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范专题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0551610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会计规范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会计规范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会计规范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会计规范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规范专题(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法律规范演变会计法规的分类会计法规的分类西方国家的会计法规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会计政府会计法规法规,由议会或政府制定颁发,如美国1921年公布的预算和会计法,1956年公布的会计和审计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会计法,1948年公布的公认会计士法等。另一类为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由政府或会计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制订。由职业团体或学术团体制订的准则虽无法律效力,但有权威性。在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先后发布过若干会计准则,成为会计师所遵守的、公认的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在日本,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许多西方国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税法中还有关于企业会计方面的具有效

2、力的规定。我国会计法规当代中国执行的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分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除会计法外,中国还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会计法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法规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等。狭义的会计法仅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颁发施行的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会计法就是狭义的会计法。就是狭义

3、的会计法。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其基本构成如下:(1)会计法律会计法律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称,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期实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

4、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付案例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会计法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3)会计规章会计规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文件,如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等,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如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4)地方性会计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限本行政辖区内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上述可知,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

6、最高准则。会计法律规范的发展会计法律规范的发展 一、会计法律法规转化阶段(一、会计法律法规转化阶段(1978-1991)统一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为主、兼顾计核算制度为主、兼顾会计法会计法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出台之前,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规范会计行为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后,会计核算制度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如:修订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80),制定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1984)、会计人员工作规则(198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85)、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1985)、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1986)、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1991)。在重视会计核算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同

7、时,国家还非常注重会计法律的建设和实施。1985年5月出台了会计法,会计法律首次亮相。纵观这一阶段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艰难起步第一,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初期,会计法律法规的变革主要是会计制度变革,即主要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进行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这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对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财、物消耗,降低成本水平,甚至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框框未打破,会计制度

8、变革只局限在传统体制框架内进行。这次行业性会计制度的修订,主要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变化增设了部分会计科目或会计报表项目,并未进行模式性的转换,与国际惯例比较相距较远,会计制度变革仅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范畴内的完善。第二,探索与创新。第二,探索与创新。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的代表,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禁区,向我国会计界提出了会计制度变革的问题。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乃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制度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先导。同时,也是我国会计规范的创新性尝试,最大限度地借鉴了国

9、际会计准则和惯例。首次按会计要素划分会计首次按会计要素划分会计科目;首次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科目;首次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会计报表体系;首次使用务状况变动表的会计报表体系;首次使用“实收资本实收资本”这这一资本保全的概念;首次引入一资本保全的概念;首次引入“专有技术及专利权专有技术及专利权”、“其他无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等无形资产概念。这些尝试,为等无形资产概念。这些尝试,为1992年整年整个会计模式的转换作了实验性探索。个会计模式的转换作了实验性探索。第三,走向法制第三,走向法制。制定会计法的原因1985年出台的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不仅是加

10、强会计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首次打破了以往会计工作行为规范以会计制度为唯一标准的传统做法。而且,它还是拟定各项会计法规、制度的“母法”。如1991年财政部制定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就是第一次以会计法为法律依据。这部这部会计法会计法的制定,是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的制定,是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和重要里程碑,事,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和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会计制度规范向会计法律规范转化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会计制度规范向会计法律规范转化。二、会计法律法规修订阶段(二、会计法律法规修订阶段(1992-1999)会计法会计法为核心、两则两制为主

11、为核心、两则两制为主尽管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已开始进入法制化阶段,但因会计法是首次出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会计制度模式已经严重滞后,迫切需要改进。为此,会计法修订了2次;1992 年,颁布了两则两制(即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1994年颁布实施了注册会计师法;1997 年首次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随后,又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1998)及其他8个具体会计准则这一阶段,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主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表现为以下几

12、个特征:其一,会计法制与法治化其一,会计法制与法治化我国会计的实际状况,从根本上讲人治的色彩浓重。比如,从以前“厂长成本、书记利润”的广泛存在,到后来讲究所谓“财务包装”,都说明人为因素过重。为解决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法(1985)与“两则两制”间的某些不协调及会计现状问题,我国于1993 年12 月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了会计的作用,突出了法律对公众利益的保护,但对会计法中一些把握不准的问题并未作改动。1999年10月,对会计法第二次修改:(1)把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作为重要的立法宗旨;(2)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并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13、和完整性负有责任;(3)对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做了特别规定,对容易导致会计资料失真、失实的主要环节做了若干禁止性规定;(4)突出强调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5)法律责任更为明确具体,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以上修改,使会计法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至此,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已基本达到法制化与法治化,突出了会计法的核心地位其二,突出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其二,突出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会计制度建设由强调企业所有制形式转为突出行业特色。

14、如:1992年12月制定发布了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农业企业等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即两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制度体系,在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司等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三,逐步接轨国际会计惯例其三,逐步接轨国际会计惯例。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和对外贸易进程的加快,股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出现。%.!年,财政部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同年,财政部还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初步实现了会计规范体系的模式转换,在许多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如,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

15、计等式;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制造成本法;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允许企业采用谨慎性原则,等等建国后,我国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会计制度存在明这种会计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显缺陷:(1)不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不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性;(2)没有灵活性;)没有灵活性;(3)同国际惯例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成为国际通用商业)同国际惯例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不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应有的媒介作用语言,不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应有的媒介作用。为此,1992 年,财政部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和财

16、务通则(简称两则),把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首次出现六大会计要素概念和新的会计报表体系,同时考虑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在1995年和1996 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30 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1997年5月,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1999年,发布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8 项具体会计准则。这9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顺序,基本上是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相关会计标准需求的迫切程度确定的,在实施时间顺序的安排上也大多是先在上市公司和股份公司实施。至此,我

17、国会计法律法规不仅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而且“两则”在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会计工作行为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会计法律法规过渡阶段(三、会计法律法规过渡阶段(2000-2006)会计法会计法为核心、企业会计为核心、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带有浓重计划经济烙印的“两则两制”显然不再适用,迫切需要改变;随着会计法的两次修订,会计法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这个阶段,确立了会计法的核心地位,取消了“两则两制”,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企业会计制度(2000)、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修订

18、并增发了具体会计准则(2001)至16 个,进入了以会计法为核心、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会计法律法规过渡阶段。首先,会计法制轴心化。首先,会计法制轴心化。进入21 世纪,会计法制化已基本深入人心,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均以会计法为依据会计法的核心地位坚不可摧,修订两次后的会计法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会计法仍然有其不足之处。其次,准则与制度并存。其次,准则与制度并存。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进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试图完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全面制定具一方面,试图完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全面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体会计准则。如:2

19、001 年修订(如投资)或增发(如存货)至16 个具体会计准则,突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强国际间的可比性,加速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因担心我国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本土化意另一方面,因担心我国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本土化意识较强,只是大胆地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识较强,只是大胆地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计报表体系。如: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重新定义了六大会计要素、规定了使用财务会计报告的部门和机构的行为,明确重大的会计政策等事项披露;随后,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 年1月1 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围内执行。从

20、而改变了原有的“两则两制”的制度模式,在总结既存的会计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条例要求,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行业会计制度差别得以消除,基本上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2001年,针对金融企业出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于当年实施;2004 年,针对小企业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 日实施。至此,我国进入了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时代。之所以称为过渡阶段,是因为很快发现这种两张皮现象的弊端:两者间的规范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会计工作难以适从。四、会计法律法规成熟阶段(四、会计法律法规成熟阶段(2006-)会计准则为核心、会计准则为核

21、心、会计法会计法为保障为保障基于上述两张皮现象的弊端,以及为了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协调好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财政部发布了39个会计准则(2006年2月)、32个具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年11月)和财务通则(2006年12月),出现了新“两则”,定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上市公司和2008年底前在国有大型企业实施,原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不再执行,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会计准则时代。从现在开始,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会计准则的核心地位一是会计准则的核心地位。2006年2 月15 日,财政部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并正式发布,标志

22、着标志着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同年10 月30 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进一步阐释32 项具体准则、规范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有两个突出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及其有关专业核算办法等之间的关系问题。(2)创造了一

23、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准则趋同平台。基于以上两个特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理念基础、指导思想、体系设计、内容安排、技术标准等融为一体,整个体系逻辑严密、首尾一贯、一气呵成。具体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了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2)具体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

24、具体而统一的标准;(3)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尽管目前仅限于上市公司和有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使用,但是,可以相信,在所有公司和企业使用将指日可待,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二是离不开二是离不开会计法会计法的保障。的保障。会计法律规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法”的强制力和威慑力规范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如果“法”自身的刚性不足,必然导致会计规范体系的整体疲软。会计法律规范的刚性就表现在它的强制性和威严性上:其一,凡是会计法律规定的,在其法界内的所有会计主体其一,凡是会计法律规定的,在其法界内的所有会计主体和个人都必须严格

25、执行,否则就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其二,让违法者望而生畏,用法律的威慑力使人们自觉地其二,让违法者望而生畏,用法律的威慑力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会计行为规范会计行为。目前,会计法律趋于平稳,具有“法”的强制力和威慑力,会计规范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会计准则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更多地运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和谨慎性要求,如果没有会计法作保障,会计准则无法发挥自身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受到影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定位,即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会计法为保障,由各企业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等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建立。会计法律法规已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当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仍需不断调整会计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