a点虫的数量上升,是因为鸟减少,虫被捕食的数量减少。b点虫下降是因为草急剧减少,食物匮乏。该生态系统崩溃最可能是因为鸟类减少,害虫猖獗,导致草大量减少。答案:D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C4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

3、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绿色植物()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解析:人的体重增加1 kg,1/2(0.5 kg)直接来自绿色植物,传递效率为10%,需绿色植物5 kg;1/4(0.25 kg)来自羊,食物链包括三个营养级,则需绿色植物25 kg;1/4(0.25 kg)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食物链包括四个营养级,则需绿色植物250 kg。故共需绿色植物280 kg。答案:D5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A狼和兔 B狼和红狐 C兔和羊 D鼠和青草解析:本题是对生态系统营养

4、结构和种间关系的综合考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因为共用相同的资源而竞争激烈,本题中“狼和红狐”“兔和羊”处于同一营养级,排除了A和D,再考虑到狼和红狐各自还有其他的食物来源,因此竞争程度应小于兔和羊的竞争。答案:C6反嘴(一种水鸟)在交配前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动作,雌雄个体都会神经质地清理羽毛,一段时间后,雌鸟会表现出如图所示的水平姿势,这种姿势可促使雄性个体与之交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嘴的红细胞有细胞核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反嘴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这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鸟类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

5、的恒定。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答案:C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一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 B C D解析:为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答案:B8下列有关生态缸制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注意避免阳光直射B生态缸所模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只是由缸内物种丰富度决定的C利用生态缸稳定性观察记录表,可定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

6、及基质变化等,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D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答案:B9右图示生物金字塔,下列哪项对金字塔的描述最准确()Aa级含有最多的能量Bb级生物直接从a级生物获得食物Cc级含有最多的消费者Dd级生物含异养生物种类最多答案:C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

7、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趋于稳定。答案:D11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未获取量)。因草食动物摄入的纤维素较多,所以肉食动物比草食动物的/一般高。/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答案:C12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

8、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 kJm2)2.5013.309.800.28220.00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 B C D解析:由表中数据知,戊为生产者,乙和丙属初级消费者,甲属次级消费者,丁属三级消费者,错;乙和丙同时属初级消费者,为竞争关系,而中曲线为捕食关系,故错。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5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_。(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

9、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3)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其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kJ。(5)分析上图,用箭头、文字、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水、无机盐和空气,题图已经给出了空气,因此没有给出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太阳能、水、无机盐。(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可以调节生物的

10、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B表示分解者,因此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其作用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农作物(A)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 kJ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因此在ADC的食物链中,C获得的能量为10%10%a20%20%a。答案:(1)太阳能、水、无机盐(2)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腐生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4)次生演替a/100a/25(5)如图所示14(10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流)模型,请回答:(1)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在方式和方向上不

11、同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特点是_。(2)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_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3)生态系统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_。(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_与_之间以及_与_之间的关系,因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答案:(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2)自我调节(3)食物链和食物网(4)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生物15(15分).图A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回答:图A图B(1)既属于三级消费者又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

12、分有_。(2)由于某种原因戊全部死亡,而壬的数量却保持稳定,则丙的数量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图B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图;(1)该方案可使农

13、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与下列_相同(用字母代号表示)。AHIV B蓝藻C破伤风杆菌 D酵母菌E衣藻(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优点是_。解析:.(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但不参与食物链;(2)戊全部死亡使庚的数量减少,壬就会捕食较多的己和辛,减少了己对丙的捕食,所以丙增多。.方案二:(1)该方案使原本流失的作物秸秆以及家禽粪便中的部分能量通过食用菌和家畜流向了人类,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增多(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为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而HIV是病毒,蓝藻是自养需氧型,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酵母菌是异养需氧型,衣藻是自养需氧型(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利用了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1)辛、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增多戊全部死亡使庚的数量减少,壬捕食较多的己和辛,减少了己对丙的捕食。.方案一:4方案二:(1)作物秸秆以及家禽粪便中的部分能量通过食用菌和家畜流向了人类,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增多(2)C(3)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或无废料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