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0529472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第二节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 范围划分范围划分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第一节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四、空间扩散四、空间扩散 三、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一、相互作用的分类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各种不通过具体的物质

2、流动来 实现的交易过程;第三类,信息的流动和创新(新思维、新技术)的扩散等。海格特(海格特(P.P.HaggettHaggett,1972 1972)借用物理学中借用物理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1.1.互补性互补性 对应的供需关系对应的供需关系 2.2.中介机会中介机会 货物输送的货物输送的A A和和B 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C C地,引起货地,引起

3、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的现象。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的现象。3.3.可运输性可运输性 货物的可运输性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货物的可运输性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定。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定。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ABCab(Distancedecay Regularity)空间相互作用方向和作用量ca1厄尔曼提出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厄尔曼提出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在件是在1956年,因而对物质流的论讨较年,因而对物质流的论讨较多。比较而言,对货币流和信息流的探多。比较而言,对货币流和信息流的探讨较少,由产业组织的演变对空间相互讨较少,由产业组织的演变对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

4、响也未提及。作用产生的影响也未提及。1.结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结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城市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集中场所,通过各城市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集中场所,通过各种运输通讯网络,使物质、人口、信息不断地种运输通讯网络,使物质、人口、信息不断地从各地向城市流动,这种过程类似光线的聚焦从各地向城市流动,这种过程类似光线的聚焦作用,而城市就是各种网络中的聚焦点,或称作用,而城市就是各种网络中的聚焦点,或称结节点。结节点。结节点连同其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结节点连同其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等

5、级体系(TheUrbanHierarchy)。)。三、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2.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划分结节区域,确定城市吸引区的边界,划分结节区域,确定城市吸引区的边界,是研究城市间、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中是研究城市间、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很明显,它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很明显,它也是城市体系、城市经济区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体系、城市经济区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城市吸引区的范作。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城市吸引区的范围,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规划等工作就无围,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规划等工作就无从做起。从做起。格林(H.L.Green)根据五项指标:

6、铁路通勤人员的流动方根据五项指标:铁路通勤人员的流动方向、报纸发行范围、电话呼唤方向,以向、报纸发行范围、电话呼唤方向,以及公司、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分别及公司、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分别测量了纽约与波士顿之间的平均边界,测量了纽约与波士顿之间的平均边界,即在这一条边界上纽约与波士顿的影响即在这一条边界上纽约与波士顿的影响相同,然后综合出一条纽约和波士顿之相同,然后综合出一条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模式边界。间的模式边界。赖利(W.J.Reilly)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了了“零售引力规律零售引力规律”,其公式为:,其公式为:式中,式中,和

7、和为从一个中间城市被吸引到为从一个中间城市被吸引到a城和城和b城的贸易额;城的贸易额;和和为为a城和城和b城到那个中间城市城到那个中间城市的距离;的距离;和和为为a城和城和b城的人口。城的人口。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康弗斯(P.D.Converse)于于1949年提出年提出“断裂点断裂点”(BreakingPoint)概念。两个城市间)概念。两个城市间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下列公式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求出:式中,式中,为从断裂点到为从

8、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城的距离;为为A和和B两个城市间两个城市间的距离;的距离;为较小城市为较小城市B城的人口;城的人口;为较大城市为较大城市A城的城的人口。按照这一公式,人口。按照这一公式,A城由于规模较大,其吸引区也城由于规模较大,其吸引区也较大,因而将断裂点推向更靠近较大,因而将断裂点推向更靠近B城的地方。城的地方。断裂点公式在实际运用中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断裂点公式在实际运用中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城市人口规模不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吸引力。根据本城市人口规模不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吸引力。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出若干有代表性的指标来确定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出若干有代表性的指标来确定城

9、市吸引区的边界将更符合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吸引区的边界将更符合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结节区域,或城市吸引区、城市体系的结节区域,或城市吸引区、城市体系的概念意味着在系统内部的各种相互作用概念意味着在系统内部的各种相互作用流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流更密集。在流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流更密集。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因素对相互作用流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因素对相互作用流构成障碍,从而形成城市吸引区的边界。构成障碍,从而形成城市吸引区的边界。地理边界地理边界河流、山脉、海洋河流、山脉、海洋政治边界政治边界 3.相互作用模式相互作用模式(l)引力模式。)引力模式。引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该模引

10、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该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规模(表示城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一般形式如下:成反比。其一般形式如下:式中,式中,为为i和和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为经验确为经验确定的权数;定的权数;和和为为i和和j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为为i和和j两两个城市间的距离;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这个引力模式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但要应用于实际却这个引力

11、模式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但要应用于实际却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是式中的变量如何确定的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是式中的变量如何确定的问题。问题。(2)潜力模式。)潜力模式。根据引力模式,我们能计算一对城市间预期的相互作用根据引力模式,我们能计算一对城市间预期的相互作用量。如果我们计算一个城市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量。如果我们计算一个城市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时,那么,只需要应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时,那么,只需要应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量,然后再求和,就可以得到。总结成公式形式如

12、下:用量,然后再求和,就可以得到。总结成公式形式如下:上述公式即为潜力模式的公式。式中的符号与引力模式上述公式即为潜力模式的公式。式中的符号与引力模式中的符号意义相同。中的符号意义相同。有时采用有时采用i城与离它最近城市之间城与离它最近城市之间距离的一半,也可以用距离的一半,也可以用i城面积的平均半径。城面积的平均半径。四、空间扩散四、空间扩散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物质流、货币流或信息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从源生地产生,经过若干时间后扩散到承受者身上。传染扩散(传染扩散(P199P199)等级扩散(等级扩散(P200P200)重新区位扩散(重新区位扩散(P200P200)空间扩散的

13、障碍空间扩散的障碍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自然障碍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文化障碍文化障碍: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社会障碍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 经济地位等;政治障碍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观念、态度、个性等。第二节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一)背景(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三)理论假设(三)理论假设(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七)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七

14、)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背景背景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克里斯塔勒(Walter Walter ChristallerChristaller):):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331933年)年)地理学主要用描述方法研究城市区位、形态、地理学主要用描述方法研究城市区位、形态、经济特征等外部表现。克氏把地理学的空间观经济特征等外部表现。克氏把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以抽象演绎的方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以抽象演绎的方法创立了主要根据城市向它周围的腹地所提供法创立了主要根据城市向它周

15、围的腹地所提供的服务来解释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理论。的服务来解释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理论。奥古斯特奥古斯特廖士(廖士(August August L Lschsch):):经经济的空间分布济的空间分布 (19401940年年 )有关概念和术语有关概念和术语(P161-162P161-162)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1 1、中心地、中心地、中心地、中心地2 2、中心货物与服务、中心货物与服务、中心货物与服务、中心货物与服务高级货物高级货物高级货物高级货物低级货物低级货物低级货物低级货物3 3、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服务

16、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4 4、中心性、中心性、中心性、中心性理论假设理论假设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1 1、“孤立国孤立国孤立国孤立国”: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价格无差别;(供给者);价格无差别;

17、(供给者);价格无差别;(供给者);价格无差别;(供给者);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因素;(供给者因素;(供给者因素;(供给者因素;(供给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

18、的均(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2、唯一性、唯一性 运输方式唯一(马车运输);单位运费唯一运输方式唯一(马车运输);单位运费唯一(C=pd

19、)3、经济合理性、经济合理性 供给者:获得利润最大。供给者:获得利润最大。最大销售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市场(市场区)区)需求者:节约费用而获得相应的需求。需求者:节约费用而获得相应的需求。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愈是高级的

20、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越低,距离越短。越低,距离越短。越低,距离越短。越低,距离越短。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K=3K=3、K=4K=4、K=7K=7的原的原的原的原则保持着比例关系;则保持着比例关系;则保持着比例

21、关系;则保持着比例关系;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要;而在新开发区,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要;而在新开发区,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要;而在新开发区,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要;而在新开发区,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克氏模型的特点克氏模型的特点第二节 中心

22、地理论 中心地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市场原则、中心地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使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不同等级的使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不同等级的中心在数量上,从大到小按一定的倍数增加,中心在数量上,从大到小按一定的倍数增加,同等级别的中心地应有相似的人口、相似的同等级别的中心地应有相似的人口、相似的职能类型、相似的职能数和相似的市场区范职能类型、相似的职能数和相似的市场区范围,从而在市场供应上从低级到高级形成逐围,从而在市场供应上从低级到高级形成逐级依赖的嵌套关系。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呈级依赖的嵌套关系。

23、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呈阶梯状特点的等级体系结构。阶梯状特点的等级体系结构。对克氏理论的验证对克氏理论的验证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主要通过不同职能的门槛值及其等级差异,主要通过不同职能的门槛值及其等级差异,中心地的人口与职能数、企业数、职能单元数中心地的人口与职能数、企业数、职能单元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的人口和市场区大小、城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的人口和市场区大小、城市间距的关系等论证一个区域的中心地是否确市间距的关系等论证一个区域的中心地是否确实存在着克氏所描述的等级体系。实存在着克氏所描述的等级体系。斯梅尔斯(A.E.Smailes)(1944年)贝里(B.J.L.Berry)和加里森(W.L.Ga

24、rrison)(1958、1962、1967年)斯金纳(G.W.Skinner)(1964年)廖士的中心地理论廖士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需求圆锥体需求圆锥体(P169-170)决定消费者购买某种货物的数量的实际价决定消费者购买某种货物的数量的实际价格随货物提供点的距离长短而变化。距离越远,格随货物提供点的距离长短而变化。距离越远,运费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越高,对该货物的运费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越高,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越少。需求也就越少。六边形能容纳尽可能多的企业,成为市六边形能容纳尽可能多的企业,成为市场区最理想的形状。聚落的形成从最低级货场区最理想的形状。聚落的形成从最低级货物的门

25、槛需求开始,向上建立中心地体系。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向上建立中心地体系。通过不断改变六边形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得通过不断改变六边形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得到不同规模的市场区。到不同规模的市场区。市场网市场网 廖士景观廖士景观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在重叠不同大小的六边形网络时,使它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该中心点由于能提供所有地方需求而成为最高级中心地。而后把各六边形网络绕大城市旋转,使各中心地在中心地体系内所集中的活动数量尽可能地大。换言之,使其它中心地的位置尽可能地相互重合。通过六边形网的旋转,从中心城市放射出6个60的扇面。每一个扇面由两个30的扇面组成:一个是“城市密集”的扇面;另一个是“城市稀

26、少”的扇面。总共有6个“城市密集”扇面和6个“城市稀少”扇面,形成所谓廖士的“经济景观”。廖、克学说的比较廖、克学说的比较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首先,克里斯塔勒和廖士两人的学说均建立在假首先,克里斯塔勒和廖士两人的学说均建立在假设的理想平原之上(后者假设的因素更多一些),因设的理想平原之上(后者假设的因素更多一些),因而都得出市场区的最佳形式是六边形。但是,最后形而都得出市场区的最佳形式是六边形。但是,最后形成的中心地模式不同。成的中心地模式不同。克里斯塔勒遵循克里斯塔勒遵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原则,从最高原则,从最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上至下地建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

27、由上至下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廖士则遵循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廖士则遵循“超额利润最超额利润最低化低化”原则,从最低级货物的最小必需销售距离的原则,从最低级货物的最小必需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下至上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顺序开始,由下至上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其次,两个学说还存在其它诸多差异。其次,两个学说还存在其它诸多差异。如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式中,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如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式中,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按三种按三种K值分别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体系,同值分别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体系,同一级的所有中心地不仅提供同样数量的中心地一级的所有中心地不仅提供同样数量的中心地职能,而且其职能的类型也是

28、相同的,因此克职能,而且其职能的类型也是相同的,因此克里斯塔勒的体系是非常严格的。里斯塔勒的体系是非常严格的。在廖士的景观中,同级中心地提供同样数量的在廖士的景观中,同级中心地提供同样数量的职能,但不必是同种类型的职能。而且货物的职能,但不必是同种类型的职能。而且货物的等级与提供货物的中心地等级之间也并不要求等级与提供货物的中心地等级之间也并不要求严格一致,较高级的中心地不必提供低级中心严格一致,较高级的中心地不必提供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低级中心地也可提供某些较高地的所有职能,低级中心地也可提供某些较高级的职能。因此,廖士的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级的职能。因此,廖士的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暗

29、示了中心地的规模分布很可能是连性,并且暗示了中心地的规模分布很可能是连续的而不是等级分明的。续的而不是等级分明的。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6 6)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形成的标志。(1 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 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 观情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观情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 2)中心地理论仅较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中心地理论仅较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 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 3)克氏忽视了制

30、造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克氏忽视了制造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 4)强调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横向联系。)强调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横向联系。(5 5)许多理论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许多理论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三、核心-边缘模式边缘模式 第三节第三节核心与边缘理论核心与边缘理论 需求恶性循环需求恶性循环供给恶性循环供给恶性循环低储蓄能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供给水平低低购买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收入水平低为了打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纳克斯主张均衡发展

31、的策略。他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大生产。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R.Nurkse)为代表。为代表。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P179)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为代表。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衡增长。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部门,通过横向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向关联效应,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向

32、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的企业;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扩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扩大经济效果。大经济效果。二、生长极理论二、生长极理论(P180)(P180)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义的生长极

33、。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它具有:工业部门。它具有:产品增长率特别高;产品增长率特别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技术先进;技术先进;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高。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高。生长极的空间度量生长极的空间度量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赫希曼首先将空间度量引进到生长极的概念中。他指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

34、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了主导工业(Master Industry)或发动型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Core Region),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Zone of Influence)。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称这种影响区为边缘区(Peripheral Region)。三、核心三、核心-边缘模式(边缘模式(P181P181)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

35、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核心核心-边缘模式要点边缘模式要点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核心和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是模式的基础,是内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根源;连续不断地产生的革新,是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模式中包含革新的扩散、决策、移民和投资四个不平衡的基本空间作用过程,而每一个动态过程都会影响整个空间系统中的次系统;各种空间类型结合可形

36、成空间组织,空间组织又与外生核心区相关联。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类型一、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类型 二、中国城镇密度二、中国城镇密度 四、中国的城市经济区四、中国的城市经济区 三、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三、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 组织组织 一、空间分布类型一、空间分布类型我们可以用归纳法,将城市空间分布归我们可以用归纳法,将城市空间分布归纳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分布,聚集的、纳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分布,聚集的、随机的或均匀的分布。随机的或均匀的分布。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与

37、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性:1、离散阶段、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扩散阶段4、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中国市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分布型;我国市镇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并形成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大的城市集聚区;城市沿铁路干线、沿江、沿海呈线状集中分布现象明显。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二、城镇密度二、城镇密度城镇分布还可用城镇密度度量。城镇分布还可用城镇密度度量。可以明显地看出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各省城镇密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降。我国各省城镇密度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降。我国各省区

38、城镇密度的省际差异,是自我国各省区城镇密度的省际差异,是自然、政治、经济、人口和历史等因素综然、政治、经济、人口和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合作用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人口因素对城镇密度的影响,已经反映人口因素对城镇密度的影响,已经反映了自然、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作用。为了自然、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作用。为此,根据资料收集与数量化的可能性以此,根据资料收集与数量化的可能性以及省际的可比性,选择了经济和人口因及省际的可比性,选择了经济和人口因素方面的六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试图素方面的六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试图对平均密度的省际差异进行定量的解释。对平均密度的省际差异进行定

39、量的解释。选择及计算结果如表选择及计算结果如表85。表表85因子选择与资料矩阵因子选择与资料矩阵最后的回归方程为:最后的回归方程为:y0.10330.0004x10.0008x20.0012x30.0006x40.0013x5三、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三、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区:城市经济影响区:城市经济活动影响能力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确定城市影响区的基本方法:确定城市影响区的基本方法:首先构造城市经济影响力的复合指标,然后按复合指标将各城市分成不同的等级,最后按城市间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原理,主要用新断裂点公式求解各级城市

40、影响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P190-193P190-193)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投资、市场和技术经济水平的影响三个方面。投资、市场和技术经济水平的影响三个方面。据此,在城市统计资料的现实可能条件下,据此,在城市统计资料的现实可能条件下,选择了直接或间接反映城市在这三方面影响力选择了直接或间接反映城市在这三方面影响力的指标的指标25个(个(1982年数据)。然后通过各指标年数据)。然后通过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和分布频率分析,剔除了相关性间的相关分析和分布频率分析,剔除了相关性较高,可能产生重复影响的较高,可能产生重复影响的10个指标。余下个指标

41、。余下15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个变量中提取前个变量中提取前三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三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87。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决定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第决定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第一主成分中的一主成分中的8项城市规模指标。项城市规模指标。表表87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变量权重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变量权重原始资料矩阵经标准化处理,消除了变量间量纲和量级上的差原始资料矩阵经标准化处理,消除了变量间量纲和量级上的差异,再作加权处理,就得到了异,再作加权处理,就得到了232个城市的经济影响能力的相对值。个城市的经济

42、影响能力的相对值。用聚类方法,把用聚类方法,把232个城市的影响力分成个城市的影响力分成5个等级(表个等级(表88)。)。表表88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域系统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域系统四、中国的城市经济区四、中国的城市经济区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它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的城市地域的空间组织形式。它与综合经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与综合经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城市经济区更注重中心城市的合理联系城市经济区更注重中心城市的合理联

43、系以及它在组织区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在组织区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城市经济区的划分要以城市经济影城市经济区的划分要以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分析为基础,二者的结构要素是响区的分析为基础,二者的结构要素是相似的。但城市经济影响区更侧重于客相似的。但城市经济影响区更侧重于客观的现状分析,城市经济区要在现状分观的现状分析,城市经济区要在现状分析基础上为组织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具析基础上为组织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具体的空间组织方案,带有一定预测和规体的空间组织方案,带有一定预测和规划的意义,为了便于实施,习惯于和某划的意义,为了便于实施,习惯于和某级行政单元相一致,给出明确的边界,级行政单元相一致,给出明确的

44、边界,尽管这种边界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象尽管这种边界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象征性。征性。顾朝林最近将图论原理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顾朝林最近将图论原理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应用33个指标对全国个指标对全国1989年的年的434个城市进行个城市进行了综合实力评价,借鉴经济区划的系理论和链了综合实力评价,借鉴经济区划的系理论和链方法,提出了我国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方法,提出了我国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九大城市经济区和发轴线、九大城市经济区和33个个级区的城市级区的城市经济区区划体系的设想,为这方面研究的深入经济区区划体系的设想,为这方面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第一个讨论的基础。提供了第一个

45、讨论的基础。顾朝林: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九顾朝林: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九大城市经济区和大城市经济区和33个个级区。(级区。(P195)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合而成的请注意几个有趣的现象:请注意几个有趣的现象:1.一片漆黑的北朝鲜。一片漆黑的北朝鲜。请比较一下南朝鲜和中国东北请比较一下南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地区。2.注意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黄河与城市繁荣的直注意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黄河与城市繁荣的直接联系。接联系。3.请注意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可以看请注意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按照铁路布局的城市分布。计划经济的伟到一个完全按照铁路布局的城市分布。计划经济的伟大力量表现得无以复加!大力量表现得无以复加!4.全世界最亮的两个地方恐怕就要算美国东部和欧洲了。全世界最亮的两个地方恐怕就要算美国东部和欧洲了。日本灯光密度也很高,可惜面积太小了。日本灯光密度也很高,可惜面积太小了。亮度基本上和经济发达程度挂钩。亮度基本上和经济发达程度挂钩。中国最亮点是粤港深地区,三大豪门外加一个赌城。中国最亮点是粤港深地区,三大豪门外加一个赌城。灯光最密集地区是华北胶东经济圈,上海一点很亮但灯光最密集地区是华北胶东经济圈,上海一点很亮但孤单了一点。孤单了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