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0551576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

2、国境内设立的大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执行。2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

3、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3第四条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

4、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4(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

5、控制。5第五条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

6、。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6(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

7、制缺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应当及时加以改进。7第六条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实施。第七条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第八条第八条

8、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实施。8第九条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第十条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9、,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9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

10、则,明确决策、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

11、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第二章第二章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10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

12、的合法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11第

13、十二条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

14、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12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全体员工掌握内部

15、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使职权。13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报告;

16、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14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列内容:(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

17、的员工(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离岗的限制性规定。(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15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岗

18、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6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

19、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第三章第三章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估。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

20、可接受风险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7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等管理因素。(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创新因素。(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四)财务状

21、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因素。(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18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

22、因素。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19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

23、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

24、营带来重大损失。20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效控制。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

25、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损失的策略。21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

26、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批控制、

27、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22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机制。23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

28、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企业

29、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改变集体决策。24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

30、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25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

31、触和处置财产。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

32、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26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辞退等的依据。第三十六条

33、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有效控制。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27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

34、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部信息

35、。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第五章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28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

36、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

37、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9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

38、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职权。(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30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

39、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重要途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31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

40、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对性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第六章第六章

41、内部监督内部监督32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

42、责任。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33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34第七章第七章 附则附则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本规范自2009年年7月月1日起实日起实施施 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